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研究的目的不同,對稅收分類可以采用各種不同的標準,從而形成不同的分類方法。通過對稅收進行科學的分類,不僅能夠揭示各類稅收的性質、特點、功能以及各類稅收之間的區別與聯系,有利于建立合理的稅收結構,充分發揮各類稅收的功能與作用,而且對于研究稅收發展的歷史過程、稅源的分布與稅收負擔的歸宿以及中央與地方政府之間稅收管理和支配權限的劃分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世界各國大多實行復稅制,稅收模式不同,稅種數量很多,可采用不同的標準,作出不同的分類。
依據不同的目的和標準形成不同分類。主要有:
(1) 根據課稅對象的屬性,可分為流轉稅、所得稅,財產稅,資源稅,行為稅;
(2) 根據稅收的征收管理權和收入支配權不同,可分為中央稅、地方稅和中央地方共享稅;
(3) 根據稅種在稅制結構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可分為主體稅和輔助稅;
(4) 以稅收收入的實體形態為標準,可分為實物稅和貨幣稅;
(5) 以征收的延續時間為標準,可以分為經常稅和臨時稅;
(6) 根據計稅的標準不同,可分為從價稅和從量稅,復合稅;
(7) 根據稅收和價格的組成關系,可分為價內稅和價外稅;
(8) 根據稅收是否具有特定用途為標準,可分為一般稅和目的稅;
(9) 根據課稅客體,可分為對人稅和對物稅;
(10)根據稅制的總體設計類型,可分為單一稅和復合稅;
(11)根據應納稅額的確定方法,可分為定率稅和配賦稅;
(12)根據征稅是否構成獨立稅種,可分為正稅和附加稅;
(13)依據稅收負擔的最終歸宿,可分為直接稅和間接稅。這多種分類均可以從不同方面對不同國家、不同時代、不同環境,內容復雜、名稱各異的稅收制度進行比較,為本國稅收制度提供可資借鑒的經驗。
稅收管理體制是指國家根據不同時期政治經濟形勢的需要制定的找分中央與地方稅收管理權限的一項根本性稅收制度,它是國家稅收的制度重要組織成部分,也是國家經濟管理體制和財政管理體制的重要組織重要組成部分。
稅收分類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以征稅對象為標準,分為流轉額課稅、收益額課稅、資源占用課稅、財產額課稅、與特定行為課稅。
2.以課征環節為標準,分為生產環節征稅、流通環節征稅、分配環節征稅、消費環節征稅、投資環節征稅與財產環節征稅。
3.以計稅依據為標準,分為從價稅和從量稅。
4.以稅收與價格的關系為標準,分為價外稅和價內稅。
5.以稅收的管理和支配權限的歸屬為標準,分為中央稅、地方稅和中央地方共享稅。
6.以稅收負擔是否易于轉嫁為標準,分為直接稅與間接稅。
此外,還有一些稅收劃分法,如累進稅,比例稅和定額稅,貨幣稅和實物稅等。 2100433B
格式:pdf
大小:346KB
頁數: 11頁
評分: 4.6
鋼是含碳量在 0.0218%-2.11% 之間的鐵碳 合金 。我們通常將其與鐵合稱為 鋼 鐵,為了保證其韌性和塑性, 含碳量一般不超過 1.7%。鋼的主要元素除鐵、 碳外,還有硅、錳、硫、磷等。其它成分是為了使 鋼材性能有所區別。以 下以字母順序列出重要的鋼材,他們包含以下成分: 碳( Carbon) 存在于所有的鋼材,是最重要的硬化元素。有助于增加鋼材的強度, 我們通常希望刀具級別的鋼材擁有 0.6%以上的碳,也稱為高碳鋼。 鉻( Chromium) 增加耐磨損性,硬度,最重要的是 耐腐蝕性 ,擁有 13%以上的認為是 不 銹鋼。盡管這么叫,如果保養不 煉鋼 當,所有鋼材都會生銹 錳( Manganese) 重要的元素,有助于生成紋理結構,增加堅固性,和強度、及耐磨損 性。在 熱處理 和卷壓過程中使鋼材內部脫氧,出現在大多數的刀剪用鋼材 中,除了 A-2,L-6 和 CPM 42
格式:pdf
大小:346KB
頁數: 7頁
評分: 4.6
1 城市品牌的定義及分類 第一節 城市品牌的內涵 正如人們對品牌的理解千差萬別一樣, 實踐界和學術界對城市品牌的認識也 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通過對城市品牌研究和實踐現狀的廣泛整理, 筆者嘗試 著給予如下定義 :所謂城市品牌( Urban Brand )是指城市建設者分析、提煉、整 合所屬城市具有的獨特的(地理、人造自然)要素稟賦、歷史文化沉淀、產業優 勢等差異化品牌要素, 向城市利益相關者提供持續的、 值得信賴的、 有關聯的個 性化承諾,以提高城市利益相關者對城市的認同效應和滿意度, 增強城市的聚集 效應、規模效應和輻射效應(杜青龍等, 2004 張燚等, 2006)。城市品牌是城 市管理者需要悉心經營和培育的最重要的無形資產, 它所帶來的持久品牌價值和 品牌力將創造出遠高于資本成本的收益, 并給這座城市和利益相關者帶來無限的 發展機會。 從城市品牌的概念上看, 城市品牌塑造的目標就是
稅收負擔率簡稱“負擔率”。分為納稅人負擔率、負稅人負擔率兩種。
納稅人負擔率指一定時期內納稅人依率交納稅額占其實際收益的比例;
負稅人負擔率則指負稅人所負稅款占其實際收益的比例。
在稅收負擔不能轉嫁的前提下,納稅人負擔率亦是負稅人負擔率。在課稅對象與實際收益相等時,稅收負擔率等于實際稅率。
稅收負擔率是衡量納稅人(或負稅人)稅收負擔程度的重要指標,亦是國家確定稅率,制定稅收政策的重要依據。稅收負擔率有比例負擔率、累進負擔率和累退負擔率之分。
比例稅收負擔率指納稅人(或負稅人)所負稅款占其收入的比例與收入額的變化無關;
累進稅收負擔率指納稅人(負稅人)所負稅款占其收入的比率隨收入的增加而提高;
累退稅收負擔率則是指納稅人(負稅人)所負稅款占其收入的比率隨收入的增加而下降,中國沒有累退的稅目。
一般認為,稅收籌劃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稅收籌劃,這個定義強調:稅收籌劃的前提是不違背稅法,稅收籌劃的目的是少繳稅款。它包括采用合法手段進行的節稅籌劃、采用非違法手段進行的避稅籌劃、采用經濟手段、特別是價格手段進行的稅負轉嫁籌劃。
狹義的稅收籌劃,是指納稅人在稅法允許的范圍內以適應政府稅收政策導向為前提,采用稅法所賦予的稅收優惠或選擇機會,對自身經營、投資和分配等財務活動進行科學、合理的事先規劃與安排,以達到節稅目的的一種財務管理活動。這個定義強調,稅收籌劃的目的是為了節稅,但節稅是在稅收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以適應政府稅收政策導向為前提的。
(一)從風險的來源、風險可測程度、風險等級評定等角度,可以將稅收風險劃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⒈按照風險來源,可分為稅務部門稅收執法風險和企業稅收管理風險。
⒉按照風險可測程度,可分為指標性稅收風險和非指標性稅收風險。
⒊按照風險等級評定,可分為一般稅收風險和重大稅收風險。
(二)從稅務部門稅收執法風險的形成分類,又可分為稅源管理風險、稅收征管風險和稅收執法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