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輸煤皮帶機構造:輸煤皮帶機由輸送帶、驅動裝置、滾筒、托輥、拉緊裝置、機架、漏斗、導料槽、清掃器、卸料器等主要部件組成。
2.輸煤皮帶機特點:生產效率高,運行平穩(wěn)可靠,輸送連續(xù)均勻,工作過程中噪聲小,結構簡單;運行費用低,維修方便,易于實現自動控制及遠程操作;在經常受到沖擊的地方加裝緩沖托輥后減少了物料對皮帶的沖擊,延長了皮帶使用壽命;傳動滾筒采用了“人”字形橡膠覆面,改向滾筒采用了平滑橡膠覆面,防滑排水性能好。
3.輸煤皮帶機容易發(fā)生的故障:皮帶跑偏、皮帶打滑、皮帶刮破、皮帶拉斷;工作膠面非正常磨損,非工作膠面磨損異常,皮帶嚴重倒煤等。
4.輸煤皮帶機的日常清掃工作:在運行中由于煤的水分和粘性,皮帶經常粘煤和向非工作面掉煤,如果不及時清除,積煤會粘在滾筒上,繼而被皮帶壓實而“起包”,這樣會導致皮帶的帆布與橡膠剝離而損壞,縮短皮帶的運行壽命。為此,需及時做好皮帶的清掃工作,延長皮帶使用壽命。
5.輸煤皮帶機傾斜角及制動:帶式輸送機可用于水平輸送,也可用于傾斜輸送,但傾斜角有一定限制。在通常情況下,傾斜向上運輸的傾斜角不超過18o,對運送碎煤最大允許傾角可到20°,若采用花紋皮帶最大傾斜角達25o~30°。帶式輸送機傾斜角超過4o時,為防止重載停機時發(fā)生逆向傳動事故,一般都要設置制動裝置。
用管道輸煤或輸送其它固體礦物都以液體為介質,也就是固體加液體制成漿體后,再經管道輸送。管道輸煤系統(tǒng)由制漿廠、管道與泵站、終端脫水廠三個主要部分組成,同時還包括供水、供電、通訊和自動控制等有關配套措施。首先在原煤廠內,經過初步分選和破碎礦石,在泵駁機中加工成粒度、濃度合適管道輸送要求的煤水夾雜漿體(煤水比例各約占50%),然后采用多級泵站,把煤漿壓進管道,并選擇一定的流速,以穩(wěn)流輸送方式輸送煤漿,最后經過專門的脫水裝備,把煤漿制成含水15%左右的粉煤供電廠使用。管道輸煤,可以實現長距離、高運量、低成本地運輸煤炭。管道藏匿于凍土之下,具有施工周期短、地形順應性強、占用耕地少、無污染、無消耗等優(yōu)點,而且自動化水平高。但管道輸煤也存在單品種、單向運輸和運量固定等局限。
1891年,輸煤管道技術就已在美國出現。不過,全美國,也是全球第一條商業(yè)性輸煤管道時隔66年后才建成。這條毗連俄荷俄州喬治城選煤廠和東圖電廠的小型輸煤管道運行5年后,因受萬噸單元列車開行的沖擊而關閉。爾后,為了輸送亞利桑那州的煤炭,供給內華達州發(fā)電用煤,美國修建了從菲邁莎露天煤礦到莫哈夫電廠的跨州輸煤管道。這條管道1970年建成,長439千米,年運煤量約500萬噸,至今仍平安運行。其間,煤炭運輸成本和發(fā)電成本年年下降,使莫哈夫電廠效益名列全美第二。可是,由于鐵路財團竭力否決,美國鐵路和交通十分蓬勃,輸煤管道再也沒有新的成長。
1995年,我國煤炭產量已達12億噸,占世界的第一位。但我國煤炭分布極不平衡:東少西多,南少北多。60-70%的煤炭儲量集中在山西、陜西和內蒙西部。在北煤南運、西煤東運的形式下,煤炭生產同煤炭運輸之間存在較突出的矛盾。
