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作面支護
采用單體液壓支柱配π型鋼梁對棚支護,每對棚5根支柱,主梁為一梁三柱,副梁為一梁二柱。主副梁間距150mm,對棚間距為600mm,最大控頂距3.4m,最小控頂距2.4m。
2.落煤、裝運煤及移梁
采用放炮落煤,一般布置雙排眼,放完炮后及時移主梁,打臨時支柱,做到及時支護。爆破后人工裝煤,工作面輸送機采用可彎曲刮板輸送機和帶式輸送機。
3.移梁、放頂
當落煤清理裝運完后,開始移主梁并打主梁正規柱(貼幫柱),同時在梁上沿工作面走向鋪設頂網。主副梁與煤壁保持垂直并與煤壁接實,不留空頂。
采用全部垮落法處理采空區,隨著移副梁放頂煤,頂板逐漸自然下沉,垮落,以完成放頂工作。
4.放頂煤
放頂煤采用分段、多輪作業方式。放煤口布置在刮板輸送機斜上方0.3-0.5m左右。放煤口規格為400mm×400mm,每次不可過量放煤,以人工堵口控制放頂煤量。采取間隔多次將頂煤充分放出。
放煤后要及時調整歪斜棚梁,保證支柱有力,頂幫牢固,見矸堵口,必要時打點支柱以加固擋矸 。
π型鋼梁放頂煤工作面支護采用π型鋼梁、單體液壓支柱對棚架設,工作面采用放炮落煤,人工破網放煤,采放分別進行。在煤層賦存條件變化較大或技術水平較低的地區、鄉鎮煤礦,使用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
根據不同的煤層條件和開采技術條件,炮采放頂煤工作面可以選擇不同的作業形式。下面以河南超化煤礦采用過的幾種作業形式為例進行說明。
(1)首先采用“一采一放一檢修”三八制作業,實行正規循環作業。采面單產達到26萬t/月、工效達到8.25t/工,分別比分層開采提高了44.5%和61.8%,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該作業形式的優點是:采面用工少,工效高。其缺點是當煤層厚度較大時,放煤班8h頂煤放不凈,煤炭回收率低,另外,8h的檢修班工作量小,只需8h就能檢修完畢,有5-6h的工時白白浪費。
(2)為解決“一采一放一檢修”作業形式存在的問題,應用“一采二放”,利用第2個放煤班的后2h檢修的作業形式,即一班采煤,兩班放煤。其優點是:放煤時間充足,煤炭回收率高,勞動用工少,工效高;其缺點是:第2個放煤班僅用2h就將頂煤放完,而剩余的2h未能充分利用。
(3)針對“一采二放”作業形式的缺點開始探索“二采一放”,利用放煤班前2h檢修的作業形式,即第1個采煤班用6h采煤,采放煤班前2h檢修,后一個采煤班6h采煤、2h放煤,放煤班前2h檢修,后6h放煤。其優點是:單產高,工效高,采煤、放煤、檢修工時利用充分,另外,在第1個采煤班不能及時垮落的上部三角頂煤,到第2個采煤班移副梁時可徹底垮落,放煤班能徹底地將頂煤放凈;缺點是對工人、管理人員技術素質要求高,工程設備管理如果跟不上,容易打亂正規循環。
(4)“邊采邊放”即前半班采煤,后半班放煤。其優點是單產高、工效高,各工序配合緊密有序,工時利用充分,能最大限度地發揮采面生產能力;缺點是各工種交叉作業多,容易相互影響,同時對工人的技術水平和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要求更高。
(5)兩個工作面應用以上4種作業形式過程中均采用1m的放煤步距,實行間隔、多輪、多次放煤方式放煤,上覆巖層移動無顯著差別,采面初次來壓和周期來壓均不明顯 。
選煤廠工藝流程如下:1、煤炭加工、矸石處理、材料和設備輸送等構成了礦井地面系統。其中地面煤炭加工系統由受煤、篩分、破碎、選煤、儲存、裝車等主要環節構成。是礦井地面生產的主體。2、受煤是在井口附近設有一...
在整個選煤過程中,準備階段和產品處理階段的流程,已基本模式化,只是因設備選型和產品水分指標要求上的不同而有所變化,流程環節可能有所增減,而其各自的任務不變。變化比較多的主要是洗選作業,要根據原煤的可選...
