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閩南傳統建筑門窗裝飾藝術研究 | 作????者 | 藍達文 |
---|---|---|---|
出版社 | 廈門大學出版社 | ISBN | 9787561579893 |
第一章 閩南傳統建筑門窗裝飾特點及文化內涵探討
第一節 閩南傳統建筑門窗裝飾概述
第二節 閩南傳統建筑門窗裝飾特征
第三節 閩南傳統建筑門窗裝飾文化內涵探析
第二章 閩南傳統古厝門窗的意蘊之美
第一節 閩南傳統古厝門窗的概念
第二節 典型閩南傳統古厝門窗特點分析
第三節 閩南傳統古厝門窗藝術的審美意蘊
第三章 閩南土樓門窗裝飾藝術芻議
第一節 土樓在閩南傳統建筑中的地位
第二節 閩南土樓門窗裝飾的特點
第三節 土樓與閩南其他傳統建筑門窗裝飾的聯系
第四章 閩南傳統宮廟建筑門窗裝飾特點與文化內涵
第一節 閩南宮廟建筑在閩南地區的廣泛分布
第二節 典型閩南宮廟建筑門窗特點分析
第三節 閩南傳統宮廟建筑門窗藝術文化內涵分析
第五章 閩南傳統建筑門神裝飾藝術
第一節 閩南民間木版年畫門神裝飾
第二節 閩南傳統建筑宮廟門神彩繪裝飾
第三節 民宅門額“劍獅”的裝飾藝術
第六章 閩南傳統建筑裝飾的道教文化
第一節 裝飾應用中的道教題材內容
第二節 裝飾的組合方式以及位置
第三節 若干裝飾母題的含義
第七章 閩南傳統建筑門窗的裝飾美
第一節 門窗裝飾的形式美
第二節 門窗木雕的工藝美
第三節 門窗裝飾的寓意美
參考文獻 2100433B
門,為房屋與外部空間、內部不同空間的區隔物。窗,為房屋采光、通風之所。門窗實用功能人人皆知,但其在傳統社會中尚有分等級、別貴賤的功能?!熬T九重”,說的是皇家的氣派;柴扉敝窗,則是貧寒之家的窘況。從某種意義上講,閩南是一個移民社會,自晉末世家大族南下聚族而居,歷千百年分衍無數,家族的榮耀或已褪色,但根脈尚存,門楣上不妨再重溫昔日榮光。詩禮傳家,是閩南各姓氏的世代追求,重義逐利則為閩南人的行為準則?!懊薄袄泵髡f便落俗,含蓄表達可謂之雅。表達在何處?門窗是也。因此,門窗也成為寄托希冀、追求夢想的特殊標識。當然,沿海的閩南傳統民居之門窗還附著尚奢華、講排場的人文性格。這些是傳統建筑研究大家如黃漢民、戴志堅教授等人未能關注到的,也是曹春平等學術新銳尚未深探的領域。只有積累一定的傳統建筑學識,并兼具造型、色彩美學之眼的畫家方能從中領悟良多。藍達文老師以好古之心、愛美之眼、通識之才撰寫了《閩南傳統建筑門窗裝飾藝術研究》,為閩南傳統建筑門窗藝術開了一扇“門”。
此門妙不可言,溯源辨流、探勝尋幽,清新表達、圖文并茂,讓我輩眼界大開,早讀為幸。
在這里,破舊的建筑仿佛有了生命,殘損的門窗似乎訴說往昔?!按昂鲙X千秋雪,門泊凍吳萬里船”有了生動而具體的詮釋。
一個轉身,光陰就成了故事;一次回眸,歲月便成了風景。留連于閩南傳統建筑,眼光投射到門窗之上,當令我們震撼、感動和感悟。
首先,在古代中國,門和窗在形式上沒有明顯區別,門實際上就是落地的窗。中國傳統建筑中的窗有5種: 1.板欞窗 ??2.格扇窗 ??3.支摘窗 ...
