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石油焦氣化制氫技術 | 出版社 | 中國石化出版社 |
---|---|---|---|
頁????數 | 180 頁 | 開????本 | 16 開 |
作????者 | 瞿國華 王輔臣 | 出版日期 | 2014年1月1日 |
語????種 | 簡體中文 | ISBN | 7511424341 |
第1章 緒論
1.1 高硫石油焦有效利用已成為劣質原油加工產業鏈中一個重要課題
1.1.1 石油焦基本性質
1.1.2 石油焦分類和燃燒性能
1.1.3 和氣化工藝有密切關系的一些石油焦性質
1.1.4 高硫石油焦市場供應及定價機制
1.2 新世紀煉油廠氫經濟
1.2.1 煉油廠氫消耗
1.2.2 煉油廠氫資源及其優化配置
1.2.3 常規制氫及制氫原料優化
1.3 煉油廠高硫石油焦氣化制氫工藝(CTH)的開發
1.3.1 高硫石油焦氣化制氫工藝
1.3.2 開發高硫石油焦制氫工藝具有成熟的技術基礎
1.3.3 石油焦氣化制氫的幾個關鍵問題
1.3.4 石油焦氣化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1.3.5 國內案例介紹
1.3.6 煉油廠發展石油焦氣化制氫(CTH)路線和發展汽電聯產(IGCC)路線的簡要比較
1.4 高硫石油焦氣化工藝的發展前景
1.4.1 新一代煉化一體化的石化企業中發展高硫石油焦氣化工藝的重要作用
1.4.2 高硫石油焦氣化工藝下游產品多聯產方案
1.5 小結
參考文獻
第2章 石油焦氣化的物理化學基礎
2.1 石油焦的物理化學特性及分類
2.1.1 物理化學特性
2.1.2 石油焦的分類
2.2 石油焦物化特性對氣化過程的影響
2.3 石油焦的氣化反應特性
2.3.1 石油焦的熱解
2.3.2 石油焦氣化動力學
2.4 改善石油焦氣化反應活性的技術手段
2.4.1 堿金屬對石油焦氣化反應活性的影響
2.4.2 生物質對石油焦氣化反應活性的影響
2.4.3 草木灰對石油焦氣化反應活性的影響
2.4.4 石油焦與褐煤共氣化
2.4.5 石油焦與液化殘渣共氣化
參考文獻
第3章 石油焦成漿特性
3.1 石油焦的成漿性及其影響因素
3.1.1 石油焦性質對成漿性的影響
3.1.2 成漿濃度經驗公式
3.1.3 漿體性能測試方法
3.2 石油焦成漿濃度研究
3.3 褐煤成漿濃度研究
3.4 石油焦和褐煤成漿機理分析
3.4.1 表面基團對成漿性能的影響
3.4.2 孔隙結構對成漿性能的影響
3.4.3 礦物質組成對成漿性能的影響
3.5 分散劑對水煤/焦漿黏度的影響
3.5.1 各類分散劑的降黏機理
3.5.2 分散劑以及褐煤中腐植酸的析出對漿體黏度的影響
3.5.3 分散劑用量對水煤/焦漿黏度的影響
3.6 粒度分布對水煤/焦漿黏度的影響
3.6.1 濕磨得到的水煤/焦漿的黏度隨粒度分布的變化規律
3.6.2 混配得到的水煤/焦漿的黏度隨粒度分布的變化規律
3.7水煤/焦漿的流變性
3.7.1 水煤/焦漿的流變性特征
3.7.2 固體濃度對流變性的影響
3.7.3 粒度分布對流變性的影響
3.7.4 穩定劑對流變性的影響
3.8 水煤/焦漿的穩定性
3.8.1 褐煤水煤漿的穩定性
3.8.2 水焦漿的穩定性
3.9 石油焦與褐煤的共成漿性研究
3.9.1 原料與實驗方法
3.9.2 水煤焦漿分散劑的選擇
3.9.3 石油焦與褐煤共成漿的成漿濃度特性
3.9.4 水煤焦漿的流變性
3.9.5 水煤焦漿的穩定性
3.9.6 褐煤水煤漿、水焦漿和水煤焦漿的SEM分析
參考文獻
第4章 石油焦氣化工藝選擇及系統集成
4.1 適合石油焦氣化的技術
4.1.1 氣化技術的發展
4.1.2 固定床與流化床用于石油焦氣化的局限性
4.1.3 石油焦氣流床氣化技術
4.2 氣流床氣化爐內流動與反應過程分析
4.2.1 流動與反應過程耦合分析
4.2.2 氣流床氣化爐數學模擬方法
4.2.3 石油焦漿氣流床氣化爐熱力學平衡模擬與分析
4.3 石油焦漿氣流床氣化過程的系統集成
4.3.1 氣流床氣化的基本流程
4.3.2 氣流床氣化過程的系統集成
4.3.3 多噴嘴對置式石油焦漿氣流床氣化系統集成
4.4 多噴嘴對置式石油焦漿氣流床氣化工藝過程設計
4.4.1 設計基礎
4.4.2 氣化界區框圖
4.4.3 主要工藝數據
4.4.4 主要設備列表
4.4.5 儀表與控制
參考文獻
第五章 高硫石油焦制氫(CTH)工程研究
5.1 概述
5.2 高硫石油焦制氫總工藝流程
5.2.1 總工藝流程
5.2.2 總工藝流程說明
5.3 工藝技術方案選擇
5.3.1 空氣分離
5.3.2 氣化技術
5.3.3 變換工藝
5.3.4 酸性氣體脫除技術
5.3.5 氫氣提純工藝
5.3.6 硫回收技術
5.4 案例及技術經濟分析
5.4.1 案例介紹
5.4.2 系統配置及消耗定額
5.4.3 氫氣成本
