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目測距離法 | 定義 | 用手指和眼睛測量距離的簡易方法 |
---|---|---|---|
應用 | 軍事用途 | 類型 | 測距方法 |
這種方法是根據(jù)兩瞳孔的間隔約為自己臂長的十分之一,將測得實地物體的寬度乘以10,就得出了站立點至目標的距離。
這種方法主要為軍事用途,在炮兵和狙擊手等缺乏必要的測距裝備時,常常用這種簡易的測距方法來確定目標的模糊距離。
目測距離法測量方法
利用的是比例三角形原理。
大概是這樣子。
AB:AD=BC:ED
AB=(BC*AD)/ED
這里的ED是眼睛的距離 定值
AD是手臂長度 定值
BC是交換眼睛后的物體偏移距離,估算.。 (如圖) 目視估算距離:
方法一:
伸直右手手臂,豎起拇指放在右眼正前方位置。先閉左眼,對右眼沿拇指看到第一個點事物(測量目標)做出記錄,右手大拇指不動,然后閉上右眼,用左眼沿大拇指記錄第二個點事物,然后根據(jù)經(jīng)驗
估算兩點事物間目視的大致距離。如一個士兵正常每步75厘米,普通成年人身寬五十厘米左右,樓房層高三米以內(nèi)、三扇的窗戶寬在兩米左右,兩電線桿之間的距離,一般為50米。用目視測距范圍內(nèi)可利用的地物估算出兩眼間目視的大致目標區(qū)域距離。
人的瞳孔間距約6cm,單臂長約60cm,二者之比為10倍。相似三角形原理。因此:
兩點事物間距 × 10 = 目標距離
(這種測算方式只能大致估算距離,誤差因人估算能力有所區(qū)別)
我另介紹幾種軍隊常用的估距方法:
方法二:
不同距離上不同目標的清晰程度
距離(米) 分 辨 目 標 清 晰 程 度
100 人臉特征、手關節(jié)、步兵火器外部零件。
150-170 衣服的紐扣、水壺、裝備的細小部分。
200 房頂上的瓦片、樹葉、鐵絲。
250-300 墻可見縫,瓦能數(shù)溝;人臉五官不清;衣服、輕機槍、步槍的顏色可分。
400 人臉不清,頭肩可分。
500 門見開關,窗見格,瓦溝條條分不清;人頭肩不清,男女可分。
700 瓦面成絲;窗見襯;行人邁腿分左右,手肘分不清。
1000 房屋輪廓清楚,瓦片亂,門成方塊窗襯消;人體上下一般粗。
1500 瓦面平光,窗成洞;行人似蠕動,動作分不清。
2000 窗是黑影,門成洞;人成小黑點,停、動分不清。
3000 房屋模糊,門難辨,房上煙囪還可見。
方法三:準星覆蓋法。
準星的寬度是2毫米,瞄準時眼睛到準星的距離,各種武器都可以直接量出(如半自動步槍為74厘米)。目標(主要是人體)的寬度一般是50厘米。這樣,根據(jù)相似三角形成比例的道理,就可以計算出各種武器在不同距離上準星寬度與目標(人體)寬度的關系。
根據(jù)計算,當準星寬度恰好能遮住一個人體時,各種常用武器的距離分別是:五六式半自動步槍200米,五六式?jīng)_鋒槍160米,輕機槍170米;若遮住半個人體,就是它們距離的一半,即100米、80米和85米;若準星的一半就能遮住一個人體,那就是它們距離的一倍,即400米、320米和340米了。所以,只要記住準星遮蓋目標的情況,就能立即估出距離來。
方法四:用指北針測
指北針不但能給東西南北方向,還能告訴你到目標的距離。
工廠在設計制造指北針時,就已經(jīng)考慮到用它測量距離的問題了。打開指北針,你馬上就能發(fā)現(xiàn)有準星、照門。準星座兩側(cè)尖端的寬度恰好是準星座到照門距離的十分之一。準星座就是估計判定距離的,所以叫"距離估定器"。
