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對什么征稅,是稅法規定的征稅的目的物。
課稅對象的分類:商品或勞務;收益額;財產;資源;人身。
是課稅對象的具體項目,它具體地規定一個稅種的征稅范圍,體現了征稅的度。
稅目的兩種設置方法:
(1)列舉法
(2)概括法
是指課稅對象的計量單位和征收標準。分為:
(1)從量稅:以課稅對象的實物形態為計稅單位。
(2)從價稅:以課稅對象的價值形態為計稅單位。
在社會,稅收制度的建立,一般應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兼顧與可能的原則。
任何一個國家在建立稅收制度時,首先要考慮的是保證它的政府支出需要。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而稅收收入卻是有限的,它不能不受到一定時期稅源的制約,這就要求對二者合理兼顧,以求得需要與可能之間的平衡。同時,社會主義國家和納稅人之間不存在根本利益的沖突;社會主義公有制使國民收入的創造和國收入的分配都有可能有計劃地進行,從而,為國家需要與稅源可能之間的平衡有計劃地進行,從而,為國家需要與稅源可能之間的平衡提供了條件。
二是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原則。稅收分配的對象來自社會再生產中創造的物質財富。只有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生產速度持續增長,稅源才會越來越充裕。相反,如果經濟不發展,生產不增長,稅源就會枯竭。所以,國家稅收制度包括稅種的建立、征稅對象的確定和稅率的設計等,只有著眼于經濟發展,才能壯大國家的物質基礎。
三是公平稅負,區別對待的原則。公平稅負是指在商品經濟條件下,對同部分、同行業內部的不同生產者課以同等的稅收,做到公平稅負,借以強化價值規律的作用,促進競爭,鼓勵先進,鞭策落后,降低勞動耗費,提高經濟效益。區別對待則是指國家根據其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對不同地區、不同產業部門、不同產品在稅收上采取的某種差別待遇。一般說來,凡是國家政策需要加以鼓勵或照顧的,稅收征管就應該輕一些,凡是國家政策需要加以限制或特殊調節的,稅收征課就應該一些。公平稅負與區別對待辯證統一的關系。只講公平稅負,不講區別對待,也就無從體現政策;只講區別對待,不講公平稅,則違背了市場經濟條件下價值規律和競爭規律的要求。只有在公平稅負基礎上區別對待,才能更好促進經濟發展。
四是簡化稅原則。國家稅收制度的建立,必須注意適當簡化稅制。如果把稅種搞得過于復雜,把稽征和繳納手續定得過于繁瑣,不僅會給納稅人帶來額外負擔,不利于經濟核算,而且也會使政府的征收費用增加,但是,稅制的簡化也要適當,要以不削弱稅收促進經濟發展,調節各方面經濟關系的經濟杠桿作用為前提,不能為簡化而簡化。否則,也將給經濟帶來不良后果。
納稅人是稅法規定的直接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納稅人包括法人和自然人。
是最終負擔國家稅款的單位和個人。
是指稅法規定的,在經營活動中負有代扣稅款并向國庫繳納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
西方七大強國的稅收制度共性: 近幾年來,西方的一些發達國家,為了刺激經濟的復蘇和發展,紛紛舉起了經濟改革的旗幟,對稅收制度進行了大張旗鼓的改革。這些改革措施,無不給我們透露這樣的信息:在各國的稅制趨于...