手噴漆
(1)投資少,見效快。炮采放頂煤工作面的設備為:單體液壓支柱、π型鋼梁及一部刮板輸送機。與炮采工作面的設備相比,僅將鉸接頂梁換成了π型鋼梁、單體柱總數多了一百多根。投資基本持平,但設備占用時間少。
(2)產量大,工效高。某礦炮采隊采用炮采放頂煤,最高月產達5.61萬t,平均月產4.9萬t,平均工效12.5t/工。而該礦過去用分層開采,月產為2.2萬t,工效約2t/工。
(3)掘進率及維護量低。采用炮采放頂煤,全厚度一次回采,減少回采巷道、切眼的開掘數量。由于一次回采,總回采時間短,占用巖巷時間短,而且聯絡巷也不需恢復與維護,大大減少了維護工作量及維護費用。
(4)材料消耗少。采用炮采放頂煤,頂煤靠礦壓和自重作用自然下落,減少了火藥、雷管和假頂材料的用量,降低了開采成本。
(5)對地質條件適應性強,回采率高。分層開采時,往往分層采高掌握不好,留頂、底煤嚴重,常造成局部不可采,影響了回采率。
采用炮采放頂煤開采,工作面沿底推進,避免了因分層開采而帶來的諸多問題,提高了回采率。某礦煤厚變化大,采用分層開采,丟煤十分嚴重,回采率很難達到70%,而使用炮采放頂煤開采回采率可高達88% 。
格式:pdf
大小:9KB
頁數: 3頁
評分: 4.5
特快速補漆技術工藝流程 特快速補漆技術工藝流程 (1)、確定修補范圍:仔細查看傷損部位,如果傷損超過該部件的三分子一應采取過度 修補的方法修復。過度修補就是清漆整部件噴涂,色漆從傷損處到原漆處過度,最大化 的保留了原車色漆,同時也避免了色差的問題。因為三分子一的傷損經打磨、底漆、色 漆、清漆及駁口就超過了該部件的三分子二,所剩部分已經很少,而失去修補的意義。 (2)、確定傷損程度:如果是淺劃傷就不需要打膩子,可直接打磨直到沒有痕跡就可進 行下一步,如果是深度劃傷或者小坑則需要打膩子,如果變形就需要做鈑金處理。 (原 子灰使用進口快干原子灰一分鐘即可干燥) 。 (3)、施工防護:準備好相關的材料和工具,并對傷損部件以外的部件用膠帶粘貼,尤 其是邊角部位更應注意,防止打磨時造成不必要的傷損。 (4)、底層處理: 清洗掉傷損部位周圍的泥沙,如果劃傷較深就需要打膩子,打膩子 時先用 P240 的砂
格式:pdf
大小:9KB
頁數: 3頁
評分: 4.4
特快速補漆技術工藝流程 特快速補漆技術工藝流程 (1)、確定修補范圍:仔細查看傷損部位,如果傷損超過該部件的三分子一應采取過度 修補的方法修復。過度修補就是清漆整部件噴涂,色漆從傷損處到原漆處過度,最大化 的保留了原車色漆,同時也避免了色差的問題。因為三分子一的傷損經打磨、底漆、色 漆、清漆及駁口就超過了該部件的三分子二,所剩部分已經很少,而失去修補的意義。 (2)、確定傷損程度:如果是淺劃傷就不需要打膩子,可直接打磨直到沒有痕跡就可進 行下一步,如果是深度劃傷或者小坑則需要打膩子,如果變形就需要做鈑金處理。 (原 子灰使用進口快干原子灰一分鐘即可干燥) 。 (3)、施工防護:準備好相關的材料和工具,并對傷損部件以外的部件用膠帶粘貼,尤 其是邊角部位更應注意,防止打磨時造成不必要的傷損。 (4)、底層處理: 清洗掉傷損部位周圍的泥沙,如果劃傷較深就需要打膩子,打膩子 時先用 P240 的砂
滑移頂梁由頂梁和支柱兩個基本部分組成,頂梁分前梁和后梁兩部分,前梁和后梁通過彈簧鋼組或導向槽連接。支架的支柱為單體液壓支柱,數量2-5個不等,與頂梁之間通過銷軸連接。此外,前梁前端可安裝前探梁或挑梁,后梁尾端可安裝尾梁。滑移頂梁支架比較安全可靠,可自移,重量輕,結構簡單,便于拆卸安裝,成本低,適應性強等。裝備一個滑移頂梁放頂煤工作面,其費用只是一個綜放工作面的1/5。因此,滑移頂梁放頂煤在我國中小型礦井的厚煤層開采中得到了一定的推廣應用。采用這種采煤方法開采的煤層厚度為5m以上,主要是緩傾斜和急傾斜煤層,煤的硬度系數為0.8-3.0 。
1.工作面長度和采高