煤炭運輸有水運、鐵路和公路三種途徑。由于北方缺少便于航運的江河,水運是欠發(fā)達的。公路短途運輸便當,但遠程運輸不經濟。快速而經濟地長距離運輸煤炭只有鐵路。面臨日益增加的煤炭產量和需求,鐵路沒法一柱擎天,需要尋覓其它運輸方式。經過長期研究論證,煤炭部門于1981年提出管道輸煤,為西煤、北煤外運再找一條前途。
1982年,清華大學和唐山煤礦學院牽頭做了我國管道輸煤的理論研究和實驗工作,科研人員在煤漿穩(wěn)定性、輸送速度和阻力特征等方面實現了突破,管道運輸煤技術上已成熟。經過多方面綜合論證,煤炭部門把我國第一條輸煤管道選擇在山西榆縣至山東淮坊之間。位于山西中部的榆縣,煤炭產量很是豐碩,但相當一部分煤運不出去;而山東膠東半島地域近幾年經濟成長很快,發(fā)電用煤欠缺,淮坊電廠二期擴建工程行將開工。選擇這樣一條輸煤管道,既解決了山西煤炭外運問題,又解決了山東發(fā)電用煤問題。設計中的榆濰輸煤管道全長600千米,年輸送能力500萬噸。1996年7月,國家計委正式核準總投資30億元的榆濰輸煤管道立項。
輸煤系統(tǒng)煤塵綜合治理主要是指輸煤系統(tǒng)煤塵的預防與治理兩部分,關鍵是預防,之后才是治理,先防后治、防治結合才能從根本上把輸煤系統(tǒng)的煤塵綜合治理搞好。
1.原煤加濕
原煤加濕是針對表面水分較低的原煤進行噴霧加濕,從而有限制地提高其表面水分,以達到防止煤塵飛揚的目的,其具體方法為:沿輸煤系統(tǒng)帶式輸送機全程設置噴霧管路系統(tǒng),特別是在導料槽處增設較密集的噴霧裝置。原煤加濕的水量按既要達到防塵,又要避免對輸煤、制粉系統(tǒng)和鍋爐效率造成不利影響。經驗表明:當原煤的表面水分保持在8%~10%時,煤塵便基本得到控制。
2.設備密封
設備密封是指轉運站內各連接設備之間的密封,主要是指落煤管與落煤管之間、落煤管與鎖氣器之間、鎖氣器與導料槽之間、導料槽與帶式輸送機之間的密封。上述各連接設備之間必須加填料密封,避免直接連接。此外,推薦在輸煤系統(tǒng)中采用新型設計的導料槽,并在有條件的導料槽上加緩沖擴容器,該導料槽和緩沖擴容器的主要特點是能使煤塵在導料槽內“自生自滅”,從而避免煤塵從導料槽的前端或后端溢出。
3.帶式輸送機的調整
帶式輸送機的跑偏和上下波動也是產生煤塵的原因之一。跑偏不僅容易使物料撒落,而且使物料出現“篩糠”現象,而膠帶的上下波動則使煤塵容易直接從膠帶上“彈”起。因此,克服帶式輸送機的跑偏和上下波動也是防止煤塵產生的重要工作,其具體措施為:更換徑向跳動較大的上下托輥;校正頭尾滾筒中心的平行度;核實膠帶接頭處的接頭狀況;在導料槽上部設置煤流調節(jié)擋板或煤流緩沖滾筒;設置強力糾偏調心托輥等。
4.帶式輸送機清掃器的設置
帶式輸送機清掃器(頭部和回空段)的清掃效果直接關系到煤塵產生的多少,當清掃效果較好時,則殘留在膠帶上煤塵較少,反之則較多,在設計中應當選用合適的清掃器。
5.清掃托輥的設置
膠帶的工作表面經頭部清掃器清掃后并非就能徹底干凈,因此有必要在靠近頭部滾筒的回空段設置數組清掃托輥以清掃殘留在膠帶工作面上的煤塵。
6.除塵設備的改進
對輸煤系統(tǒng)的除塵設備而言,多數電廠都存在除塵設備運行不理想的情況,究其原因來看,主要有以下三種:一是運行維護不當;其次是系統(tǒng)設計不合理;第三是設備本身的質量問題。對于后兩項,只有進行設計完善和設備改造。
