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豆蘭屬大多數物種喜溫暖、通風的生長環境,生長適溫不低于18攝氏度;一些原產于溫帶地區的物種可耐13-15攝氏度。
石豆蘭屬植物喜中等至明亮的光照條件(2000-3500英尺燭光)。在不灼傷葉片的前提下,較強一些的光照可以促進植株開花,并增加開花頻率。
石豆蘭屬植物的具體澆水頻率依具體環境和物種而異。對于原產雨林地區的物種,60%左右的濕度和溫室環境是最適宜的;板植最好至少一天給一次水,盆栽則最好一周數次水,基本遵循“寧濕勿干”。對于原產自溫帶地區的物種,則需根據其原產地的旱季調整澆水量和頻率。
夏季以四分之一的量每周一次平衡施肥,冬季可減至一個月一次。
盡可能少地為石豆蘭換盆。植材可使用植板(蛇木或軟木板)、排水良好的吊籃和花盆,依具體物種的地下莖長度而定。推薦使用泥炭蘚、椰殼塊、椰殼絲、或蛇木屑作為栽種介質。
由于石豆蘭屬物種的多樣化程度非常高且分布廣泛,以上內容只是大致的栽培方法參考,具體養護方法還需要根據不同物種的分布地摸索、做出調整。
石豆蘭屬植物廣泛分布于和亞洲、非洲、美洲及澳洲,主要生于熱帶與亞熱帶氣候的地區,溫帶也有相對少量的分布。亞洲物種最多,主要分布地從中南半島海拔2500米的喜馬拉雅山麓向南延伸至東南亞(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非洲有數百種,主要分布在近赤道地區和馬達加斯加島。美洲有數十種,主要分布在中美洲、南美洲和加勒比地區。澳洲的新幾內亞島、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也有分布;其中新幾內亞島分布著至少600種石豆蘭,被認為是本屬植物的發源地。
中國有石豆蘭屬植物98種和3變種,主要產于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區。
根莖纖細,橫生,具節,節上著生假鱗莖,綠色,小形,卵圓狀,具棱。每個假鱗莖頂部生葉1片,狹橢圓形或橢圓形,長1.5~3厘米,先端微缺,中脈凹下,全緣。傘形花序由假鱗莖基部抽出,具細總梗,有花4~6朵,花淡黃色 。
石豆蘭屬為附生草本。根狀莖匍匐,少有直立的,具或不具假鱗莖。假鱗莖緊靠,聚生或疏離,形狀、大小變化甚大,具1個節間。葉通常1枚,少有2~3枚,頂生于假鱗莖,無假鱗莖的直接從根狀莖上發出;葉片肉質或革質,先端稍凹或銳尖、圓鈍,基部無柄或具柄。花葶側生于假鱗莖基部或從根狀莖的節上抽出,比葉長或短,具單花或多朵至許多花組成為總狀或近傘狀花序;花苞片通常小;花小至中等大;萼片近相等或側萼片遠比中萼片長,全緣或邊緣具齒、毛或其他附屬物;側萼片離生或下側邊緣彼此粘合,或由于其基部扭轉而使上下側邊緣彼此有不同程度的粘合或靠合,基部貼生于蕊柱足兩側而形成囊狀的萼囊;花瓣比萼片小,全緣或邊緣具齒、毛等附屬物;唇瓣肉質,比花瓣小,向外下彎,基部與蕊柱足末端連接而形成活動或不動的關節;蕊柱短,具翅,基部延伸為足;蕊柱翅在蕊柱中部或基部以不同程度向前擴展,向上伸延為形狀多樣的蕊柱齒;花藥俯傾,2室或由于隔膜消失而成1室;花粉團蠟質,4個成2對,無附屬物。
選擇保溫保濕,通風良好、光線適量、排水通暢、管理方便的靈芝大棚,棚內要求地面清潔,墻壁光潔,耐潮濕。靈芝棚的大小視培養料的多少而定,一般建在樹林、房前屋后林陰處,靠近水源的位置最合適。培養料入棚前菇棚...
上盆(或翻盆)時間一般在春季3-4月或秋季10-11月。花盆以口小、盆深、底孔大的為佳。新從山上挖來的野生苗需理植于瓦盆(泥盆)中,這樣蘭花泥易干,通氣性好.容易發根;2-3年后方可換人紫砂盆或瓷盆。...
櫨蘭生命力極強,適應性廣,對土壤、氣候要求不嚴,我國大部分地區均可栽培。露天栽培2—5月為最佳播種期,大棚栽培一年四季均可播種。小,又極易存活故被稱為飛來參。初夏苗長至10厘米左右時,可以移栽或上盆。...
