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冷沖模設計(第3版) | 作????者 | 趙孟棟 |
---|---|---|---|
類????別 | 圖書>物理>機械制造>《冷沖模設計(第3版)》 | 出版社 |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
出版時間 | 2019年7月 | 定????價 | 33 元 |
開????本 | 16 開 | 裝????幀 | 平裝 |
ISBN | 9787111376804 |
[1]Ⅵ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緒論1
第一章冷沖壓基本知識3
第一節(jié)塑性變形知識及冷沖壓工藝分類3
第二節(jié)沖壓材料8
第三節(jié)板料的剪裁11
第四節(jié)沖壓設備12
思考題22
第二章沖裁工藝23
第一節(jié)沖裁變形過程及質量分析23
第二節(jié)沖裁間隙25
第三節(jié)沖裁模刃口尺寸的計算27
第四節(jié)排樣31
第五節(jié)沖裁力和壓力中心的確定36
第六節(jié)精密沖裁41
思考題52
第三章沖裁模具的結構及設計54
第一節(jié)沖裁模的結構分析54
第二節(jié)沖裁模零部件的設計與選用57
第三節(jié)沖裁模的設計78
思考題81
第四章彎曲工藝82
第一節(jié)彎曲變形分析82
第二節(jié)彎裂與最小彎曲半徑85
第三節(jié)彎曲中的回彈87
第四節(jié)彎曲制件的工藝性91
第五節(jié)彎曲力計算93
第六節(jié)彎曲制件毛坯尺寸的計算94
第七節(jié)彎曲工序與彎曲模96
第八節(jié)彎曲模工作部分尺寸的確定100
思考題105
第五章拉深工藝及拉深模設計106
第一節(jié)拉深工藝及質量分析106
第二節(jié)拉深制件的結構工藝性110
第三節(jié)旋轉體拉深制件的工藝計算111
第四節(jié)矩(方)形制件拉深的工藝
計算125
第五節(jié)拉深力、壓邊力的計算及
壓力機的選用144
第六節(jié)拉深模工作部分尺寸的計算146
第七節(jié)常用拉深模具結構簡介148
第八節(jié)拉深潤滑150
第九節(jié)復雜形狀制件的拉深工藝151
思考題159
第六章其他沖壓工藝及模具161
第一節(jié)翻孔及翻邊工藝161
第二節(jié)脹形和起伏172
第三節(jié)校平和整形174
第四節(jié)其他沖模176
思考題183
第七章冷沖壓工藝規(guī)程的制訂184
第一節(jié)制訂工藝規(guī)程的步驟184
第二節(jié)工藝規(guī)程制訂實例185
第三節(jié)沖壓安全生產(chǎn)206
思考題209
參考文獻2102100433B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本書是在《冷沖模設計》第2版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本書系統(tǒng)介紹了冷沖模設計的原理、工藝計算及工藝分析,著重敘述了沖裁、彎曲、拉深三大沖壓工藝,并對沖壓材料、工藝分析、模具材料及提高模具壽命的措施等也作了一定的介紹。為便于教學,在每章后均設有思考題。 本書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編寫指導思想,注重實用性,力求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本書適合作為職業(yè)院校模具專業(yè)教材和企業(yè)崗位短期培訓教材,亦可供從事沖壓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CAD冷沖模設計用什么版本外掛好 實用沖模結構設計手冊 這本書學習冷沖模好么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我感覺用不用外掛都一樣,最主要多去外面看先進的設計方案以及和更多的設計師交流,才能保證你設計出來的模具才是最好用的,而不是能用的。。。多加幾個設計師交流群,好的設計和大家分享,不懂...
冷沖熟稱生沖,就是沖壓的材料不經(jīng)過處理,直接冷加工變形,熱沖像鍛造啊,鍛打等,是產(chǎn)品先加熱到一定溫度再進行沖壓
冷沖壓模具設計步驟 冷沖模設計的一般步驟如下: 1 .搜集必要的資料 設計冷沖模時,需搜集的資料包括產(chǎn)品圖、樣品、設計任務書和參考圖等,并相應了解如下問題: l...
