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量程:0~2000 kΩcm
2.顯示分辨率:0.1 kΩcm
3.準確度:±1 kΩcm
4. 數據存儲量:>100
5. PC通訊參數:波特率 2400
6. 整機重量:0.4kg
7.液晶尺寸:128*128
8.最大測試范圍:2000 kΩcm
混凝土電阻率測定儀也叫電位檢測儀(銹蝕分析儀),混凝土中鋼筋的腐蝕是一個電化學過程,它產生電流使金屬離解,電阻率越低,腐蝕電流流過混凝土就越容易,腐蝕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測量混凝土的電阻率可以有效評價其抗腐蝕能力和評估現有鋼筋的腐蝕程度。
1. 海綿塞式傳感器確保良好電接觸的;
2.128*128大液晶屏幕直顯;
3.可充電鋰電池保證長時間工作;
4.測試數據保持功能,連續記錄、安全可靠;
5.附微型打印機直接打?。?
6.多功能上位機易于數據保存與整理;
7.便攜式防水儀器箱易于攜帶;
1. 最小可檢漏率:5×10-12Pa·m3/s2. 漏率顯示范圍:1×10-3—1×10-12Pa·m3/s3. 啟動時間:≤5min4. 響應時間:≤1s5. 檢漏口的最高壓力:1500Pa6. ...
起重量,速度,提升速度,控制系統,驅動系統,額定起重量等
本身應該沒有區別,只是采用的設備不一樣。1、旋挖機鉆孔灌注樁和長螺旋鉆孔灌注混凝土樁的區別主要是施工機械不同,成孔方式不一樣。長螺旋適合小直徑灌注樁,超過800的就要使用旋挖了。是進行道路交通,高層建...
根據測試結果的不同范圍可評價其抗腐蝕能力主要特點。
1.NJ-4000混凝土電阻率測試儀
2. Wenner傳感器
3.標準測試模塊
4. AC適配器
5.超導海綿塞
6.連接電纜
7.微型打印機及充電器
8.上位機軟件及數據線
格式:pdf
大?。?span id="ydu6xyu" class="single-tag-height">25KB
頁數: 2頁
評分: 4.8
混凝土主要技術指標及性能 初凝結時間 5-12 小時; 終凝結時間 10-18 小時 ; 出廠坍落度: 交貨坍落度: 混凝土澆筑的注意事項 澆筑混凝土應連續進行。 如必須間歇, 其卸料時間應在混凝土初凝時間之前, 將混凝土澆筑完畢。 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 盡量縮短澆筑與開始養護的時間差。并根據當天天氣情況,采取必要的防風、防曬措施,防止砼表面失水。 混凝土入模后,要立即進行振搗。振搗必須密實,不能漏振、欠振,也不可過振,振搗時間宜為 15-30 秒,以砼開始反 漿和不冒泡為準,振搗時要快插慢拔,振點布置要均勻,在施工縫預埋件處,加強振搗,以免振搗不實,造成滲水通道。 振搗時應盡量不接觸模板、鋼筋、止水帶,以防止其移位、變形。 對已澆筑的混凝土,在初凝前進行二次振搗,二次抹壓。以防止表面裂縫出現,終飾抹面要掌握好時間,理論上以砼的 凝結時間為準,但由于施工現場白天、晚上以及季節氣候的不同,
格式:pdf
大小:25KB
頁數: 8頁
評分: 4.8
第十章 主要技術指標分析 一、 名詞解釋 1、 指數平滑異 同平均線 (MACD) 2 、 相對強弱指數 (RSl) 3、 隨機指標 KDJ 4、成交量凈額法 OBV 二、單項選擇題 1、下面指標中,根 據其計算方法,理論上所給出買、賣信號最可靠的是 ( ) A、MA B、MACD C、WR% D、KDJ 2、()是由股票的上 漲家數和下降家數的比值,推斷股票市場多空雙方力 量的 對比,進而判斷出股票市場的實際情況。 A、ADL B、ADR C、 OBOS D、WMS% 3 、( )主要是從股票投資者買賣趨向的 心理方面,對多空雙方的力量對 比進行探索。 A、PSY B、 BIAS C、RSI D、WMS% 4 、當 RSI 隨股價回跌而從高價位 滑落,接近先前回跌所形成的密集區域 時,該密集區具有 支撐股價的作用而使 RSI 具備彈升的條件,是( )時機。 A.賣出 B.買進 C.都可
成果登記號 |
19920100[05359] |
項目名稱 |
高密度電阻率儀及方法技術研究 |
第一完成單位 |
長春地質學院 |
主要完成人 |
王興泰、傅春久、程德福、孫仁國、邱春玲 |
主題詞 |
電阻率法;電法勘探;儀器;視電阻率;數據處理 |
集中式高密度電法系統:
(一)WDA-1、1A超級數字直流電法儀(測控主機)
1. 接收部分:
電壓通道:±32V(24位A/D)
測量精度:當Vp≥5mV時,±0.2% ±1個字
當0.1mV≤Vp<5mV時,±1% ±1個字
輸入阻抗:>50MΩ
視極化率測量精度:±1%±1個字
Sp補償范圍:±10V
電流通道:6A(24位A/D)
測量精度:當Ip≥5mA時,±0.2% ±1個字
當0.1mA≤Ip<5mA時,±1% ±1個字
對50Hz工頻干擾(共模干擾與差模干擾)壓制優于80dB
