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系統滑動態初始時刻值
即
同理
由上式可知,系統從任意初始狀態運動到達滑模面的時間
系統到達滑模面
兩邊求定積分,得
可以計算系統沿滑模面到達原點的時間
通過計算,可知終端滑模控制器能夠使得系統在有限時間
對于一般的二階系統
其中,
終端滑模一般由如下一階動態方程描述
其中,
設計控制律形式為
式中,
為保證滑模態的存在,在不考慮系統內部參數不確定和外部擾動的條件下,對滑模面S進行時間的求導:
得到等效控制項為
為滿足滑模到達條件,選取Lyapunov函數
代入等效控制項,有
設計非線性控制項為
其中.
快速終端滑模綜合了終端滑模和傳統線性滑模的優點,能在有限時間內到達平衡點,并降低系統穩態誤差.采用優化方法推導出系統的跟蹤精度和用于消除抖振的飽和函數寬度之間的數學關系.利用系統的參數化模型,可將參數...
答:1.滑模施工具有速度快,砼連續性好,表面光滑,無施工縫,材料消耗少,該橋墩能節省大量的拉筋、架子管及鋼模板和一些周轉材料,施工安全等優點。 2.滑升模板的構造:滑模是由模板、圍圈、支承桿(俗稱爬桿...
移動終端或者叫移動通信終端是指可以在移動中使用的計算機設備,廣義的講包括手機、筆記本、POS機甚至包括車載電腦。但是大部分情況下是指手機或者具有多種應用功能的智能手機。隨著網絡和技術朝著越來越寬帶化的...
格式:pdf
大小:85KB
頁數: 12頁
評分: 4.4
低壓終端 微型斷路器 > Multi 9 系列小型斷路器及漏電保護 , 1~63A C65 系列 性能描述 具豐富的產品系列,根據分斷能力的不同, C65N,C65H,C65L的分斷能力覆蓋了 6~15KA的范 圍,額定電流 1~63A,具 B/C/D 型脫扣曲線; 可拼裝豐富的電氣附件、機械附件,實現功能的極大擴充和操作的便利; 全系列產品可拼裝剩余電流動作保護附件,實現 A/AC類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功能,額定剩余動 作電流包括 30mA,100mA,100mA延時, 300mA和 300mA延時型。 > Multi 9 系列 DPN及漏電保護, 2~40A 新 DPN / DPN Vigi 性能描述 全系列包括斷路器 DPNa/DPNN/DPNH,剩余電流動作保護附件 Vigi DPN ELE(G)/Vigi DPN ELM ,剩 余電流動作保護斷路器 DPNa vigi ,額定電流 2
格式:pdf
大小:85KB
頁數: 2頁
評分: 4.7
8.7/15KV 硅橡膠冷縮戶內、戶外終端制作 1. 剝外護套、鎧裝和內襯層。將電纜校直、擦凈,剝去 A+端子深度 (C)長的外護套,綁扎 線。留鋼鎧 30mm,內護層 10mm,其余剝除;銅屏蔽端頭用 PVC 膠帶纏緊。 2. 固定鋼鎧地線。將鋼鎧上的油漆鐵銹打光,把卡有“鋼鎧地線”標志環的地線用大恒力 彈簧固定在鋼鎧上(為了牢固,地線要留 10— 20mm 的頭),恒力彈簧將其繞一圈后, 把露的頭反向折回來,再用恒力彈簧纏繞。 3. 纏填充膠。自護套斷口以 50mm 至整個恒力彈簧、鋼鎧及內護層,用填充膠纏繞倆層。 4. 固定銅屏蔽地線。將另一地線的一頭塞進三線芯中間,將墊錐塞入,然后用此地線在三 線芯根部包繞一圈,再用恒力彈簧在電線外環繞固定。 5. 纏自粘帶。在填充膠及恒力彈簧外纏一層黑色絕緣自黏帶。 6. 固定冷縮指套。 先將指端的三個小支撐管略微拽出一點 (從里看和指根對齊)
滑模函數的設計
在系統進入滑動面后能實現某種強制滑模運動,保證滑模具有期望的運動品質。 滑模函數的設計有很多種方法,其中線性滑模設計方法有極點配置法、最優控制法、微分幾何法和李雅普諾夫方法等。另外,近幾年來許多學者對非線性滑模、終端滑模、積分滑模、離散滑模、智能滑模等滑動模態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終端滑模控制方法,是一種有限時間的滑模控制方法。本項目在終端滑模控制的暫態理論、廣義有限時間滑模面設計、抖振抑制方面進行了研究, 提出了有意義的結果。結合理論研究的成果,以高超聲速飛行器巡航跟蹤問題和永磁同步電機速度控制問題為背景,開展了相關的控制應用研究。主要貢獻如下:(1)對終端滑模的趨近階段進行研究,給出了任意初始狀態出發,到達滑模面時間的最大值估計算法,并在已知到達點信息的前提下,推導得出了到達時間的數學表達。(2)推導論證了終端滑模面的齊次性性質,據此提出有限時間滑模面的通用設計準則,并結合趨近律方法,設計了基于通用滑模面的控制器。(3)采用變邊界層方法,分別設計了連續漸近滑模控制器和連續有限時間滑模控制器。為保證連續滑模控制器良好的魯棒性,設計了基于干擾觀測器的連續滑模控制方法。(4)結合上述理論成果,對有翼圓錐體構型的高超聲速飛行器不同的飛行條件,分別設計了連續滑模控制器、快速終端滑模控制器和自適應滑模控制器,仿真驗證了控制算法的有效性。(5)在實驗室永磁同步電機的實驗平臺上,驗證本項目提出的控制算法有效性和優越性。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標注本項目資助號的論文共19篇(正式發表14篇,在線發表5篇),其中SCI論文18篇(IEEE匯刊論文10篇),EI論文1篇,出版專著1部。 2100433B
本項目圍繞終端滑模控制中尚存在的問題展開研究,基于齊次性理論,考慮終端滑模面上的動態系統和齊次系統的關系,分析有限時間滑模面充要條件,完成廣義終端滑模面的設計。采用非線性滑動域方法,設計連續滑模控制器,消減終端滑模控制的抖振;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航空航天領域的迫切需求,對非線性、強耦合、帶不確定和干擾的高超聲速飛行器,將終端滑模控制技術與干擾觀測器前饋補償技術結合起來,研究高超聲速飛行器魯棒連續滑模控制,提高飛行控制系統快速性、精度和抗擾動性能,為我國高超聲速飛行器飛行控制系統設計提供理論指導和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