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水生態工程 | 作????者 | 蔡守華 |
---|---|---|---|
出版社 | 水利水電出版社 | 出版時間 | 2010年3月1日 |
定????價 | 42 元 | ISBN | 9787508474670 |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生態學的發展簡史
一、生態學的定義
二、生態學的產生與發展
第二節 生態工程的產生及基本理念
一、生態工程的產生
二、生態工程的基本理念
三、生態工程與傳統工程的區別
四、生態工程的應用
第三節 水生態工程的性質與基本內容
一、水生態工程的性質
二、水生態工程的基本內容
參考文獻
第二章 生物類群與常見水生生物
第一節 牛物的命名及分類等級
一、地球上的生物
二、生物的命名
三、生物的分界與分類等級
第二節 生物的分類與檢索
一、五界分類系統中的各類生物
二、水生生物的生態學分類
三、生物的檢索
第三節 常見水生生物
一、常見大型水生植物
二、常見大型底棲動物
三、常見淡水魚類
參考文獻
第三章 水生態環境
第四章 生物與生態因子的關系
第五章 種群與群落生態學
第六章 生態系統生態學
第七章 河流治理生態工程
第八章 湖泊及濕地治理生態工程
第九章 污水處理生態工程
第十章 水利水電生態工程
第十一章 農業水土生態工程2100433B
水利建設已進入生態水利時代,水利工作者肩負水利建設與生態保護的雙重責任。本書系統介紹了水生態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論,主要內容包括緒論、生物類群與常見水生生物、水生態環境、生物與生態因子的關系、種群與群落生態學、生態系統生態學、河流治理生態工程、湖泊及濕地治理生態工程、污水處理生態工程、水利水電生態工程和農業水土生態工程等。
比較常見的有荷花、千屈菜、香蒲、蘆葦、菖蒲、慈姑、黃花鳶尾等。 淹水時長小于6h的區域植物選擇:植物的生活習性中明確表明為不耐澇的植物除外的植物一般均可以應用。淹水時長大于6h小于12h的區域植物選擇...
不可以,防水沒有用生態木做的,防水有專門的防水材料,沒有做好的話,重新找補,把隱患杜絕,不然,受傷的是自己。 希望對您有幫助!
水生態修復的12條方法 水生態修復是一項理論復雜、因素眾多、操作困難的工作,既要因地制宜,又要符合科學,更要講究實效。按照水生態系統的理論,結合上海河道、湖泊過去情況的分析,根據現在的實際狀況和上海地...
格式:pdf
大?。?span id="ixe4vjo" class="single-tag-height">47.9MB
頁數: 54頁
評分: 4.7
????????????????????????????????? ????????????????????????????????? ?????? 1????????????? 2 ???????????????????????????????? 3 ? ?????????? ???????????????????? ????????????????????????????????? ????????????????????????????????? ????????????????????? ????????????????????????????????? ???????????????????????? 1? ???????????????????????????????? ???? 2????????????????????????????????? ???? 3? ??????
格式:pdf
大?。?span id="djxca9q" class="single-tag-height">47.9MB
頁數: 11頁
評分: 4.6
研究生課程考試 課程名稱: 污染環境生物修復 課程編號: 論文題目 : 利用人工濕地進行有機污染環境的生態修復 研究生姓名 : 學 號: 論文評語 : 成 績: 任課教師 : 評閱日期 : 1 利用潛流式人工濕地進行有機污染環境的生態修復 李春輝 (上海大學 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上海 200444) 摘要 :人工濕地是一種完整的生態系統,它是利用系統中發生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等多重協同作用 實現對污水的凈化功能。開展潛流人工濕地中廢水處理的機理、濕地內部有機污染物的遷移轉化、 濕地工藝設計及其水力學、動力學參數的研究,對環境廢水中有機污染物的去除及生態安全具有重 要意義。文章主要從化學、生物、設計參數等方面論述了人工濕地廢水處理中有機污染物的降解及 其機理研究進展。 關鍵詞: 人工濕地;有機污染物; COD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水利部水資源與水生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要任務包括如下五個方面:
一是完善水資源與水生態工程技術理論體系,提高水資源與水生態工程技術應用能力,發揮行業帶頭作用;
二是組織開展水資源及水生態領域的重大戰略問題研究,為政府決策提供技術支撐;
三是建立面向國內外開放的、國際一流水平的水資源與水生態工程技術平臺和研究基地,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國內外技術交流與合作;
四是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術成果推廣與引進應用工作,面向社會各界提供水資源與水生態工程技術科技咨詢服務;
五是加強研究生培養和組織職業技能培訓,全面提升相關從業人員的科技素質,建設水資源與水生態工程技術專門人才培訓和高級人才培養基地。
水利部水資源與水生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水利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之一,其宗旨是,在水利部的領導下,充分利用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的基礎設施和技術力量,緊密圍繞國家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戰略需求,以自主創新為主導,通過廣泛交流合作,優化基礎研究裝備,全面提升我國在水資源與水生態工程技術領域服務于國家和地方生產實踐需求的能力,為進一步建設成國家級和國際一流水資源與水生態工程技術研究機構打下基礎。
在自然和日趨強烈人類活動的影響下,流域或區域尺度的水循環過程發生了深刻變化;與此同時,伴隨著水循環過程的水環境與水生態過程也發生了顯著變化。采用先進的水資源與水生態工程技術,對水資源與水生態過程的演變進行有效調控;充分發揮水資源經濟社會效益及生態與環境效益,維系變化環境下供用水安全、水環境安全和水生態安全,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是當前各個國家、流域和地方在發展中面臨的重大戰略及發展問題。然而,當前水資源和水生態相關工程技術的整體發展尚不能滿足上述實踐需求,人類仍然面臨著較為嚴重的水危機風險;亟待研發和推廣相關的水資源與水生態工程技術;我國尤為如此。在這種情況下,水利部高瞻遠矚,決定成立部級水資源與水生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促進我國水資源與水生態工程技術的整體發展及推廣應用。在人才隊伍、支撐條件和相關前期工作基礎等方面進行綜合比選的基礎上,水利部決定依托于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成立我國首個部級水資源與水生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