格式:pdf
大小:81KB
頁數(shù): 2頁
評分: 4.7
GB1231鋼結構摩擦型高強度螺栓連接副廣泛地應用于鐵路和公路橋梁、鍋爐、鋼結構、工業(yè)廠房、高層民用建筑、塔桅結構及起重機械等領域。該連接副包括GB1228大六角頭螺栓、GB1229大六角頭螺母及GB1230墊圈。其中,GB1230墊圈的加工成形方式與GB1228螺栓、GB1229螺母模鍛成形的加工方式不同,采用的是冷沖壓加工成形,冷沖模結構見圖1。通過該冷沖模,形成GB1230墊圈的孔徑和外徑。該模具的主要部分為上沖、上模和下模。
第12篇 軸
第1章 概述
1 軸的分類
2 軸的設計特點和步驟
3 軸的常用材料
第2章 軸的結構設計
1 軸上零件的定位和固定
2 提高軸疲勞強度的結構措施
3 軸伸和軸頸的結構尺寸
4 軸的結構工藝性
第3章 軸的強度計算
1 按轉矩估算軸徑
2 按當量彎矩近似計算軸的強度
3 軸的強度計算實例
第4章 軸的剛度校核
1 軸的彎曲剛度校核
2 軸的扭轉剛度校核
3 軸的剛度計算實例
第5章 軸的臨界轉速
1 不帶圓盤的均質軸的臨界轉速
2 帶圓盤的軸的臨界轉速
3 光軸的一階臨界轉速計算
4 軸的臨界轉速計算示例
第6章 鋼絲軟軸
1 軟軸的結構型式和規(guī)格
2 軟軸的選擇和使用
第7章 低速曲軸
1 曲軸的結構設計
2 曲軸的受力分析與計算
參考文獻
第13篇 滑動軸承
第1章 滑動軸承的應用
1 滑動軸承的類型
2 滑動軸承的基本形式
3 常用軸瓦材料及其性能
4 標準軸套與軸瓦
5 滑動軸承的結構要素
6 滑動軸承的潤滑
7 滑動軸承的速度與載荷
8 滑動軸承設計資料
第2章 無潤滑滑動軸承
1 無潤滑軸承的結構和材料
2 參數(shù)的選擇
3 性能計算
第3章 固體潤滑滑動軸承
1 覆膜軸承
2 燒結軸承
3 浸漬復合軸承
4 鑲嵌軸承
第4章 含油軸承
1 粉末冶金含油軸承
2 鑄銅合計含油軸承
3 成長鑄鐵含油軸承
4 聚合物含油軸承
5 青銅石墨含油軸承
第5章 脂、滴油、油繩或油墊潤滑滑動軸承
1 軸承的性能
2 主要參數(shù)選取
3 適宜的工況參數(shù)
4 潤滑劑及其粘度的選擇
第6章 液體動壓徑向滑動軸承
1 壓力供油徑向圓形軸承
2 多楔徑向軸承
第7章 可傾瓦塊滑動軸承
1 可傾瓦塊徑向軸承
2 可傾瓦塊止推軸承
第8章 液體動壓止推軸承
1 潤滑方式與潤滑油溫度
2 參數(shù)選擇
3 平面瓦塊止推軸承
4 斜-平面瓦塊止推軸承
5 階梯面瓦塊止推軸承
第9章 液體靜壓軸承
1 設計基礎
2 止推軸承
3 徑向軸承
4 徑向止推軸承
5 動靜壓混合軸承
第10章 氣體軸承
1 氣體靜壓軸承
2 氣體動壓軸承
3 氣體動靜壓混合軸承
4 氣體軸承材料與精度
第11章 其他軸承
1 箔軸承
2 靜壓軸承
3 磁力軸承
4 寶石軸承
第12章 滑動軸承座
1 整體有襯正滑動軸承座
2 對開式二螺柱正滑動軸承座
3 對開式四螺柱正滑動軸承座
4 對開式四螺柱斜滑動軸承座
第14篇 滾動軸承
第1章 滾動軸承的分類、結構與代號
1 通用軸承的分類
2 專用軸承的分類、結構與代號
3 關節(jié)軸承的分類、結構與代號
4 直線運動滾動支撐的分類、結構與代號
第2章 滾動軸承的特性與選用
1 常用滾動軸承的特性
2 滾動軸承的選用
第3章 滾動軸承計算
1 滾動軸承的失效形式
2 通用軸承計算
3 關節(jié)軸承的計算
4 直線運動滾動支承計算
第4章 滾動軸承的組合設計
1 軸承配置
2 支承結構的基本形式
3 軸向緊固
4 滾動軸承的配合(摘自GB/T 307.1—2005,GB/T 307.4—2002,GB/T 275—1993)
5 軸承的預緊
6 軸承的密封
7 軸承的潤滑
8 軸承的安裝于拆卸
9 滾動軸承組合典型結構
第5章 滾動軸承支承設計實例
1 立柱式懸臂起重機支承設計
2 圓錐圓柱齒輪減速器支承設計
第6章 常用滾動軸承的基本尺寸與數(shù)據(jù)
1 深溝球軸承
