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去產能、環境治理的深入推進,一些地方著力推動特定區域的鋼鐵企業搬遷或關停,主要包括城區鋼廠、城市周邊鋼廠、大氣污染運輸通道城市鋼廠、沿江(湖)鋼廠等類型。河北、江蘇、山東、遼寧、廣西、福建等地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搬遷、新基地成為重要內容之一,一批沿海鋼鐵基地項目在建、擬建,一批已有沿海鋼鐵基地擴建,沿海地區鋼鐵產業占比逐漸提高 。
2019年1-10月份,中國粗鋼產量8.29億噸、同比增長7.4%;;生鐵產量6.75億噸,同比增長5.4%;鋼材產量10.1億噸,同比增長9.8%。2019年上半年中國鋼鐵產量呈持續上升走勢,下半年回落 。
2019年,河北嚴格執行環保、能耗、水耗、質量、技術和安全等標準,倒逼過剩產能退出。全年共壓減退出鋼鐵產能1402萬噸,廊坊鋼鐵產能全部出清。此外,壓減煤炭1006萬噸、水泥334萬噸、平板玻璃660萬重量箱、焦炭319萬噸,火電50萬千瓦。2020年將持續推進產業轉型升級,計劃壓減鋼鐵產能1400萬噸 。
2014年4月21日,綠行齊魯、天津綠領、磐石能源與環境研究所等5家環保組織聯合發布了《推進“公眾監管”,助力華北治霾———“華北煤問題”首期報告》。
《報告》中指出,河北準備在2017年,把鋼鐵產能壓縮到2.2億噸。而實際上,2013年,河北的“鋼鐵產量”也不過才1.9億噸。如果不壓縮“產量”,而只壓縮“產能”,華北的霧霾治理就可能陷入數字游戲,仍舊不可能如期實現目標 。2100433B
1、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有最大的有形市場和潛在市場,又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特別是目前中國已成為世貿成員國,借鑒中國的優勢,中國完全有可能成為全球五金制品的加工基地。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
我國鑄造技術發展趨勢 3.1 鑄造合金材料 以強韌化、輕量化、精密化、高效化為目標,開發鑄鐵新材料;重點研制奧貝球墨鑄鐵(ADl)熱處理設備,盡快制定國家標準,推廣奧貝球墨鑄鐵新技 術(如中斷熱落砂法...
葉蠟石礦開發利用的發展趨勢是企業上規模,產品上檔次,耐火材料公司,擬建年產葉蠟石礦石10萬噸、葉蠟石粉1萬噸,耐火磚1萬噸的生產廠。日本葉蠟石開采量和產量均較大,產品一半左右用于耐火材料。如公司擁有一...
格式:pdf
大?。?span id="xthaj4v" class="single-tag-height">81KB
頁數: 1頁
評分: 4.4
“2016年3月是集團歷史上融資最困難的一個月!”一個多月前,某省屬重點鋼鐵企業財務人員這樣表示。的確,盡管3月份以來鋼鐵行業利潤有所恢復,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員企業在3月份扭虧為盈的基礎上,4月份利潤繼續增加,行業利潤達到83.83億元,單月利潤率難得地超過了3%,而且絕大部分(86%)來自鋼鐵主業,但在“三去一降一補”的大背景下,鋼鐵和難兄難弟煤炭行業一起,成了各類融資機構避之不及的洪水猛獸。
格式:pdf
大?。?span id="z4ch1hv" class="single-tag-height">81KB
頁數: 4頁
評分: 4.7
