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集裝箱運價,鐵路對集裝箱運送貨物的運價。一般高于整車運價,低于零擔運價。按箱型和貨物品類分別制定運價。以箱為計量單位。
鐵路集裝箱 海運集裝箱集裝箱海上運輸展示集裝箱裝卸展示集裝箱貨柜
想發展鐵路集裝箱港口,至少需要兩個條件,一是有鐵路線,二是有深水港口。集裝箱碼頭必須滿足下列基本要求:⑴具備設計船型所需的泊位、岸線及前沿水深和足夠的水域,保證船舶安全靠離。⑵具備碼頭前沿所需要的寬度...
建立鐵路集裝箱辦理站必須具備以下4個條件: 1.有一定數量的集裝箱貨源. 2.有裝卸集裝箱的機械設備; 3.有一定的硬面化場地; 4.有辦理業務成專職人員。
格式:pdf
大小:43KB
頁數: 2頁
評分: 4.5
簡要介紹了昆明鐵路集裝箱中心站橋梁設計及該項目中重點橋渡工程概況,并通過闡述DK3+662新馬料河橋設計中對小半徑岔線上橋、梁縫過大問題的處理方案,指出該方案創意新穎,效果良好。
集裝箱運價是鐵路運輸中使用集裝箱運送貨物所適用的運價。集裝箱是一種在貨物運輸過程中可重復使用的統一規格的大型容器。使用集裝箱運貨裝卸方便,能降低作業費用,減少貨物中轉作業和商品損耗,節省包裝材料,提高運輸效率,其運輸成本低于零擔運輸而高于整車運輸。因此,其運價一般高于整車運價,低于零擔運價。我國鐵道部門所使用的集裝箱分為1噸和5噸兩種箱型,每種箱型又按所裝貨物品種分為兩個運價號。
計算集裝箱運費時,以使用的箱數為計算單位,不考慮箱內實際裝載貨物重量。但裝載貨物超過集裝箱的允許載重量時,對其超過部分要按規定核收違約金,不再補收運費。根據裝載貨物品種適用的運價率乘以所用箱數即為該批貨物運價。在一個箱內如果裝有不同運價號的貨物,以高的運價率計費。企業使用自備集裝箱裝運貨物時,按貨車標重及整車貨物運價率減20%計費。2100433B
集裝箱運輸具有簡化手續、保證貨物安全、提高裝卸效率、節省包裝材料、降低商品成本、加速貨物送達及鐵路車輛周轉等優點。為制定集裝箱運價和便于考核其經濟效果,應對使用集裝箱運輸的貨物的運輸成本進行單獨計算。 2100433B
▍京張鐵路是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第一條干線鐵路,在中國鐵路發展史上有著至高的、無以取代的地位。
機遇只青睞有準備的人。歷史的機緣巧合使詹天佑成為中國人自己設計、主持修建干線鐵路的第一人,他一舉成名,被譽為“中國鐵路之父”。
詹天佑照片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出生于廣東省南海縣(今屬廣州市荔灣區)。1872年,他作為首批赴美留學的30名幼童之一到美國學習。1881年,詹天佑在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鐵道工程專業畢業后,被迫遵令回國。至此,1872年至1875年,4批共120名赴美留學幼童中,僅詹天佑和歐陽賡獲得大學畢業文憑。
從1888年起,詹天佑任關內外鐵路(今北京至沈陽鐵路)之一段——(天)津(塘)沽鐵路幫工程司(即助理工程師)。1891年,在關內外鐵路另一段線路的建設過程中,他參加了灤河大橋工程的修建,采用氣壓沉箱法一鳴驚人。
1902年,詹天佑被任命為總工程師,負責主持修建專為慈禧赴清西陵謁陵祭祖服務的新城縣(今屬河北省高碑店市)至易縣的新易鐵路(又稱“謁陵鐵路”)。
詹天佑從事鐵路工作18年間,取得的卓越成績和他短時間內建成謁陵鐵路的實際行動,取得了清朝統治者的信任。在直隸總督兼關內外鐵路督辦袁世凱的推薦下,1905年5月,詹天佑被任命為京張鐵路會辦兼總工程司。第二年,詹天佑升為總辦,主持全路修建事宜。
當時的關內外鐵路總管兼總工程司、英國人金達曾經踏勘過京張鐵路的線路,深知從南口至八達嶺段(俗稱關溝段)線路坡度很大,隧道工程艱巨。清政府決定委派詹天佑為總工程司后,金達冷語譏諷,不相信中國的工程師有此能力。
詹天佑憑著自己所學及多年的工作經驗,對克服困難充滿信心。
北京至張家口,距離約200公里。其中,北京至南口段以及八達嶺至張家口段地勢都相對較為平緩,唯有自南口向北進入燕山山脈的軍都山后,一直到今天的八達嶺站一帶,嶺高坡陡、地勢險要。穿越八達嶺,便是整條線路工程施工的難點與關鍵。
關溝段自南口至青龍橋間坡度較大。為了攻克這一難關,在其他技術人員勘察設計的基礎上,詹天佑又到此段實地仔細考察和精確測算,反復比較原來所提方案的利弊,終于找到了一個較好的解決辦法,即在青龍橋站仿照美國高山地區鐵路設計方案,采用“人”字形(也稱“之”字形)線路。去往張家口方向的列車,采用兩臺大馬力機車,一個前拉一個后推,到達青龍橋站“人”字形線路后,列車換個方向,后推機車改為牽引,前拉機車改為后推,再扳好道岔,列車就可以拉著重重的貨物,向著山上爬坡前行。這樣做,既可有效降低線路的坡度,又可縮短擬開挖的八達嶺隧道的長度,縮短工期、節省經費。
京張鐵路青龍橋站西側上下行火車同時開行場景。
關溝段共開鑿居庸關等4座隧道。其中,八達嶺隧道最長。按照原設計,八達嶺隧道長約1800米。采用“人”字形線路后,提高了線路和隧道進口的高度,隧道長1091米即可。
雖然隧道長度縮短了不少,但仍是全路的“卡脖子”工程。八達嶺地層大多是堅硬的花崗巖,在沒有掘進機械、全靠人工開挖的當時,其難度可想而知。
為了如期打通八達嶺隧道,詹天佑決定,除隧道兩端的兩個作業面外,又在山頂打了兩個豎井,向下挖掘到一定程度后,分別向兩端開挖。這樣,作業面一下子達到了六個。
為了縮短工期,詹天佑大膽試驗,精心挑選爆炸性能較為穩定的炸藥,首次用于隧道的巖石爆破施工,大大加快了施工進度。
詹天佑和他帶領的團隊,破解了各種技術難題,排除了來自各方的干擾,終于在1909年7月4日鋪軌到張家口。9月24日,京張鐵路全線開行列車。(本文圖片由李春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