果上葉、石上葉、一掛魚、巖瓢、馬串鈴 。
性味功效:甘、淡,涼。清熱潤燥,化痰消腫 。
臨床運用:
①治肺癆咳嗽、咯血:石豆蘭20g,百合、白及各30g,水煎服。
②治支氣管炎:石豆蘭、巖百合、巖豇豆、巖白菜各20g,水煎服。
③治咽喉腫痛:石豆蘭、佛頂珠各20g,水煎服。
④治盜汗:石豆蘭20g,夜寒舒30g,燉肉250g吃。
⑤治刀傷出血:石豆蘭適量,搗爛外敷。
用量:10- 20g 。
格式:pdf
大小:23KB
頁數: 3頁
評分: 4.5
木棉的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選向陽的、土層深厚肥沃的微酸性和中性土壤。 2. 繁殖方法 木棉主要用種子繁殖。每年 10月,果實成串聚生,采回堆放在陰涼處。過 數天,攤開晾曬,果裂種脫,除去絮毛雜物,陰干后貯存。早春 2-3 月間播種,播前催芽, 用條播或撒播均可。每公頃用種量 45-60kg。播后按一般育苗的措施,加強管理,待幼苗長 至 5-6cm時,可進行移栽分床培育。 一年生的苗木高達 50cm以上,秋后或次年春季出圃定植。 每年 3-4月份先開花,后長葉。花冠五瓣,橙黃或橙紅色。花萼黑褐色,革質。花后結橢圓 形碩果,內為卵圓形的種子和白色的棉絮。 栽培技術 用播種、 扦插和分株繁殖。蒴果未開裂前采集, 種子發芽力保存期短,故多隨采隨播,也可用濕沙短期貯藏,條播,覆土 2cm,平均氣 溫 20℃以上,一般 4-5d 可出齊苗;扦插多在 2-3 月或雨季進行, 用長 80-10
格式:pdf
大小:23KB
頁數: 10頁
評分: 4.3
樸樹栽植技術 一、樸樹概述 樸樹,別名有沙樸、樸子樹、樸仔樹。落葉喬木,高達 20m,胸 徑 1m;樹冠扁球形。小枝幼時有毛,后漸脫落。葉卵狀橢圓形,長 4-8cm,先端短尖,基部不對稱,鋸齒鈍,表面有光澤,背脈隆起并 疏生毛。果熟時橙紅色,徑 4-5mm, 果柄與葉柄近等長,果核表面有凹 點及棱脊。花期 4月;果 9-10 月成 熟。 二、生態習性 喜光,稍耐蔭,喜溫暖氣候及 肥沃、濕潤、深厚之中性粘質壤土, 能耐輕鹽堿土。 深根性,抗風力強。 壽命較長,在中心分布區常見 200-300 年生的老樹。抗煙塵及有毒氣 體。 三、樸樹的主要品種 在四川地區,樸樹主要品種為小葉樸 、大葉樸、珊瑚樸、西川 樸。 (一)小葉樸 別名:黑彈樹 形態特征:落葉喬木,高達 20米,樹冠倒廣卵形至扁球形。 樹皮灰褐色 ,平滑 .當年生小枝淡 棕色,老后色較深,無毛,散生 橢圓形皮孔,去年生小枝灰褐色;冬芽
疏莖石豆蘭 Bulbophyllum formosanum (Rolfe) Seidenf.
臺東石豆蘭 Bulbophyllum taitungianum
無假鱗莖組 Sect. Aphanobulbon Schltr.
單葉卷瓣蘭組 Sect. Cirrhopetalum (Lindl.) Rchb. f.
短序組 Sect. Desmosanthes (Bl.) J. J. Smith
飄帶組 Sect. Epicrianthes (Bl.) Benth. et Hook. f.
球花組 Sect. Globiceps Schltr.
小花組 Sect. Micromonanthe Schltr.
球莖組 Sect. Monilibulbus J. J. Smith
雙葉石豆蘭組 Sect. Pleiophyllus J. J. Smith
隱序組 Sect. Polyblepharon Schltr.
長序組 Sect. Racemosae Benth. et Hook. f.
大花組 Sect. Sestochilos (Breda) Benth. et Hook. f.
雙葉卷瓣蘭組 Sect. Tripudianthes Seidenf.
石豆蘭屬有2000余種 ,分布于亞洲、美洲、非洲等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大洋洲也有。中國有98種和3變種,主要產于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區。
海南石豆蘭產于海南(吊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