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黔竹(原栽培型) | 竿高6 | 6-8米 |
---|---|---|---|
直????徑 | 3-4厘米 | 節間長 | 0-30 (40)厘米 |
貴州特產。模式標本采自遵義至貴陽途中,詳細地點不明。
竿的篾用價值頗高,用以編織的竹席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是貴州有名土特產之一。
背面貼生有淡棕色小刺毛;籜耳無;籜舌高2毫米,其邊緣具1厘米之繸毛;籜片外翻,易脫落,基部寬約為籜鞘口部寬的1/3,背面無毛,腹面具白色短硬毛。末級小枝在節上近束生,無毛,全長可達15厘米,上端具5-7葉;葉鞘無毛,縱肋稍隆起,無葉耳;葉舌高1-2毫米,略凸起,邊緣的形態略有變化,或波曲、或具細齒,稀或生有纖毛;葉片長圓狀披針形,長6-16厘米,寬1-2厘米,無毛,先端漸尖,具1短而粗糙的芒狀尖頭,基部在枝下方的葉為圓形,枝上方的葉則為楔形,次脈4-6對,葉緣的一側平滑,另一側粗糙,小橫脈僅在枝下方葉片的下表面稀疏可見;葉柄極短而無毛。花枝未見。
格式:pdf
大小:407KB
頁數: 未知
評分: 4.5
文竹原產于非洲南部,屬百合科天門冬屬多年生常綠攀緣觀葉草本植物,因其枝干有節似竹,且姿態文雅瀟灑,故名文竹,又名云竹、云片竹、松葉草和刺天冬。文竹性喜溫暖濕潤、耐半蔭,怕強光和低溫,忌積水,土壤以疏松肥沃的腐殖質土最為合適,適宜生長溫度為15~25℃。在我國華北、東北地區多作盆栽,其體態優美,葉狀枝纖細秀麗,密生如羽毛狀,常年翠綠,是深受人們喜愛的室內盆栽花卉之一,可以凈化室內空氣,吸收室內有害氣體[1]。
選擇2年生生長健壯、節間均勻、分枝較低、無病蟲害的母竹,要求黔竹母竹地徑3-5厘米,保留3-4個竹節,稈基的芽眼肥大充實。移栽時竹蔸多帶宿土,并在運輸過程中保護好“螺絲拐”將引進苗木分區域栽植于收集圃中,株行距2米×3米,栽植時在已經整地的種植穴上,施底肥與表土混勻,然后放入母竹,分層踏實,但千萬不能踏傷鞭芽和筍芽。覆土厚度比原母竹的稍厚3-5厘米,上部培成饅頭形,周圍開好排水溝,以免積水爛鞭。
花黔竹(Dendrocalamus tsiangii (McClure) Chia et H. L. Fung 'Viridistriatus')與黔竹的區別在于竿淡黃色,具綠色縱條紋。分布于中國貴州荔波。竿黃色而帶綠色縱條紋,很美觀,可在庭園栽培供觀賞。
黔竹的竿用以編織竹席等。 筍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