軟件畫圖區下方的【對象捕捉】【動態輸入】都必須是選中狀態,如果還不行就在對象捕捉按鈕上點右鍵---設置---任意點打鉤
視圖,下拉,工具欄,點擊輔助功能設置工具欄,就出來了,在繪圖界面左下角
是應征稅額與課稅對象之間的比例,它體現了征稅的深度。
比例稅率;累進稅率;定額稅率。
(1)比例稅率定義:是指應納稅額與課稅對象數量之間的等比關系。比例稅率的分類:單一比例稅率、差別比例稅率、幅度比例稅率、有起征點或免征額的比例稅率。
(2)累進稅率定義:是隨征稅對象數額增大而提高的稅率。
累進稅率的分類:全額累進稅率和超額累進稅率、全率累進稅率和超率累進稅率
(3)定額稅率定義:對單位征稅對象規定一個固定稅額,而不是規定一個征收比例。
定額稅率的分類:①地區差別定額稅率②幅度定額稅率③分類分級定額稅率
指對處于運動種的課稅對象,選擇應當繳納稅款的環節。
一次課征制;兩次課征制;多次課征制
是稅法規定的單位和個人繳納稅款的法定期限。
(1)按期納稅(2)按次納稅
是稅收制度中對某些納稅人和課稅對象給予鼓勵和照顧的一種規定。
減免稅規定;起征點規定;免征額規定。
違章處理是對納稅人違反稅法行為所采取的教育處罰措施,它體現了稅收的強制性是保證稅法正確貫徹執行、嚴肅納稅紀律的重要手段。
稅法是稅收制度的法律體現形式,它是國家制定的用于調整稅收征納關系的法律規范總和。稅法的主要特征:
1.稅與法的共存性
2.稅法關系主體的單方固定性
3.稅法關系主體之間權利和義務的不對等性
4.稅法結構的綜和性
任何稅制都必須經過立法,得到國家和政府的確認、保護和推動,才能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兩者的關系:稅制決定稅法,稅法稅制服務。
(一)稅法的社會經濟作用1.是國家取得財政收入的法律保證2.是國家實現宏觀經濟政策的工具3.是正確處理稅收分配關系的準繩4.是國際交往中,貫徹平等互利、維護國家利益的重要手段
(二)稅法的法律規范作用1.稅法的指引作用2.稅法的評價作用3.稅法的強制作用4.稅法的教育作用
(三)稅收法律關系
稅制體系是指一國在進行稅制設置時,根據本國的具體情況,將不同功能的稅種進行組合配置,形成主體稅種明確,輔助稅種各具特色和作用、功能互補的稅種體系。
(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二)國家政策取向(三)稅收管理水平
2008年個稅的免征額,從1600元調到了2000元,現在是3500元,稅收制度的改革過程當中,國家出臺的一系列的政策都是圍繞著減負來進行的。但是與此同時,中國也聽到另外一種不同的聲音?!陡2妓埂冯s志說,中國的稅負水平排在世界第二位。中國的稅負到底是重還是不重,這實際上就引出了理論上常說的兩個概念:一個叫法定稅負,就是一個國家的稅收制度的規定,是怎樣的稅收水平;另外一個叫實征稅負,就是憑借政府的征收能力真正能夠征收到的稅收。
《福布斯》雜志所以帶給中國的結論是不一樣的,它實際上依據的是前一種標準――法定稅負水平。另外一種的實征稅負,也是國際通用的,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用來比較各國的稅負差異的。這種指標就是一個國家政府實際征稅的額度占它當年GDP的比重。比如說2007年中國總共收的稅收額度加總求和是49449億,而當年GDP總額是24.9萬億,實征稅負水平只不過20%上下,處于世界上中等偏低的水平。
綜合個人所得稅是個稅改革方向
現在個稅免征額已經提升到3500元,有些朋友問,有沒有可能個稅的起征點提高到4000元、5000元,或者更高一些?是否有可能中國這樣的一個減除額,還能進一步提升?現在的個稅免征額是一刀切的,但是收入相同的兩個人,他的家庭負擔可能會不同。比如說工資收入比你高,一個月一萬,你只有五千塊錢工資收入,但是你同時卻有一萬塊錢的利息所得。當分類去計征的時候,是很難先進行收入的比較,然后課征不同的稅收的。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公平呢?
最公平的辦法,是以人為單位,把所有的收入加總之后再確定征稅的額度。那是什么所得稅呢?那叫做綜合個人所得稅。這是個人所得稅改革的方向。當個人所得稅制按綜合計征辦法來征收的時候,諸如負擔人口、住房貸款的利息支出、醫療費用的高低、偶然發生的某些意外損失等等問題,都可以進入到扣除的領域了,而不是簡單的只扣除那3500塊錢,這應該作為中國個人所得稅改進的一個方向。
以美國為例,美國的個人所得稅有一項很具體的免稅規定,就是如果你個人花錢的目的是為了去賺錢,那這些所花的錢是可以用來抵稅的。當老師的買了服裝可以用來抵稅,因為老師需要在很多人面前去講課,一套好的西裝是他工作的需要。在這樣一些原則指導下,為賺錢而花的錢可以從個人收入中間抵扣掉,不用交稅。這些都體現了西方的個人所得稅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這個理念。
物業稅將作為財產稅開征的先導
國家以后可能開征收物業稅。物業稅的本名叫房地產稅,一旦涉及到房地產的稅收的時候,在歸類上是把它放到財產稅的系列當中去的,也就是說,課征物業稅的同時,實際上就等于課征了財產稅。那么如何來看待財產稅?在當前中國的稅收制度體系當中,還沒有嚴格意義上的財產稅存在,沒有財產稅意味著什么?那意味著政府缺乏對貧富差距進行調節的手段。
在收入這樣的一個環節,有個人所得稅去調節;在消費這個環節,有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去調節;但是一旦到了財產環節,幾乎沒有任何的稅種可以去調節。所以從構建和諧社會、拉近貧富差距這個角度來說,太需要開征財產稅了。物業稅是作為財產稅的先導,應該是在不久的將來會開征的一個稅種?,F在都是說房價太高,很多地方政府把房地產很快地發展起來,價格也就很快地漲起來。為什么呢?