7.煤倉間的煤塵的清掃
煤倉間的煤塵清掃一般采用水力清掃或真空清掃,其中,水力清掃仍然是主要手段。水力清掃的主要方法為:在煤倉間內先橫向布置排水坡度,以便將沖洗水匯集到煤倉間的一側,然后在沿煤倉間的長度方向上進行縱向布置排水明槽或排水母管。為防止煤泥在母管或明槽內沉積,可沿線設置激流噴嘴。最后,沖洗水經排水管排入設在地面的積水坑內,并由設在積水坑內的排污泵排入沉煤池進行處理。
8.汽車卸煤溝的煤塵治理
許多電廠的汽車卸煤溝在汽車卸煤時煤塵飛揚嚴重,為切實防止煤塵飛揚,需在汽車卸煤裝置的進車和出車兩側設置高效噴霧抑塵系統(tǒng),該高效噴霧抑塵系統(tǒng)主要包括泵站、管路、高效噴嘴、電磁閥等設施。當自卸汽車進入卸煤裝置進行卸煤作業(yè)時,噴霧系統(tǒng)自動啟動進行噴霧抑塵,當自卸汽車離開卸煤裝置后的一定時間,噴霧系統(tǒng)自動停止噴霧作業(yè)。
9.煤塵的水力清掃方案及沖洗水處理
水力清掃系統(tǒng)是指在輸煤系統(tǒng)的各轉運站、棧橋、碎煤機室、煤倉間等處設置單獨的沖洗母管,并每隔20 m左右引出一路支管,支管管徑為Dg20-Dg25,其端部設置一組電動(或手動)棧橋沖洗器。當系統(tǒng)中的各轉運站和棧橋需要清掃時,使用沖洗器對積塵部位進行水沖洗。
皮帶機正式的叫法是帶式輸送機,也有叫膠帶機的。關于電廠輸煤系統(tǒng)中皮帶機包括哪些設備?《燃料設備檢修》中是這樣定義的,普通帶式輸送機由膠帶、托輥、機架、驅動裝置、拉緊裝置、改向滾筒、制動裝置、清掃裝置等...
20噸和80噸供暖鍋爐的輸煤皮帶安裝該怎樣套定額,帶寬為500cm和800cm的,長度大約150m, (皮帶式給煤機拆換皮帶) 答:可以按同類型皮帶輸送機安裝定額乘以相應系數計取費用,具體多少合...
實用新型專利 公開了一種輸煤裝置,包括落煤管,封閉管艙機構,擋板和連接于封閉管艙機構的減壓機構,用于釋放減小封閉管艙機構中氣壓。運用該裝置,煤炭從落煤管掉落入封閉式輸送帶時,即使煤炭與空氣摩擦、擠壓在泄壓艙內部產生高壓湍流,該高壓湍流能夠因為泄壓艙的內外壓力差,而從泄壓艙的泄壓網流出,形成一個有規(guī)律的單向流動通道,避免形成湍流而將輕質物體如粉塵、煤渣帶動到處飄揚,能夠有效減少粉塵到處飛揚帶來的對作業(yè)空間的污染,減小對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的影響,同時降低生產運輸帶來如粉塵爆炸等安全隱患,該裝置結構簡單,成本低廉,便于推廣。
實用新型專利 則提供了一種全封閉環(huán)保型輸煤裝置,包括卸料管帶機、四個管帶機展開段封閉通廊、卸料裝置、皮帶機、第二皮帶機、堆取料機、煤棚及出料管帶機,所述的卸料管帶機兩端的管帶機展開段和出料管帶機兩端的管帶機展開段分別位于四個管帶機展開段封閉通廊內;卸料管帶機靠近堆場端通過卸料裝置與皮帶機連通;皮帶機與堆場煤棚內的堆取料機連通;煤棚內,堆取料機能與第二皮帶機連通;第二皮帶機通過卸料裝置與出料管帶機的靠近堆場端連通。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而且本實用新型從卸料到出料,全封閉進行,防止了物料揚塵,降低了對環(huán)境的污染。
