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類在植物界系統演化中是一個獨特的自然類群,生活史中存在可獨立生活的原葉體世代和孢子體世代。原葉體是完成蕨類植物生活史的關鍵,在形體結構上與孢子體有明顯差異。焦瑜、王暉、張壽洲所著的《蕨類植物圖譜--孢子體和原葉體(精)》收集了來自中國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以及東南亞、澳大利亞和馬來西亞的蕨類植物454種,2000余幅彩色圖片和簡練的中英文說明,直觀展示了蕨類植物孢子體、成熟原葉體和部分幼孢子體形態特征的重要信息。可供植物學、繁殖生物學等領域的研究人員和生產技術人員借鑒,同時也適用于高等院校相關學科的師生參考。
書名 | 蕨類植物圖譜-孢子體和原葉體 | 作者 | 焦瑜 |
---|---|---|---|
ISBN | 9787503869235 | 定價 | 198 |
出版社 | 中國林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 | 2014-05-01 |
裝幀 | 精裝 | 開本 | 16開 |
滿江紅、槐葉蘋、四葉蘋、腎蕨、鐵線蕨、卷柏、鳥巢蕨、莢果蕨、鹿角蕨、桫欏、槲蕨、銀粉背蕨、松葉蕨、江南卷柏、千層塔、烏蕨、翠云草、陰地蕨、水龍骨、黃山鱗毛蕨
你好,蕨類植物繁殖方法:蕨類植物的繁殖分為孢子繁殖、分株繁殖、扦插繁殖、分栽不定芽、組織培養等幾種方法.孢子繁殖 蕨類植物的孢子,多產生葉片背面的孢子囊內.當孢子開始散出時,連...
蕨類植物的繁殖分為孢子繁殖、分株繁殖、扦插繁殖、分栽不定芽、組織培養等幾種方法。 孢子繁殖 蕨類植物的孢子,多產生葉片背面的孢子囊內。當孢子開始散出時,...
格式:pdf
大小:6.4MB
頁數: 4頁
評分: 4.8
36 Vol.287 LIFE WORLD 秦仁昌與蕨類植物 分類系統 撰文 ?供圖 張憲春 邢公俠 秦仁昌院士是中國蕨類植物學研究的奠基人, 被國際同行譽為中國蕨類植物之父。 他完成的 《中 國蕨類植物科屬系統排列和歷史來源》分別被授 予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 1989)和第六次 ( 1993)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的殊榮。 該成果對 當代蕨類植物, 特別是亞洲蕨類植物的一些重大 分類學問題進行了評論, 提出一個新的中國蕨類植 物分類系統, 闡明了科、 屬的起源及其演化關系。 相比舊的蕨類植物分類系統, 該系統更為合理, 許 多科的分類得到國際上同行的采用, 在《中國植物 志》的編著和國內標本館標本系統排列上已得到廣 泛應用。 中國是世界上蕨類植物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物 種數占全世界 1/10 。研究中國蕨類植物不但為我國 蕨類植物的科研、 教學和生產應用提供科學信息, 也在國際上
蕨類在植物界系統演化中是一個獨特的自然類群,生活史中存在可獨立生活的原葉體世代和孢子體世代。原葉體是完成蕨類植物生活史的關鍵,在形體結構上與孢子體有明顯差異。焦瑜、王暉、張壽洲所著的《蕨類植物圖譜--孢子體和原葉體(精)》收集了來自中國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以及東南亞、澳大利亞和馬來西亞的蕨類植物454種,2000余幅彩色圖片和簡練的中英文說明,直觀展示了蕨類植物孢子體、成熟原葉體和部分幼孢子體形態特征的重要信息。可供植物學、繁殖生物學等領域的研究人員和生產技術人員借鑒,同時也適用于高等院校相關學科的師生參考。
焦瑜,女,漢族,1958年生,高級工程師。就職于昆明市園林科學研究所,從事蕨類植物引種馴化和蕨類孢子繁殖工作20余年,曾獲得市級、省級科技進步二、三等獎,發表學術論文14篇,出版專著《中國云南蕨類植物》、《中國云南蕨類植物-新編》、《中國云南野生蕨類植物彩色圖譜》等。
王暉,男,碩士,工程師。主要從事植物分類學相關工作,包括標本館管理、植物志編研以及植物引種保育工作。主持深圳市城市管理局課題《深圳常見園林喬灌木的物候期觀測與研究》,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蕨類植物獨立配子體形成及進化機理"."中國復葉耳蕨屬植物的分類訂正研究"等課題的研究工作。
張壽洲,男,博士,研究員。主要從事野生植物資源調查、細胞遺傳學、分子系統學和基因組學等研究。主持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10余項,獲得2011年深圳市自然科學獎1項和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任《深圳植物志》副主編,南方棕櫚協會和廣東省植物學會木蘭分會副理事長。
石松科
水韭科 卷柏科
木賊科
瓶兒小草科
松葉蕨科
合囊蕨科
紫萁科
膜蕨科
里白科
馬通蕨科
雙扇蕨科
海金沙科
莎草蕨科
槐葉蘋科
瘤足蕨科
金毛狗蕨科
桫欏科
鱗始蕨科
碗蕨科
鳳尾蕨科
冷蕨科
鐵腳蕨科
腸蕨科
金星蕨科
軸果蕨科
球子蕨科
烏毛蕨科
蹄蓋蕨科
腫足蕨科
鱗毛蕨科
藤蕨科
腎蕨科
三叉蕨科
條蕨科
骨碎補料
水龍骨科
參考文獻
中文名索引
學名索引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