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周長 箍筋調整值
式中 箍筋周長=2*(外包寬度 外包長度);
外包寬度=b-2c 2d;
外包長度= h-2c 2d;
b×h=構件橫截面寬×高;
c——縱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
d——箍筋直徑 。
四肢箍形式是大箍套小箍;盡管兩個雙肢箍交錯布置(等箍互套)曾經有過使用,但是大箍套小箍能夠更好地保證梁的整體性。
在03G101-1標準圖集中明確規定,復合箍筋應采用大箍套小箍,“應"就是“必須”的意思,盡管在11G101-1中沒有強調“大箍套小箍”,不等于說多肢復合箍筋不應采用大箍套小箍的形式,這主要是因為經過這么多年的平法推廣,“大箍套小箍”已經深入人心。
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內配筋箍筋φ6@150,縱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長度。
解:外包寬度= b-2c 2d =250-2×25 2×6=212(mm)
外包長度=h-2c 2d =500-2×25 2×6=462(mm)
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周長 箍筋調整值
=2*(外包寬度 外包長度) 110(調整值)
=2*(212 462) 110=1458(mm)
≈1460(mm)(抗震箍)
你想知道四肢箍的尺寸是怎么來的嗎。我告訴你。首先根據101圖集的要求。四肢箍應是大箍套小箍。大箍尺寸是砼構件尺寸減保護層。小箍尺寸高與大箍相同。寬度這樣算:砼構件尺寸減保護層再減4個箍筋的鋼筋直徑。用...
四肢箍(大箍套小箍):大箍下料長度計算方法:(2H+2B)-8bhc+4d+4×彎折調整值+2×11.9d(下料) (2H+2B)-8bhc+8d+2×11.9d(預算)小箍的鋼筋長度計算方法:其一:...
你好:上邊這個公式有問題,應該是(外箍尺寸-主筋的直徑)/3*2+主筋直徑。第一個減主筋直徑是算到主筋的中心線,這樣主筋的間距是相同的,第二個加主筋直徑是回到主筋的外皮,也就是箍筋的內皮了。 按4根主...
箍筋的肢數是看梁同一截面內在高度方向箍筋的根數。?
小截面梁因寬度較小,相應產生的梁內剪力較小,采用單肢箍即可,類似于一個S鉤 。2100433B
格式:pdf
大小:515KB
頁數: 4頁
評分: 4.6
對某工程四肢角鋼格構柱進行了工程分析與設計,對其強度、剛度、綴板抗剪、整體穩定性和分肢穩定性進行了討論,明確了分肢的穩定性是格構柱設計的控制性因素。采用STAAD.pro有限元軟件建模仿真,計算結果表明設計安全合理。板單元的網格劃分應根據不同工程板件的長度、寬度和厚度,選擇不同的網格尺寸大小,不宜劃分過粗或過細。
格式:pdf
大小:515KB
頁數: 19頁
評分: 4.6
基坑土方量計算公式 公式: V=1/3h(S 上+√ (S下*S 上)+S 下) S上=140 S 下=60 V=1/3*3* (140+60+ √ 140*60)=291.65m2 基坑下底長 10m,下底寬 6m 基坑上底長 14m ,上底寬 10m 開挖深度 3m ,開挖坡 率 1: 0.5 求基坑開挖土方量 、 圓柱體:體積 =底面積 ×高 長方體:體積 =長×寬×高 正方體:體積=棱長 ×棱長 ×棱長. 錐 體 : 底面面積 ×高÷3 臺 體 : V=[ S 上+√ (S上 S下)+S 下]h ÷3 球缺體積公式= π h2(3R-h) ÷3 球體積公式: V=4π R3/3 棱柱體積公式: V=S底面×h=S直截面 ×l ( l 為側棱長 ,h 為高 ) 棱臺體積: V=〔S1+S2+開根號( S1*S2)〕/ 3*h 注: V:體積; S1
像一般的單個封閉箍筋,在高度方向就有兩根鋼筋,屬于雙肢箍
再如,截面寬較大的同一截面采用兩個封閉箍并相互錯開高度方向就有四根鋼筋,屬于四肢箍。2100433B
像一般的單個封閉箍筋,在高度方向就有兩根鋼筋,屬于雙肢箍。再如,截面寬較大的同一截面采用兩個封閉箍并相互錯開高度方向就有四根鋼筋,屬于四肢箍。以此類推。
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為φ10,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雙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為φ10,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為φ8,間距為200,雙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為φ8,加密區間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區間距150,雙肢箍。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2,下部鋼筋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鋼筋為2Φ12,下部鋼筋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4Φ25,下部鋼筋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5,下部鋼筋為5Φ25。
說明:標在梁上支座處
⑴ 2Φ20 表示兩根Φ20的鋼筋,通長布置,用于雙肢箍。
⑵ 2Φ22 (4Φ12) 表示2Φ22 為通長,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鋼筋上排為4Φ25,下排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鋼筋,兩根在角部,兩根在中部,均勻布置。
⑴ G2φ12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兩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兩根Φ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