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砂質土 | 外文名 | sand soil |
---|---|---|---|
學????科 | 土力學 | 特????征 | 缺乏粘土礦物 |
類????別 | 礫砂、粗砂、中砂、細砂和粉砂 | 應????用 | 地基處理 |
在水利水運等工程施工過程中,經常遇到透水性強的砂質土層,若地下水位高,基坑開挖后,邊坡會出現滲水流沙,滑坡坍塌,對施工帶來影響或造成安全事故;同時基底會出現涌水冒沙、基底浸水、土體蠕動變形等現象,嚴重影響工程質量。為確保基底原狀土不浸水、不撓動和工程質量及基坑邊坡穩定安全,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防治。防治砂質土層滲漏措施:① 降低水位;② 疏水堵漏;③ 調整施工方法。施工時根據土層特性、地下水位及滲漏情況、地表及周邊區域水源情況和施工具體部署,綜合防治,確保施工質量和安全。
降水是施工前和施工過程中實施的措施, 目的是降低水位、克服砂質土層滲漏,開創干地施工,確保施工質量和基坑邊坡穩定安全。降水方法有多種,選取經濟有效的方法,需要統籌考慮地下水位,砂質土層特性及分布,地表及周邊水源、基坑深度及施工方法等。 無論采取什么降水方法, 必須切斷補給水源,否則降水效果差或出現水循環現象。
輕型井點降水是施工前和施工過程中常采用的有效的降水方法,其適應性強、降水效果較好,但成本高,特別對于河(航)道、開挖埋管等線狀性工程,降水設備投入大,工程量大。為降低成本,必須形成先降水、后施工的有序連續作業,降水一段,施工跟進一段,切忌全線鋪開實施。
滲水溝形式為倒梯形,其底要低于工程基礎面一定深度( 0.5m 以下),距離工程不宜太遠,滲水時間不宜太短,以確保滲水效果。采用這種超前挖溝降水方法投入低,特別適宜于新開挖河(航)道工程,先挖河道中心部位土方(挖至基礎面下 30~50cm)并降水,后進行基礎施工。可全鋪開實施,效果很好 。
袋裝碎石封堵反濾
基坑開挖后,因地下水位高,基底或基坑邊坡局部產生滲水、流沙現象,采用袋裝碎石封堵流沙口,可有效地阻止流沙,避免基底原狀土流失掏空、基坑邊坡滑動等現象。
插管疏流并覆蓋反濾層
基坑開挖后,在坡面或基底出現涌水流沙現象,這時必須采取措施封堵流沙。方法是在涌水流沙口插入 PVC 小管(在管壁上鉆孔、用土工布包裹)將流水進行疏導,同時在周邊覆蓋土工布、碎石等反濾層,可以有效地控制流沙,避免原狀土流失和坡面因流沙而喪穩。
掛網噴漿護坡
基坑開挖,因邊坡滲水較大,危及邊坡穩定性或基坑周邊建筑物因基坑滲水而產生破壞性沉降變形時,須對邊坡進行防滲處理,常采取在坡面掛置鋼筋網或鐵絲網片、噴漿(細石混凝土或砂漿)封閉、護坡,起到防滲防漏效果。 這種方法適用于坡面暴露時間長、滲水流沙比較嚴重、附近建筑物需要保護的特殊情況。若基坑開挖,因邊坡滲漏可能導致周邊建筑物產生損害變形,對邊坡進行噴漿封閉防滲處理后仍有安全隱患時,要采取施工防滲等圍幕措施。上述幾種防滲堵漏措施,一般適應于特殊的局部滲漏處理, 在施工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并結合施工技術、設備靈活選用。
砂質土是粒徑大于2mm的顆粒含量不超過全重50%、粒徑大于0.075mm。砂類土中常見有水平層理和交錯層理構造,有時與粘性土互層,構成千層土或夾層的顆粒超過全重50%的土。礫砂:粒徑大于2mm的顆粒占全重25%~50%;粗砂:粒徑大于0.5mm的顆粒超過全重50%;中砂:粒徑大于0.25mm的顆粒超過全重50%;細砂:粒徑大于0.075mm的顆粒超過全重85%;粉砂:粒徑大于0.075mm的顆粒超過全重50%。定名時應根據粒徑組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確定。該類土主要由石英、長石及云母等原生礦物組成,粘土粒含量很少。砂土呈單粒結構,透水性大,壓縮性低,壓縮過程快,抗剪強度高,成分中缺乏粘土礦物,干燥時呈散粒狀態,無塑性。以上特性與其組成顆粒大小和密實度有關。細砂、粉砂中毛細水發育,抗滲流穩定性差,在振動荷載作用下易于液化。單粒結構是由于粗大的土粒在水中或空氣中下沉而形成,單粒結構土顆粒之間有相應的空間位置。粒結構土具有碎石土和砂石的結構特征,顯著特點是土粒間沒有聯結存在,或聯結非常微弱,可以忽略不計。
砂質土適合種植:仙人掌、景天、沙漠玫瑰、鳳梨等熱帶、干旱地區的植物,或者春蘭、墨蘭、蕙蘭、卡特蘭、石斛蘭、文心蘭、蝴蝶蘭等附生植物。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給你帶來幫助!
