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水利樞紐工程由4座大型電力抽水站、12座大中型水閘、3座船閘、2座涵洞、2條魚道以及輸變電工程、引排河道組成,是一個集泄洪、灌溉、排澇、引水、通航、發電、改善生態環境等多項功能于一體的大型水利樞紐。其中4座抽水站共裝有大型立式軸流泵機組33臺套,裝機容量53000KW,設計抽水能力為400立方米每秒,是目前我國乃至遠東地區規模最大的電力排灌工程。其中位于入江水道上的5座節制閘,以萬福閘最大,65孔,設計泄洪流量7460立方米/秒。江都抽水站及配套工程建成后,使所轄排灌區內旱澇之年增產保豐收,保證運河航運、工業及城鎮生活用水,并通過自流引江水補充沿海墾區灌溉及沖淤用水。中國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即以此為起點。
該工程建成以來,年平均抽引江水158天,年均抽水量40億立方米,至今共抽江水北送1000億立方米,排澇水300億立方米,自流引江水東送950億立方米,泄洪9000億立方米,為蘇北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全面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江蘇省江都水利樞紐工程地處揚州以東14公里的江都市區,位于京杭大運河、新通揚運河和淮河入江尾閭芒稻河的交匯處。
該工程由4座大型電力抽水站、5座大型水閘、7座中型水閘、3座船閘、2個涵洞、2條魚道以及輸變電工程、引排河道組成,是一個具有灌溉、排澇、泄洪、通航、發電、改善生態環境等綜合功能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其中4座抽水站共裝有大型立式軸流泵機組33臺套,裝機容量 53000千瓦,最大抽水能力為508立方米每秒,是目前我國乃至遠東地區規模最大的電力排灌工程。她既是江蘇省江水北調的龍頭,也是國家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源頭。
40多年來,江都水利樞紐工程共抽引江水北送1100億立米,抽排澇水320億立方米,自流引江水東送1000億立方米,泄洪9000億立方米,為蘇北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以及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
該工程規劃設計合理,施工質量優良,管理規范科學,社會效益顯著,是江蘇水利的標志性工程。1982年工程榮獲國家優質工程金獎。管理處先后榮獲"水利部文明服務示范窗口單位"、 "全國創建文明行業工作先進單位"、 "國家水利風景區"、"全國綠化模范單位"、"全國模范職工之家"、"全國文明單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狀"等榮譽稱號。
建處40多年來,先后有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家元首、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和社會各界人士來此參觀考察。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江澤民、溫家寶、朱镕基、楊尚昆、李先念等都曾先后視察工程,并給予高度評價。
看你從哪個方向過來啊,從遵義過來就過
我也想知道
主要是解決水資源時間分布不均的矛盾。建設長江三峽等一系列大型水利工程的作用,就是要在洪水期攔蓄洪水減小洪峰流量(降低洪澇災害),在枯水期加大水資源的供應(減少干旱的威脅)。 從2006年起到2007...
格式:pdf
大小:1.9MB
頁數: 2頁
評分: 4.3
江蘇省江部水利樞紐位于長江、淮河下游,京杭運河、新通揚運河以及淮河入江尾閭芒稻河的交匯處,是我國第一座自行設計、施工和管理的大型電力抽水站。始建于1961年,1977年建成,廣袤的蘇北大地從此告別旱澇兩重天。江部水利樞紐既是江蘇省江水北調工程的龍頭,也是國家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源頭。
格式:pdf
大小:1.9MB
頁數: 2頁
評分: 4.6
江蘇省江都水利樞紐位于長江、淮河下游,京杭運河、新通揚運河以及淮河入江尾閭芒稻河的交匯處,是我國第一座自行設計、施工和管理的大型電力抽水站。始建于1961年,1977年建成,廣袤的蘇北大地從此告別旱澇兩重天。江都水利樞紐既是江蘇省江水北調工程的龍頭,也是國家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源頭。
1961年12月,江都水利樞紐工程動工。
1963年4月,第一抽水機站建成,它是中國第一座大型電力排灌站。
1964年8月,第二抽水機站建成。
1966年12月,第三抽水機站建成。
1977年3月,第四抽水機站建成,它是整個江都水利樞紐工程中規模最大的抽水機站。它的建成,也使江都水利樞紐工程成為遠東地區排灌能力最強的綜合水利樞紐工程。2100433B
江都水利樞紐工程位于京杭大運河、新通揚運河和淮河入江尾閭芒稻河的交匯處。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主席發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號召,在周恩來總理的直接關懷下,江都水利樞紐工程終于在1961年12月揮開了第一鍬土。
工程位于京杭大運河、新通揚運河和淮河入江尾閭芒稻河的交匯處。工程全部由中國自行設計,全套設備自行制造和安裝,于1961年開工興建。江都水利樞紐工程具有灌溉、防洪、排澇、引水、航運、發電以及為江蘇沿海沖淤保港、改良鹽堿地提供淡水資源等綜合能力,為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健康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江都水利樞紐工程的建設歷時16年。第一抽水機站在1963年4月勝利完成,接著又投資1.7億元興建了二、三、四站及其配套工程。
江都水利樞紐工程的建設歷時16年。第一抽水機站在1963年4月勝利完成,接著又投資1.7億元興建了二、三、四站及其配套工程,這是中國南水北調工程的第一站。
該工程由4座電力抽水站、12座水閘、2座船閘及配套工程組成,是一個具有灌溉、排撈、泄洪、通航、發電等綜合效益的大型水利樞紐。其中4座抽水站裝機33臺套、53000千瓦,最大抽水站引進948項目改造,實現自動控制、優化調度,提高效益。
全站共擁有33臺機組,總功率為49800千瓦,每秒鐘可提引江水473噸,自引江水550噸。一小時抽水量可供40500畝田插秧。一天一夜的抽水量,如果注入寬深1米的水渠,可以繞地球一周。
第四抽水站是引江水利樞紐工程的主力站,于1973年11月動工,1977年3月竣工。該站安裝了7臺3000千瓦發動機組,總裝機容量21000千瓦,總抽水流量210立方米/秒,水泵直徑3.1米,設計揚程7米。
工程建成以來,已累計抽引江水1000多億立方米,排洪6750多億立方米,為蘇北地區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江澤民、朱镕基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后來此視察,并給予了較高的評價。
工程還接待過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元首及友人。該工程規劃設計合理,施工質量優良,管理規范科學,先后被評為全國優質工程、省十佳建設工程,榮獲國家金質獎。管理處被評為水利部一級管理單位、全國綠化先進單位、水利部文明示范窗口單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