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砼填充空心薄壁構件成型模具 | 特????點 | 制造容易、強度高、成本低 |
---|---|---|---|
類????型 | 模具 | 應用領域 | 建筑 |
砼填充空心薄壁構件成型模具,包括模板(1)、合緊件(2)、可轉動部件(3) ,模板(1)由可轉動部件(3)連接,連接的模板(1)可相對轉動,模板(1)合攏后由合緊件(2)固定,其特征在于模具中有至少三塊模板(1)依次并排連接,在至少一塊模板( 1)上有凸出模板面的凸塊(4)或凸條(5)。這樣,松開合緊件后,脫模非常方便;同時,在生產多面體構件時,可相應在多面體構件上形成凹形構造,可滿足各種不同空心樓蓋的需要;此外,模具還具有結構簡單、制造容易、強度高、成本低等特點,適用于制造開口或封閉的各種多面體構件。2100433B
薄壁墩主要分為鋼筋混凝土薄壁墩和雙壁墩以及V形墩三類。
用沖床沖效果很好的就是有下腳料,連變形都不會
算鋼材重量
格式:pdf
大小:178KB
頁數: 1頁
評分: 4.6
探討了塑料形成模具鋼選用策略,對塑料成型模具的主要失效形式進行了研究,并介紹了幾類常見的塑料模具鋼,結合塑料模具失效原理,研究了塑料成型模具鋼的選用原則。材料的選擇是塑料成型模具制造的第一步,有著重要的意義,不能掉以輕心。
【學員問題】薄壁空心墩首件施工砼光澤度較差改進方法有哪些?
【解答】①按比例配合使用。由于柴油和機油作脫模劑,各自出現不同程度的顏色差異,在使用過程中,可采用柴油和機油按1∶4的比例進行摻配。盡量減少各種污染源,凈化環境,以保護混凝土顏色不受或少受侵害;②嚴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③每拆一節模板及時進行打磨處理,打磨完成后清洗干凈后在均勻涂抹脫模劑。
以上內容均根據學員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整理而成,供參考,如有問題請及時溝通、指正。
砼構件表面缺陷成因分析
根據施工經驗總結,砼構件外觀質量存在的缺陷,其主要成因是受砼的原材料,配合比的選擇,外加劑與脫模劑的配伍,以及選用的模板和施工工藝等因素的制約。因此,只有通過優選砼原材料及外加劑來改善砼性能、通過優選模板來解決表面的平整度、通過改進脫模劑使砼表面具有光潔度等一系列方案,才能實現砼表面的鏡面效果。
南高特大橋屬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剛構橋,1號、2號、3號主墩均為雙柱式薄壁墩,平面尺寸為6.5米(橫橋向)x3.0米(順橋向),1號墩墩高54米,承臺以上5米為實心段,其余49米為空心段;2號墩墩高80米,承臺以上45米為實心段,其余34米為空心段,墩高40米位置用一系梁聯接;3號墩墩高56米,承臺以上5米為實心段,其余51米為空心段,。混凝土灌注方量為:1號墩與3號墩總為6115.4m3,2號墩5337.5m3。從施工方便與安全考慮,墩柱采用無支架翻模施工。
空心薄壁墩等較高的墩臺的施工方法多種多樣,有滑模施工法、爬模施工法、翻模施工法等等,這些方法各有優缺點,對其研究和認識是非常必要的。
1:外模設計與與制作
為保證墩身混凝土的外觀質量,加快施工進度,外模設計為翻模,面板采用厚5mm的鋼板,加勁骨架采用[12槽鋼與∠70 x50 x6的角鋼焊接而成。施工平臺采用[10槽鋼與∠50 x50 x6的角鋼焊接而成,與模板成為一個整體。模板單節高度為5米,由6塊整體式大塊模板組拼而成。其中順橋向側模尺寸為2934(寬)x5000(高)mm,橫橋向側模由兩塊組成,尺寸均為3255(寬)x5000(高)mm。同套模板這間全部采用企口縫加高強螺栓連接。模板之間通過對拉拉桿進行加固,拉桿密度則根據每次混凝土澆注高度經計算確定。
2:內模設計與制作
因為對內模外觀質量要求不高,為保證結構設計尺寸,采用建筑行業通用的2.0m x1.5m組合鋼模現場接合而成。內模每個墩柱制作2套,節高5米,不設接口模。
3:安裝質量標準
1)在墩身施工前對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使施工人員熟悉和掌握鋼模板的施工與操作技術。
2)鋼模板的布置與施工操作程序均應按照模板的施工設計及技術措施的規定進行。
