在壓型鋼板上先焊接連接件,后灌筑鋼筋混凝土板而形成組合板結構。連接件采用帶頭栓釘或鋼筋。
在混凝土未達到設計強度之前,施工活荷載、鋼筋混凝土板及壓型鋼板自重,由壓型鋼板單獨承受。當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后,組合板上的找平層、活荷載等荷載,全部由組合板承受。組合板除需驗算強度及撓度外,還需驗算顫動。
壓型鋼板在組合板結構中起著雙重作用,在施工階段作為模板;在使用階段作為抗拉主鋼筋抵抗作用于組合板底面的正彎矩,還可利用壓型鋼板的波紋間的槽,供鋪設電力、通信與通風管道之用。組合板自50年代初開始采用,70年代已獲得廣泛的應用。
由鋼梁、連接件和鋼筋混凝土板組成,常用形式見圖1。組合梁的上翼緣有截面面積較大的鋼筋混凝土板承受壓力,致使鋼梁上翼緣截面減小,從而節約鋼材,鋼梁下翼緣則承受拉力,這是組合梁的受力特點。組合梁的鋼梁,可用熱軋成型的工字鋼(圖1a);或在工字形的下翼緣焊一塊鋼板,不設上翼緣板而將連接件焊在鋼梁腹板兩側(圖1b)荷載較大時,則采用焊接上下不對稱工字形截面(圖1c)或箱形截面(圖1d);為了節約鋼材,便于穿越管道,有時也采用蜂窩梁(見鋼梁)。 鋼和混凝土組合結構
組合梁大多采用彈性設計,其工作方式隨施工方法的不同而不同。最簡單的情況是鋼梁先安放在支座上,作為以后灌筑鋼筋混凝土板的承重結構。當混凝土未達到設計強度之前,鋼梁承受它本身自重、施工活荷載、模板重量以及在其上灌筑鋼筋混凝土板的自重。當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后,新增的恒載(如找平層)以及作用于樓面的活荷載(見荷載),全部由組合梁承受。
連接件也稱剪力件,它保證鋼梁與鋼筋混凝土板成為整體而共同工作。連接件的形式較多,基本上分成用鋼筋制作的柔性連接件(圖1a),和用帶加勁肋的角鋼制作的剛性連接件(圖1c)。帶頭栓釘作連接件施工速度快、質量好,使用較為普遍;此外,也有用摩擦型高強螺栓傳遞預制鋼筋混凝土板與鋼梁之間的剪力;這兩種連接件,一般也屬于柔性連接件。
組合梁已有約60年的歷史,在50年代獲得廣泛的應用。中國自50年代開始研究,首先用在鐵路橋梁上,此后在房屋建筑上也逐漸采用。
在鋼桁架上弦焊接鋼筋或帶頭栓釘的柔性連接件,然后灌筑鋼筋混凝土板而形成組合桁架(圖2)。桁架上弦用鋼板或T形鋼,上澆鋼筋混凝土板,下弦用槽鋼或T形鋼,腹桿用圓鋼。采用組合桁架可使管道穿越結構層比較方便。50年代以來在屋蓋結構中,采用另一種結構體系的組合桁架,上弦桿用鋼筋混凝土構件,受拉腹桿及下弦桿用鋼構件,受壓腹桿用鋼筋混凝土或鋼構件。在節點處將鋼構件和鋼筋混凝土構件組裝成組合桁架。此種組合桁架跨度為12~24米。 鋼和混凝土組合結構
鋼混結構是行內對鋼筋混凝土結構的簡稱;鋼和混凝土組合結構又稱為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即混凝土內配置型鋼(或焊接成型)和鋼筋的結構。
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比鋼結構(A、C、D )。A.防火性能好B.節約空間C.抗震性能好D.變形能力強
根據大樣圖分析吧,你這個肯定還有節點大樣圖
在薄壁鋼管內灌注混凝土而成,也稱鋼管混凝土柱。截面形式有圓形和方形。其工作特點是:①核芯混凝土可以防止管壁喪失局部穩定性,防止鋼管內表面銹蝕;②鋼管可以阻止核芯混凝土在縱向壓力作用下的側向膨脹和酥松剝落,使其處于三向受壓狀態,從而提高其抗壓強度和抗變形能力。從后一特點看,圓管比方管更有效。此外,圓管對氣流阻力小,不易積灰塵;圓管表面積最小,油漆和維修費用低。
鋼管本身,既是模板,又是鋼筋(兼有縱向鋼筋和橫向箍筋的作用),也是勁性承重骨架,施工時,可省去模板、鋼筋和臨時支撐的工序和材料。因此,鋼管混凝土柱是一種高強度、輕質、性能優越、施工簡便的組合結構材料,代替型鋼和鋼筋混凝土的受壓桿件,可使傳統的桿件結構體系的優點進一步發揮,尤其是在高層、大跨、重載和抗震的建筑中,更能較好地滿足設計和施工的一系列要求。
在土木建筑工程中應用鋼管混凝土柱已有80多年的歷史。早在20世紀初,美國就在一些單層和多層房屋建筑中采用鋼管混凝土柱。30年代末,在蘇聯曾應用于跨度逾100米的橋梁。60年代以來,鋼管混凝土柱在許多國家都有應用。中國自1959年開始研究鋼管混凝土柱的性能和應用,60年代首先用于北京地下鐵道車站,以后又相繼在廠房框架、高爐和鍋爐構架和其他工程結構中應用。
格式:pdf
大小:1.4MB
頁數: 2頁
評分: 4.6
過去10年里,美國國內關于鋼和混凝土組合體系建筑抗震工程的研究有顯著的增多。對最近一系列組合橫向阻力系統的研究進行了概述,包括由鋼梁和混凝土填充的鋼管組成的無支撐框架,帶有混凝土填充鋼管柱的支撐框架,型鋼混凝土柱以及一系列變化的組合混雜墻系統。相對于很多一般的系統,這些結構體系的優點包括它們在承受正常使用或極限荷載時的性能特征,以及材料與結構的經濟性。此外,介紹其中一種混合系統深入研究的成果,包括部分約束的帶有加強混凝土填充墻的鋼框架。總結出這些組合體系將來設計條款的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