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 15433-008 | 作????者 | 吳富民 |
---|---|---|---|
出版社 |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 | 1985年4月 |
頁????數 | 236 | 定????價 | 2.82元 |
裝????幀 | 平裝 | 原作品 | 吳富民 |
內容簡介
本書是由航空工業部組織編寫的,是在原吳富民等縮編的“飛機結構疲勞強度”教材的基礎上補充修改寫成的。可作為飛機結構強度專業或飛機設計專業的結構的強度課程的教材或教學參考。 吳富民 ,1930年生,浙江鎮海人。西北工業大學教授。1952年畢業于南京大學。陜西科技情報學會理事,中國航空學會結構設計及強度專業委員會委員。主要論著有:《結構疲勞強度》(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1988年獲全國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等,數項科研成果分獲國務院國防工辦重大科技成果二等獎、陜西省科技成果二等獎、航空工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2100433B
鋼筋的疲勞是指鋼筋在承受重復、周期性的動荷載作用下,經過一定次數后突然脆性斷裂的現象。鋼筋的疲勞強度是指在某—規定應力幅度內,經受一定次數循環荷載后發生疲勞破壞的最大應力值。鋼筋疲勞斷裂的原因,一般認...
1.選用高強度的金屬材料。2.合理的零件結構、形狀設計。避免應力集中。3.選用合理的熱處理,消除材料內應力。4.降低表面粗糙度,提高表面質量,可以消除初始裂紋存在的可能性。例如,大型發動機的重要緊固螺...
可以通過一下方式提高零件疲勞強度:1,要選好相應的材質。2、若是高碳鋼、調質處理也能明顯提高強度。3、機械設計要合理、不要有形狀突變。臺階尖角要有光滑的過渡圓弧。整體表面粗糙度要低。4、零件表面噴丸(...
格式:pdf
大小:203KB
頁數: 1頁
評分: 4.6
全球經濟一體化和我國對外貿易的持續增長,帶動了我國物流運輸行業的蓬勃發展,因而對作為物流設備的起重機械的性能要求也越來越高。由于起重機工作頻繁,而且大多是隨機載荷,焊接結構在低應力反復作用下,會產生疲勞現象,當疲勞破壞發生時,結構件會出現突然斷裂,造成的損失巨大,甚至會造成人員傷亡事故。以往起重機的設計一般僅停留在靜力分析上,缺乏動態分析和疲勞分析。因此,研究起重機的疲勞性能和估算疲勞壽命,是當前起重機行業和用戶十分關注的問題。
格式:pdf
大小:203KB
頁數: 4頁
評分: 4.7
在每年發生的鉆桿失效事故中約 4 0 %是其內螺紋接頭直角臺肩根部的疲勞開裂。對鉆桿接頭水眼結構及其疲勞強度的研究發現 ,內螺紋接頭水眼結構尺寸明顯影響直角臺肩根部的應力水平 ,直角臺肩根部的壁厚是影響該部位疲勞強度的主要因素。鑒于API標準和我國行業標準均沒有規定內螺紋接頭的內徑尺寸這一狀況 ,應用力學計算、有限元分析及全尺寸疲勞試驗方法優化設計了鉆桿內螺紋接頭合理的水眼結構尺寸 ,現場試驗和現場調查均表明這種合理結構接頭的直角臺肩根部不再發生疲勞刺漏 ,其疲勞強度大于鉆桿管體。
材料的 屈服強度和疲勞極限之間有一定的關系,一般來說,材料的屈服強度越高,疲勞強度也越高,因此,為了提高彈簧的疲勞強度應設法提高彈簧材料的屈服強度,或采用屈服強度和抗拉強度比值高的材料。對同一材料來說,細晶粒組織比粗細晶粒組織具有更高的屈服強度。
最大應力多發生在彈簧材料的表層,所以彈簧的表面質量對疲勞強度的影響很大。彈簧材料在軋制、拉拔和卷制過程中造成的裂紋、疵點和傷痕等缺陷往往是造成彈簧疲勞斷裂的原因。
材料表面粗糙度愈小,應力集中愈小,疲勞強度也愈高。材料表面粗糙度對疲勞極限的影響。隨著表面粗糙度的增加,疲勞極限下降。在同一粗糙度的情況下,不同的鋼種及不同的卷制方法其疲勞極限降低程度也不同,如冷卷彈簧降低程度就比熱卷彈簧小。因為鋼制熱卷彈簧及其熱處理加熱時,由于氧化使彈簧材料表面變粗糙和產生脫碳現象,這樣就降低了彈簧的疲勞強度。
