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壹 淵源深遠--門窗的源流
第一節 發古幽思--門窗與傳統建筑的文化精神
第二節 岑寂悠遠--門窗的源頭
第三節 日臻至善--發展與流變
貳 天工巧奪--門窗的基本構造
第一節 精美絕倫--隔扇
第二節 各具風神--門窗的結構類型
第三節 匠心獨運--制作與安裝
叁 廣大精微--門窗的實體形態
第一節 吐納流轉--門的實體形態
第二節 窺望聰明--窗的實體形態
肆 精深廣博--門窗的文化形態
第一節 絢爛深宏--門的文化形態
第二節 借景寄意--窗的文化形態
第三節 別有意蘊--門的陳設
伍 驅邪納福--門窗裝飾的吉祥符號系統
第一節 千年牽念--起源和發展
第二節 寓意常在--中國傳統吉祥圖案的分類
第三節 滄海拾貝--吉祥圖案舉要
后記
書摘
一般認為夏、商、周三代以來,我國的歷史進入所謂"信史時代",
文字記載和歷史編年逐步完善和翔實,歷史遺存也逐漸多了起來,對后世
的研究提供了珍貴的資料幫助。
根據史籍記載,黃帝"邑于涿鹿之阿,遷陟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
衛",想必還是居無定所,起碼也是沒有像樣的宮室。到了堯的時代,依
然十分簡陋,而到了舜時都市已然初具規模,而宮室已經很像樣了。到了
商紂王時,大興土木,廣建宮室囿苑,"南距朝歌,北據邯鄲及沙丘,皆
為離宮別館",規模及其奢侈程度可以想見。據后來發掘的情況來看,中
國建筑的一些主要特征在那個時候已經初步具備了。然而繼之而來的武王
伐紂,宮室盡數毀壞,后世改朝換代,毀壞宮廷建筑不知道是否由此發端
成為傳統。
從《史記》等典籍中我們可以看到,文王時建造了史傳中最早之公園
,成王時,周公"復營洛邑,如武王之意",有了最早的城市規劃。到了
春秋時代,隨著諸侯國的吞并,諸侯國規模的擴大,人力物力隨之增強,
各諸侯國也就大建宮室,竭盡奢華之能事。另外,宗廟建筑、園囿建筑也
都廣為興建。至戰國時代,七雄并立,"高臺榭,美宮室"之風益加盛行
。
這一時期的建筑式樣,我們可以從一些古器皿上的畫面中得以一窺豹
斑。我們在宮室圖中見到,屋分兩間,每間各有一門,門扉雙扇。這大概
是我們在史料中可以見到的最早的門了。
春秋戰國時期的建筑,只有在考古發掘和歷史文獻中我們才可以了解
到一些情況。劉敦楨先生的《中國古代建筑史》中說:"……春秋時期士
大夫的住宅,已大體判明住宅前部有門。門是面闊三間的建筑,中央明間
為門,左右次間為塾。門內有院,再次為堂。……內堂與門的平面布置,
延續到漢朝初期,沒有多大改變。"另外,涉及門的記載來自《周禮》,
如"天子諸侯皆三朝",即"外朝"、"治朝"、"燕朝",燕朝之后,
則是"六宮六寢"、"天子五門"、"諸侯三門",所謂五門就是自南至
北的皋門、庫門、稚門、應門、路門;三門則為庫門、稚門、路門。關于
周代都城的形制,《周禮.考工記》也有記述:"匠人營國,方九里,旁
三門……"至于門的具體式樣,則沒有具體的記述。
秦始皇統一中國,乃是中國歷史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書同文,車同軌
,建筑萬里長城、秦始皇陵,阿房宮則是秦代最為著名的建筑。萬里長城
是秦統一中國以后,為了防止北方少數民族的侵犯,把燕、趙、秦的北方
邊界的長城連接起來,延長成為西起臨洮(今甘肅肅岷),東達遼東長達萬
余里的"萬里長城"。而秦始皇陵則是秦始皇建造的巨大的陵墓,墓的底
部深達水層底下,整個墓室用熔銅加固,墓室內有宮殿及百官位次,奇珍
異寶充斥其間,墓室內點有鯨脂熬油的長明燈,另外還設置了防止盜墓用
的弓弩暗箭,頂部裝飾有日月星辰,下面是九州山河,水銀灌注的江河湖
海被機械驅動著不停流動。整個陵墓封土高達50丈,周長約2500米,20世
紀70年代,秦陵東側發現的秦始皇兵馬俑更是轟動全球。
秦始皇的宏圖大略和宏大氣魄用在建筑物上也就變成了好大喜功,窮
奢極欲。亙古未有的龐大的建筑活動,從此開展。阿房宮就是典型的事例
,史籍記載:"……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
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顛以為
闕。為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隱宮徒刑者七十余萬人。""咸
陽之旁二百里內,宮觀二百七十,復道甬道相連,帷帳鐘鼓美人充之,各
案署不移徙。"秦始皇死后,二世復繼續營建。乃至公元前206年,項羽進
占咸陽,楚人一炬,皆成焦土。
梁思成先生說:"后世每當易朝之際,故意破壞前代宮室之惡習亦以
此為嚆矢。"豈獨見忘于武王伐紂,宮室俱焚之事否?