2. 發射部分:
最大發射功率:7200W
最大供電電壓:±1200V
最大供電電流:±6A
供電脈沖寬度:1~60秒,占空比為1:1
3. 其他:
工作溫度:-10℃~ 50℃,95%RH
儲存溫度:-20℃~ 60℃
儀器電源:內置7.4V4Ah(或外接12V電源),可連續工作20小時以上
主機接口:A、B、M、N,直流高壓,外接電池及充電,2個與分布式高密度電纜接口,RS-232,藍牙
重 量:≤4kg
體 積: 270mm×246mm×123mm
4. 掌上電腦:
Windos Mobile 5.0系統,624MHz,640×480真彩,128MB Flash ROM / 64MB SDRAM,512MB的CF卡,藍牙、紅外、串口,2塊原裝可充電電池,含移動Word、Excl等多種軟件。
5. 內置供電電源(僅WDA-1A型):最大電壓96V(分48V、96V兩檔),最大電流0.7A。
WDZJ-3多路電極轉換器
轉換電極數:60路/臺
絕緣性能:≥500MΩ
最大工作電壓:450VDC
最大工作電流:2.5ADC
儀器電源:1號電池(或用同樣規格的鎳鎘電池)8節
工作溫度:-10℃~ 50℃
集中式二維高密度電阻率電纜
電 纜:32芯,外徑Φ6mm
每臺轉換器配用數量:2根(電極抽頭數為30個/根),特殊需求由用戶訂貨時指定
抽頭間距:用戶訂貨時指定(通常為5m或10m)
最大工作電壓:450V
最大工作電流:3A
電纜絕緣: 任意兩根芯線間絕緣≥500MΩ/500V
集中式二維高密度電阻率電極(選配
銅電極:Φ12mm×280mm,帶插拔卡
數 量:由用戶訂貨時指定
二、分布式高密度電法系統:
(一)、WDA-1、1A測控主機(技術指標同上)
(二)、分布式二維、三維高密度電阻率、二維高密度激電開關電纜(選配)
電 纜:護套為寬溫聚胺脂材料,外徑Φ8mm
數 量:由用戶訂貨時指定
電纜開關盒數:10道/串(也即每串電纜可接10個電極)
開關盒間距:1~10米(用戶訂貨時指定)
開關盒尺寸:Φ30mm×100mm(僅開關盒),Φ39mm×170mm(含壓膠頭)
最大工作電壓:800V
最大工作電流:3A
電纜絕緣: A、B供電線間及其與低壓線間≥1000MΩ/1000V
低壓線間≥500MΩ/500V
工作溫度:-20℃~ 70℃
(三)、分布式二維、三維高密度電阻率、二維高密度激電開關電極(選配)
不銹鋼電極:Φ10mm×280mm,帶不銹鋼彈簧
輕便靈活──主機體積小、重量輕,內置的96V供電電源(僅WDA-1A型)能勝任絕大多數地區高密度電阻率測量任務。
先進的測控方式──所有電極排列全部采用滾動測量方式,通過移動電極可使斷面無限接續,斷面收尾亦變得輕而易舉;單點復測、從任意點起測均能隨心所欲。
獨特、開放的測量過程控制──每個數據測量過程的供電時間、停電時間均能靈活選擇,且儀器能自動監測電極電位的變化梯度,當其超過用戶設定門限時會自動延時用戶設定的等待時間,待電極電位恢復穩定后再開始測量,從而確保在復雜條件下仍能獲得更高的數據采集質量。
超大供電功率、超寬量程、超高精度──高達7200W(1200V×6A)的供電能力、64Vp-p的超寬電壓輸入范圍、極高的小信號測量精度(電壓小至0.1mV及電流小至0.1mA時仍能給出±1%的測量精度),讓儀器能更好地應用于高阻地區工作,獲得更深、更好的測量結果。
藍牙技術、無線遙控──國際、國內首創由帶藍牙無線通訊技術的掌上電腦遙控儀器主機,距儀器主機10米范圍內,可輕松實現設置參數、啟動測量、傳輸顯示測量結果,體會到前所未有的方便。
掌上電腦操控、功能強大──全中文掌上電腦實現人機界面及采集控制,采集參數設置、數據顯示與存儲、高密度電法色譜圖繪制等快捷直觀,讓您輕松完成野外測量工作。
易擴展、無限可能──數據采集控制及數據的存儲全部由掌上電腦完成,數據存儲器容量的擴展、采集軟件功能的擴充(如增加特殊高密度測量裝置)將更易于實現。
強大的掌上電腦功能──在高硬件配置的基礎上,掌上電腦還配備了眾多實用軟件,用戶可進行日程安排、無線上網,還可使用移動WORD、EXCEL、PowerPoint、Media Player等軟件進行移動辦公和娛樂。
配備雙分布式高密度電纜接口,跨孔高密度測量不再需要過渡開關控制器,測量過程更簡潔、更容易。
完善的抗干擾技術──采用多級濾波及信號增強技術、集成電法干擾抑制器功能(擁有超強抗共模干擾與差模干擾能力),測量精度高。
自動進行自然電位、漂移及電極極化補償,補償范圍高達±10V。
接收部分有瞬間過壓輸入保護能力,發射部分有過壓、過流及AB開路保護能力,以及直流高壓反接保護能力等。
接地電阻檢查──可隨時檢查AB電極和MN電極接地情況,方便實用。
診斷程序可快速準確地判斷出故障所在位置及主要損壞器件。
進口全密封箱體具有防水、防塵、壽命長等優點。
靈活的控制選擇──亦可使用筆記本電腦對儀器主機進行遙控,完成測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