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oled設備的電池或電源會在oled兩端施加一個電壓。 2.電流從陰極流向陽極,并經過有機層(電流指電子的流動)。 a陰極向有機分子發射層輸出電子。 b陽極吸收從有機分子傳導層傳來的電子。(這可以視為陽極向傳導層輸出空穴,兩者效果相等) 3.在發射層和傳導層的交界處,電子會與空穴結合。 a.電子遇到空穴時,會填充空穴(它會落入缺失電子的原子中的某個能級)。 b.這一過程發生時,電子會以光子的形式釋放能量。 4.oled發光。 5.光的顏色取決于發射層有機物分子的類型。生產商會在同一片oled上放置幾種有機薄膜,這樣就能構成彩色顯示器。 6.光的亮度或強度取決于施加電流的大小。電流越大,光的亮度就越高。
1、oled的制備工藝 在中國大陸,oled顯示器件的制備還處于實驗室階段,但已到達了中試的邊緣,因此我們將主要討論實驗室的oled制備工藝。 不管是實驗室、中試,還是量產,oled器件的制備過程基本一致,主要區別在于器件的真空蒸鍍設備上。實驗室一般選用手動的真空蒸鍍設備進行單片樣品蒸鍍,以便于制作種類不同的實驗樣品;中試線一般采用半自動的真空蒸鍍設備進行連續的多片樣品蒸鍍,以便于小批量產品的切換;量產線一般采用全自動的真空蒸鍍設備進行流水樣品蒸鍍(或采用線蒸鍍技術與工藝),以便于提高良品率、降低產品成本。據悉,也有的機構正在研究嘗試在量產線上用旋涂技術工藝進行生產oled產品。 oled顯示器件的制備工藝包括:ito玻璃清洗→光刻→再清洗→前處理→真空蒸鍍有機層→真空蒸鍍背電極→真空蒸鍍保護層→封裝→切割→測試→模塊組裝→產品檢驗及老化實驗等十幾道工序,其幾個關鍵工序的工藝如下。 (1)ito玻璃的洗凈及表面處理 ito作為陽極其表面狀態直接影響空穴的注入和與有機薄膜層間的界面電子狀態及有機材料的成膜性。如果ito表面不清潔,其表面自由能變小,從而導致蒸鍍在上面的空穴傳輸材料發生凝聚、成膜不均勻。 ito表面的處理過程為:洗潔精清洗→乙醇清洗→丙酮清洗→純水清洗,均用超聲波清洗機進行清洗,每次洗滌采用清洗5分鐘,停止5分鐘,分別重復3次的方法。然后再用紅外烘箱烘干待用。對洗凈后的ito玻璃還需進行表面活化處理,以增加ito表面層的含氧量,提高ito表面的功函數。 也可以用比例為水:雙氧水:氨水=5:1:1混合的過氧化氫溶液處理ito表面,使ito表面過剩的錫含量減少而氧的比例增加,以提高ito表面的功函數來增加空穴注入的幾率,可使oled器件亮度提高一個數量級。 ito玻璃在使用前還應經過“紫外線-臭氧”或“等離子”表面處理,主要目的是去除ito表面殘留的有機物、促使ito表面氧化、增加ito表面的功函數、提高ito表面的平整度。未經處理的ito表面功函數約為4.6ev,經過紫外線-臭氧或等離子表面處理后的ito表面的功函數為5.0ev以上,發光效率及工作壽命都會得到提高。對ito玻璃表面進行處理一定要在干燥的真空環境中進行,處理過的ito玻璃不能在空氣中放置太久,否則ito表面就會失去活性。 (2)ito的光刻處理工藝 (3)有機薄膜的真空蒸鍍工藝 oled器件需要在高真空腔室中蒸鍍多層有機薄膜,薄膜的質量關系到器件質量和壽命。在高真空腔室中設有多個放置有機材料的蒸發舟,加熱蒸發舟蒸鍍有機材料,并利用石英晶體振蕩器來控制膜厚。ito玻璃基板放置在可加熱的旋轉樣品托架上,其下面放置的金屬掩膜板控制蒸鍍圖案。 在我們的真空蒸鍍設備上進行蒸鍍實驗,實驗結果表明,有機材料的蒸發溫度一般在170℃~400℃之間、ito樣品基底溫度在100℃~150℃、蒸發速度在1晶振點~10晶振點/秒(即約0.1nm~1nm/s)、蒸發腔的真空度在5×10-4pa~3×10-4pa時蒸鍍的效果較佳。 但是,有機材料的蒸鍍還存在材料有效使用率低(〈10%)、摻雜物的濃度難以精確控制、蒸鍍速率不穩定、真空腔容易污染等等不足之處,從而導致樣片基板的鍍膜均勻度達不到器件要求。 (4)金屬電極的真空蒸鍍工藝 金屬電極仍要在真空腔中進行蒸鍍。金屬電極通常使用低功函數的活潑金屬,因此在有機材料薄膜蒸鍍完成后進行蒸鍍。常用的金屬電極有mg/ag、mg:ag/ag、li/al、lif/al等。用于金屬電極蒸鍍的舟通常采用鉬、鉭和鎢等材料制作,以便用于不同的金屬電極蒸鍍(主要是防止舟金屬與蒸鍍金屬起化學反應)。 金屬電極材料的蒸發一般用加熱電流來表示,在我們的真空蒸鍍設備上進行蒸鍍實驗,實驗結果表明,金屬電極材料的蒸發加熱電流一般在70a~100a之間(個別金屬要超過100a)、ito樣品基底溫度在80℃左右、蒸發速度在5晶振點~50晶振點/秒(即約0.5nm~5nm/s)、蒸發腔的真空度在7×10-4pa~5×10-4pa時蒸鍍的效果較佳。 (5)器件封裝工藝 oled器件的有機薄膜及金屬薄膜遇水和空氣后會立即氧化,使器件性能迅速下降,因此在封裝前決不能與空氣和水接觸。因此,oled的封裝工藝一定要在無水無氧的、通有惰性氣體(如氬氣)的手套箱中進行。封裝材料包括粘合劑和覆蓋材料。粘合劑使用紫外固化環氧固化劑,覆蓋材料則采用玻璃封蓋,在封蓋內加裝干燥劑來吸附殘留的水分。
有機電致發光(organicelectroluminescentlight)簡稱為oel。它有兩個技術分支,一個是分子量在500~2000之間的小分子有機發光二極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簡稱為oled或sm-oled;另一個是分子量在10000~100000之間的高分子(又稱聚合物)有機發光二極管(polymerlight-emittingdiode)簡稱為pled或p-oled。 oel顯示器件具有的主動發光、發光效率較高、功耗低、輕、雹無視角限制等優點,被業內人士認為是最有可能在未來的顯示器件市場上占據霸主地位的新一代顯示器件。作為一項嶄新的顯示技術,oled免不了還存在很多不足,其材料、器件壽命、良品率等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提高,應用領域也有待于進一步擴大,這就為今后的科研探索提供了很大的研究空間。 oled技術在過去的十多年里發展迅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由于全球越來越多的顯示器廠家紛紛投入研發,大大的推動了oled的產業化進程,使得oled產業的成長速度驚人,已經到達了大規模量產的前夜。業內有關人士預言,2007年也許會成為oled大規模量產的元年。 從2000年到2005年oled面板出貨量年均增長速度超過了175%,未來隨著oled產品逐漸向有源全彩和大尺寸的方向發展,oled產業還將保持高速的增長勢頭。oled產品已經逐漸被下游廠商所認可,需求量也明顯增大。oled主要應用領域包括通訊產品(手機副屏)、消費類電子產品(mp3)、車載和儀器儀表等領域。 與oled技術相比,pled技術發展稍有滯后,主要是因為介入的廠商有限、技術相對不太成熟、原材料合成難度大、設備生產廠商少等原因。盡管如此,其發展速度也十分迅速,市場上已經可以見到配有較低檔次pled的產品。據displaysearch預測,到2008年pled市場份額將快速上升到oel市場的40%。
自發光是每個像素點可以自由發光或者不發光
濕法脫硫,特點是脫硫系統位于煙道的末端、除塵器之后,脫硫過程的反應溫度低于露點,所以脫硫后的煙氣需要再加熱才能排出。由于是氣液反應,其脫硫反應速度快、效率高、脫硫添加劑利用率高,如用石灰做脫硫劑時,當...
廣聯達的5d軟件,或者Naviswork的演示,再又就是應用一些能演練進度的軟件了,但是要是確定你真正需要的工作流程其實還差很遠,你得對你需要的精度確定,然后對你演練的流程分類,這個流程演練到哪一步,...
