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種子繁殖。播種后26-28天開始發芽,發芽率僅22.5%,應進行有性繁殖生物學和種子發芽特征等試驗。
分布于中國貴州南部及東南部、云南東南部、廣西北部至西部。越南也有分布。
馬尾樹分布區域的氣候特點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溫涼濕潤。土壤為黃壤或黃棕壤。pH值4.5-5.5。為陽性樹種,能耐干旱瘠薄的土壤,但喜歡較濕潤的生境。在山地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或常綠闊葉林中,大多零星間雜在林冠空隙,局部陽光充足之處,構成上層大樹;中下層林木,多明顯表現受壓現象,其樹干彎曲,幼樹、幼苗很少。但當這些森林被砍伐后,它就成片的生長,特別是在山坡下部、溝谷邊緣,形成群落的建群成分。常與亮葉樺.、赤楊等混生。
馬尾松育苗技術_農林牧漁_專業資料。馬尾松育苗技術 1.選好圃地:馬尾松幼苗喜光,...播種方法有撒播和條播兩種。播種前用鎮壓磙和鎮壓板鎮壓床面。
不耐庇蔭,喜光、喜溫。適生于年均溫13-22℃,年降水量800一1800mm,絕對最低溫度不到-10℃。根系發達,主根明顯,有根菌。對土壤要求不嚴格,喜微酸性土壤,但怕水澇,不耐鹽堿,在石礫土、沙質土...
您好,馬尾松的嫁接方法:用利刀將將穗基部削成大小面楔形,一面長1厘米,另一面略短,噙在口中保濕保潔。又在砧木根頸上方2厘米至3厘米處,選光滑的一面,成30度角斜切一刀,深1厘米至1.5厘米,立即將接穗...
落葉喬木,高達20米,胸徑可達60厘米;樹皮灰色或灰白色,淺縱裂;小枝初具棱后變圓,褐色或紫褐色,密生淺黃褐色皮孔;幼枝、托葉、葉軸、葉柄及花序都密被微細的、初時黃色而光亮、后變白色的腺體及細小而彎曲的毛。
單數羽狀復葉,互生,常具6-8對小葉,生于小枝最上端者具3-4對小葉,通常長15-30厘米,最長者達40厘米或更長;葉柄長3-4厘米,基部膨大,葉軸上面具窄槽,槽內的毛較密且不易脫落;小葉互生,無柄,頂生者為兩側幾相等的披針形,基部成不對稱楔形,側生者為偏斜的長橢圓狀披針形,基部上側較下側為寬,近圓形或圓楔形,長6-14厘米,寬2-4厘米,生于葉軸下端的葉較短小,常為偏斜的橢圓狀卵形,基部近心臟形,邊緣具由側脈沿伸出的短尖頭的鋸齒,葉面綠色而稍具光亮,僅在中脈上被短毛,幼時沿葉脈處具黃褐色腺體,葉背淺綠色,在中脈及側脈上和脈腋內具短毛與腺體,細脈上全面或多或少密布腺體,中脈及側脈在葉背較在葉面浮凸更甚,側脈14-20(稀9)對;托葉葉狀,長3-6毫米,扇狀半圓形,全緣而成波狀皺折,無柄,基部偏斜,先端由中脈伸出成尾尖,兩側各具3條側脈,早落。
復圓錐花序偏向一側而俯垂,常由6-8束腋生的圓錐花序組成,花序上的細長分枝通常長15-30厘米,稀達38厘米,具1.5-2.5厘米長的總花柄,生于小枝下端的花序為葉腋以上著生,生于上端的花序則著生于卵形而急尖的長約2毫米的苞片腋內。團傘花序由1-7花組成,無柄,基部幾乎全部為卵形或寬卵形而漸尖的長1.5-2毫米的苞片所包圍,小苞片較小,花倒圓錐狀球形,花被片倒卵狀圓形,長約2毫米,淡黃綠色,干后變成褐色,宿存于果實基部。
