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心式水泵結構
由泵殼、葉輪、泵軸、泵架等組成。
起動前應先往泵里灌滿水,起動后旋轉的葉輪帶動泵里的水高速旋轉,水作離心運動,向外甩出并被壓入出水管。水被甩出后,葉輪附近的壓強減小,在轉軸附近就形成一個低壓區。這里的壓強比大氣壓低得多,外面的水就在大氣壓的作用下,沖開底閥從進水管進入泵內。沖進來的水在隨葉輪高速旋轉中又被甩出,并壓入出水管。葉輪在動力機帶動下不斷高速旋轉,水就源源不斷地從低處被抽到高處。
泵的總揚程=吸水揚程 壓水揚程,其中吸水揚程由大氣壓決定。
離心式水泵的抽水高度稱為揚程。它是采用“吸進來”、“甩出去”,的方法來抽水的。
第一級揚程稱為“吸水揚程”,靠葉片旋轉形成一個低壓區,靠大氣壓把水壓入低壓區,而1標準大氣壓能支持10.336米高的水柱,所以吸水揚程的極限值是10.336米;
第二級揚程稱為“壓水揚程”,靠葉片旋轉把水甩出去,水甩出去的速度越大,這一級揚程也越大。
因此,離心式水泵的揚程是兩級揚程之和,也就是它的抽水高度遠遠超過了10.336米。
離心式水泵使用中的誤區
高揚程水泵用于低揚程抽水
很多機手認為抽水揚程越低,電機負荷越小。在這種錯誤認識的誤導下,選購水泵時,常將水泵的揚程選得很高。其實對于離心式水泵而言,當水泵型號確定后,其消耗功率的大小是與水泵的實際流量成正比的。而水泵的流量會隨揚程的增加而減小,因而揚程越高,流量越小,消耗功率也就越小。反之,揚程越低,流量越大,消耗的功率也就越大。因此,為了防止電機過載,一般要求水泵的實際抽水使用揚程不得低于標定揚程的60%。所以當高揚程用于過低揚程抽水時,電機容易過載而發熱,嚴重時可燒毀電機。若應急使用,則必須在出水管上裝一個用于調節出水量的閘閥(或用木頭等物堵小出水口),以減小流量,防止電機過載。注意電機溫升,若發現電機過熱,應及時關小出水口流量或關機。這一點也容易產生誤解,有些機手認為堵塞出水口,強制減少流量,會增加電機負荷。其實正好相反,正規的大功率離心泵排灌機組的出水管上都裝有閘閥,為了減小機組啟動時的電機負荷,應先關閉閘閥,待電機啟動后再逐漸開啟閘閥就是這個道理。
大口徑水泵配小水管抽水
很多機手認為這樣可以提高實際揚程,其實水泵的實際揚程=總揚程~損失揚程。當水泵型號確定后,總揚程是一定的;損失揚程主要來自于管路阻力,管徑越小顯然阻力越大,因而損失揚程越大,所以減小管徑后,水泵的實際揚程非但不能增加,反而會降低,導致水泵效率下降。同理,當小管徑水泵用大水管抽水時,也不會降低水泵的實際揚程,反而會因管路的阻力減小而減小了損失揚程,使實際揚程有所提高。也有機手認為小管徑水泵用大水管抽水時,必然會大大增加電機負荷,他們認為管徑增大后,出水管里的水對水泵葉輪的壓力就大,因而會大大增加電機負荷。殊不知,液體壓強的大小只與揚程高低有關,而與水管截面積大小無關。只要揚程一定,水泵的葉輪尺寸不變,無論管徑多大,作用在葉輪上的壓力都是一定的。只是管徑增大后,水流阻力會減小,而使流量有所增加,動力消耗也有適當增加。但只要在額定揚程范圍內,無論管徑如何增加水泵都是可以正常工作的,并且還可以減小管路損耗,提高水泵效率。
安裝進水管路時,水平段水平或向上翹
這樣做會使進水管內聚集空氣,降低水管和水泵的真空度,使水泵吸水揚程降低,出水量減少。正確的做法是:其水平段應向水源方向稍有傾斜,不應水平,更不得向上翹起。
進水管路上用的彎頭多
如果在進水管路上用的彎頭多,會增加局部水流阻力。并且彎頭應在垂直方向轉彎,不允許在水平方向轉彎,以免聚集空氣。
水泵進水口與彎頭直接相連
