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LaFeO3材料的電化學行為及金屬改性研究 | 項目類別 | 面上項目 |
---|---|---|---|
項目負責人 | 陳云貴 | 依托單位 | 四川大學 |
2008年四川大學首次發現LaFe03表現出較高的電化學容量,2009年申請國家基金并獲得批準。在基金項目“LaFe03材料的電化學行為及金屬改性研究”(批準號:50971096)的支持下,取得了具有較高學術和一定應用價值的研究成果: 1)LaFeO3-δ充放電過程表現為吸放氫與鐵變價的協調機制,其容量衰減與鎳粉的不可逆氧化相關;2)50-100nm的非晶態納米級和晶態深亞微米LaFeO3-δ在60℃及125 mA/g的放電容量分別達到532和443 mAh/g、循環穩定容量達到360和310mAh/g二者都表現出溫度及尺度敏感性;3)在60℃及125 mA/g充放電條件下,晶態深亞微米La1-xAxFeO3-δ(A=Sr,Ba)的La位Sr和Ba部分替代(x=0.6)使循環穩定容量從310mAh/g提高到370和450mAh/g,結構變化提供了更好的電化學活性;晶態深亞微米LaFe1-xTxO3-δ(T=Ni,Co)的Fe位Ni和Co部分替代(xNi=0.4,xCo=0.2)使循環穩定容量提高到470和430mAhg-1,與Ni和Co自身電催化活性相關;4)在125mA/g充放電條件下,高能球磨使晶態深亞微米LaFeO3-δ的循環穩定容量從25、40和60℃的52、110、310mAh/g提高到205、270和390mAh/g,球磨過程非晶化缺陷增加及顆粒細化起作用;5)CuFe2O4尖晶石型氧化物通過Cu2 和Fe3 的陰極電結晶過程原位自組裝形成分布均勻的Cu/Fe納米復合材料,原位Cu納米顆粒明顯改善了Fe電極高倍率和低溫放電性能,性能明顯優于傳統鐵鎳電池Fe3O4電極材料。 在執行項目過程中:1)共發表SCI收錄論文8篇,其中5篇影響因子超過3.0,他引總36次;2)研究結果入編“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稀土金屬材料》,冶金工業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3)申請并公告了1項發明專利:鈣鈦礦系貯氫電極材料,陳云貴等,200910058637.5,公告日2010-05-19;4)培養碩博研究生5人,本科4人。 從應用上分析,LaFeO3在較高溫度如60℃具有應用潛力。
鎳氫電池負極材料現幾乎都是合金,其中應用最廣的AB5型貯氫合金容量約310mAh/g。本申請人前期研究發現LaFeO3具有可逆電化學容量,首次放電容量25℃約330mAh/g、40℃及以上超過500mAh/g,有可能成為鎳氫電池潛在的新型高容量負極材料。LaFeO3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可逆容量的電極過程機理不清楚,由此引起的溫度影響容量的機理、初期循環容量衰減較快、高倍率充放電性能差的問題也有待研究。本項目將首先研究LaFeO3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及機理,其次采用堿土金屬Sr、Ba及稀土金屬和過渡金屬Mn、Ni、Co等分別部分替代LaFeO3中La和Fe,通過改變體相結構達到改變其電化學行為的目的,最后采用金屬及合金(含LaNi5系貯氫合金)對LaFeO3進行表面催化或納米復合,以提高材料的表面電化學反應速度及常溫放電容量等,為開發性能優良的LaFeO3高容量電極材料提供理論技術基礎。
一防止生銹二外觀可以好看點三防電傳感器是一種檢測裝置,能感受到被測量的信息,并能將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規律變換成為電信號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輸出,以滿足信息的傳輸、處理、存儲、顯示、記錄和控制等要求。...
電化學傳感器對工作電源的要求很低。實際上,在氣體監測可用的所有傳感器類型中,它們的功耗是最低的。因此,這種傳感器廣泛用于包含多個傳感器的移動儀器中。它們是有限空間應用場合中使用最多的傳感器。傳感器的預...
根據具體的水質做一個對比實驗,采用不同材質的極板,控制間距, 或者控制電壓,頻率等
格式:pdf
大小:1.2MB
頁數: 6頁
評分: 4.6
用電弧噴涂方法在鋼表面制備鋁涂層,研究其在3.5%NaCl溶液中的電化學腐蝕行為。采用電子探針技術(EPMA)分析研究浸泡30 d后涂層橫截面的成分分布特征,發現腐蝕介質可沿孔隙或夾雜物向涂層內部滲入,且已有部分Cl~-滲達涂層深處。動電位極化實驗結果顯示,原始鋁涂層具有明顯的鈍化現象,這與膠凍狀腐蝕產物Al(OH)_3的附著力較強以及Al_2O_3膜的形成有關。電化學阻抗譜(EIS)測試結果表明,鋁涂層在測試期內的EIS圖譜變化可分成4個階段:孔蝕萌生階段、孔內酸化析氫階段、介質滲達鋼基體后涂層作為犧牲陽極的階段和孔蝕群急劇發展階段。提出電極在腐蝕過程中的不同阻抗模型。
針對物化型軟巖具有水化膨脹、碎脹擴容和強度降低等物理化學和力學特性,提出了采用電化學方法改變其物質成分和結構,并排除其中的水分來提高其長期穩定性的研究思路。研究以蒙脫石含量為主和高嶺石或伊利石含量為主的軟巖的礦物成分、微觀結構、電化學特性,建立改性的礦物學基礎。研究物化型軟巖電化學改性中物質成分和結構的變化過程與規律,揭示軟巖電化學改性機理。研究軟巖塊體與軟巖粉體在電化學固結改性過程中的電流傳遞機理、電滲和電泳等電動和電解現象,建立物化型軟巖電化學改性的電化學基礎。研究軟巖塊體和粉體的改性效果與外加電場強度、電解液類型、電解液濃度及其作用時間、壓力、溫度與軟巖礦物成分、塊體尺寸等因素的相關規律,建立軟巖電化學改性的基礎理論。為軟巖及軟巖工程的長期穩定性提供電化學改性的技術基礎和工程應用方法,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實現對脫氧核酶結構和性能的精確調控是一個研究熱點和難點。電化學方法是一個簡便的、重要的研究工具和調控手段,有利于實現對核酸分子的準確結構調控。本課題擬采用電化學方法調控核酸分子的結構和金屬離子的價態及空間分布等,揭示電化學激發條件下金屬離子與核酸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規律。采用靜電場調控方法研究脫氧核酶分子在固/液界面處的構象變化和催化性質改變;采用電化學氧化還原法調控金屬離子的價態,進而影響溶液相脫氧核酶分子的結構和性質;發展電化學選擇性激活多脫氧核酶體系。揭示不同電化學條件下脫氧核酶與底物的作用機理,為脫氧核酶結構及性能的電化學調節方法提供理論依據,嘗試將電化學激發脫氧核酶用于制備一維核酸納米結構、調控核酸納米機器等。作為一種普適性電化學調節方法,相信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將會在電化學治療技術等更多領域內得到更廣泛應用。
批準號 |
59273113 |
項目名稱 |
木質素的化學改性及應用基礎研究 |
項目類別 |
面上項目 |
申請代碼 |
E0305 |
項目負責人 |
王迪珍 |
負責人職稱 |
副教授 |
依托單位 |
華南理工大學 |
研究期限 |
1993-01-01 至 1995-12-31 |
支持經費 |
5.5(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