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家哈特向在1959年指出:系統地理學強調了它與“系統科學的顯然相似性。系統地理學如果作為一系列對個別因子在世界上的特性、過程和分布的研究,就在邏輯上與相應的系統科學類似?!痹谶@種共同思想的支配下,奧德姆(H.T. Odum)發展了《系統生態學》的理論和方法,喬萊發展了系統地理學的理論與方法;哈維(D. Harvey)發展了系統地理學的哲學思想與方法論。應當指出,systems geography不同于systematic geography,前者代表現代地理學的主要潮流;后者為表征地理學傳統研究領域的常用術語,主要指普通地理學和部門地理學,其特點是按專題對整個地球表面進行系統探索,以區別并對應于將地球表面劃分成若干區域加以研究的區域地理學?,F代一般所說的系統地理學,已不再是systematic geography的概念,而是特指systems geography。 2100433B
利用系統學原理和系統分析方法可以很好地解決地理系統內的空間聯系與過程的延續問題。通過這些研究可把原來散亂的、互不聯系或聯系較淺的地理現象轉化為有規律的、聯系緊密的、可進行設計的地理系統工程, 把原來不能比較、不能定量統計地理現象轉變為可比較、可定量識別的地理規律。在這種思想和原則之下, 奧德姆(H.T.Odum)發展了《系統生態學》的理論和方法;喬萊發現了《系統地理學》 的理論和方法;哈維(D.Harrey)發現了系統地理學的哲學思想與方法論。
系統地理學的研究對象包括對地理系統整體性的研究,即在承認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前提下,建立起地理系統的總體觀念,運用地理要素的互相聯系、互相影響、互相制約的思想去探索地理學的總體規律;對地理系統動態行為的研究,即利用系統分析方法研究地理系統內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在系統內外的方向、速率、強度以及傳輸、交換、貯存等的表現方式;對地理系統結構的研究,地理要素的空間格局、分布排列、相互聯系以及它們的等級序列為地理系統結構;研究地理系統的定量化途徑、可測性、調控及可比性,系統地理學可以在更高層次上, 更大的范圍內總結出更系統、更加普遍適用的地理學理論;研究地理系統的空間聯系與時間過程。
額 我考研 的資料 花錢買的..... 具體書名和作者 我就不透露了 藝術設計講義 第一講 藝術設計的定義 20世紀 美國設計師羅維創立藝術設計中的流線型風格。飛機、汽車、艦艇等 美國藝術設計師德雷福...
國際主流經濟地理學經歷了數次主要的研究方法和視角轉變,如1950-60年代的計量革命、1970年代的政治經濟學派(馬克思主義)、1980年代以來的新區域主義等。從計量革命的新古典經濟學模型解釋、到政治...
你好 你是做造價的前輩吧? 我想學造價 想請教你 對于我0基礎的學員來說 是去專業的造價培訓中心 去學理論
零基礎?呵呵,那你需要先把圖紙學會,這個學會只是知道看圖的基本原理,你說的學校我不知道情況,沈陽的我到是知道,我和你說下預算的基礎,和沈陽教預算的地方講的是什么,你就知道該怎樣學預算了 預算的基...
