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高性能建筑鋼結構應用技術規程 | 外文名 |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high performance steel building structures |
---|---|---|---|
標椎編號 | T/CECS 599—2019 | 國民經濟分類 | A011 谷物種植 |
發布日期 | 2019年06月28日 | 實施日期 | 2019年12月01日 |
李國強 聶建國 王彥博 周建龍 石永久 婁 宇 陳曉明 賀明玄 王 平 王海江 王 喆 王靜峰 朱立剛 劉 明 劉曉光 劉 鵬 孫飛飛 李元齊 李天際 李新剛 李 霆 余海群 張華紅 張澤宇 陳 崢 郁銀泉 金華建 周 鋒 鄭 云 鐘聰明 侯兆新 崔 強 董書通 董建堯 強旭紅 樊健生
本規程共分8章,主要技術內容包括:總則、術語、基本規定、高性能材料、高性能結構體系、高強鋼構件及連接、高延性構件及連接、施工和驗收。2100433B
同濟大學 清華大學
你好:接收一下
JGJ 81-2002 建筑鋼結構焊接技術規程,已廢止。現有有效標準:GB50661-2011 鋼結構焊接規范。
有一個新規范《GB50661-2011 鋼結構焊接規范》,但其中并未廢止JGJ81-2002,我覺得兩者并無矛盾,應該可以并存。
格式:pdf
大小:86KB
頁數: 8頁
評分: 4.7
高性能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 1. 總則 1.1 為促進高性能混凝土的工程 中合理應用,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安全適用、確保工 程質量,制定本規程。 1.2 本規程適用于普通混凝土結構;不適用于輕骨料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瀝青混凝土、 水工大體積混凝土和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結構。 1.3 1.4 高性能混凝土應用于建設工程時, 除執行本規程外, 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 2. 術語 2.1 高性能混凝土 采用常規材料和生產工藝, 具有混凝土結構所要求的各項力學性能, 并且具有高耐久性、 高 工作性和高體積穩定性的混凝土。 2.2 混凝土的耐久性 混凝土在所處工作環境下, 長期抵抗內、 外部劣化力因素的作用, 仍能維持其應有結構性能 的能力。 2.3劣化現象 由內、外部劣化力因素引起的混凝土結構性能隨時間逐漸降低的現象。 2.4外部劣化因數 導致混凝土和混凝土結構性能降低的外部環境原因
格式:pdf
大小:86KB
頁數: 8頁
評分: 4.8
高性能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征求意見稿) 希望對高性能混凝土感興趣的同仁有幫助 高性能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征求意見稿) 1. 總則 1.1 為促進高性能混凝土的工程應用及確保工程質量,制定本規程。 1.2 本規程對高性能混凝土的定義、 基本規定、原材料、 配合比設計方法、 施工與驗收作出 規定。 1.3 本規程適用于普通混凝土結構, 不適用于輕骨料混凝土結構、 聚合物混凝土、 瀝青混凝 土和有特殊防腐要求的混凝土結構。 1.4 高性能混凝土工程的應用技術, 除符合本規程的規定以外, 尚應遵守現行國家標準和行 業標準的相關規定。 若與現行標準不符, 應在試驗取得可靠數據的基礎上, 制訂可靠措施并 經專家論證,為確保混凝土質量,協商解決與現行標準的協調性。 2. 術語 2.1 高性能混凝土 采用常規材料和生產工藝, 能保證混凝土結構所要求的各項力學性能, 并具有高耐久性、 高 工作性和高體積穩定
據2019年7月25日中國知網顯示,《建筑鋼結構進展》共出版文獻1311篇。
據2019年7月25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顯示,《建筑鋼結構進展》共載文1060篇、基金論文量為398篇。
《建筑鋼結構進展》是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來源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來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核心學術期刊,被美國《烏利希國際期刊指南》(Ulrich’S IPD)、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Scopus收錄。