這樣會使水流經過彎頭進入葉輪時分布不均。當進水管直徑大于水泵進水口時,應安裝偏心變徑管。偏心變徑管平面部分要裝在上面,斜面部分裝在下面。否則聚集空氣,出水量減少或抽不上水,并有撞擊聲等。若進水管與水泵進水口直徑相等時,應在水泵進水口和彎頭之間加一直管,直管長度不得小于水管直徑的2~3倍。
裝有底閥的進水管最下一節不是垂直的
如這樣安裝,閥門不能自行關閉,造成漏水。正確安裝方法是:裝有底閥的進水管,最下一節最好是垂直的。如因地形條件限制不能垂直安裝,則水管軸線與水平面夾角應在60°以上。
進水管的進水口位置不對
(1)進水管的進水口離進水池底和池壁距離小于進水口直徑。如果池底有泥沙等污物時,進水口離池底的距離小于直徑的1.5倍時,會造成抽水時進水不暢或吸進泥沙雜物,堵塞進水口。
(2)進水管的進水口入水深度不夠時,這樣會引起進水管周圍水面產生漩渦,影響進水,減少出水量。正確的安裝方法是:中小型水泵入水深度不得小于300~600mm,大型水泵不得小于600~1000mm。
出水管口在出水池正常水位以上
如果出水口在出水池正常水位以上,雖增加了水泵揚程,但減少了流量。如因地形條件所限,出水口必須高出出水池水位,則應在管口加裝彎頭和短管,使水管成為虹吸式,降低出水口高度。
離心式水泵操作規程
A、運轉前應檢查泵轉動是否靈活;
B、關閉泵出口閥門;
C、檢查引水是否正常;
D、接通電源,當電機達到額定轉速后逐漸開啟泵出口閥門。
A、泵運轉過程中經常觀察壓力表讀數、聽泵的震動和雜音是否異常、觀察填料漏水情況是否超出標準;
B、軸承最高溫度不超過80℃軸承溫度同環境溫度差值不超過80℃。
C、軸承潤滑液加注數量以軸承體空間的1/3—1/2為宜。
D、注意電動機電流、溫度等參數是否在規定范圍內。
關閉出口閥門關閉電源開關既可。
1、保持設備表面衛生;
2、定期檢驗電機絕緣性能;
3、冬天環境溫度在0℃以下時停機后應將泵體內存水放光,以免凍裂;
4、密封件間隙過大漏水嚴重時應及時更換;
5、長期停運時應徹底搞好設備衛生,拆開泵體,將所有零件上的水擦拭干凈,涂好防銹油保管好。
汽蝕現象
因為吸入式水泵是依靠大氣壓力把水壓入水泵的,所以,水泵入口處的壓力低于大氣壓力。但是,水泵入口壓力不能低于當時水溫下的飽和蒸汽壓力,否則,水就會產生汽化,溶解在水中的氣體也會逸出,形成蒸汽與逸出氣體混合的小氣泡。這些氣泡進入葉輪后,隨著壓力的增大,汽化的水蒸氣凝結成水,體積急劇縮小,形成局部真空,周圍的水對真空處產生很大的沖擊力,并不斷地作用在葉輪上,使葉輪產生疲勞,并使表面金屬產生脫落;同時,從水中逸出的活潑性氣體借助水凝結放出的熱量,對金屬產生化學腐蝕作用,使葉輪很快出現蜂窩狀麻點,并逐漸形成空洞,這種現象稱為汽蝕現象。
水泵發生汽蝕時,會產生振動和噪聲,流量、揚程、功率和效率顯著下降,嚴重時會出現斷流。因此,水泵不能在汽蝕的情況下進行工作。水泵揚程下降1%,—般認為發生了汽蝕。
離心泵汽蝕的影響因素主要有水泵的吸水高度、吸水管的阻力、流動速度以及水泵安裝地點的大氣壓力和工作水溫等。水泵安裝地點的大氣壓力一般不變,阻力、流速、溫度變化也不大,所以,水泵不發生汽蝕的主要影響因素是吸水高度。正確地確定水泵最大吸水高度,對水泵的安裝和保證其正常安全工作具有重要意義。下面介紹水泵吸水高度度的計算方法。
吸水高度
為使水泵不發生汽蝕,水泵在工作時,當電網電壓降低時,水泵轉速下降,水泵的揚程特性曲線相應下降。當水泵的零揚程(初始揚程)%低于實際揚程時,水泵便排不出水,流量為零。這時,電動機傳遞給水泵的能量就會全部轉變成熱能,使水泵和管路中的水溫迅速上升,水泵強烈發熱,很快損壞。因此,水泵不允許長時間在零流量下工作。
離心泵是按照葉輪型式分的一種泵,也就是離心泵的葉輪是離心式的。 ) ~) ^) ^+ e) e G0 z; H潛水泵是指其工作環境是在水下的,是按應用環境來分的,它也可以是離心泵或者是軸流泵或是...