2 調(diào)心球軸承
3 角接觸球軸承
4 圓柱滾子軸承
5 調(diào)心滾子軸承
6 圓錐滾子軸承
7 推力滾子軸承
8 推力滾子軸承
9 滾針軸承
10 帶座外球面球軸承
11 滾動軸承附件及滾動軸承座
12 回轉支承
13 關節(jié)軸承
14 直線運動滾動支承
附錄
1 國外著名軸承公司通用軸承代號
2 國內(nèi)外通用軸承代號對照
3 國內(nèi)外鋼球公差等級對照
4 國內(nèi)外常用軸承鋼材牌號對照
5 國內(nèi)外常用軸承油品牌號對照
6 各國滾動軸承代號對照
參考文獻
第15篇 聯(lián)軸器、離合器與制動器
第1章 聯(lián)軸器
1 常用聯(lián)軸器的類型性能、特點及應用
2 機械式聯(lián)軸器的選擇
3 聯(lián)軸器的軸孔型式與鍵槽型式及尺寸
4 固定式剛性聯(lián)軸器
5 可移式剛性聯(lián)軸器
6 萬向聯(lián)軸器
7 彈性聯(lián)軸器
第2章 離合器
1 常用離合器的類型、性能、特點與應用
2 離合器的選用與計算
3 嵌合式離合器
4 摩擦離合器
5 電磁離合器
6 磁粉離合器
7 離心離合器
8 超越離合器
9 安全離合器
10 氣壓離合器和液壓離合器
第3章 制動器
1 制動器的功能、分類、特點與應用
2 制動器的選擇與設計
3 外抱塊式制動器
4 內(nèi)張?zhí)闶街苿悠?
5 帶式制動器
6 盤式制動器
7 其他制動器和輔助裝置
8 制動器的驅動裝置
9 停止器
參考文獻
第16篇 彈簧
第1章 螺旋彈簧
1 圓柱螺旋彈簧的型式、代號及參數(shù)系列
2 彈簧材料和許用應力
3 壓縮、拉伸彈簧的設計
4 扭轉彈簧的設計
5 圓柱螺旋彈簧技術要求
6 設計計算例題
7 矩形截面圓柱螺旋壓縮彈簧
8 圓錐螺旋壓縮彈簧的設計計算
第2章 蝶形彈簧
1 蝶形彈簧的結構和尺寸系列
2 蝶形彈簧的設計計算
3 蝶形彈簧的許用應力和疲勞極限
4 蝶形彈簧的技術要求
5 計算例題
6 蝶形彈簧工作圖
第3章 開槽蝶形彈簧
1 開槽蝶形彈簧的特性曲線
2 開槽蝶形彈簧設計參數(shù)的選擇
3 開槽蝶形彈簧的設計計算
4 設計計算例題
第4章 片彈簧和線彈簧
1 片彈簧的結構與特點
2 片彈簧的設計計算
3 片彈簧的應力分析
4 片彈簧的材料和許用應力
5 線彈簧
6 設計計算問題
7 片彈簧技術要求
第5章 環(huán)形彈簧
1 環(huán)形彈簧的結構、特點和應用
2 環(huán)形彈簧的設計計算
3 環(huán)形彈簧的材料和許用應力
4 環(huán)形彈簧的技術要求
第6章 平面渦卷彈簧
1 非接觸型平面渦卷彈簧的設計計算
2 接觸型平面渦卷彈簧
3 彈簧的材料和許用應力
4 設計計算例題
第7章 扭桿彈簧
1 扭桿彈簧的結構和特點
2 扭桿彈簧的設計計算
3 扭桿端部結構和有效工作長度
4 扭桿彈簧的材料和許用應力
5 扭桿彈簧的技術要求
6 計算例題
第8章 空氣彈簧
1 空氣彈簧的結構和特性
2 空氣彈簧的剛度計算
3 空氣彈簧的強度計算
第9章 橡膠彈簧
1 橡膠彈簧的特點
2 橡膠材料的靜彈性特性
3 橡膠材料的動彈性特性
4 橡膠彈簧的設計計算
5 橡膠彈簧的材料和許用應力
6 設計計算問題
參考文獻
第17篇 起重機運輸機械零部件和操作件
第1章 起重機零部件
1 起重機分級
2 鋼絲繩
3 繩具
4 卷筒
5 滑輪和滑輪組
6 起重鏈和鏈輪
7 吊鉤
8 車輪和軌道
9 緩沖器
10 棘輪逆止器
第2章 運輸機械零部件
1 普通帶式輸送機及其主要組成部分
2 氣墊帶式輸送機
3 輸送鏈和鏈輪
4 逆止器
第3章 操作件
1 手柄
2 手輪
3 把手
4 操作件技術要求
參考文獻
第18篇 機架與箱體
第1章 機架設計概論
1 機架設計一般要求
2 機架的常用材料及熱處理
3 機架的截面形狀、肋的布置及壁板上的孔
4 鑄造機架
5 焊接機架
6 機架的連接結構設計
7 非金屬機架
第2章 機架的設計與計算