系統地理學的研究對象,即通常所稱的“地理系統”,一般表現出5個基本特征:①著眼于地理系統的整體性研究。用互相聯系、互相影響、互相制約的思路,探索研究對象的整體效應。 在承認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前提下,構筑對地理系統的總認識;②強調地理系統動態行為的解析。借助于系統分析方法,以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在系統內外各個部分的方向、速率、強度以及傳輸、交換、貯存等不同表現,共同構成整個系統的動態變化特征;③揭示地理系統的等級包容、空間有序以及結構關系的實質。地理系統的結構,通常反映在空間格局、要素排布、基本聯系以及各類等級序列之中。此類實質的深入認識,將對地理系統的功能反映,顯示出基礎的制約,它既是功能表達的背景,又是功能比較的依據;④在更綜合的層次上,開辟了地理系統的可比較性、可量測性、可調控性以及定量化的途徑。地理學需要在更高的水平上,總結出它在更大范圍內或更深層次上的更加普適的理論,系統地理學的基本特性,可滿足這種要求;⑤耦合了空間分布與時間過程的共同表現。地理系統的解析與判別,本身既存在空間上的聯系,也存在過程上的延續,二者的結合,形成了地理學家追求的基本目標。借助于系統分析方法,在系統學原理的指導下,達到這種目標的可能性越來越現實。以上特點,大致描述了系統地理學如何把層次、行為、結構、功能、物質運動、能量交換、信息傳輸、控制、反饋、穩定性、敏感性等基本概念,合理地轉化為具體的地理內容、地理屬性、地理過程和地理區域;如何把散亂的、聯系較淺的地理事物,轉化為較深的、可進行設計的地理系統工程;以及如何把原先不可比較的、不可定量識別的地理現象,統一到更加深刻和更為本質的內核中去。
系統地理學是現代地理學的分支學科。是指運用系統理論和系統方法研究地理現象、地理特征、地理過程、地理規律以及地理區域的學科。研究系統狀態、結構、運行與控制的學科稱系統科學,其研究對象是系統。不同的研究領域具有不同的系統,如工業系統、農業系統、地理系統等等。系統科學的理論基礎與分析方法包括運籌學、多元統計分析、最優化方法、信息論、模糊集合、控制論等許多數學領域和其他有關學科領域。所以系統論和系統方法可以使復雜的地理現象,浩繁的地理世界成為系統化、規范化、數字化、模型化的現代化科學。
地理學傳統上分系統地理(亦稱地理學通論)與地志學二大部門。系統地理學包括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兩大分支,近年來,隨著為社會實踐服務手段的提高,又形成了應用地理學。系統地理學著重理論分析研究,主要研究構成區域特色的各種要素;地志學側重地區綜合研究,二者互相補充,使地理學研究不斷深化和發展。
格式:pdf
大?。?span id="mmettks" class="single-tag-height">2.9MB
頁數: 11頁
評分: 4.5
與新古典工業區位論和新馬克思主義經濟地理學論將工人視為一種生產要素和抽象勞動力不同,勞工地理學將工人視為具有能動性的社會主體,研究工人如何按照自身的意愿創造有助于自身生存和再生產的空間。這種勞工認識論的轉變在國際經濟地理學界產生了極大和持續的反響,促使勞工地理學發展成為具有獨特概念體系的經濟地理子學科。本文梳理了近20年西方勞工地理學的研究進展,圍繞工人能動性的概念、表現形式、形成機制以及它與空間、尺度、地方、全球生產網絡之間的關系展開分析。最后基于勞工地理學前沿問題的分析,認為中國勞工地理研究應重點關注中國特色工會體制下工人能動性的構成、經濟地理影響與形成的地域條件,并探索有助于社會升級的制度安排。開展勞工地理研究有助于拓展經濟地理學的勞動力研究范疇,對認識中國市場經濟深入發展時期面臨的勞資矛盾和探索共享發展政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系統地理學方法是應用系統論思想和方法,采用計量技術進行地理學研究的方法群。把地理環境和區域看成一系列等級不同的“系統”(有的分出9個等級),運用“系統分析法”,著重研究地理系統之間的流通、周轉過程,揭示彼此之間的相互制約與相互作用,采取系統論、控制論技術進行模式化和公式化研究,即用機能—反應模式和控制模式研究地理環境或人地關系的整體結構、分布及其發展變化的規律性;取“地理系統”的最優解(最大限度利用自然資源和最優區位),并進行預測。該方法群在地理學研究中的應用促進了地理學的現代化,其主要標志是地理信息系統的出現和發展。
地理信息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數據采集,輸入裝置,圖形、圖象顯示裝置,數據存儲裝置,中央處理機和圖形輸出等硬件部分和數據采集,編輯、存儲、管理、地理模式分析、自動制圖等軟件部分組成。地理信息系統的意義和作用是它能夠迅速、系統地收集、整理和分析各地區乃至全國的各種地理信息,通過數字化存儲于數字信息庫,并采用系統分析、整理統計等方法建立模式,提供有關各地區的基本現狀、歷史過程和發展趨勢等全面系統的信息。在國土整治、區域規劃和環境治理中,可為決策者進行判斷和制定政策提供依據?,F代地理學方法已趨向理論和模式的研究,并向分化方向發展,滲透到其它有關領域。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