這跟目前的稅制很有關系?,F在一次就把幾十年的稅錢收了,而國外的物業稅是通過細水長流、每年每年地收,可以減少買房子的成本。如果地稅或者是物業稅是一年一年收的話,這個稅就可以平攤下去,而現在等于一次性把七十年的稅全收了,所以也就造成中國現在房價非常高。如果現在加快物業稅改革,我覺得是把這個目前房地產的問題扭轉過來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當政府在某一個稅種上加大稅負的時候,勢必會在其他稅種上采取相應地減少措施,且總的凈效是減而不是增,可以對此不必有太多的擔心。
格式:pdf
大?。?span id="2mkgmga" class="single-tag-height">330KB
頁數: 未知
評分: 4.5
托勒密埃及時期形成嚴密的稅收制度。國王除了依靠龐大的官僚負責征稅外,還以法令形式確保對土地、產業、貿易的征稅工作的順利實施,為了方便征稅,還實行包稅制,這些都加重埃及人民的負擔。
格式:pdf
大小:330KB
頁數: 未知
評分: 4.4
托勒密埃及上承法老埃及、下啟羅馬埃及,在這樣一個獨特的歷史中間點,古埃及的整個經濟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作為王室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稅收制度的變化尤其深刻,從最初的雛形,經歷幾代王室的改革,最終臻于完善,并對后世產生深刻影響。
我國稅收制度設計遵循以下原則:
1.財政原則
稅收的基本職能是籌集財政收入。為國家財政需要提供穩定的收入來源是建立稅收制度的基本準則。堅持稅收的財政原則要量力而行,兼顧需要和可能,既考慮到國家的財政需要,又考慮到納稅人的負擔能力。
2.效率原則
政府設計稅收制度時應講求效率。一方面,要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經濟行為的合理化和社會經濟效率的提高,或者使對經濟效率的不利影響最小化;另一方面,在稅收征收和繳納過程中耗費成本要最小。
3.公平原則
稅收公平原則有橫向公平和縱向公平兩層含義。橫向公平,即相同經濟條件的納稅人承擔等量稅收。縱向公平,即不同納稅能力的納稅人承擔不同的稅收,即納稅能力強者多納稅,納稅能力弱者少納稅,無納稅能力者不納稅。
4.適度原則
在稅收制度設計中,社會整體稅收負擔的確定,要充分考慮國民經濟發展狀況和納稅人負擔能力,既能基本滿足國家的財政需要,又不能使稅負太重影響到經濟發展與人民生活。
房地產稅收制度是指國家以法律的形式規定的稅種設置及征稅辦法的總和,由各種不同的房地產賦稅配合而組成的一個系統的稅收體系,用以完成該國家或地區的房地產政策、特別是土地政策目標。
房地產稅收制度2100433B
《最新中國稅收制度》從稅收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入手,以介紹最新中國稅收制度為主要目標,在內容上強調理論性和實務性兼備,但以實務性為主,闡述稅收制度、稅制結構、稅制改革及具體稅種的操作實務的基礎知識?!蹲钚轮袊愂罩贫取芳薪榻B了全部最新的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政策,以及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契稅、車輛購置稅、車船稅、印花稅、煙葉稅等相關稅種及政策。可以說,囊括了中豳正在發揮調控作用的全部稅種,涵蓋了稅收領域的主要知識點。因此,《最新中國稅收制度》有助于讀者全面了解和掌握稅收實務,適合于希望了解和掌握最新中國稅收制度的所有人員及企業管理人員閱讀,可以作為從事經濟管理工作的相關人員的培訓教材和參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