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工業水處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工業水處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國內最早從事工業水處理技術研究和化學品開發的專業機構,開創了我國工業水處理化學品開發、應用技術的先河,擁有一支多年從事水處理工作的專業隊伍,完成了數十項國家級重大科技攻關及工程開發項目。技術和產品始終保持國內領先,與國際發展同步,天舒牌TS系列水處理藥劑和應用技術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國家工業水處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致力于水處理藥劑及技術的科研和開發,其科研成果在工業廢水、鍋爐水、工業冷卻水處理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變污水為潔水,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該中心先后獲得國家及部省級科技成果獎23項,其中"新型水處理化學品和技術"榮獲天津市科技進步一等獎;"TS系列水處理藥劑及應用技術"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并被國家經貿委、國家科技部列為國家重點科技成果推廣項目。
是第五水處理工程技術的一個規范 他的話也屬于是我們的感情做事
參加職稱考試,靠環保工程師
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中心依托航天集團、上海空間電源研究所先進的空間光伏技術,將其在特殊用途設備電源系統,高能化學電源、物理電源和電子電源的設計、研究、生產和試驗上的經驗和優勢運用于地面用(民用)太陽...
據統計,我國每年因水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達400億元,我國城市每年廢水總排放量約為354億噸,其中工業廢水占70%。因此,工業廢水的治理問題,直接關系著我國對水資源的合理、充分利用,直接影響著我國對環境和水資源的保護。為達到水資源再利用和清潔環保的目的,近年來,該中心積極組織科研人員攻關,并在工業水處理技術和水處理藥劑的研究與開發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先后研制生產出TS系列水處理藥劑單劑品種60多種,填補了我國水處理藥劑及技術方面的空白,而且在保持與國際同類產品和技術同水平發展的基礎上,部分產品和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該中心先后承擔完成了13項國家水處理化學品的創制和開發,其中有11項獲得國家專利,有2項獲得法國專利。經國家科委及有關部門組織的專家鑒定,這13項水處理化學品科研成果全部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其中有一項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這些新產品不僅在化學結構上有新突破,而且在應用性能方面也有很大提高,從而形成了我國新一代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水處理新產品、新技術。
國家工業水處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已形成了集信息、科研、生產、產品質量檢測、工程設計、現場技術服務等于一體的成龍配套體系,并在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同時,在成果推廣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其水處理藥劑及技術已廣泛應用于石油、石化、化工、化肥和制藥等諸多行業領域的411戶企業,不僅收到了理想的環保效果,而且年節水達16.89億立方米,年節支增效4.26億元。與此同時,該中心在立足國內市場的基礎上,其水處理藥劑及技術還成功地打入國際市場,并銷往美國、泰國、菲律賓、蘇丹、阿爾巴尼亞等國家和臺灣地區。2100433B
格式:pdf
大小:164KB
頁數: 22頁
評分: 4.3
甘肅建筑技術學院環境與市政工程系水處理工程技術 1 第四章 混凝和絮凝 1.膠體有何特征?什么是 膠體的穩定性 ?試用膠粒之間相互作用勢能曲線說明 膠體穩定性的原因。 答:膠體的基本特性有光學性質、 布朗運動、膠體的表面性能、 電泳和電滲現 象。膠體的穩定性是指膠體顆粒在水中長期保持分散懸浮狀態的特性。 致使膠體 顆粒穩定性的主要原因是顆粒的布朗運動、 膠體顆粒間同性電荷的靜電斥力和顆 粒表面的水化作用。膠體穩定性分為動力學穩定和聚集性穩定兩種。 (b) cab Emax 間距 X O EA ER 吸 引 勢 能 EA 排 斥 勢 能 ER (a) r r x 圖 1 相互作用勢能與顆粒間距離關系 ( a)雙電層重疊; (b)勢能變化曲線 可以從兩膠粒之間相互作用力及其與兩膠粒之間的距離關系進行分析。 當兩 個膠粒相互接近至雙電層發生重疊時, 就會產生靜電斥力。 相互接近的兩膠粒能 否凝
格式:pdf
大小:164KB
頁數: 26頁
評分: 4.7
甘肅建筑技術學院環境與市政工程系水處理工程技術 1 《水處理工程技術》習題庫答案 第一篇 水質與水處理基本概論 第一章 水質與水質標準 1.什么是水資源?我國水資源有何特點? 答:水資源是人們長期生存、 生活和生產過程中所需要的各種水, 既包括了數 量和質量的定義, 又包括了使用價值和經濟價值。 從廣義來說, 是指人類能夠直 接或間接使用的各種水和水中的物質, 作為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的天然水, 在生 產過程中具有經濟價值和使用價值的水都可稱為水資源。 從狹義講,就是人類能 夠直接使用的淡水,這部分水主要指江、河、湖泊、水庫、沼澤及滲入地下的地 下水。我國水資源的特點: (1)水資源地區分配不均勻; (2)時間分配不均勻。 2.天然地表水有何特征? 答:天然地表水的雜質特征: 天然地表水體的水質和水量受人類活動影響較大, 幾乎各種污染物質可以通過不同途徑流入地表水, 且向下游匯集。 地表水
2015年,山東理工大學現有2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院、14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碳纖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依托吉林石化公司和北京化工大學。
序號 |
中心名稱(農業) |
依托單位 |
1 |
國家半干旱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 |
2 |
國家北方山區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河北農業大學 |
3 |
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河南農業大學,河南農科院,河南工業大學 |
4 |
國家草原畜牧業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呼和浩特分院 |
5 |
國家茶產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 |
6 |
國家昌平綜合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
7 |
國家大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東北農業大學 |
8 |
國家淡水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北京市水產科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所 |
9 |
國家柑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重慶三峽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
10 |
國家瓜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新疆西域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
11 |
國家海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山東東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12 |
國家臍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贛南師范大學 |
13 |
國家母嬰乳品健康國家工程中心 |
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
序號 |
中心名稱(教育信息化) |
依托單位 |
1 |
國家數字化學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華中師范大學 |
序號 |
中心名稱(材料) |
依托單位 |
1 |
國家玻璃深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 |
2 |
國家玻璃纖維及制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3 |
國家超硬材料及制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鄭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 |
4 |
國家磁性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北礦磁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5 |
國家催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
6 |
國家反應注射成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黎明化工研究院 |
7 |
國家非晶微晶合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鋼鐵研究總院 |
8 |
國家氟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巨化集團公司 |
9 |
國家復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貴州省材料技術創新基地 |
10 |
國家感光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中國樂凱膠片集團公司 |
11 |
國家有色金屬復合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有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
序號 |
中心名稱(資源開發) |
依托單位 |
1 |
國家防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華中科技大學 |
2 |
國家煤加工與潔凈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中國礦業大學 |
