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稅收分類 | 含????義 | 按一定標準對各種稅收進行的分類 |
---|---|---|---|
分????類 | 課稅對象的屬性等 | 舉????例 | 流轉稅、收益所得稅和財產稅等 |
依據不同的目的和標準形成不同分類。主要有:
(1) 根據課稅對象的屬性,可分為流轉稅、所得稅,財產稅,資源稅,行為稅;
(2) 根據稅收的征收管理權和收入支配權不同,可分為中央稅、地方稅和中央地方共享稅;
(3) 根據稅種在稅制結構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可分為主體稅和輔助稅;
(4) 以稅收收入的實體形態為標準,可分為實物稅和貨幣稅;
(5) 以征收的延續時間為標準,可以分為經常稅和臨時稅;
(6) 根據計稅的標準不同,可分為從價稅和從量稅,復合稅;
(7) 根據稅收和價格的組成關系,可分為價內稅和價外稅;
(8) 根據稅收是否具有特定用途為標準,可分為一般稅和目的稅;
(9) 根據課稅客體,可分為對人稅和對物稅;
(10)根據稅制的總體設計類型,可分為單一稅和復合稅;
(11)根據應納稅額的確定方法,可分為定率稅和配賦稅;
(12)根據征稅是否構成獨立稅種,可分為正稅和附加稅;
(13)依據稅收負擔的最終歸宿,可分為直接稅和間接稅。這多種分類均可以從不同方面對不同國家、不同時代、不同環境,內容復雜、名稱各異的稅收制度進行比較,為本國稅收制度提供可資借鑒的經驗。
稅收管理體制是指國家根據不同時期政治經濟形勢的需要制定的找分中央與地方稅收管理權限的一項根本性稅收制度,它是國家稅收的制度重要組織成部分,也是國家經濟管理體制和財政管理體制的重要組織重要組成部分。
稅收分類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以征稅對象為標準,分為流轉額課稅、收益額課稅、資源占用課稅、財產額課稅、與特定行為課稅。
2.以課征環節為標準,分為生產環節征稅、流通環節征稅、分配環節征稅、消費環節征稅、投資環節征稅與財產環節征稅。
3.以計稅依據為標準,分為從價稅和從量稅。
4.以稅收與價格的關系為標準,分為價外稅和價內稅。
5.以稅收的管理和支配權限的歸屬為標準,分為中央稅、地方稅和中央地方共享稅。
6.以稅收負擔是否易于轉嫁為標準,分為直接稅與間接稅。
此外,還有一些稅收劃分法,如累進稅,比例稅和定額稅,貨幣稅和實物稅等。 2100433B
由于研究的目的不同,對稅收分類可以采用各種不同的標準,從而形成不同的分類方法。通過對稅收進行科學的分類,不僅能夠揭示各類稅收的性質、特點、功能以及各類稅收之間的區別與聯系,有利于建立合理的稅收結構,充分發揮各類稅收的功能與作用,而且對于研究稅收發展的歷史過程、稅源的分布與稅收負擔的歸宿以及中央與地方政府之間稅收管理和支配權限的劃分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世界各國大多實行復稅制,稅收模式不同,稅種數量很多,可采用不同的標準,作出不同的分類。
咨詢服務的商品和服務稅收分類與編碼為3998序號 編碼 篇 類 章 合并編碼3998 3 ...
1、閥體屬于“閥門”稅收分類,編碼是1090119010000000000 2、稅收分類編碼選擇 ?。?)稅收分類編碼部分編碼稅率和會計所需實際稅率不一致,可以先調用出稅收分類編碼,然后“商品編碼編...