測量距離時,將指北針放平,用右眼通過照門、準星觀察目標,記住距離估定器照準現(xiàn)地的寬度,然后目測現(xiàn)地的寬度,并將該寬度乘以10,就是到目標的距離。若目標太窄也可以用估定器的一半照準,則應乘以20。
例如,測得敵坦克約為估定器的一半,已知敵坦克長約7米,則可以算出到坦克的距離為:7米×20=140米。
方法五:用臂長尺測
臂長尺就是一支刻有分劃的鉛筆(或木條)。
臂長尺上的分劃,是按每個人臂長(手臂向前平伸,從眼睛到拇指虎口的距離)的百分之一為一個分劃刻畫的,所以叫臂長尺。比如,某人的臂長是60厘米,那么臂長尺上的一個分劃就是6毫米。有了臂長尺,只要事先知道目標的大小,就可以用臂長尺測出距離。
臂長尺上的每個分劃是臂長的百分之一,如果目標的高度(或?qū)挾?占一個分劃時,也正好是距離的百分之一,占兩個分劃,就是百分之二。這樣,根據(jù)相似三角形成比例的道理,距離:目標高度(間隔)=100(臂長)∶分劃數(shù)(臂長尺),就可以得出求距離的公式:
距離=高度(間隔)×100分劃數(shù)
例如:測得前方電話線桿的一個間隔,約5個分劃,我們知道一般電話線桿間隔是50米,那么到電線桿的距離是:
50米×100=1000米。
如果不知道物體的寬度(或高度),能不能用臂長尺來測量距離呢?也可以,但是要先創(chuàng)造一個已知距離條件,才能計算出所求距離。
當你用臂長尺觀測各種物體的分劃時,會發(fā)現(xiàn)這樣一種情況:觀測某物體的間隔(或高度0時,離物體越近,測的分劃數(shù)越多;反之,離物體越遠,測的分劃數(shù)越少。根據(jù)這個情況,我們就可以在前后兩個位置上對同一個目標測出大小兩個分劃數(shù),并測出前后兩個觀測位置間的距離,有了這三個已知數(shù),就可以按下列公式計算出距離了。
距離=前進(或后退)距離×小分劃
大分劃-小分劃。
例如,某工兵部隊,為了完成架橋任務,先派出偵察員測量河寬,這個偵察員先在河岸用臂長尺測得河對岸兩地物的間隔為8個分劃,然后照直后退30米處又測得該兩地物的間隔是5個分劃。把這些數(shù)值代入公式,計算出河寬是:
30×5=50米。
方法六: 用望遠鏡測
用望遠鏡測量距離的方法是:
拿起望遠鏡,先調(diào)整一下目鏡的間隔和焦距,便能清晰地看到:在右鏡筒的玻璃片上,刻有十字分劃。從十字交點起,左右的叫方向分劃,上下的叫高低分劃。每一個大分劃是十密位,每一個小分劃是五密位。
測量方向角時用方向分劃,測量垂直角時就用高低分劃。測量時,要持平望遠鏡,用任一方向分劃(或高低分劃)對準目標的一端,讀出到目標另一端間的密位數(shù),即為該目標的方向角(或高低角)。如果所測兩目標間的方向角,大于望遠鏡的全部方向分劃數(shù),可在兩示間選一輔助點分段測量,再將各段的密位數(shù)相加。
測出方向角(或高低角)后再根據(jù)已知目標的寬度(或高度),按下面的密位公式就可以計算出距離。
距離=目標寬度(或高度)×1000÷密位數(shù)
例如,已知某目標的寬度是100米,測得其方向角為70密位,到該目標的距離則為: 100米×1000/70=1429米
方法七:步測
用雙腳測量距離,首先要知道自己的步子有多大?走的快慢有個譜。不然,也是測不準確的。
《隊列條令》上對步子的大小有個規(guī)定,齊步走時,一單步長七十五厘米,走兩單步為一復步,一復步長一米五;行進速度每分鐘一百二十步。