小堅果倒梨形,略扁,長2-3毫米,外果皮薄紙質,由兩心皮的背脊凸出而成翅狀,相連而形成圍繞小堅果的近圓形或卵圓形的翅,寬5-8毫米,頂端具宿存的柱頭及凹入圓翅1/7-1/5的彎缺,初為綠色,后帶紫紅色,干后淡黃褐色,滿布稀疏的灰褐色腺體,兩側各具4條縱脈,中果皮木質,褐色,具不規則疣狀凸起,內果皮白色;種子卵形,長約2毫米。花期10-12月,果實7-8月成熟。
馬尾樹為單種屬植物,馬尾樹科僅此1種,為第三紀殘遺種,對研究被子植物系統發育、植物區系以及古植物學等方面,有重要的科學價值。木材是培養香菇的好材料。
馬尾樹木材堅實,耐用,可作建筑、家具、器具等用材;葉及樹皮富含單寧,可提取栲膠。生長快,可作造林樹種。
保護級別:該種列入中國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準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Ⅱ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無危 (LC)。
種群現狀:馬尾樹是稀有種。為第三紀孑遺植物。分布區域狹窄,除少數地方尚有小片分布外,多為零星分布。
保護措施:分布區已建立自然保護區,如貴州雷公山,廣西興安苗兒山、龍勝花坪,環江九萬大山等。應加強保護、引種栽培和開展較深入的試驗研究工作。
格式:pdf
大小:229KB
頁數: 4頁
評分: 4.6
本文通過對都勻地區馬尾松林分的實際調查,采用回歸分析方法,探討根據伐樁地徑測算盜伐木立木胸徑、樹高,進而估算單株材積的方法。經檢驗,該方法具有較高精度,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格式:pdf
大小:229KB
頁數: 2頁
評分: 4.7
香樟樹繁殖方法 香樟樹繁殖方法時間: 2009-05-24 播種繁殖,扦插繁殖。 果實成熟時自行脫落,有鳥類啄食。用種子繁殖,應隨 采隨播,每公斤種子 7,200-8 ,000 粒,發芽率 70-80% , 每畝播種量 10-15 公斤。植樹造林,也可萌芽更新。有白粉 病、黑斑病、樟葉蜂、樟稍卷葉蛾、樟巢螟、樟天牛等病蟲 為害。 樟樹育苗技術 一、簡介 :樟樹材質優良,有香氣,是上等的建筑、 家具、工藝的良材, 樟樹的樟腦和樟油廣泛用于工藝、 代工、 醫藥和國防工業,此外樟樹還是“四化”中綠化的優良樹種。 樟樹是常綠喬木, 喜光,主根強大, 根系發達,喜溫濕氣候, 適應性強,生長較快,壽命較長,在土層深厚、肥沃的平地 四旁,河灘沖積生長最好。 二、育苗 1.時間。每年十至十二月,將已成熟的種子 采下,然后混沙貯藏,三月初即可催芽播種。 2.整地。在 冬初進行第一次耕耙, 播種前進行第二次耕
馬尾樹
馬尾樹屬
生于海拔700-2 500 米的山坡、山谷及溪邊之林中。因其復圓錐花序俯垂于枝端頗似馬尾,故中國云南、廣西稱之為馬尾樹。產中國貴州南部及東南部、云南東南部、廣西北部至西部。越南也有分布。
馬尾樹屬本屬描述
馬尾樹屬,只有馬尾樹R.chilianthaDielsetHand.-Mazz.1種,產于越南和中國西南部。喬木;葉為奇數羽狀復葉,有腺點,小葉有鋸齒;花雜性,無柄,為下垂、圓錐花序式的穗狀花序,有苞片和小苞片;萼片4,覆瓦狀排列;花瓣缺;雄蕊6,分離;子房上位,2室,每室有胚珠1顆;柱頭2;果為一膜質的翅果,頂端2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