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世界現代建筑史 | 作????者 | 王受之 |
---|---|---|---|
出版社 |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 | 1999年12月1日 |
頁????數 | 467 頁 | 裝????幀 | 平裝 |
ISBN | 9787112039128 | 紙????張 | 膠版紙 |
全書100余萬字的篇幅和七百多張插圖,從歷史發展、理論體系分析、建筑家和建筑事務所的介紹、建筑流派的討論等多方面入手,完整和清晰地勾畫出近二百年以來現代建筑發展的脈絡和軌跡,特別對于19世紀初期歐洲的一系列建筑和設計運動,到現代主義、國際主義風格、粗野主義、有機功能主義、高科技派、后現代主義、解構主義、新現代主義、新都市主義等等運動進行了深入闡述和討論,揭示了現代建筑發展中形式變化的內在動力和社會根源。突出強調了現代化和傳統的關系、建筑家的社會責任心等要點。
本書是建筑師、設計師、高等院校有關的師生和對現代建筑有興趣的讀者必讀的重要著作。
前言
第1章 現代建筑思想的形成
第2章 世紀之交的激動
第3章 現代建筑的開端
第4章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現代建筑運動
第5章 現代主義建筑運動的高潮和結局
第6章 國際主義風格建筑運動——1945年至70年代初期的世界建筑
第7章 統一與變化——國際主義風格時期(50-70年代)的建筑家和建筑設計集團
第8章 后現代主義的建筑理論
第9章 后現代主義和現代主義之后的建筑類型
第10章 當代建筑——現狀和發展
后記2100433B
《世界現代建筑史》是到目前為止論述19世紀到20世紀世界現代建筑發展的最完整的中文史論著作。全書100余萬字的篇幅和七百多張插圖,從歷史發展、理論體系分析、建筑家和建筑事務所的介紹、建筑流派的講座等多方面入手,完整和清晰與勾畫出近二百年支來現代建筑發展的脈絡和軌跡,特別對于從19世紀初期歐洲的一系列建筑和設計運動,到現代主義、國際主義風格、粗野主義、有機功能主義、高科技派、后現代主義、解構主義、新現代主義、新都市主義等等運動進行了深入闡述和討論,揭示了現代建筑發展中形式變化的內在動力和社會根源。突出強調了現代化和傳統的關系、建筑家的社會責任心等要點。這是迄今為止國內同類型著作中最完整、最具有理論深度的一本,大量的插圖加強了著作的可讀性。全書脈絡清晰,史論闡述和研究反映了20世紀末國際建筑理論形容的最新成果。第章后面都附有全面的參考書目,為讀者提供了進一步研究和學習的可靠依據。
1. 鳥巢由Herzog & de Meuron(瑞士), Weiwei Ai(中國)設計2.CCTV大樓由Rem Koolhaas(荷蘭)設計3.國家大劇院由Paul Andreu(法國)設計4.銀...
老外的技術強 管理棒 進度快 質量好中國的垃圾不是我鄙視中國不要丟雞蛋要丟丟實話實說
城郭之制(?好像不是個官方稱呼,建筑史教材貌似沒突出這個詞)羅城?國城?外城有很多同義詞七朱八白汴京城?汴京街市?市井風俗?出題人想的是啥呢?金廂斗底槽夾層?暗層?平座五臺山佛光寺文殊殿 減柱造
王受之,1946年出生于廣州,設計理論和設計史專家。1982年獲武漢大學歷史系美國史專業碩士學位;
1987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西切斯特學院和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學院從事設計理論研究和教學;
1988年開始在美國設計教育權威學府——洛杉磯藝術中心設計學院講授設計理論,1993年升任為全職終身教授。
王受之是中國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上海大學美術學院等高等藝術設計院校的客座教授。美國南加州建筑學院教授,中國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副院長。
王受之所著設計理論和設計史著作頗豐,其著作成為中國大陸、臺灣和香港的設計專業教科書中主要參考書,共中包括在大陸出版的《世界現代設計史》、《世界現代建筑史》、《當代商業住宅區的規劃和設計》,還包括臺灣出版的《世界現代設計》、《世界現代平面設計》、《現代世界藝術的發展》。
格式:pdf
大小:130KB
頁數: 未知
評分: 4.6
作者以中外建筑史實為依據,論證中國現代建筑的起始年代不是1949年,而應該提前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后、西方現代建筑運動主流確立并傳入中國的本世紀20年代。50年代初已進入中國現代建筑史新階段。
格式:pdf
大小:130KB
頁數: 2頁
評分: 4.4
通過對德意志制造聯盟在新藝術運動后和現代建筑運動高潮到來之間的理論探索和實踐活動的分析,能夠清晰地梳理出早期現代建筑運動的走向和發展關系,有利于把握現代建筑運動的本質。
王受之,具有國際背景的設計史論研究家,從1982年開始從事設計史論研究、教學工作。主要著作有《世界現代建筑史》(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世界現代設計史》(中國青年出版社)、《世界平面設計史》(中國青年出版社)等。研究范圍主要是與藝術和設計相關的學科,包括城市、建筑、工業產品、時尚品牌、動漫、平面設計、娛樂設計、文創策劃等。
曾擔任中國廣州美術學院設計專業教授,美國洛杉磯帕薩迪納藝術中心設計學院(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 Pasadena)教授,在美國加利福尼亞藝術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he Arts, Valencia)、南加州建筑學院(Southern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LA)等擔任課程教學。
現任中國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院長,并在中央美術學院擔任博士研究生導師,在魯迅美術學院擔任史論研究生班的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