據2019年7月25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顯示,《建筑鋼結構進展》被引量為7305次、下載量為44285次;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該刊影響因子為0.8,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中排第1516名,在建筑科學類(147種)中排第30名。
據2019年7月25日中國知網顯示,《建筑鋼結構進展》總下載總下載239652次、總被引10233次,(2018版)復合影響因子為0.776、(2018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422。
據《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統計:《建筑鋼結構進展》2008年~2011年的期刊綜合影響因子分別為:0.440、0.429、0.425、0.459(學科排序分別為20/134,24/134,28/147,26/148),2009年~2011年的復合影響因子分別為:0.848、0.735、0.945(學科排序分別為18/141、27/151、17/152)。
2013年,《建筑鋼結構進展》入選中國期刊協會出版的“中國期刊品牌發展報告(2012~2013)”。
2014年,該刊獲得“首屆上海市高校最佳進步科技期刊”。
2015年,該刊入選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技術類期刊專委會“2015年中國高校技術類優秀期刊”。
2016年,該刊入選2016年度中國高校百佳科技期刊,獲得”第二屆上海市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獎。
2017年,該刊在上海期刊編校質量檢查中被評為“編校質量優秀期刊”。
2018年,該刊獲“第三屆上海市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獎”,入選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
建筑鋼結構是一種建筑結構形式,工業與民用房屋建筑工程采用鋼結構作為其結構形式。
一些高度或跨度較大的結構,荷載或吊車起重量較大的結構,有較大振動或高溫度的廠房結構,要求能活動或經常裝拆的結構,在地震多發地區的房屋結構,以及采用其他建筑材料有困難或不經濟的結構,都可考慮采用鋼結構。
建筑鋼結構大致分為:大跨度鋼結構、高層建筑鋼結構、高聳鋼結構、板殼鋼結構、工業廠房鋼結構、輕型鋼結構、橋梁鋼結構和移動鋼結構。
《建筑鋼結構進展》主要設有設計理論、設計案例、制造與安裝技術、專題論壇、專家觀點欄目;主要刊登展示中國國內外特色建筑鋼結構設計案例,交流建筑鋼結構新體系、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新產品與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情況,以及介紹各國建筑鋼結構設計規范和 中國國內建筑鋼結構設計規范的背景資料;讀者對象為從事建筑鋼結構研究、設計、制作、安裝、施工和維修防護等相關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高等院校師生和科研工作者。
據2019年7月《建筑鋼結構進展》編輯部官網顯示,《建筑鋼結構進展》第二屆編輯委員會有編委76人。
地區 |
名單 |
---|---|
中國臺灣 |
陳生金、蔡克銓 |
中國香港 |
鐘國輝、陳紹禮、滕錦光、楊立偉 |
其他地區 |
葛漢彬(日本)、金相大(韓國)、林世豪(英國)、劉德源(新加坡)、肖勇(英國)、肖巖(美國) 汪家銘(美國)、徐磊(加拿大)、王永昌(英國)、趙曉林(澳大利亞)、S.Kitipornchai(澳大利亞) |
中國大陸 |
丁潔民、馬克儉、王立軍、王燕、方鴻強、馮遠、葉可明、石永久、劉錫良、劉承宗、江歡成、吳學敏、 吳欣之、張中權、張其林、張愛林、李少甫、李亞明、李國強、汪大綏、沈世釗、沈祖炎、陸賜麟、顧強 陳志華、陳紹蕃、陳雪庭、陳祿如、周緒紅、周建龍、周學軍、范慶國、范重、范峰、范懋達、侯兆新、 姚念亮、柯長華、郝際平、賀明玄、夏志斌、容柏生、柴昶、陳以一、倪志剛、郭彥林、郭滿良、崔鴻超 舒興平、舒贛平、董石麟、韓林海、傅學怡、藍天、鮑廣鑒、蔡益燕、潘際炎、戴立先 |
資料來源: |
2015年11月20日-21日,《建筑鋼結構進展》主編李國強受邀參加“2015建筑與工程結構工業化建造技術國際研討會”,并作題為《同濟大學工業化建造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進展 》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