1 框架式及梁柱式機架的設計與常規(guī)計算
2 箱體的設計與計算
參考文獻
第19篇 管道與管道附件
第1章 管道與管道附件的定義和分類
1 管道與管道附件的定義
2 管道的分類與分級
第2章 管道設計
1 管道與管道附件圖示符號
2 管道設計內(nèi)容及程序
3 管道工程標準化
4 管道布置
第3章 管道計算
1 管道設計條件和設計基準
2 管徑及管道壁厚度計算
3 管道壁厚計算
4 管道阻力損失計算
5 管道的膨脹和補償
6 管道支承
第4章 管道絕熱與防腐
1 管道絕熱
2 管道防腐
3 管道識別色
第5章 管道材料
1 管道
2 管件
3 法蘭和墊片
4 閥門
參考文獻
第20篇 潤滑
第1章 潤滑油
1 潤滑油的主要質量指標
2 潤滑油的組成
3 潤滑油品的選用
第2章 潤滑脂
1 潤滑脂的主要質量指標
2 潤滑脂的選用
3 鈣基潤滑脂
4 鈉基潤滑脂
5 鋰基潤滑脂
6 復合鋰基潤滑脂
7 脲基潤滑脂
8 高堿值復合磺酸鈣基脂
9 高溫潤滑脂
10 部分國內(nèi)外潤滑脂牌號對照
第3章 固體潤滑劑
1 固體潤滑劑應具備的基本性能
2 常用的固體潤滑劑
3 固體潤滑劑的選用
第4章 潤滑方法和潤滑裝置
1 潤滑方法及潤滑裝置的分類及選用
2 潤滑件
3 稀油集中潤滑系統(tǒng)的設計
4 稀油集中潤滑系統(tǒng)的主要設備
5 干油集中潤滑系統(tǒng)的設計
6 干油集中潤滑系統(tǒng)的主要設備
7 油霧潤滑
8 油氣潤滑
第5章 潤滑維護
1 維修體制的發(fā)展
2 油品清潔度
3 油液清潔度的凈化處理
4 液壓潤滑系統(tǒng)的過濾
參考文獻
第21篇 密封
第1章 概述
1 密封的分類、特點及應用
2 常用密封材料
第2章 墊片密封
1 常用墊片類型及應用
2 高壓設備密封
3 超高壓設備密封
4 真空靜密封
5 高溫、低溫條件下的密封
第3章 膠密封
1 密封膠的類型、特點及應用
2 聚硫橡膠密封
3 硅橡膠密封
4 非硫化型密封膠
5 液態(tài)密封膠
6 厭氧膠
7 熱熔型密封膠
8 密封膠的應用
第4章 填料密封
1 軟填料密封
2 硬填料密封
3 成形填料密封
4 油封與防塵密封
5 真空動密封
第5章 機械密封
1 機械密封的分類及應用范圍
2 機械密封結構的選用
3 常用機械密封材料
4 機械密封的設計和計算
5 機械密封的輔助系統(tǒng)
6 特殊工況下的機械密封
7 機械密封于其他密封的組合密封
8 機械密封的尺寸系列
9 機械密封的有關標準
第6章 非接觸式密封
1 迷宮密封
2 浮環(huán)密封
3 螺旋密封
4 離心密封
5 磁流體密封
參考文獻2100433B
該教材有配套教材——《算法設計與分析習題解答(第3版)》,書中對主教材的全部習題做了解答。
書名 |
書號 |
出版社 |
出版時間 |
作者 |
---|---|---|---|---|
《算法設計與分析習題解答(第3版)》 |
9787302348634 |
清華大學出版社 |
2014.02.01 |
王曉東 |
本書第2版自2008年問世至今已經(jīng)走過6個年頭,承蒙很多高校材料力學教學第一線的老師和同學以及業(yè)余讀者的關愛和支持,已經(jīng)連續(xù)印刷了10次。 2012年獲得清華大學優(yōu)秀教材特等獎;同年,相應的教學成果獲得北京市高等學校優(yōu)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012年本書第3版被列入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2013年被批準為清華大學“985”三期名優(yōu)教材建設項目立項。