5.4.4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5.4.5 結論2100433B
《石油焦氣化制氫技術》內容比較系統、完整,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和實際應用價值。可供煉油、石化和煤化工行業從事生產、科研、設計和管理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及高等院校有關專業師生閱讀和參考。《石油焦氣化制氫技術》的出版能對我國石油焦(煤)制氫及多聯產石化產品工業領域的發展及石油化工和煤化工的優化整合以及相關的人員培訓等方面有所裨益。
石油焦可能大家通常講的是生焦,也就是石油提取完的廢棄物再未進行加工過的。煅后焦是用生焦。進行煅燒一次過后的石油焦。
石油焦就是重油提煉的過程中剩下的渣滓,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生焦,煅后是一個加工過程,就是1300度的煅燒后排除生焦里的雜質,主要是揮發分和灰分等,
延遲石油焦是延遲焦化法生產出的石油焦,主要用來做各種碳素制品,如碳陽極。石油焦經過高溫煅燒后就叫做煅后焦也叫煅燒焦,排出了石油焦中的揮發份、灰分等,體積收縮,電阻率降低,微觀結構發生改變,價格上水分、...
格式:pdf
大小:388KB
頁數: 6頁
評分: 4.4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第 10 卷 第 3 期 2004 年 6月 燃 燒 科 學 與 技 術 Journal of Combus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10 No. 3 Jun. 2004 石油焦的氣化反應特性 Ξ 李慶峰 1 , 房倚天 1 , 張建民 2 , 王 洋 1 ,時銘顯 3 , 孫國剛 3 (1. 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 , 太原 030001 ; 2. 上海理工大學動力工程學院 ,上海 200093 ; 3. 北京石油大學化工學院 ,北京 100083 ) 摘 要 : 針對 3 種不同的石油焦 , 在熱天平上考察了不同
2016年12月25日,西安交大首個重大科研成果產業化項目——“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技術”產業化工作正式啟動。
傳統燃煤、煤氣化鍋爐及其發電技術均采用“一把火燒煤”的形式,總能效和煤電轉化率低、污染嚴重、耗水量大,脫硫、脫氮、消除粉塵及二氧化碳代價高昂。
西安交通大學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郭烈錦教授帶領的團隊在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和創新群體項目,國家“973”計劃、“863”計劃等系列項目的持續支持下,歷經二十年科技攻關,研發出“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系列技術,俗稱“超臨界水蒸煤”,成功將煤炭化學能直接高效轉化為氫能,從源頭上根除了硫化物、氮化物等氣體污染物以及PM2.5等粉塵顆粒物的生成和排放,實現了煤炭能源的高效、潔凈、無污染轉化和利用。
制氫站制造氫氣,給發電機(轉子)冷卻;
工業中的制氫站有水電解,甲醇裂解,氨分解,天然氣等,
水電解制氫是一種較為方便的方法。在充滿氫氧化鉀或氫氧化鈉的電解槽中通入直流電,水分子在電極上發生電化學反應,分解成氫氣和氧氣。其化學反應式如下 :
陰 極:2H2O+2e H2↑ +2OH
陽 極: 2OH-2e H2O+1/2O2↑
總反應式:2H2O 2 H2↑+ O2↑
根據庫侖定律,氣體產量與電流成正比,與其它因素無關。氫氧化鉀的作用在于增加水的電導,本身不參加電解反應,理論上是不消耗的。電解液中加入五氧化二礬的作用是在于降低電解電壓。單位氣體產量的電耗,取決于電解電壓,電解槽的工作溫度越高,電解電壓越低,同時也增加了對電解槽材料,主要是隔膜材料的腐蝕。石棉在堿液中長期使用溫度不能超過100℃,因此操作溫度選擇在80~85℃為宜。電解壓力的選擇主要根據用氫的需要。氣體純度決定于制氫機結構和操作情況。在設備完好(主要是電解槽隔膜無損壞)操作壓力正常(主要是壓差控制正常)的條件下,純度是穩定的。
石油焦粉在玻璃熔爐上燃燒溫度達到或接近重油燃燒的火焰溫度1650-1730度。所含灰份與重油相同,硫粉比煤焦油低。
石油焦粉一般粒度很小,價格很便宜。不同的生產需求,粒度的需求也是不同的。這要看你是從事哪個冶金與鑄造行業的,根據不同的用途,是作為增碳劑還是助燃劑,需要選用不同的石油焦粒度。石油焦粉是石油焦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