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總 則 ............................................................................. 1
2 術語和符號 ......................................................................... 2
2.1 術語 ............................................................................. 2
2.2 代號 .............................................................................. 3
2.3 縮略語 ............................................................................ 4
3 基本規定 ........................................................................... 7
4 SDH及MSTP系統 .................................................................. 9
4.1 一般規定 ......................................................................... 9
4.2 SDH系統 ......................................................................... 11
4.3 MSTP系統 ........................................................................ 36
5 WDM系統 ......................................................................... 48
5.1 一般規定 ........................................................................ 48
5.2 WDM系統特性 ..................................................................... 48
5.3 WDM系統的組成及分類 ............................................................. 48
5.4 WDM系統光傳輸系統主光通道接口 ................................................... 50
5.5 WDM系統光通路信號光接口 ......................................................... 54
5.6 WDM系統光通道 ................................................................... 61
5.7 WDM系統光監控通路 ............................................................... 61
5.8 WDM系統光纖選擇 ................................................................. 62
5.9 WDM系統結構 ..................................................................... 62
5.10 WDM系統節點的設置 .............................................................. 64
5.11 WDM系統網絡管理 ................................................................ 65
5.12 WDM系統網絡拓撲 ................................................................ 65
5.13 WDM系統保護方式的選用 .......................................................... 65
5.14 WDM系統傳輸性能設計指標 ........................................................ 66
6 自動交換光網絡(ASON) .......................................................... 71
7 數字微波通信系統 .................................................................. 73
7.1 一般規定 ........................................................................ 73
7.2 微波線路設計 .................................................................... 77
7.3 微波站設計 ...................................................................... 81
8 用戶接入網 ........................................................................ 84
8.1 一般規定 ........................................................................ 84
8.2 用戶接入網的業務及接口 .......................................................... 85
8.3 用戶接入網的網管 ................................................................ 86
8.4 用戶接入網的技術要求 ............................................................ 86
9 通信線路 .......................................................................... 87
9.1 一般規定 ........................................................................ 87
9.2 光電纜線路的敷設安裝方式 ........................................................ 87
9.3 光電纜接續和引入 ................................................................ 93
9.4 光電纜防護 ...................................................................... 94
9.5 長途光電纜線路 .................................................................. 98
9.6 地區(站場)光電纜線路 ......................................................... 102
本規范是根據鐵道部《關于編制2008年鐵路工程建設標準計劃》(鐵建設函【2007】1374號)的要求,為適應鐵路傳輸及接入網工程設計的需求和發展而制訂。
本規范是《鐵路運輸通信設計規范》(TB10006)的下一層次規范,是對原《鐵路光電纜傳輸工程設計規范》(TB10026-2000)、《鐵路數字微波通信工程設計規范》(TB10060-
99)、《鐵路通信用戶接入網設計規范》(TB10073-2000)等規范的整合及修編,并根據通信技術的發展以及鐵路傳輸與接入通信系統業務需求適當增減、調整相關內容。本規范在編制及修訂過程中,認真總結了近幾年我國鐵路尤其是客運專線通信建設的經驗,并吸收了通信領域的前沿技術,力求使鐵路的通信技術更好地服務于鐵路運輸生產。
本規范共分為10章,另有5個附錄。其主要內容包括總則、術語和符號、基本規定、SDH及MSTP系統、WDM系統、自動交換光網絡(ASON)、數字微波通信系統、用戶接入網、光電纜線路、設備安裝及運行環境要求等。
本次規范整合及修編的主要內容如下:
1. 傳輸系統部分增加MSTP(含RPR)、WDM、ASON等技術的相關內容,增加鐵路通信傳輸系統業務流向、業務流量的分析及計算內容。同時,根據技術的發展,對原規范中的部分指標進行了修編。
2.原接入網規范中的有關傳輸系統部分整合進傳輸系統章節,同時增加綜合業務接入系統內容。
3.增加了設備安裝及運行環境要求的內容。
4.增加了測試儀表的內容(附錄)。
5.將“SDH光纜傳輸系統再生段距離的計算”由原通信線路部分調整至傳輸系統部分;將“通信線路”部分內容進行了重新整合及排布。
6.根據鐵路通信的發展方向,對“鐵路數字微波通信”適當進行縮減和調整。 本規范中以黑體字標志的條文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行。
希望各單位在執行過程中,結合工程實踐,總結經驗,積累資料。如發現需要修改和補充之處,請及時將意見及有關資料寄交鐵道第三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天津市河北區金沙江路33號增1號,郵政編碼:300251),并抄送鐵道部經濟規劃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區羊坊店路甲8號,郵政編碼:100038),供今后修訂時參考。
本規范由鐵道部建設管理司負責解釋。
本規范主編單位:鐵道第三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本規范參編單位:北京全路通信信號研究設計院。
本規范主要起草人: 沙玉林、顧力、馮敬然、庚旭、刁蓬芝、李盟、趙樹學、彭良勇、任超、江凌翔、凌昌國、曾祥兵、高建平
本規范主要審查人:
UDC;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鐵路通信傳輸及接入網工程設計規范;Codefordesignofrailwayco;transmissionandaccessnet;TB10XXX—2009;(征求意見稿);主編單位:鐵道第三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參編單位:北京全路通信信號研究設計院;批準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施行日期:2009年XX月XX日;中國鐵
UDC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
鐵路通信傳輸及接入網工程設計規范
Code for design of railway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and access network engineering
TB 10XXX—2009
(征求意見稿)
主編單位:鐵道第三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參編單位: 北京全路通信信號研究設計院
批準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
施行日期:2009年XX月XX日
中 國 鐵 道 出 版 社
2009年. 北 京
三網合一系統中,綜合接入網絡不需要套定額 一個OLT主機,套用程控交換機定額 。
1 總則2 術語3 基本規定4 建筑4.1 庫址選擇與總平面4.2 庫房的布置4.3 庫房的隔熱4.4 庫房的隔汽和防潮4.5 構造要求4.6 制冷機房、變配電所和控制室5 結構5.1 一般規定5.2...