3)在澆注空心段時,組合鋼模應盡量避免開孔,如必須開孔時,應用機具鉆孔,不得使用電氣焊熔燒開孔。
4)拆模后應及時對模板進行檢修。
5)模板安裝前應涂脫模劑,并涂刷均勻,稠度適中。
6)模板安裝好后,對其軸線位置、水平標高,各部分尺寸、垂直度進行檢校,直到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
1:鋼筋制作與安裝
墩柱鋼筋采用鋼筋直螺紋套筒連接,在制作棚用鋼筋直螺紋機兩端扯絲,絲口長為4cm,接頭長度為8cm。按規范要求主筋接長時在同一斷面內的接頭數量(在任何連續的0.98m高度范圍內的接頭均視為在同一斷面內)不超過該斷面主筋數量的50%。為方便施工,在第一段鋼筋的制作時,預先根據上述要求進行計算并控制好各斷面鋼筋接頭數量和每根鋼筋的長度,本橋墩柱部分主筋為集束鋼筋,每束由3根鋼筋組成,考慮到受力筋截面的均勻布置,為滿足設計規范要求及外觀需要,在施工承臺預埋墩柱鋼筋時,每束3根鋼筋露出承臺頂面長度分別控制為3m、4.5m、6m,按計算結果在鋼筋加工場內預先將各斷面接頭鋼筋配制好。從第二段開始每次鋼筋接長時,先將9米長的定尺鋼筋在地面將螺紋套筒套好一端,安裝時將另一端套上用鋼筋扳手旋緊,由于本工程橋墩主筋外側設計有冷軋帶肋焊接鋼筋網,故在主筋及箍筋安裝好后,還需進行鋼筋網的安裝工作。在鋼筋安裝時進行兩階段控制,第一階段控制主筋接頭、主筋間距、箍筋間距在規范規定范圍內,同時控制鋼筋數量,避免出現少筋現象;第二階段在完成模板安裝定位后,再次檢查、調整內外層鋼筋間距及保護層厚度。鋼筋采用塔吊小數量提升到位,再連接安裝。因墩柱高度較高,故考慮了內架的"生根",在已澆注的墩柱中預埋鋼管,鎖定內架外加鋼管與鋼筋鎖成一個整體。
2:吊裝模板
模板在使用前進行嚴格檢查,模板各部位幾何尺寸、平整度、等應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首先對模板進行預拼裝,正確無誤后方可進行立模。每次安裝模板前應先清除模板表面和接縫處的水泥沙漿等附著污物,清理干凈后,在模板表面均勻涂刷脫模劑,并涂抹均勻。模板利用塔吊進行提升與安裝。拉桿用PVC管做套管,一方面便于拉桿的重復利用,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拉桿在拔出時對混凝土表面造成損傷。模板的固定和調整通過拉桿和兩層模板之間的連接螺栓實現。在澆筑底部兩節墩柱混凝土時,模板的校正采取拉纜風繩的方式,從第三節開始,采用預埋于底節頂面砼中的預埋扣環進行。從第一節墩柱定位準確后,每上一節模板均用10公斤垂球控制其垂直度,然后再用全站儀與水準儀復核模板的四角坐標及高程。空心截面內模采用組合鋼模,鋼管支架支撐頂緊。
3:混凝土的澆注
模板安裝完成后,經監理工程師檢驗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并后,進行混凝土澆筑。混凝土標號C50,水泥采用都勻P.O425配制,配合比為:1(水泥)∶1.448(砂)∶2.333(碎石)∶0.33(水)∶0.0095(外加劑UFN-3C),混凝土采用輸送泵直接泵送入模,通過輸送管道末端的混凝土輸送軟管及懸掛串筒進行布料。控制混凝土的分層厚度,每次混凝土的分層厚度均控制在30~40cm之間,從墩身的內側順時針方向布料,采用插入式振動棒振搗,按平行式布置振搗點,振搗點間距不大于40cm,距模板邊緣保持5~10cm。振搗作業分兩組進行,振搗時間第一組為45s~60s/點,30分鐘后第二組振搗時間為20s~30s,振搗方向及布點與第一組相同。振搗以混凝土表面停止下沉、不冒氣泡、表面平坦、泛漿為止。每次在澆筑上一節段混凝土時,對上一節段的混凝土鑿毛,要求為鑿至新鮮混凝土為止。預先用清水充分潤濕下一節段頂面鑿毛部分混凝土,并在澆筑第一層混凝土時,讓混凝土頂面與模板頂面平齊。當該節段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的75%后,即可拆除模板,接高豎向主筋,綁扎箍筋,然后進行上一節段模板的安裝。墩柱施工過程中應特別注意預埋件的正確定位埋設。混凝土澆完后,立即覆蓋進行養護;拆模后應立即用塑料薄膜包裹,進行濕潤養護,同時可避免上一節段墩身混凝土澆筑時污染已澆筑的下部墩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