唐山鋼企產能匯總 2015年 3月 6日,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北省新增限制和淘汰類產業 目錄(2015版)》,明確在全省范圍內淘汰 450立方米及以下高爐、 40噸及以下轉 爐,將 450立方米高爐列入新的淘汰目錄。要求各市、縣(市、區)政府切實強化 屬地責任,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 目前工信部發布的符合鋼鐵行業規范企業名單一、二、三批鋼企共計 309家, 其中:河北省 77家,唐山地區 35家,煉鐵高爐總計 152座,其中: 2000 m3以上共 計 11座, 1000-2000 m3 高爐 60座,450-1000m3高爐 81座。 2000 m3以上高爐主要分布在唐鋼、首鋼遷鋼、京唐鋼鐵等大型國有企業、燕山 鋼鐵(民企)擁有 2兩座 2560 m3高爐; 1000-2000 m3高爐 60座,其中 1080 m3為 主導爐型,共計 45座;450-1000 m3共計 81座
專訪:中國已走在化解鋼鐵產能過剩的世界前列——訪商務部部長助理張驥
中國商務部部長助理張驥日前在布魯塞爾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政府化解鋼鐵產能過剩的措施、決心以及取得的效果均走在世界前列。
張驥在出席由經合組織鋼鐵委員會主辦的“鋼鐵行業過剩產能和結構調整高級別研討會”后表示,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下行和需求萎縮是當前世界鋼鐵產能過剩的根本原因。
張驥說,世界經濟至今沒有完全擺脫金融危機的影響,復蘇緩慢,特別是近期地緣政治沖突加劇,不確定因素增多使得復蘇進程雪上加霜。
他說:“中國鋼鐵工業為世界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中國既是鋼鐵生產大國,又是消費大國,85%至95%的鋼鐵產能都用于內需,未來中國城鎮化建設、棚戶區改造、建筑標準提升等都將繼續增加對鋼鐵的需求。與此同時,中國還進口大量鋼鐵產品,為全球鋼鐵產品提供了廣闊市場。
“我們去年鋼鐵出口增加較多,達到1.12億噸,盡管如此,也只占中國整個鋼產量的14.5%,而有些西方國家鋼鐵出口占其產量的比重高達40%,”張驥說,此外,2015年中國人均鋼鐵蓄積量只有5噸,大大低于西方國家8至10噸的水平。
張驥表示,西方媒體歪曲事實、將產能過剩的責任推給中國的報道之所以有市場,是因為他們只從絕對數據判斷,強調中國的鋼鐵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一半左右。而事實上,中國自己已消費掉世界鋼鐵產量的約46%。
張驥表示,中方在會上關于中國鋼鐵工業和貿易的發展現狀、中國化解鋼鐵產能的目標決心、舉措思路以及成效的主旨發言已獲得了更多理解和認同。
“我們短短幾年已經淘汰了9000萬噸落后鋼鐵產能,今后五年將再壓減粗鋼產能1億至1.5億噸。這個量只比歐盟的粗鋼總量少1000萬噸。而西方發達國家要化解1億噸鋼鐵產能,一般要花費25至35年的時間。”
他說,中國化解鋼鐵產能過剩是主動、自覺、堅定、持續的行動,因為這對中國鋼鐵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同時也是對世界的重要貢獻。
關于與會各方廣泛關注的中國鋼鐵補貼問題,張驥表示,中國政府對鋼鐵工業的出口沒有任何刺激性措施,不僅沒有補貼,還對部分鋼鐵產品采取了限制性措施,加征了出口關稅,而其他國家基本沒有類似措施。
張驥表示,在鋼鐵產能過剩方面,中國面臨的問題復雜性、難度以及付出的代價都高于西方國家。鋼鐵產能過剩是一個全球性問題,是相關經濟體的共同挑戰、共同責任,只有共同努力,遵循規律、循序漸進,才能實現互利共贏。
“鋼鐵過剩產能的化解,需要市場這只手,也需要政府這只手,但更多還是要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讓企業在競爭中優勝劣汰,實現結構調整、優化升級。中國政府在鋼鐵產業上政策非常透明,贏得了越來越多與會方的理解和尊重,”張驥說。
工信部官員表示,預計至2020年全國鋼鐵產能11.3億噸,其中包括部分來自僵尸企業的產能;未來5年國內鋼鐵消費需求將維持在6.3億噸至7億噸之間。
如果按粗鋼出口維持在1億噸水平估計,全國粗鋼產量維持8億噸不變。
中國不會通過提高出口的方式來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