傳統的建筑本身就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如果說傳統文化中的哲學思想在建筑中的體現大概首先是:天人合一,中國建筑講究與周圍環境的融合; 在室內環境方面會表現出一些傳統文化中儒學的秩序,比方說四合院,正廳、...
首先,在古代中國,門和窗在形式上沒有明顯區別,門實際上就是落地的窗。 中國傳統建筑中的窗有5種: 1.板欞窗 2.格扇窗 &n...
格式:pdf
大小:81KB
頁數: 1頁
評分: 4.7
我國傳統建筑中的門窗木雕藝術薈萃了民族藝術和民間智慧的精華,無疑是最具借鑒價值的藝術門類之一?,F代設計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將傳統建筑門窗木雕藝術的精華進行再現,同時,傳統文化中的深厚文化積淀,也可以為現代設計打開更加寬廣的思路,可以為現代設計打下牢固的文化基礎。
格式:pdf
大小:81KB
頁數: 未知
評分: 4.6
門和窗是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美麗鄉村建設的推進和歷史文化村落的保護,傳統建筑門窗藝術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其工藝性、文化性從原始時代傳承至今,歷史悠久、意義深刻,是我國寶貴的建筑文化遺產。面對古建筑衰落和保護不當的現狀,如何延續門窗在發展歷程中的文化,使之得到保護和傳承,應該引起社會的關注。
內容簡介
本書包括閩南傳統民居形制,閩南傳統建筑大木作,閩南傳統建筑的磚作,閩南傳統建筑中的石作,閩南傳統建筑灰塑、陶作與剪粘工藝,閩南傳統建筑屋頂做法,閩南傳統建筑小木作,閩南傳統建筑彩畫作,閩南傳統建筑施工工序與建筑禁忌,閩南傳統建筑的風水禁忌等內容。閩南傳統建筑既有中國傳統建筑對稱、嚴整、封閉的性格,又具有華麗活潑、夸張矯飾的特征,是具有顯著地域特色的建筑體系,也是中國南方建筑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的出版將有利于人們加深對閩南傳統建筑的了解,有利用閩南傳統建筑的傳播。 2100433B
本研究從中國傳統建筑的營造特點出發,通過訪談閩南傳統建筑營造匠師、現場跟進并記錄傳統建筑施工過程和實地調研實物遺存等手段,綜合運用跨學科的研究方法,對閩南傳統建筑各個工種的營造技藝進行搶救性的記錄與研究,總結當前修繕施工和技藝傳承中存在的問題,在工匠傳統、施工程序、技術操作、遺產保護等方面完成了主要的研究內容。同時,在梳理吸收已有研究成果、訪談各工種匠師、動態記錄營造技藝、收集傳統營造術語、橫向比較實物遺存、挖掘傳統建筑營造智慧、理論與工程實踐相結合等多個方面,取得了研究進展和相關成果,推進了對閩南傳統建筑及其營造技藝的整體認知。項目研究成果可以為閩南傳統建筑相關研究和遺產保護提供依據,為傳統建筑修繕以及當代新閩南風格的建筑設計等提供參照。 2100433B
閩南傳統建筑及其施工做法極富地方特色且自成體系,匠師們所掌握的各種技藝是營造這些建筑的技術關鍵,也是研究文化遺產的基本內容。但是現代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使傳統營造技藝失去了原有的生存土壤和社會環境,面臨著逐漸流失的嚴重威脅。本課題擬通過訪談閩南地區傳統建筑營造匠師并長期現場跟蹤記錄傳統建筑施工過程,立足于匠作體系全面考察與閩南傳統建筑相關的營造技藝,主要針對工匠傳統、施工程序和技術操作等信息做出系統分析,并與現代工程體系下的相關內容進行比對研究,進而提出對閩南傳統建筑營造技藝的保護策略,以期為閩南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傳統建筑文化遺產的保護提供依據,填補閩南傳統建筑營造技藝研究的空白,為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國歷史建筑保護體系提供工作基礎,同時為現代建筑設計研究提供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