3 |
國家非金屬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中國地質科學院鄭州礦產綜合利用研究所 |
4 |
國家非金屬礦深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蘇州非金屬礦工業設計研究院 |
5 |
國家金屬材料近凈成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華南理工大學 |
6 |
國家金屬采礦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長沙礦山研究院 |
7 |
國家磷資源開發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武漢工程大學 云南磷化集團 |
8 |
國家金屬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分中心) |
北京礦治研究總院 |
9 |
國家銅冶煉及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江西銅業集團公司,江西理工大學,中國瑞林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
10 |
國家現代地質勘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國土資源部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 |
序號 |
中心名稱(能源與交通) |
依托單位 |
1 |
國家內河航道整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重慶交通大學,長江航道局 |
2 |
國家磁浮交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上海磁懸浮交通發展有限公司 |
3 |
國家道路交通管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院 |
4 |
國家電站燃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遼寧中電投電站燃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5 |
國家非糧生物質能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廣西科學院 |
6 |
國家風力發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7 |
國家高壓直流輸變電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許繼集團 |
8 |
國家軌道交通電氣化與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西南交通大學 |
9 |
國家海水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 |
10 |
國家核技術工業應用工程中心 |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 |
11 |
國家節能環保汽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奇瑞汽車工程研究院 |
12 |
國家水運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武漢理工大學 |
序號 |
中心名稱(制造業) |
依托單位 |
1 |
國家重型汽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
2 |
國家板帶生產先進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北京科技大學 |
3 |
國家超精密機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北京市機床研究所 |
4 |
國家冷軋板帶裝備及工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燕山大學 |
5 |
國家電力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國家電力公司電力自動化研究院 |
6 |
國家電液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浙江大學 |
7 |
國家仿真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亞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8 |
國家干燥技術及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天華化工機械及自動化研究設計院 |
9 |
國家鋼結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中冶集團建筑研究總院 |
10 |
國家高效磨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湖南大學 |
11 |
國家工業控制機及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五O二研究所 |
12 |
國家固體激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一研究所 |
序號 |
中心名稱(信息與通信) |
依托單位 |
1 |
國家數字家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中山大學 |
2 |
國家并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江南計算技術研究所 |
3 |
國家多媒體軟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武漢大學 |
4 |
國家高性能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中科院計算所、曙光天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5 |
國家寬帶網絡與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上海未來寬帶技術及應用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6 |
國家平板顯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 |
7 |
國家企業信息化應用支撐軟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 |
8 |
國家數據廣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西安通視數據有限責任公司,西安交通大學 |
9 |
國家數據通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興唐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10 |
國家數字交換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 |
11 |
國家網絡新媒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 |
12 |
國家地理信息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序號 |
中心名稱(輕紡、醫藥衛生) |
依托單位 |
1 |
國家傳染病診斷試劑與疫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廈門大學 |
2 |
國家非織造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海南欣龍無紡股份有限公司 |
3 |
國家服裝設計與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中國服裝集團公司 |
4 |
國家干細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 |
5 |
國家工業結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天津大學 |
6 |
國家海洋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中國海洋大學、青島華海制藥廠 |
7 |
國家合成纖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 |
8 |
國家免疫生物制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 |
9 |
國家納米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華中科技大學 |
10 |
國家染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東華大學 |
11 |
國家單糖化學合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江西師范大學 |
12 |
國家中成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華潤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 |
序號 |
中心名稱(建設與環境保護) |
依托單位 |
1 |
國家城市環境污染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 |
2 |
國家城市水污染控制與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武漢安全環境科學研究院 |
3 |
國家城市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四川省水處理及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4 |
國家給水排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院 |
5 |
國家工業建筑診斷與改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中冶集團建筑研究總院 |
6 |
國家工業水處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天津化工研究設計院 |
7 |
國家工業煙氣除塵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中鋼集團武漢安全環保研究院 |
8 |
國家古代壁畫保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敦煌研究院 |
9 |
國家環境光催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福州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