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纖維漿料過程流木質素源污染轉移及其控制節點的研究 | 項目類別 | 面上項目 |
---|---|---|---|
項目負責人 | 李友明 | 依托單位 | 華南理工大學 |
纖維漿料過程流木質素源污染轉移理論和實踐價值一直不被人們認知,導致生物質制漿過程污染控制方向與方法被嚴重扭曲。項目研究纖維漿料過程流源污染物質黑液液相和纖維固相木質素轉移的結構特征和質量變化,探討木質素轉移對COD,BOD和AOX的貢獻及其關系規律,木質素轉移的AOX形成機理及其毒性效果,提出木質素源污染轉移COD、BOD和AOX的控制節點,為纖維漿料過程流木質素源污染轉移數據的發掘、木質素源污染轉移預測和評價、生物質制漿過程流程工業環境評價由后端評價向前端轉移、推動污染控制清潔生產提供理論和實踐方案。研究對重新認識和正確定位生物質制漿過程污染的產生、轉移和和控制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對流程工業前端流程環節環境評價具有普遍的應用價值,屬原創性研究。 研發最重大的發現和證實:黑液提取濃度決定黑液提取率,黑液提取率是液相木質素轉移的關鍵控制節點,黑液液相木質素轉移是過程產生污染負荷的決定因素,其對污染負荷指標的影響和貢獻遠遠大于固相木質素轉移,液相木質素轉移消耗大量的漂白有效成分,大幅度降低漂白效果,給漂后廢水引入大量的難生物降解的污染負荷。分子量介于1000-2000中性疏水性液相木質素是構成AOX毒性的主要來源。研究還發現理論COD與實測CODCr的差別,提出一定條件下理論COD的可應用性性和快速性。研究漂白前后木質素理論COD和CODCr的變化證實,木質素是一種難于化學和生化降解的源污染物質。 2100433B
申請者在長期的研究和實踐中發現,纖維漿料過程流木質素源污染轉移理論和實踐價值一直不被人們認知,導致生物質制漿過程污染控制方向與方法被嚴重扭曲。項目提出,研究纖維漿料過程流源污染物質液相和固相纖維木質素轉移的結構特征和質量變化,探討木質素源污染轉移對COD、BOD、BOD/COD、AOX及其毒性的貢獻、AOX的形成及其轉移機理,建立液相和固相木質素源污染轉移與COD、BOD、BOD/COD、AOX及其毒性的關系規律,找到液相和固相木質素源污染轉移的控制節點,明確木質素源污染的關鍵過程因素,提出和評價木質素源污染轉移的控制措施,為生物質制漿過程污染控制找到正確方向和最佳途徑,實現生物質制漿過程總體污染大幅下降,廢水易達標處理排放。研究對纖維漿料過程流木質素源污染轉移理論的建立,對重新認識和正確定位生物質制漿過程污染的產生和控制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普遍的現實價值,屬原創性研究。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木質素的主要功能在于清洗人體腸道中的膽酸與膽固醇,也能防止膽結石的形成,植物越成熟,其木質素的含量越高。主要存在于栗子,谷類,卷心菜,李子,花生,梨里面。
第一點,構成植物細胞壁,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這就是所有植物都含有木質素。第二點,木質素,說白了,就是鏈接纖維素和半纖維素的物質。普通的提存當時就是去除纖維素,半纖維素,無機鹽粒子,剩下的就認...
這個不好說啊! 樹種不同,密度也不同.世界上的數種那么多,肯定不一樣的. 最小的好像是500kg/m3 多一點 最大的好像是1300kg/m3多一點 取平均800kg/m3好了
格式:pdf
大小:11KB
頁數: 8頁
評分: 4.5
木質素纖維 木質素纖維是天然木材經過化學處理得到的有 機纖維,外觀為棉絮狀,呈白色或灰白色。通過篩 選、分裂、高溫處理、漂白、化學處理、中和、篩 分成不同長度和粗細度的纖維以適應不同應用材料 的需要.由于處理溫度高達 260℃以上,在通常條 件下是化學上非常穩定的物質,不為一般的溶劑、 酸、堿腐蝕,具有無毒、無味、無污染、無放射性 的優良品質,不影響環境,對人體無害,屬綠色環 保產品,這是其它礦物質素纖維所不具備的。纖維 微觀結構是帶狀彎曲的,凹凸不平的,多孔的,交 叉處是扁平的,有良好的韌性、分散性和化學穩定 性,吸水能力強,有非常優秀的增稠抗裂性能。 性能參數: 長度:均< 6mm 灰分含量: ≤18% PH 值:7.0±0.5 吸油率:不小于纖維自身質量 的 5 倍 含水率:< 5% 耐熱能力: 230℃(短時間可 達 280℃) 主要功能 :廣泛用于瀝青道路、 混凝土、 砂漿、
格式:pdf
大小:11KB
頁數: 23頁
評分: 4.7