最近的6年里,著者秉承不斷提高課程重量、著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教育與教學理念,先后在清華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工業(yè)大學以及北京郵電大學從事“材料力學”研究型教學的研究與實踐,堅持全過程講授這門課程,授課對象每年約200名。在同事和同學們的支持與幫助下,對于教育和教學改革又有了一些新的體會和收獲。材料力學(第3版)將著重反映6年來我們在研究型教學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主要有: 怎樣在基于普遍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怎樣提高課程的吸引力,增強課程教學的學術性;怎樣挖掘基本教學內(nèi)容的深度;怎樣對傳統(tǒng)內(nèi)容中的某些概念、理論和方法加以改革和更新,突出挑戰(zhàn)性。基于此,本書第3版修訂的主要內(nèi)容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調(diào)整了部分章節(jié),將材料的力學性能從“第2章 軸向載荷作用下桿件的材料力學問題”中獨立出來,形成“第3章 常溫靜載下材料的力學性能”; 重寫了“剪力圖與彎矩圖”作為第6章;將原來的第6章分為3章: “第7章 平面彎曲正應力分析與強度設計”和“第8章 彎曲剪應力分析與彎曲中心的概念”以及“第9章 斜彎曲、彎曲與拉伸或壓縮同時作用時的應力計算與強度設計”;將原來的第8章分為: “ 應力狀態(tài)與應變狀態(tài)分析”和“一般應力狀態(tài)下的強度設計準則及其工程應用”,分別列為第11章和12章;將原來的12章也分為兩章: “動載荷與動應力概述”和“疲勞強度與構件壽命估算概述”,分別列為第16章和第17章。
第二,增加了部分教學內(nèi)容,主要有: 部分非金屬材料的力學性能;梁的位移疊加法中的逐段剛化法;應變分析;細長壓桿實驗結果;線性累積損傷與疲勞壽命估算等。
第三,將力系簡化的方法引入橫截面的內(nèi)力分析,改革傳統(tǒng)剪力圖與彎矩圖的畫法。
第四,正確處理變形與位移概念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將確定梁的轉角和撓度的章節(jié)名改為“梁的位移分析與剛度設計”。
第五,在部分章節(jié)引入“反問題”: 相對于正問題,反問題的解答不是唯一的,通過對于反問題的思考,一方面可以加深對于正問題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激勵創(chuàng)新思維。
第六,在部分章節(jié)設計了“開放式思維案例”作為學生課外學習和研究的資源。最近幾年的教學實踐表明,這對于刺激思維鼓勵創(chuàng)新是一種有效的措施。材料力學(第3版)第七,增加了若干工程案例以及災難性工程事故的力學解析。
第八,增加和改變了部分例題和習題。
隨著課程研究型教學在更多高校開展、深入和發(fā)展,材料力學的課程教學以及教材建設還會遇到一些新問題,我們將一如既往地堅持“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學”,以不斷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為己任,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不斷提高材料力學教材的質量。
這一版的初稿于2012年下半年—2013年上半年在國內(nèi)完成;2013年7—8月在加拿大多倫多定稿。定稿期間,得到旅加的趙淵先生和范心明女士的大力支持和協(xié)助,在本書出版之際,著者謹表誠摯謝意。
誠摯地感謝廣大讀者對本書的關愛,希望大家對本書的缺點和不足提出寶貴意見。
范欽珊201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