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斷面尖軌(switch-rail made of standard)是指用普通標準鋼軌經刨切加工制成的轉轍器可動走行軌 。
為避免刨切基本機,使尖軌尖端具有必要的斷面和強度,尖軌軌頂高出基本軌6mm,軌腰兩側用補強板加強,做成爬坡式尖軌。
尖軌尖端頂高比基本軌降低23mm,尖軌頂寬5mm處的高程降低14mm,頂寬20mm處降低2mm,頂寬50mm處降低1mm,以滿足尖軌與基本軌的密貼和列車載荷的平穩轉移 。
鼓浪嶼,以500米的鷺江與廈門市區相隔,面積1.77平方公里,素有“海上花園”的美稱。鼓浪嶼古名圓洲仔,因西南海濱礁穴受浪沖擊,聲如擂鼓,明代改稱“鼓浪”嶼。嶼上龍頭山、升旗山和雞母山并列,岡巒起伏,...
1、人物簡介紀昀(雍正二年六月十五日-嘉慶十年二月十四日,即1724年7月26日-1805年3月14日),字曉嵐,又字春帆,晚號石云,又號觀弈道人、孤石老人、河間才子,謚號文達,在文學作品、通俗評論中...
廣州海鷗衛浴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鷗衛浴”)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批準,于2003年8月12日由番禺海鷗衛浴用品有限公司整體變更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公司股本總額為211,858,156...
尖軌、基本軌存在如下缺陷時,應及時組織更換或修理:
1、逆向道岔曲股尖軌自尖軌尖磨耗連續掉塊,道岔AT型尖軌延續至斷面寬度3mm處,道岔普通尖軌延伸至5mm處,道岔延伸至第一拉桿處,且最大深度超過4mm;順向道岔掉塊長度可參照上述標準適當放寬,如深度可達到7mm。
2、在尖軌斷面20mm以下,發生較大掉塊,存在輪緣爬上尖軌危險時;在20mm斷面以上,掉塊達到普通鋼軌輕傷標準時。
3、在尖軌斷面寬度20mm斷面后,尖軌最大側磨達到10mm。
4、基本軌豎切部分工作邊側磨達到4mm,尖軌、基本軌不密貼 。
5、由于磨耗原因造成轉轍部分軌距無法滿足《修規》臨補標準。
6、尖軌頂面寬50mm及以上斷面處,尖軌低于基本軌頂面2 mm及以上;尖軌頂面寬度50mm及以下斷面處,尖軌頂面高于基本軌頂面2mm。
7、尖軌工作面傷損,繼續發展,輪緣有爬上尖軌、基本軌可能時。
8、基本軌垂直磨耗:50kg/m及以下鋼軌,在正線上超過6mm,到發線上超過8mm,其他站線上超過10mm;60kg/m及以上鋼軌,在允許速度大于120km/h正線上超過6mm,其他正線上超過8mm,到發線上超過10mm,其他站線上超過11mm。
9、尖軌、基本軌其它傷損達到鋼軌輕傷標準。(注:擦傷0.5mm、波磨0.3mm、低頭1.5mm)
10、尖軌、基本軌應同時進行更換。
格式:pdf
大小:87KB
頁數: 3頁
評分: 4.7
《道路斷面 CAD分析 V4.22》簡介 《道路斷面 CAD分析 V4.22》是套綜合性的施工測量數據批量計算、 轉換和圖形分析軟件,計算功能強大,它最直接的簡化了,單一的、 重復性的施工測量斷面繪制, 輸出成果表等內業工作, 適合于水利水 電工程施工測量、 市政施工測量、 公路和鐵路等施工測量內業數據處 理和成圖軟件。 《道路斷面 CAD分析 V4.22》是在 AutoCAD上二次開發的道路斷面 圖形分析軟件, 它的主要編程思路是: 把 CAD軟件作為數據交換的一 個平臺,以原始數據作為核心 ,以程序驅動數據在 CAD圖紙上正確繪 圖,或者在 EXCEL表格中正確跑寫數據,作為基礎 ,以人性化自由選 擇輸出作為出圖的最終結果,主要目的為線路橋梁工程、隧道工程、 明挖工程提供可靠的平面定位數據和斷面數據分析 ,并為工程施工測 量數據提供計算分析、數據轉化平臺和點、線、面、圖形檢查平臺。 它
