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性繁殖(分蘗繁殖)。
喜光熱;耐貧脊;耐寒;耐旱。
福建省。
完全不是。但是大佛肚竹可以矮話成小佛肚竹,要花費很多的時間,而且要控制水量,注意剝籜,注入矮壯素。也就幾年時間。
佛肚竹枝葉叢生,性喜溫暖濕潤,喜陽光,不耐旱,也不耐寒,宜在肥沃疏松的砂壤中生長。佛肚竹一般盆栽于5厘米深的淺盆內,以選用面積較大的長方形或橢圓形盆為佳,這樣有利于竹鞭水平橫向生長。若盆中再點綴些小塊...
大佛肚竹節間稈膨大,如和尚的肚皮,因此博得如此雅趣的名稱。這一叢正在長出新筍,園林種植,點綴庭院,增加園林風趣。
亞熱帶。
優質;發筍量多;竹株偏小;側枝發達;竹梢彎曲;基部株間緊密。
觀賞。
2002年由赤水市國家竹類種質資源庫培育。
海拔650.0m,土壤類型:黃壤,生態環境:森林生態系統,年均溫度18.1℃,年均降雨量1300.0mm。
2005年由福建省華安縣林業局培育。
畸形稈通常高25-50cm;直徑1-2cm;節間短縮而其基部腫脹;呈瓶狀;長2-3cm;稈下部各節于籜環之上下方各環生一圈灰白色絹毛帶;稈黃色;節間分枝一側及周圍具少數綠色縱條紋分枝習性稍高;且常為單枝;均無刺;其節間稍短縮而明顯腫脹籜鞘早落;背面完全無毛;干時縱肋顯著隆起;先端為近于對稱的寬拱形或近截形;籜耳不相等;邊緣具彎曲繸毛;大耳狹卵形至卵狀披針形;寬5-6mm;小耳卵形;寬3-5mm;籜舌高0.5-1mm;邊緣被極短的細流蘇狀毛;籜片直立或外展;易脫落;卵形至卵狀披針形;基部稍作心形收窄;其寬度稍窄于籜鞘之先端葉鞘無毛;葉耳卵形或鐮刀形;邊緣具數條波曲繸毛;葉舌極矮;近截形;邊緣被極短細纖毛;葉片線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長9-18cm;寬1-2cm;上表面無毛;下表面密生短柔毛;先端漸尖具鉆狀尖頭;基部近圓形或寬楔形;部分葉片具淡黃色縱條紋。
常作盆栽觀賞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