為什么規(guī)定步長一米五,步速每分鐘一百二十步呢?這是根據(jù)經(jīng)驗得來的。無數(shù)次測驗的結(jié)果說明:一個成年人的步長,大約等于他眼睛距離地面高度的一半,例如某人從腳根到眼睛的高度是150厘米,他的步長就是75厘米。
還有一個經(jīng)驗:我們每小時能走的公里數(shù),恰與每三秒鐘內(nèi)所邁的步數(shù)相同。例如,你平均三秒鐘能走五單步,那每小時你就可以走五公里。
方法七:
假設距離我們N米有一棵樹,測量我們到這棵樹的距離:
1、水平端起我們的右手臂,右手握拳,立起大拇指^_^
2、用右眼(左眼閉)將大拇指的左邊與樹重疊在一條直線上;
3、右手臂和大拇指不動,閉上右眼,再用左眼觀測大拇指左邊,會發(fā)現(xiàn)這個邊線離開樹右邊一段距離;
4、估算這段距離(這個也可以測量),將這個距離×10,得數(shù)就是我們距離這課樹的約略距離;
很早以前告訴我的,記得大致就是這個方法,有不對的地方,歡迎大家指正,共同學習^_^
這個"拇指測距法",熟練、正確掌握后,1000m內(nèi),測量結(jié)果上下誤差在1m內(nèi)。
具體測量方法是:將臂向前伸直,豎起拇指,閉左眼,使右眼的視線沿拇指一側(cè)對準目標左側(cè)(基準點),頭和手保持不動,再閉右眼,用左眼望住拇指,視線的延長線上有一點與目標在同一直線上的點,并記住視線對準的實地這個點,然后目測目標左側(cè)(基準點)至該點的寬度,將些寬度乘以10,即為站立點至目標的距離。這種方法誤差很大,只能用來大致估算。
用水準儀瞄準目標,具體的方法是:1、讀出上絲和下絲讀數(shù),代入公式D=(上絲讀數(shù)-下絲讀數(shù))*100(cm化為m);D的值就是前(后)尺到水準儀的距離。2、注意:s2精度一般不低于0.1m。水準儀:1、...
應變式傳感器、電感式傳感器、差動變壓器式傳感器、渦流式傳感器、霍爾傳感器感應同步器、光柵、容柵、磁柵、GPS等等
◆激光測距儀的測量原理及方法測距原理基本可以歸結(jié)為測量光往返目標所需要時間,然后通過光速c =299792458m/s和大氣折射系數(shù)n計算出距離D。由于直接測量時間比較困難,通常是測定連續(xù)波的...
格式:pdf
大小:146KB
頁數(shù): 未知
評分: 4.5
本文提出一種飛船交會對接用測距敏感器地面實驗遠距離測距精度驗證方法,即利用電子經(jīng)緯儀工業(yè)測量系統(tǒng)對測距敏感器本體坐標系進行導出,通過控制點對其描述。通過坐標系轉(zhuǎn)換將測距敏感器本體坐標系與高精度大地測量控制網(wǎng)進行坐標系統(tǒng)一。利用高精度全站儀對敏感器反射靶標進行坐標測量。對全站儀測量距離進行數(shù)學計算,與測距敏感器直接測量的結(jié)果進行比較,得到測距敏感器遠距離測量精度。
格式:pdf
大小:146KB
頁數(shù): 5頁
評分: 4.6
針對戰(zhàn)術彈道導彈(TBM)中段的彈道特性,建立了TBM在中段的溫度計算模型和紅外輻射計算模型。在紅外輻射的大氣傳輸理論基礎上,綜合考慮大氣吸收和散射因素,分析了大氣衰減對紅外輻射的影響,得到了大氣衰減作用下的目標輻射模型。在此基礎上,建立了紅外導引頭對目標的探測距離計算模型;最后,在假定的仿真條件下,利用模型計算得到采用3~5μm和8~12μm雙頻段的紅外導引頭對中段TBM目標的作用距離為810 km,該結(jié)論可為反導攔截彈的設計提供數(shù)據(j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