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綠小喬木,高可達7米,嫩枝無毛,紫褐色。單葉,互生,橢圓形或長橢圓形,先端鈍尖,基部耳狀抱莖,長15-25厘米,寬6-11厘米,邊緣具細齒,齒距1-2毫米,無毛。葉面葉脈略凹陷,葉背葉脈凸起。葉柄長3-5毫米。
花單生或簇生于枝頂或葉腋,花柄粗壯,長10-12毫米,無毛。花紫紅色,花徑4-7厘米,苞片宿存,6-7枚,無毛,萼片5枚,外面無毛,里面被褐色微毛。花瓣8-13枚。長2.5-4厘米,寬2-3厘米,肉質,闊卵圓形,先端圓,內凹,基部與雄蕊群貼生。雄蕊長3-3.2厘米,外輪花絲連生2.2厘米,形成一個被柔毛的肉質管,離生部分無毛;雌蕊無毛,長約2.5厘米,花柱3條,基部離生,子房無毛。蒴果球形,具3個明顯縱裂溝,3室,果皮厚約5毫米。花期夏季至秋季,甚至全年;果期秋冬季。
原產于越南北部與中國云南河口接壤的地區。中國的海南、廣東、廣西、福建省和臺灣、香港、澳門等地區均可以引種栽培。抗寒能力一般,但耐霜凍,耐陰,但不能忍耐夏季的強陽光。在排水良好處栽植,喜微酸性、土層深厚土壤。忌水淹,忌氯。其幼苗需要一定的蔽陰,長大后喜陽,但仍具有較好的耐陰性。
繁殖方式主要包括播種法、嫁接法。
于每年7-8月收集越南抱莖茶的種子,成熟的種子需經過沙藏催芽,發芽率可達到80%以上。將萌發的種子淺埋于容器袋中,并澆透水。因越南抱莖茶苗期生長速度較快,1年生的育苗容器袋規格(直徑×高)宜采用12厘米×14厘米或略大的為好。苗期需要適當遮陰,避免過強光照,可采用50%的遮陽網進行遮陰。在接近零度的低溫天氣時,應為小苗遮蓋塑料薄膜,避免其受到凍害。
使用的基質土應為酸性,且宜疏松透水。較適合越南抱莖茶的基質有以下3種:河沙、椰糠按2:1的體積配比,以及赤紅壤、椰糠、泥炭土按5:4:1的體積配比,或者赤紅壤、泥炭土按2:1的體積配比。苗期的肥料可使用惠綠一號等液肥,按2.5%的濃度每月澆施1-2次。忌使用含氯肥料;苗期若使用尿素的顆粒肥,離根系太近,苗木易因燒根而死亡。根據天氣和土壤干濕度,每日澆水1-2次。澆水時,忌大水漫灌,忌積水。1年生的播種苗的高度達24厘米,地徑達0.5厘米以上;2年生的播種苗的高度56厘米,地徑達0.8厘米以上即可出圃定植。
選擇2年生以上、生長健旺、無病蟲害的高州油茶、油茶或越南油茶等山茶科原生種作為砧木,采用劈接、削皮接等嫁接方法。一般在每年5-6月進行嫁接。使用高州油茶、越南油茶作為砧木,嫁接后芽條的生長速度比油茶要迅速。中國廣東全年均可嫁接,宜春季嫁接,5月上旬至6月中旬最適宜。
剝皮接法
接穗削取:在接穗下芽的背面斜削一個1.5-2厘米的長削面,斜面要求光滑、平整,再在長削面的背面削成0.6厘米左右的小削面,形成一個楔形,接穗留1-3個芽,葉片保留1-2厘米。
砧木處理:砧木的截干高度視樹體形狀和大小而定,在樹干光滑平整部位鋸斷,斷面要平整,截口要用刀削平。在削平的砧木光滑的一側,自上而下通過皮層劃一個比接穗長削面稍短一點的縱切口,深達木質部,順刀口用刀尖向左右挑開樹皮。
接合:將接穗長削面向內與砧木形成層對準插下并露白0.5厘米,用塑料帶緊實綁扎,套上專用嫁接塑料袋,在接口以下把塑料袋綁緊。
劈接法
接穗削取:接穗上部留2-3個芽,葉片保留1-2厘米,在下芽兩側,削成長2-3厘米的雙直邊楔形(即兩個對稱的平滑削面),向外的一側稍厚于內側,削面平直光滑。
砧木處理:砧木的截干高度視樹體形狀和大小而定,在樹干光滑平整部位鋸斷,斷面要平整,截口要用刀削平,然后用劈刀在砧木斷面中心附近劈開,劈口深3-4厘米。
接合:撬開砧木劈口,迅速將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使接穗厚側朝外,務必使砧穗形成層對齊,接穗與砧木之間露白0.5厘米,其他如綁縛等與剝皮接相同。
西南樺是樺木科分布最南的一個樹種,樹體高大、干形通直、尖削度小,材質細致優良,適應性廣、生長迅速,容易天然更新,為常綠闊葉林區次生林的先鋒樹種和重要的用材樹種。西南樺為落葉喬木,高可達30米,徑達80...
常綠灌木,高2-4米,樹皮灰褐色,嫩枝黃褐或紫褐色。葉薄革質或紙質,廣卵形至倒卵狀橢圓形,長6-15厘米,寬2.5-7厘米,先端突然短尖,尖頭長5-10毫米,基部闊楔形,上面深綠色,下面無毛,側脈7-...
一、二 年生草本,高20-90厘米。莖平臥、上升或直立,近四棱形,基部分枝,無毛或微被毛。羽狀三出復葉;托葉大,卵狀長圓形,長4-7毫米,先端漸尖,基部耳狀,邊緣具不整齊條裂,成絲狀細條或深齒狀缺刻...