兩碼事。離心式水泵是常見的,由電動機或柴油機帶動。而水輪泵由二部份裝成,下部為水輪機,上部為水泵,二者同軸聯接,利用河流的落差使水輪機轉動,并帶動水泵。
如果確信電機正常(很有可能不正常,單獨檢測試試),泵體正常,管路正常,那么重點仔細檢查一下進水通道,看有沒有什么松動,漏氣的地方。(應當盡可能避免空氣進入泵體,否則壓力自然越來越小,以致不出水。)
格式:pdf
大小:63KB
頁數: 10頁
評分: 4.4
實用標準方案 精彩文檔 一、離心泵的基本構造是由六部分組成的 離心泵的基本構造是由六部分組成的分別是葉輪、泵體、泵軸、軸承、密封環、填料盒 1、葉輪是離心泵的核心部分,它轉速高出力大,葉輪上的葉片又起到主要作用,葉輪在裝配前要通過靜平衡實驗。葉輪上的外表 面要求平滑,以減少水流的磨擦損失。 2、泵體也稱泵殼,它是水泵的主體。起到支撐固定作用,并與安裝軸承的托架相連接。 3、泵軸的作用是借聯軸器和電動機相連接,將電動機的轉矩傳給葉輪,所以它是傳遞機械能的主要部件。 4、軸承是套在泵軸上支撐泵軸的構件,有轉動軸承和滑動軸承兩種。轉動軸承使用牛油作為潤滑劑加油要適當一般為 2/3-3/4 的 體積太多會發熱,太少又有響聲并發熱!滑動軸承是使用的是透明油作為潤滑劑的,加油到油位線。太多油要沿泵軸滲出并且漂賤, 太少軸承又要過熱燒壞造成事故!在水泵運行過程中軸承的溫度最高在 85 度一般運行在 60
格式:pdf
大小:63KB
頁數: 8頁
評分: 4.6
一、離心泵的基本構造是由六部分組成的 離心泵的基本構造是由六部分組成的分別是葉輪、泵體、泵軸、軸承、密封環、填料盒 1 、葉輪是離心泵的核心部分,它轉速高出力大,葉輪上的葉片又起到主要作用,葉輪在裝配前要通過靜平衡實驗。葉輪上的內外 表面要求平滑,以減少水流的磨擦損失。 2 、泵體也稱泵殼,它是水泵的主體。起到支撐固定作用,并與安裝軸承的托架相連接。 3 、泵軸的作用是借聯軸器和電動機相連接,將電動機的轉矩傳給葉輪,所以它是傳遞機械能的主要部件。 4 、軸承是套在泵軸上支撐泵軸的構件,有轉動軸承和滑動軸承兩種。轉動軸承使用牛油作為潤滑劑加油要適當一般為 2/3-3/4 的 體積太多會發熱,太少又有響聲并發熱!滑動軸承是使用的是透明油作為潤滑劑的,加油到油位線。太多油要沿泵軸滲出并且漂賤, 太少軸承又要過熱燒壞造成事故!在水泵運行過程中軸承的溫度最高在 85度
1.高揚程水泵用于低揚程抽水
很多機手認為抽水揚程越低,電機負荷越小。在這種錯誤認識的誤導下,選購水泵時,常將水泵的揚程選得很高。其實對于離心式水泵而言,當水泵型號確定后,其消耗功率的大小是與水泵的實際流量成正比的。而水泵的流量會隨揚程的增加而減小,因而揚程越高,流量越小,消耗功率也就越小。反之,揚程越低,流量越大,消耗的功率也就越大。因此,為了防止電機過載,一般要求水泵的實際抽水使用揚程不得低于標定揚程的60%.所以當高揚程用于過低揚程抽水時,電機容易過載而發熱,嚴重時可燒毀電機。若應急使用,則必須在出水管上裝一個用于調節出水量的閘閥(或用木頭等物堵小出水口),以減小流量,防止電機過載。注意電機溫升,若發現電機過熱,應及時關小出水口流量或關機。這一點也容易產生誤解,有些機手認為堵塞出水口,強制減少流量,會增加電機負荷。其實正好相反,正規的大功率離心泵排灌機組的出水管上都裝有閘閥,為了減小機組啟動時的電機負荷,應先關閉閘閥,待電機啟動后再逐漸開啟閘閥就是這個道理。