發(fā)明專利 則公開了一種改進的氣力輸煤裝置,包括氮氣儲罐、干燥機、恩德爐爐頂煤倉以及控制系統(tǒng),所述干燥機的下部設有環(huán)保沸騰側引式發(fā)送器,環(huán)保沸騰側引式發(fā)送器上分別設有主進氣端、側部輔助進氣端和底部流化進氣端,所述各進氣的進氣端分別通過輸氣管連接于氮氣儲罐,所述環(huán)保沸騰側引式發(fā)送器的下側方設有物料輸出端,物料輸出端處設有排料閥,排料閥通過輸料管連接于多個恩德爐爐頂煤倉,所述恩德爐爐頂煤倉的上部分別設有一排氣過濾式除塵器,所述控制系統(tǒng)通過信號傳輸線連接于就地控制系統(tǒng)。該發(fā)明專利實現了煤通過傳輸管向恩德爐爐頂煤倉的直接傳輸,傳輸效率高,廣泛適用于煤粉及粉狀物料的快速傳輸。
格式:pdf
大小:164KB
頁數: 2頁
評分: 4.4
針對皮帶跑偏撕裂和抽芯撕裂、物料卡壓堵塞撕裂與異物劃傷撕裂原因,特設計一款新型的撕裂檢測裝置。該裝置鋼絲與配重間的銅質小鉤,既可以保證故障信號的產生與傳輸,又保障了皮帶免受二次損害,經某煤礦皮帶機運行現場應用后,顯著降低了皮帶撕裂事故的發(fā)生率。
格式:pdf
大小:164KB
頁數: 2頁
評分: 4.7
應用傳統(tǒng)電源開關的輸煤皮帶機不能保證無故障煤傳輸,不能解決電源開關的誤啟動問題,降低了煤傳輸的安全性、可靠性,同時應用傳統(tǒng)的輸煤皮帶機缺乏良好的故障自我處理能力。文章針對輸煤皮帶機電源開關在發(fā)電系統(tǒng)中煤傳輸遇到的問題,提出一種電源開關的電氣改造方案,降低了發(fā)電系統(tǒng)中煤傳輸的故障率,提高了發(fā)電系統(tǒng)煤傳輸過程中故障的自我處理能力,很好的解決了發(fā)電系統(tǒng)中煤傳輸的安全問題,并將改進的電源開關應用于對煤傳輸要求精確的輸煤皮帶機中,繼而應用在某發(fā)電系統(tǒng)中,取得了傳統(tǒng)輸煤皮帶機難于實現的應用效果。
輸煤中主要運行設備
輸煤中一般為甲乙路備用運行,主要運行設備包括:噴水裝置、給煤機、卸船機、翻車機、斗輪堆取料機、葉輪取料機、皮帶傳送機、刮水器、頭部伸縮裝置、碎煤機、篩煤機、犁煤器、電動三通擋板、四通擋板、除鐵器、除塵器、取樣機、皮帶秤等等。2100433B
用管道輸煤,或輸送其它固體礦物都以液體為介質,也就是固體加液體制成漿體后,再利用管道輸送。
管道輸煤系統(tǒng)由制漿廠、管道與泵站、終端脫水廠三個主要部分構成,同時還包括供水、供電、通信和自動控制等有關配套設施。首先在原煤廠內,通過初步分選和破碎礦石,在泵駁機中加工成粒度、濃度符合管道輸送要求的煤水混合漿體(煤水比例各占50%),然后采用多級泵沾,把煤漿壓入管道,并選擇一定的流速,以穩(wěn)流輸送方式輸送煤漿,最后利用專門的脫水設備,把煤漿制成含水15%左右的粉煤供電廠使用。管道輸煤,可以實現長距離,大運量、低成本地運輸煤炭。管道埋沒于凍土之下,具有施工周期短,地形適應性強,(不用開山打遂道)占用耕地少,無污染,無損耗等優(yōu)點,而且自動化程度高。但管道輸煤也存在單品種,單向運輸和運量固定等局限。
輸煤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