對材料表面進行磨削、強壓、拋丸和滾壓等。都可以提高彈簧的疲勞強度。
材料的尺寸愈大,由于各種冷加工和熱加工工藝所造成的缺陷可能性愈高,產生表面缺陷的可能性也越大,這些原因都會導致疲勞性能下降。因此在計算彈簧的疲勞強度時要考慮尺寸效應的影響。
冶金缺陷是指材料中的非金屬夾雜物、氣泡、元素的偏析,等等。存在于表面的夾雜物是應力集中源,會導致夾雜物與基體界面之間過早地產生疲勞裂紋。采用真空冶煉、真空澆注等措施,可以大大提高鋼材的質量。
彈簧在腐蝕介質中工作時,由于表面產生點蝕或表面晶界被腐蝕而成為疲勞源,在變應力作用下就會逐步擴展而導致斷裂。例如在淡水中工作的彈簧鋼,疲勞極限僅為空氣中的10%~25%。腐蝕對彈簧疲勞強度的影響,不僅與彈簧受變載荷的作用次數有關,而且與工作壽命有關。所以設計計算受腐蝕影響的彈簧時,應將工作壽命考慮進去。
在腐蝕條件下工作的彈簧,為了保證其疲勞強度,可采用抗腐蝕性能高的材料,如不銹鋼、非鐵金屬,或者表面加保護層,如鍍層、氧化、噴塑、涂漆等。實踐表明鍍鎘可以大大提高彈簧的疲勞極限。
碳鋼的疲勞強度,從室溫到120℃時下降,從120℃到350℃又上升,溫度高于350℃以后又下降,在高溫時沒有疲勞極限。在高溫條件下工作的彈簧,要考慮采用耐熱鋼。在低于室溫的條件下,鋼的疲勞極限有所增加。
機械零件,如軸、齒輪、軸承、葉片、彈簧等,在工作過程中各點的應力隨時間作周期性的變化,這種隨時間作周期性變化的應力稱為交變應力(也稱循環應力)。在交變應力的作用下,雖然零件所承受的應力低于材料的屈服點,但經過較長時間的工作后產生裂紋或突然發生完全斷裂的現象稱為金屬的疲勞。
一般試驗時規定,鋼在經受
疲勞破壞是機械零件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 據統計,在機械零件失效中大約有80%以上屬于疲勞破壞,而且疲勞破壞前沒有明顯的變形,所以疲勞破壞經常造成重大事故,所以對于軸、齒輪、軸承、葉片、彈簧等承受交變載荷的零件要選擇疲勞強度較好的材料來制造。
根據疲勞破壞的分析,裂紋源通常是在有應力集中的部位產生,而且構件持久極限的降低,很大程度是由于各種影響因素帶來的應力集中影響。因此設法避免或減弱應力集中,可以有效提高構件的疲勞強度。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構件的疲勞強度。
構件截面改變越激烈,應力集中系數就越大。因此工程上常采用改變構件外形尺寸的方法來減小應力集中。如采用較大的過渡圓角半徑,使截面的改變盡量緩慢,如果圓角半徑太大而影響裝配時,可采用間隔環。既降低了應力集中又不影響軸與軸承的裝配。此外還可采用凹圓角或卸載槽以達到應力平緩過渡。
設計構件外形時,應盡量避免帶有尖角的孔和槽。在截面尺寸突然變化處(階梯軸),當結構需要直角時,可在直徑較大的軸段上開卸載槽或退刀槽減小應力集中;當軸與輪轂采用靜配合時,可在輪轂上開減荷槽或增大配合部分軸的直徑,并采用圓角過渡,從而可縮小輪轂與軸的剛度差距,減緩配合面邊緣處的應力集中。
一般說,構件表層的應力都很大,例如在承受彎曲和扭轉的構件中,其最大應力均發生在構件的表層。同時由于加工的原因,構件表層的刀痕或損傷處,又將引起應力集中。因此,對疲勞強度要求高的構件,應采用精加工方法,以獲得較高的表面質量。特別是對高強度鋼這類對應力集中比較敏感的材料,其加工更需要精細。
常用的方法有 表面熱處理和表面機械強化兩種方法。表面熱處理通常采用高頻淬火、滲碳、氰化、氮化等措施,以提高構件表層材料的抗疲勞強度能力。表面機械強化通常采用對構件表面進行滾壓、噴丸等,使構件表面形成預壓應力層,以降低最容易形成疲勞裂紋的拉應力,從而提高表層強度。
豪克能技術現在的產品轉化體現為焊接應力消除設備以及表面光整設備,其中的這個技術可以給金屬表面消除拉應力,預置壓應力,使得金屬容易開裂的部位應力釋放,不會產生開裂的情況。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