目前光纖的可用工作波長區有3個,即780nm窗口、1310nm窗口和1550nm窗口。鑒于OAN對成本最敏感的部分是光電器件,因而設法降低這一部分的費用是改進整個系統技術經濟性能的關鍵。一般地說,設法...
2020年10月15日,國家鐵路局為進一步規范鐵路工程建設行業標準管理工作,經研究并征求有關單位意見,對此項鐵路工程建設標(標準編號:TB10073-2000)準予以廢止,即日施行。
格式:pdf
大小:135KB
頁數: 1頁
評分: 4.4
近年來,我國鐵路列車快速發展,列車速度越來越快,對于通信服務和業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接入網技術在鐵路通信網中的應用,有助于推動鐵路通信網的全面升級。本文分析了接入網技術和鐵路通信網中接入網承載的業務,闡述了接入網技術在鐵路通信網中的運用。
格式:pdf
大小:135KB
頁數: 2頁
評分: 4.6
最近的十年不僅僅是國內經濟騰飛的十年,伴隨著的還是國內新一代高鐵網絡高速擴展的十年,高鐵已經成為了人民群眾廣為接受和使用的長途交通方式,而高鐵列車空前的高速導致了我們目前的通信網絡并不能很好的滿足其通信需求,溫州動車組的事件在之后的調查中也暴露出了這類問題的存在,本文以已經很成熟的接入網技術來討論,討論未來鐵路通信網絡使用接入網技術的應用現狀,以及當下還存在的一部分問題。
近日,國家鐵路局發布《鐵路通信設計規范》(TB 10006-2016),自2017年3月1日起實施。
本設計規范是對2005版《鐵路運輸通信設計規范》的全面修訂,在認真總結近些年來我國鐵路通信工程設計和運行管理經驗,充分借鑒相關科研成果和國內外相關標準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鐵路通信線路、傳輸及接入網、數據通信網、有線調度通信、移動通信、會議電視、綜合視頻監控、專用應急通信、時鐘及時間同步、綜合布線、電源等通信系統的設計標準,適用于鐵路通信工程設計。 2100433B
作品目錄
目 次
1總 則
2用戶接入網的構成和接口
2.1用戶接入網的構成
2.2用戶接入網的接口
3接入網所采用的技術
3.1接入網所采用的技術
3.2金屬對絞線接入技術
3.3光纖接入技術
3.4無線接入技術
4接入網建設的原則
4.1接入網建設的一般原則
4.2城市接入網
4.3農村接入網
5接入網系統設計
5.1系統設計的一般原則
5.2系統性能指標
5.3線路系統設計
5.4接入網管理系統
6環境要求
附錄A 用詞說明
附加說明
條文說明
2100433B
1.0.1 為統一鐵路通信電源設計技術標準,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使用方便,制定本規范。
1.0.2 本規范適用于鐵路通信站、中間站通信機械室等固定站的新建、改建鐵路通信電源設計。
1.0.3 鐵路通信電源設計應貫徹國家和鐵路的技術政策,合理利用資源,執行國家防震、消防和環境保護等有關標準、規定。
1.0.4 鐵路通信電源設計在保證供電質量的前提下,應考慮安裝、維護和使用方便,滿足災害等特殊情況下的通信安全。
1.0.5 鐵路通信電源設計應采用技術成熟的、通過質量認證的設備,并積極利用新能源、采用新技術。
1.0.6 鐵路通信電源方案設計應考慮所在地的供電條件、引入方式及運用狀態,將近期建設與遠期發展規劃相結合,進行技術經濟比較,降低工程造價和維護成本。
近期按交付運營后5年,遠期按交付運營后10年。
1.0.7 鐵路通信電源系統應針對鐵路運輸及通信網等級位置,實施集中監控管理,逐步達到少人維護,無人值守。
1.0.8 鐵路通信電源系統宜是獨立的供電系統。
1.0.9 鐵路通信電源系統設計應保證設備、人身的安全,保證對通信設備不間斷地供電,滿足設備對電源的要求。
1.0.10 鐵路通信電源設計,除應執行本規范外,還應執行國家現行的有關強制性標準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