(1)直尖軌的側磨易造成尖軌工作面傷損,繼續發展有列車車輪爬上尖軌的可能,安全隱患凸現。
(2)直尖軌的側磨,明顯縮短了尖軌使用壽命,增大了成本投入。
(3)側磨量的不斷增加,造成列車車輪踏面與鋼軌的接觸情況惡化,軌距擴大,激起列車蛇行運動,惡化 行車平穩性和旅客舒適度。
(4)提速道岔的尖軌藏尖結構決定了直尖軌的側磨和相應曲基本軌的側磨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同時影響整組道岔的軌向。
(5)直尖軌側磨使線路設備質量下降,增加了養護費用。
(1)將已嚴重側磨的直尖軌、曲基本軌進行更換。 更換前注意檢查尖軌的線性和曲基本軌的彎折矢度,更換時注意調整好第一彎折點的位置,控制在-10-0mm;更換后,配合電務部門調整直尖軌的豎切部分,使尖軌刨切部分與曲基本軌完全吻合,尤其要保證尖軌尖端的密靠;
(2)對尖軌進行細致調整,保證4塊頂鐵均牢固、 密靠(縫隙控制在1mm內);
(3)對道岔及其前后線路的幾何狀態進行全面整治。對高低、水平狀態,采用電動搗固棒進行全面起道搗固,尤其注重轍叉部分,轉轍部分的搗固,消滅空吊板,保持軌面的平順和軌下彈性均勻,把水平偏差控制在2mm以內;對各部分軌距進行全面調整,把軌距偏差控制在-1~1mm;用彎軌器矯正直基本軌的小彎,保證直基本軌一側的軌向直順。
尖軌矯直具體分為狹義矯直和項彎。狹義矯直是將有初始彎曲變形的尖 軌進行反向彎曲,使尖軌發生不可恢復的塑性變形,尖軌的彎曲曲率變小, 提高尖軌的直線度。
矯直工藝要點:通過目測、直尺或弦線找到尖軌最大彎曲部位,確定加載支距和壓彎量,在最大彎曲部位用加載頭反彎加載。卸載,檢測矯直效果, 再進行第二次加載。如此反復,直到該部位達到矯直要求為此。檢測整個尖軌,再對另一個彎曲部位進行矯直,直至全部矯直。整個矯直過程是一個反復試驗的過程,生產效率很低,勞動強度高,而且矯直質量也不高。工人的經驗與技術是矯直質量高低的決定因素。
頂彎工藝要點:確定加載支距及壓彎量,將尖軌在彎折點進行彎曲變形; 卸載后用量具進行檢測,查看彎曲變形大小,確定第二次加載支距和壓彎量的大小,重新彎曲,直到達到要求為止。
尖軌轉轍器
(SplitSwitch),定位[1],及反位各有一根活動軌條及一根連續軌條,故又名支干轉轍。活動軌條的前端被去一角,利用連桿(TieRod)將兩個活動軌條相連,使其同時移動,當轉轍開向定位時,反位側的活動軌條緊貼于連續軌條,與軌距線連成一直線,定位側的活動軌條則離開連續軌條,留下空隙,將輪緣導向定位,反之導向反位。
為使活動軌條順利移動,須設置于軌枕鈑上,并利用軌條撐增強連結。活動軌條與連續軌條所成之角為轉轍角(SwitchAngle),通常為0°-52'到2°-36'不等,而活動軌條的長度為4.57到5.03公尺不等。若于活動軌條及拉桿中間裝設彈簧,則列車反向行駛時即使進路未開通,也能推擠通過而不致脫軌,通過后轉轍隨即復原。為目前在軌道上使用最多之轉轍器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