補接:接后15-20天,檢查接穗是否成活,若接穗變黑、變干,則應及時補接;同一株樹嫁接接穗較多,成活接穗分布合理則不必補接;同一切面嫁接若干接穗時,若有一接穗成活,亦可不必補接。
解袋:嫁接后30-45天,當接穗抽出芽條時,可在袋上部開一小口,使新葉逐漸適應外界環境,待芽條長至6-7厘米時,選擇陰雨天或傍晚拆除塑料袋。解袋后及時做好病蟲害防治。
除萌:適當修剪砧木萌發出的枝條,增加接穗的營養生長。
選地:選擇陽光充足、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坡度和緩、酸性土壤的丘陵地或平原地種植,低洼易澇積水地、地下水位偏高地不宜選用。
整地:在造林前一年冬季整地除雜,可適當保留山蒼子、山烏桕等少量雜樹作為遮蔭樹。為培養良好株形適當密植,造林株行距宜采取2米×2米或1.7米×1.7米。挖穴規格為60厘米×60厘米×50厘米,春節前后回土,先把有機質表土回入穴中。
施基肥:每穴施0.5-1千克的油茶專用肥,基肥應施在定植穴底部,與底土充分拌勻,然后回填表土至滿穴。
在春季或初夏下透雨前后栽植。一穴一苗,先用木棒在栽植穴中打直徑和高度比育苗袋規格略大的洞,小心將容器袋的薄膜撕掉后將苗木根團放入洞內,填入細土后從洞的四周向中間擠壓,使土壤與苗木根系緊密接觸,然后再覆土略高于地面。有條件可淋透定根水。
追肥:每年結合追肥全面鏟草2次。有條件可以覆蓋地膜,或者可通過與柱花草等豆科植物進行間作減少對其撫育。平時大雨過后注意迅速排除積水。從栽植第二年開始追肥,每年2-3月和7-8月各追施1次復合肥,可施氮、磷、鉀(15-15-15)的挪威復合肥0.1-0.2千克。采用溝施方法,在距離樹干基部約20厘米周圍開挖深、寬12-15厘米的環形施肥溝,肥料與土拌勻后及時覆土。
整形修剪:越南抱莖茶的直立性較強,但仍需要整形修剪。從種植第2-3年開始對植株進行整形修剪,逐步養成優美樹形。要培育單一的主干,及時將生長勢強于主干的枝條剪除或剪除其部分枝梢,保持樹勢平衡。及時修剪病蟲枝、重疊枝、萌生枝、并生枝等,去除植株莖基部的萌蘗枝。在風力較強的地區,從植株生長第2年起可使用竹竿固定植株,避免植株歪斜。
越南抱莖茶的病蟲害較少。主要病害有炭疽病。在實際生產中發現主要害蟲有蚜蟲、茶小卷葉蛾和尺蠖等。
病害:發現炭疽病時,需要徹底清除病枯枝;在每年發病期前,噴灑1%的波爾多液,每半個月1次;每周用600倍百菌清水溶液噴灑1次,連續噴3-4次。
蟲害:防治蚜蟲可噴40%氧化樂果、樂果,50%馬拉硫磷乳劑或40%乙酰甲胺磷1000-1500倍液,或噴魚藤精1000-2000倍液。尺蠖在3齡幼蟲之前進行防治效果好,噴灑75%辛硫磷乳油、50%亞胺硫磷乳油2000倍液,50%殺螟松乳油500倍液,25%西維因可濕性粉劑300-500倍液。
該原種在越南作為觀賞植物栽培。在城市綠地、公園和住宅小區和城市廣場、花壇和綠帶中,均可以與其他植物組合應用,亦可作為室內觀葉植物和觀賞花卉栽培。花期長,是園林綠化的新寵。
格式:pdf
大小:167KB
頁數: 3頁
評分: 4.8
越南抱莖茶(Camellia amplexicaulis)是一種新引進的外來觀賞樹種。利用沒食子溶液標準曲線法比較越南抱莖茶、普通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顯脈金花茶(Camellia euphlebia)、毛瓣金花茶(Camellia pubipetala)等4個物種嫩葉及成熟葉茶多酚含量和優質綠茶茶多酚含量,結果表明越南抱莖茶的茶多酚含量最高,達30.44%。
格式:pdf
大小:167KB
頁數: 1頁
評分: 4.3
國槐形態特征 落葉喬木,高 15-25 米,干皮暗灰色,小枝綠色,皮孔明顯。羽狀復葉長 15-25 厘米;葉軸有毛,基部膨大;小葉 9-15 片,卵狀長圓形,長 2.5-7.5 厘 米,寬 1.5-5 厘米,頂端漸尖而有細突尖,基部闊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 柔毛。圓錐花序頂生;萼鐘狀,有 5小齒;花冠乳白色,旗瓣闊心形,有短爪, 并有紫脈,翼瓣龍骨瓣邊緣稍帶紫色;雄蕊 10條,不等長。莢果肉質,串珠狀, 長 2.5-5 厘米,無毛,不裂;種子 1-6 顆,腎形。花果期 9-12 月。 [1] 生長習性 性耐寒,喜陽光,稍耐陰,不耐陰濕而抗旱,在低洼積水處生長不良, 深根,對土壤要求不嚴, 較耐瘠薄, 石灰及輕度鹽堿地 (含鹽量 0.15%左右) 上也能正常生長。但在濕潤、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上生長最 佳。耐煙塵,能適應城市街道環境。病蟲害不多。壽命長,耐煙毒能力強。 用途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