為了實現彩色 oled,可以在幾個方面著手。最初采用的 alq3 發出的是綠光。而采用不同的有機發光聚合物可以發出不同顏色的光。還有一種方法是采 用摻雜熒光材料以得到各種不同的顏色。而熒光材料還可以改善器件的發光效率,使譜線變窄。有了不同顏色的發光二極管以后,下一個問題就是怎么組成一個紅綠 藍的像素。最近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小組開發出一種圖形控制擴散法,可以將紅綠藍三色的 oled 集成在同一基底上。概括來說,材料和工藝的多樣性讓 oled 有多種途徑可以實現彩色顯示。最典型的有如下六種方式: ①不同材料發出紅、綠、藍三色,像 crt顯示一樣,由三色像素拼接成一個彩色像素,因為可以和 lcd 的某些制造工藝兼容,這是最常用的方法。 ②采用發出白光的材料,像 lcd 顯示一樣,通過三色濾色片形成彩色像素;這種方法可以在發光器上涂上多層染料,這樣它就會發出白光。用在 lcd 上類 似的彩色濾光片能夠制造出紅、綠、藍三像素,這些濾光片能放置在單獨的平板上,利用影印成像法,覆蓋在白色發射器陣列上。這是最簡單的生產彩色 oled顯 示器的辦法,但是因為只有三分之一的白光能通過彩色濾光器,因此這種方法會浪費一些光能。 ③采用特殊的材料,能夠在不同的驅動電壓下顯示不同的色彩; ④使用發出藍色光線的材料,再激發熒光物質發出各種色彩的光線。利用熒光和變色裝置,或者用傳播介質來代替濾光片來獲得彩色的辦法更好一些。這時, 藍光發射器就派上了用場,藍光通過變色介質 (ccm)后變成綠光或者紅光。如果這種變色介質的轉換能力強的話,這種辦法對光線的利用率比使用濾光片更高。 ⑤激光共振方式; ⑥將紅、綠、藍三色發光膜重疊起來,構成彩色像素。2100433B
格式:pdf
大小:672KB
頁數: 未知
評分: 4.4
顯示器全彩色是檢驗顯示器是否在市場上具有競爭力的重要標志,因此許多全彩色化技術也應用到了OLED顯示器上,按面板的類型通常有下面三種:RGB像素獨立發光,光色轉換(ColorConversion)和彩色濾光膜(Color Filter)。
格式:pdf
大小:672KB
頁數: 4頁
評分: 4.3
維普資訊 http://www.cqvip.com 維普資訊 http://www.cqvip.com 維普資訊 http://www.cqvip.com 維普資訊 http://www.cqvip.com
與LCD 相比,OLED 的溫度特性、發光效率、功耗、發光顏色、響應時間和視角特性均超過了TFT-LCD。因此,OLED 被認為是LCD最強有力的競爭者,并將在未來的3~5 年內成為一種重要的顯示器。
OLED 基本顯示單位由金屬陰極、透明陽極和有機薄膜組成,如圖1 所示。可以看到有機薄膜層是夾在金屬陰極、透明陽極之間的,像一個三明治;中間的有機薄膜又分為電子傳輸層、有機發射層和空穴注入層(有時又分為空穴注入層和空穴傳輸層) 。當電場施加到OLED 基本顯示單位的兩極上,電子和空穴在有機發射層相結合產生出光,這一過程是電致發光的過程。所以OLED同LCD的顯示機理是完全不同的,不需要外部光源的支持。
OLED的有機薄膜很薄,僅僅為500 nm ,而且其可以觀察的視角很寬,達到160°以上,同時電場的電壓也低,僅為2~10V。
1.亮度高,目前OLED的發光亮度已可以超過100 000 cd/ m。
2.對比度大
3.色彩效果好
4.環境適應性強,可以適應巨大的加速度、振動等惡劣環境。
5.視角大。
6. 響應速度快,可以實現高速度的視頻重放。
7.功耗小。
8.分辨率高
9.基板要求
1)OLED
有機發光二極管又稱為有機電激光顯示(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由美籍華裔教授鄧青云在實驗室中發現,由此展開了對OLED的研究。OLED顯示技術具有自發光的特性,采用非常薄的有機材料涂層和玻璃基板,當有電流通過時,這些有機材料就會發光,而且OLED顯示屏幕可視角度大,并且能夠節省電能。
2)OLED曲面屏幕應用
OLED是一種自發光的面板,它并不需要額外的背光部件當光源。OLED也可以使用帶有金屬層封裝技術的單一玻璃基板。OLED的設計和結構上的優點能更好地形成彎曲的形狀。
但這款東芝全新OLED眼鏡的實際意義更多的是照明而非可穿戴。在未來,通過使用這種透明的自發光面板,相機說不定可以直接通過鏡頭的發光照亮拍攝對象。,東芝展出了自己名為透射式單面發光OLED面板技術,這種新的照明系統允許一塊OLED面板在發光的同時還能保持透明。
透明OLED面板其實并不新鮮,三星在今年1月的CES展上就已經展出過自己的產品;而發光OLED面板同樣也早已問世。不過這兩個功能在OLED面板上目前還無法和平共處。
在傳統的OLED發光面板上,只有在關閉發光之后面板才能變成透明。在通電之后,光線會從面板的兩面同時發出。這樣一來,面板的能耗便會增加,對其的控制程度也會減小。
但東芝的系統在某種程度上有點違反直覺,因為它使用的其實是非透明的電極。事實上,面板上的不透明金屬電極和間隙組成了一個精細的條帶團,這些間隙允許"透射"光通過。它并非完全透明--東芝說它的透光率為68%--但這塊面板的確可以做到一面是透明,而另一面是黑暗。所以即便OLED面板被點亮,視線仍然可以穿透。
據悉,這塊厚度僅有1.4mm的OLED顯示屏預計會被使用在廣告領域,或者用于能夠照亮工作區域的護目鏡。水族館也是一個潛在的使用地區,不過我們更想看到用這種面板做成的鏡頭。該面板的亮度在450-800流明之間,功耗為0.7-1.6W。
東芝表示將自行實現這項技術的商業化,但我們在何時才能看到這類產品投入市場,目前還尚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