P11-P13
第2版前言第1版前言第1章 土方工程1.1 土的分類與工程性質1.2 場地平整、土方量計算與土方調配1.3 基坑土方開挖準備與降排水1.4 基坑邊坡與坑壁支護1.5 土方工程的機械化施工復習思考題第2...
“門當戶對”的典故:“門當”與“戶對”最初是指古代大門建筑中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 是一種用于鎮宅的建筑裝飾。門當原本是指在大門前左右兩側相對而置的一對呈扁形的石墩或石鼓,因為鼓聲宏闊威嚴,厲如雷霆,百...
門當戶對木門個人感覺很不錯,產品在設計上采用中西合璧的創作理念,優雅時尚、尊貴別致的設計風格更將產品提上了一個更高的臺階;而且木門在制作中更采用現代科技制作,將木材的天然屬性和高品質的生活追求完美結合...
格式:pdf
大小:946KB
頁數: 2頁
評分: 4.5
探究了"門當戶對"一詞在建筑領域和文化領域的淵源、內涵和發展。通過對詞語形成過程的詳細剖析,輔以事例,挖掘文化內涵,闡明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格式:pdf
大小:946KB
頁數: 40頁
評分: 4.3
柜號 序號 G1 1 G1 2 G1 3 G2 4 G2 5 G2 6 G2 7 G2 8 G2 9 G1 10 G2 11 G2 12 G2 13 G2 14 G1 15 G1 16 G1 17 G2 18 G2 19 G2 20 G1 21 G3 22 G3 23 G3 24 G3 25 G3 26 G3 27 G1 28 G1 29 G3 30 G3 31 G2 32 G2 33 G2 34 G2 35 G2 36 G2 37 G2 38 下右 39 下右 40 下右 41 下右 42 下右 43 下右 44 下右 45 下右 46 下右 47 下右 48 下右 49 下右 50 下右 51 下右 52 下右 53 下左 54 下左 55 下左 56 下左 57 下左 58 下左 59 下左 60 下左 61 下左 62 下左 63 下左 64 下左 65 下左 66 下左 67 下
書摘
一般認為夏、商、周三代以來,我國的歷史進入所謂“信史時代”,文字記載和歷史編年逐步完善和翔實,歷史遺存也逐漸多了起來,對后世的研究提供了珍貴的資料幫助。
根據史籍記載,黃帝“邑于涿鹿之阿,遷陟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衛”,想必還是居無定所,起碼也是沒有像樣的宮室。到了堯的時代,依然十分簡陋,而到了舜時都市已然初具規模,而宮室已經很像樣了。到了商紂王時,大興土木,廣建宮室囿苑,“南距朝歌,北據邯鄲及沙丘,皆為離宮別館”,規模及其奢侈程度可以想見。據后來發掘的情況來看,中國建筑的一些主要特征在那個時候已經初步具備了。然而繼之而來的武王伐紂,宮室盡數毀壞,后世改朝換代,毀壞宮廷建筑不知道是否由此發端成為傳統。
從《史記》等典籍中我們可以看到,文王時建造了史傳中最早之公園,成王時,周公“復營洛邑,如武王之意”,有了最早的城市規劃。到了春秋時代,隨著諸侯國的吞并,諸侯國規模的擴大,人力物力隨之增強,各諸侯國也就大建宮室,竭盡奢華之能事。另外,宗廟建筑、園囿建筑也都廣為興建。至戰國時代,七雄并立,“高臺榭,美宮室”之風益加盛行。