本科畢業論文 木質素降解的研究 LIGINI DEGRADATION OF RESEARCH 學院(部): 化學工程學院 專業班級: 學生姓名: 指導教師: 2012 年 3 月 26 日 安徽理工大學畢業論文 - 2 - 木質素降解的研究 摘要 評 述 了 木 質 生 物 降 解 的 最 新 研 究 進 展 ,主 要 包 括 木 質 素 的 生 物 降 解 機 制 、降 解 木 質 素 的 微 生 物 種 類 及 其 產 生 的 相 關酶 類 、微 生 物 的 代 謝 調 控 和 分 子 生 物 學 。 此 外 ,對 木 質 素 降 解 生 物 的 實 際 應 用 和 應 用 前 景 也 進 行 了 評 論。 關鍵詞:木 質 素 ;生 物 降 解 ;秸 桿 ;白 腐 真 菌 ;環 境 保 護 安徽理工大學畢業論文 - 3 - LIGINI DEGRADATION OF RESEARC
本書全面系統地敘述了木質素的基礎知識,以及木質素復合材料、改性材料及納米材料的發展過程和近年來的研究進展。本書不僅包含了木質素的存在形式、結構性質、分離檢測,還詳細介紹了不同形式的功能木質素材料的制備方法和最新且具代表性的研究工作。
該書首先分析中國農業面源污染面臨的現狀和可能存在的危害,構建出一套相對科學的農業面源污染環境損害經濟評估方法,篩選出一套相對合理的經濟評估指標體系,并驗證評估體系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等;然后,結合江漢平原洪湖流域特征開展實證研究,核算該地區農業面源污染環境自身、直接經濟和環境健康損失;最后,基于“壓力—狀態—響應”的邏輯分析框架提出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對策建議。
第一,該書建立了農業面源污染的環境損害經濟評估方法。研究顯示,農業面源污染的環境損害經濟評估內容包括運用經濟學的方法評估污染帶來的環境自身、經濟及環境健康損害的各種損失、危害或后果。因此,該書按照農業面源污染引起的環境自身損害大小、物理程度的確認和環境自身損害的物理量貨幣化三個步驟,構建農業面源污染環境自身損害的恢復方案式評估方法和傳統經濟評估方法,并對兩類方法中的各類具體評估方法展開比較和歸納;按照農業面源污染負荷評估和污染直接經濟損失評估兩個步驟,結合農田土地侵蝕經濟損失評估、畜禽養殖經濟損失評估、水產養殖經濟損失評估和農村生活污染經濟損失評估四個方面,Johnes輸出系數法和環境價值評估法為基礎構建農業面源污染直接經濟損失評估方法;按照環境健康風險評估和污染健康損害經濟評估兩個步驟,結合風險危害的識別、劑量—反應評估、暴露評價和風險表征等評估步驟,以環境健康風險評估模型和人力資本法為基礎構建農業面源污染環境健康損害的經濟評估方法。該方法的建立為處理環境污染引發的糾紛或相關矛盾提供技術支持,為中國環境保護部門提供決策依據與政策支持。
第二,該書構建了農業面源污染的環境損害經濟評估方法的指標體系。研究發現,指標體系構建應具有科學性、邏輯性和系統性等六大原則和借鑒國內外研究成果、考慮經濟影響因素和評估核心目標三點依據,因此在指標體系構建的基礎性、指南性、依據性和推廣性四個目標統領下,結合農業面源污染的環境損害經濟評估方法和相關計算模型,按照“指標框架—指標類別—指標集—指標項”的邏輯思路,分別對農業面源污染環境自身損害的經濟評估指標、農業面源污染直接經濟損失評估指標和農業面源污染環境健康損害的經濟評估指標進行了篩選和歸納,并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F-AHP)從評估體系的六個方面的原則特性進行了整體評價,評價結果為“良好”水平。同時,對農業面源污染環境損害經濟評估三個方面:環境自身損害經濟評估、污染直接經濟損失評估和污染健康損害經濟評估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
第三,該書以江漢平原洪湖為例開展了農業面源污染環境損害經濟評估的實證研究。運用前文構建的方法和指標體系開展研究,2015年洪湖農業面源污染的環境自身損害經濟損失、污染直接經濟損失和污染健康損害經濟損失三個方面進行了評估。結果顯示,2015年洪湖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環境自身損害的經濟損失為75000萬元,面源污染的直接經濟損失為19163.65萬元。因農業面源污染環境損害的致癌風險和非致癌風險均在可接受水平,因此其對洪湖流域未造成明顯健康損害經濟損失。
第四,該書提出了農業面源污染的四點治理對策。研究應用生態系統健康理論中經典的“壓力—狀態—響應”模型,揭示洪湖流域農田土壤侵蝕、畜禽養殖污染、水產養殖污染、農村生活污染及固體廢棄物五個方面的壓力因子,分析污染狀態和污染影響兩個方面的狀態因子,進而得出該區域農業面源污染的四點“響應”即治理對策:建立和完善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法規體系、宣傳和提高農業面源污染環保意識、探索科學的農業面源污染分類控制模式(土地侵蝕、畜禽養殖污染、水產養殖污染和農村生活污染途徑)和建立農業面源污染的環境損害經濟評估長效機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