砂質土;質量好的50元/立方米-55元/立方米。 質量差的40元/立方米-45元/立方米。
四類土
格式:pdf
大小:288KB
頁數: 3頁
評分: 4.4
城市地鐵施工中由于地表沉降而引起的各類事故屢見不鮮,防止地基變形這一課題在盾構法施工中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沉降事故的發生與工程的地質條件、施工方案的選擇等很多因素有關。文章結合施工實例,對盾構在②-3層砂質粉土中推進引起地面沉降的原因進行分析,同時對所采取的措施進行了總結。
格式:pdf
大小:288KB
頁數: 2頁
評分: 4.6
本工程基坑土質滲透系數比較大,適合采取降水措施,來保證在砂質土深基坑土釘圍護的安全。自流深井配輕型井點降水在該基坑中的應用,有效降低地下水位并且造價低廉。
砂質土壤又可以細分為砂質壤土、砂質黏土等。
砂質土壤砂粒多粘粒少, 土體結構松散, 漏水漏肥嚴重, 土壤肥力低。科學施肥要把改良土壤放在首位, 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利用率, 在單位面積土地上以最小的投人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總結實踐經驗,砂質土壤施肥技術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一、摻施泥肥。泥肥是溝、湖、河、塘中的肥沃淤泥及洪水淤積物, 其中粘粒多砂粒少, 是改良砂質土壤土體結構的好肥料, 施泥肥要逐年進行,一般每年畝施2一3方為宜。前作收獲后結合秋季翻地撒施, 均勻混人土壤耕層20一30厘米處。
二、增施有機肥。有機肥中含有大量的膠體物質, 而且富含各種養分, 增施有機肥可起到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的雙重作用。一般每畝撒施5 0 0 0公斤以上, 如果肥料不足, 可集中條施或穴施。對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在播種或定植前1一2 周施入, 對半腐熟的有機肥要適當早施。
三、巧施化肥。砂質土壤保肥力差, 化肥使用不當養分易被淋失, 造成肥料浪費。在選擇氮肥時以碳銨、硫銨等銨態氮肥及尿素為好。碳鐵易揮發, 應深施覆土, 硫鐵與尿素要淺施, 施后覆土。施肥量應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 碳鐵與硫錢施后結合輕灌小水, 尿素施后不宜及時澆水, 待4一7天轉化為鐵態氮后方可澆小水。對無灌溉條件的砂土地, 應在雨后搶施。過磷酸鈣最好與有機肥混合后作基肥施人。
四、注重根外追肥。根外追肥方法簡單, 肥效快, 直接作用于植物葉片, 避免了養分的淋失。常作根外追肥的有: 濃度為1一2% 的尿素水溶液; 2一3% 的過磷酸鈣浸出液; 0. 3一0.5 % 的磷酸二氫鉀; 5 一7% 的草木灰浸出液; 0.2% 的硫酸鋅水溶液; 0.2一0.3 %的硼砂水溶液。在作物表現缺肥或生長旺季, 選擇適宜的肥料, 每隔7一10天噴一次, 連噴3一4次 。
砂質土的主要肥力特征為蓄水力弱、養分含量少,保肥能力差、土溫變化快,但通氣性、透水性好,易耕作。
①由于砂質土壤含砂粒較多,粘粒少,顆粒間空隙比較大,所以蓄水力弱,抗旱能力差。
②砂質土本身所含養料比較貧乏,由于缺乏粘粒(無機膠體)和OM(有機質膠體),保肥性差。
③通氣性、透水性較好,有利于好氣性微生物的活動,OM分解快,肥效快、猛而不穩,前勁大后勁不足。
④因含水量少,熱容量較小,所以晝夜溫差變化大,土溫變化快,這對于某些作物生長不利,但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累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