2.大口徑水泵配小水管抽水
很多機手認為這樣可以提高實際揚程,其實水泵的實際揚程=總揚程~損失揚程。當水泵型號確定后,總揚程是一定的;損失揚程主要來自于管路阻力,管徑越小顯然阻力越大,因而損失揚程越大,所以減小管徑后,水泵的實際揚程非但不能增加,反而會降低,導致水泵效率下降。同理,當小管徑水泵用大水管抽水時,也不會降低水泵的實際揚程,反而會因管路的阻力減小而減小了損失揚程,使實際揚程有所提高。也有機手認為小管徑水泵用大水管抽水時,必然會大大增加電機負荷,他們認為管徑增大后,出水管里的水對水泵葉輪的壓力就大,因而會大大增加電機負荷。殊不知,液體壓強的大小只與揚程高低有關,而與水管截面積大小無關。只要揚程一定,水泵的葉輪尺寸不變,無論管徑多大,作用在葉輪上的壓力都是一定的。只是管徑增大后,水流阻力會減小,而使流量有所增加,動力消耗也有適當增加。但只要在額定揚程范圍內,無論管徑如何增加水泵都是可以正常工作的,并且還可以減小管路損耗,提高水泵效率。
3.安裝進水管路時,水平段水平或向上翹
這樣做會使進水管內聚集空氣,降低水管和水泵的真空度,使水泵吸水揚程降低,出水量減少。正確的做法是:其水平段應向水源方向稍有傾斜,不應水平,更不得向上翹起。
4.進水管路上用的彎頭多
如果在進水管路上用的彎頭多,會增加局部水流阻力。并且彎頭應在垂直方向轉彎,不允許在水平方向轉彎,以免聚集空氣。
在室內給水系統中,水泵起著水的輸送、提升及加壓作用。常用的多為離心式水泵。離心式水泵類型較多,從外形上可分臥式泵及立式泵;從加壓段上可分單級泵及多級泵;從水泵吸入口看可分單吸入口泵和雙吸入口泵。
離心式水泵具有流量、揚程選擇范圍大,安裝方便,效率較高,工作穩定等優點。
立式離心泵較臥式泵占地面積小、結構緊湊,多用于大型建筑生活消防系統加壓輸送。臥式泵可設防震裝置,減少振動及噪聲。
離心式水泵連續運轉的前提必須是在水泵啟動前吸水管充滿水,否則水是不會被抽吸上來的。為了保證吸水管不會由于停泵而造成抽空現象,必須解決不論水泵停止或運轉均能使吸水管處于充滿水的狀態這一問題。圖1--30中為水泵泵軸與吸水水面的兩種不同關系。
泵軸位于吸水池水面之下,該方法又稱自灌法,即不管水泵運行與否,其吸水管在水面大氣壓力及水池水面至吸水管中心高度H的靜水壓力作用下,吸水管內總是處于充滿水的狀態。
這種方式是最常見的,不需任何措施即可隨時啟停水泵。
水泵泵軸在吸水水面之上,當水泵停止運轉后,其吸水管內的水會靠位差自流回池內。使吸水管排空,如再啟動水泵則需將吸水管的水灌滿。但這樣操作是不現實的。此時只需在吸水管的末端安裝一底閥(即起著止回閥的作用),即可阻止吸水管倒空的現象。
該種安裝方法可在水泵的出水管上接一水管進行灌水用,吸水管和泵體內的空氣可由泵體上的放氣閥排除。一般若底閥不出故障,水泵可正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