緩傾斜滑移支架放頂煤工作面和中厚煤層工作面相比,增加了移架、移溜和放頂煤工序。在相同條件下,工作面推進速度會降低。工作面頂板下沉量和支柱載荷相應增大,不利于工作面頂板控制。因此,滑移支架放頂煤工作面應適當縮短工作面長度,其長度一般保持日開一幫為宜。滑移支架放頂煤工作面長度一般為60-80m,最長達105m。急傾斜滑移支架水平分段放頂煤工作面的長度為煤層厚的水平投影。
滑移支架放頂煤工作面開采高度過大和過小都不利于這一采煤方法效益的發揮。據調查,我國緩傾斜放頂煤工作面開采高度一般為煤層厚度,其采高通常為5-10m,急斜滑移支架放頂煤工作面的水平分段高度一般不大于10m。
2.工作面落煤與支護
滑移支架放頂煤的工作面的開采主要以炮采為主,工作面循環進尺多數為0.8m;也有的礦井采用采煤機落煤,采煤機截深0.6m。在放頂煤工作面采用采煤機落煤雖然減輕了工人的體力勞動,提高了落煤效率,但由于滑移頂梁液壓支架自移的機械化的程度低,移架操作復雜,以及放頂煤工作面開采是以放頂煤為主,放煤時間長,采煤機利用率低。因而,滑移支架放頂煤工作面采用采煤機落煤并未顯示出明顯的優越性。滑移支架放頂煤工作面采用滑移頂梁液壓支架和金屬網支護,應用廣泛的是“—”字型滑移頂梁液壓支架,工作面采用金屬網護頂,金屬網由方格網向菱形網過渡。
3.工作面放煤
放頂煤步距和放煤方式直接影響著放頂煤工作面的煤質和煤炭回收率,放煤步距過小會導致煤炭含矸率高,放煤步距過大會降低煤炭回收率。因此,確定合理的放煤步距和放煤方式是放頂煤工作面的關鍵所在。
滑移支架放頂煤工作面的放煤步距受工作面開采循環進尺的影響,一般采1-2幫(即0.8-1.6m)放一次頂煤。但部分礦井放煤步距達4-4.8m,其放煤步距較大的主要原因是工作面長度短,推進速度快,頂煤冒落步距較大所致。
放頂煤工作面的放煤方式從理論上講,采用多輪順序(或多輪間隔)放煤效果較好,但由于這種放煤方式操作復雜,因而在滑移支架放頂煤工作面一般采用單輪間隔一次全量放煤的放煤方式,放煤口間距1.5-2.0m,放放煤口規格400mm×400mm 。
1.工作面支架初撐力和工作阻力偏低
滑移支架放頂煤工作面支架的實際初撐力較低,支架實際初撐力僅為額定初撐力的1/2左右。由于初撐力低,加之滑移頂梁放頂煤工作面每進一刀,支架要整體前移一次,移架頻繁,導致支架工作阻力僅為額定工作阻力的1/3-1/2。為了改善工作面支護狀況,提高工作面支架初撐力至關重要。根據工作面具體情況,可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支架初撐力,如提高泵站壓力、減少同時注液槍數、堅持二次注液、使用指示壓力的注液槍、穿柱鞋等。實踐證明,上述措施對改善工作面支護狀況都是行之有效的。
2.滑移支架的穩定性差
在滑移支架放頂煤工作面,由于支架的穩定性差,加之時常存在的管理不善,導致工作面的冒頂事故較多。據統計,80%以上使用滑移支架放頂煤的礦井或多或少都發生過冒頂事故。工作面的傾角越大,煤層越軟或煤層結構復雜,越易發生冒頂事故。華亭縣煤礦滑移支架放頂煤工作面支架的穩定性觀測結果表明,支架從架設到移架整個觀測循環內,四排支柱中傾角發生變化的支柱占88%-95.5%。這一觀測結果證實,滑移頂梁支架用于放頂煤工作面其穩定性差,支架失穩的可能性大。
滑移支架放頂煤工作面支架穩定性差的主要原因是支架本身屬不穩定結構。另外支架初撐力偏低,加之頻繁移架支架工作面阻力較低,以及工作面主要生產工序改變了圍巖對支架的約束狀況等都不利于支架穩定。在實際生產中,為了保證安全生產、改善支架穩定性,應采取提高支架初撐力和工作阻力、在傾角較大的緩傾斜煤層中采用傾斜長壁俯斜推進的放頂煤采煤法;確保支架架設時有合理的初傾角、及時處理工作面片幫和冒頂、工作面冒頂的預測和預報及加強工作面生產管理等措施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