這一時期的建筑式樣,我們可以從一些古器皿上的畫面中得以一窺豹斑。我們在宮室圖中見到,屋分兩間,每間各有一門,門扉雙扇。這大概是我們在史料中可以見到的最早的門了。春秋戰國時期的建筑,只有在考古發掘和歷史文獻中我們才可以了解到一些情況。劉敦楨先生的《中國古代建筑史》中說:“……春秋時期士大夫的住宅,已大體判明住宅前部有門。門是面闊三間的建筑,中央明間為門,左右次間為塾。門內有院,再次為堂。……內堂與門的平面布置,延續到漢朝初期,沒有多大改變。”另外,涉及門的記載來自《周禮》,
如“天子諸侯皆三朝”,即“外朝”、“治朝”、“燕朝”,燕朝之后,則是“六宮六寢”、“天子五門”、“諸侯三門”,所謂五門就是自南至北的皋門、庫門、稚門、應門、路門;三門則為庫門、稚門、路門。關于周代都城的形制,《周禮.考工記》也有記述:“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至于門的具體式樣,則沒有具體的記述。
秦始皇統一中國,乃是中國歷史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書同文,車同軌,建筑萬里長城、秦始皇陵,阿房宮則是秦代最為著名的建筑。萬里長城是秦統一中國以后,為了防止北方少數民族的侵犯,把燕、趙、秦的北方邊界的長城連接起來,延長成為西起臨洮(今甘肅肅岷),東達遼東長達萬余里的“萬里長城”。而秦始皇陵則是秦始皇建造的巨大的陵墓,墓的底部深達水層底下,整個墓室用熔銅加固,墓室內有宮殿及百官位次,奇珍異寶充斥其間,墓室內點有鯨脂熬油的長明燈,另外還設置了防止盜墓用的弓弩暗箭,頂部裝飾有日月星辰,下面是九州山河,水銀灌注的江河湖海被機械驅動著不停流動。整個陵墓封土高達50丈,周長約2500米,20世紀70年代,秦陵東側發現的秦始皇兵馬俑更是轟動全球。
秦始皇的宏圖大略和宏大氣魄用在建筑物上也就變成了好大喜功,窮奢極欲。亙古未有的龐大的建筑活動,從此開展。阿房宮就是典型的事例,史籍記載:“……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顛以為闕。為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隱宮徒刑者七十余萬人。”“咸陽之旁二百里內,宮觀二百七十,復道甬道相連,帷帳鐘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秦始皇死后,二世復繼續營建。乃至公元前206年,項羽進占咸陽,楚人一炬,皆成焦土。
梁思成先生說:“后世每當易朝之際,故意破壞前代宮室之惡習亦以此為嚆矢。”豈獨見忘于武王伐紂,宮室俱焚之事否?
前言
壹 淵源深遠——門窗的源流
第一節 發古幽思——門窗與傳統建筑的文化精神
第二節 岑寂悠遠——門窗的源頭
第三節 日臻至善——發展與流變
貳 天工巧奪——門窗的基本構造
第一節 精美絕倫——隔扇
第二節 各具風神——門窗的結構類型
第三節 匠心獨運——制作與安裝
叁 廣大精微——門窗的實體形態
第一節 吐納流轉——門的實體形態
第二節 窺望聰明——窗的實體形態
肆 精深廣博——門窗的文化形態
第一節 絢爛深宏——門的文化形態
第二節 借景寄意——窗的文化形態
第三節 別有意蘊——門的陳設
伍 驅邪納福——門窗裝飾的吉祥符號系統
第一節 千年牽念——起源和發展
第二節 寓意常在——中國傳統吉祥圖案的分類
第三節 滄海拾貝——吉祥圖案舉要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