格式:pdf
大?。?span id="l3rr19s" class="single-tag-height">430KB
頁數: 9頁
評分: 4.3
NO.* 1N0.* 一、 稅收的基本問題 (一) 稅收概念的兩種表述: 1.作為國家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工具: 國家憑借政治權力,無償征收實物或貨幣。 2.以滿足人民對社會公共的需要 :人民依法向征稅機關繳納一定財產以形成國家 財政收入,從而使國家可以滿足人民社會公共需要的一種活動。 (二) 稅收的“三性” 1.強制性:并非來自于國家 這種強制性既是伴隨著社會契約論的產生,又是單個納稅人對作為整個納 稅人的一種服從、一種尊重。 社會契約論:人類社會最初處于無政府狀態。個人安全、生命、財產都得不 到保障,缺乏社會秩序。 組建一個政府,人們讓渡自己一部分財產成為稅收, 維持政府;人們讓渡自己的一部分權利、自由,形成政府。 2.無償性:相對無償性 A:不是即時有償,而是中間有一定的時間間隔 B:公共產品的價值有時難以度量 C:個體無償;整體有償 D:樹立稅收相對有償的觀念,對政府有利于其提高
格式:pdf
大?。?span id="ohmjxdz" class="single-tag-height">430KB
頁數: 9頁
評分: 4.3
房地產企業稅費現狀及稅收籌劃討論 - 1 - 房地產企業稅費現狀及稅收籌劃討論 摘要 房地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也是中央和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隨著房 地產市場的升溫,房地產交易日益頻繁,房地產交易過程的稅收問題也越來越引起有關方面 的關注。房地產企業投資額巨大,涉及多種不同的稅種,稅收成本在總投資額中所占的比例 很高且涉稅金額大,房地產企業稅費負擔過重,令許多房地產企業都對此感到頭疼,因此房 地產企業可以在合法的前提下, 通過合理的稅收籌劃, 降低稅收成本, 達到稅收負擔最小化, 實現企業經營活動的目標-利潤最大化。 關鍵詞 房地產 稅收現狀 稅收籌劃 近年來,房地產成了人們熱議的話題,如何降低房價,讓老百姓買得起房子成了其中的 焦點。通過降低成本來降低房價是一重要途徑,而房地產成本中的稅費成本不容忽視。針對 當前稅收制度設計的不合理以及政府收費繁雜造成的房地產稅費負擔過重,
稅收負擔率簡稱“負擔率”。分為納稅人負擔率、負稅人負擔率兩種。
納稅人負擔率指一定時期內納稅人依率交納稅額占其實際收益的比例;
負稅人負擔率則指負稅人所負稅款占其實際收益的比例。
在稅收負擔不能轉嫁的前提下,納稅人負擔率亦是負稅人負擔率。在課稅對象與實際收益相等時,稅收負擔率等于實際稅率。
稅收負擔率是衡量納稅人(或負稅人)稅收負擔程度的重要指標,亦是國家確定稅率,制定稅收政策的重要依據。稅收負擔率有比例負擔率、累進負擔率和累退負擔率之分。
比例稅收負擔率指納稅人(或負稅人)所負稅款占其收入的比例與收入額的變化無關;
累進稅收負擔率指納稅人(負稅人)所負稅款占其收入的比率隨收入的增加而提高;
累退稅收負擔率則是指納稅人(負稅人)所負稅款占其收入的比率隨收入的增加而下降,中國沒有累退的稅目。
一般認為,稅收籌劃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稅收籌劃,這個定義強調:稅收籌劃的前提是不違背稅法,稅收籌劃的目的是少繳稅款。它包括采用合法手段進行的節稅籌劃、采用非違法手段進行的避稅籌劃、采用經濟手段、特別是價格手段進行的稅負轉嫁籌劃。
狹義的稅收籌劃,是指納稅人在稅法允許的范圍內以適應政府稅收政策導向為前提,采用稅法所賦予的稅收優惠或選擇機會,對自身經營、投資和分配等財務活動進行科學、合理的事先規劃與安排,以達到節稅目的的一種財務管理活動。這個定義強調,稅收籌劃的目的是為了節稅,但節稅是在稅收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以適應政府稅收政策導向為前提的。
(一)從風險的來源、風險可測程度、風險等級評定等角度,可以將稅收風險劃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⒈按照風險來源,可分為稅務部門稅收執法風險和企業稅收管理風險。
⒉按照風險可測程度,可分為指標性稅收風險和非指標性稅收風險。
⒊按照風險等級評定,可分為一般稅收風險和重大稅收風險。
(二)從稅務部門稅收執法風險的形成分類,又可分為稅源管理風險、稅收征管風險和稅收執法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