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中繼系統 | 外文名 | Relay system |
---|---|---|---|
應用領域 | 計算機網絡 |
按中繼系統屬于OSI的層次來劃分可分為:
轉發器:物理層中繼系統。
網 橋:數據鏈接層中繼系統。
路由器:網絡層中繼系統。
網 關:網絡層以上的中繼系統。
a)、轉發器 轉發器是最簡單的互聯設備,它沒有“智能”,不能控制和分析信息,也不具備網絡管理功能,只是簡單地接受數據禎,逐一再生放大信號,然后把數據發往更遠的網絡結點,因此轉發器只能用于同種網絡的物理層上。
b)、網 橋 網橋是互聯網絡中最簡單的具有“智能”的中繼系統。它在OSI的數據鏈接層連接局域網。網橋只連接具有相同介質訪問控制層的網絡。它不區分高層協議,也不對這些協議進行解釋,如同根本不知道高層協議的存在。
c)、路由器 路由器除了提供橋接功能外,還提供復雜的路徑控制和管理。網橋常用于局域網點到點的互聯,而路由器則可用于建立巨大的、復雜的互聯網。不過路由器要求更多有經驗的網絡技術人員設置、安裝、管理它們。
d)、網 關 網關是用來連接兩類不相似的網絡,并實現在不同類型網絡之間進行信息交換的設備。
在網絡互聯時,一般都不能簡單地直接相連,而是通過一個中間設備,稱為中繼系統。
格式:pdf
大?。?span id="fa4kvrm" class="single-tag-height">512KB
頁數: 4頁
評分: 4.4
為減少負荷管理系統建設的投資,在230 MHz系統建設中提出了利用終端中繼技術解決小范圍終端信號盲區的做法。闡述了終端中繼的工作原理、工作流程和實現終端中繼系統軟硬件需變動的內容、調試和應注意的問題,分析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對策。
格式:pdf
大小:512KB
頁數: 4頁
評分: 4.7
概要分析了無中繼和有中繼系統設計的主要區別和一般要求,介紹了端對端有中繼系統的基本框架、主要配置及相關說明,提出了有中繼系統光路和饋電設計中需要考慮的相關內容和計算方法。
中繼包括以下三種形式:
l 模擬中繼
我們熟悉的固定電話線采用的就是模擬中繼。一路模擬中繼在同一時間只能支持一路通話。
l 數字中繼
數字中繼與模擬中繼的形態差別比較大。電信運營商通常使用光端機把光纖的光信號轉為電信號。一路電信號就是一路數字中繼,它能同時支持30路通話,相當于30路模擬中繼的容量。在用的數字中繼主要是PRI(Primary Rate Interface,基群速率接口)中繼,也稱為PRA(Primary Rate Access,基群速率接入)中繼。
l IP中繼
通過互聯網向用戶提供接入服務。兩點之間沒有實體線路,使用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在IP協議上傳送語音)技術。用戶的IP PBX(Private Branch Exchange,專用交換分機)注冊到互聯網服務商的平臺之后就可以進行通話。
本發明涉及一種由旨在用于電信系統的半雙工中繼器實現的中繼方法,所述電信系統包括多個源、所述中繼器、和接收方。所述方法(1)包括:對時間索引的源b的集合LR,b進行參數設置;?定義邏輯規則Cb(LR,b,SR,b,SD,b),b=1,…,B?1,所述邏輯規則導致確定所述中繼器合作的無錯解碼的源消息的選擇;接收階段(2),所述接收階段包括:o接收由所述源發射的碼字,此階段包括用于針對每個源根據所接收的碼字來估計與由所述源發射的所述碼字(cs)相關聯的消息uS,t的解碼步驟;o由所述中繼器進行錯誤檢測并決定(3)無錯解碼的消息,所述無錯解碼的消息確定由所述中繼器無錯解碼的源的集合SR,b;?編碼和向接收方發射僅表示消息的所述選擇的信號的階段(4),所述接收階段使得在每次從不同的源接收塊(c(b)/s,t)之后,所述中繼器接收并解碼來自所述目的設備的返回路徑,所述返回路徑指示(SD,b)是否沒有消息或至少一個消息被無錯解碼,由所述目的設備無錯解碼的這些消息確定由所述目的設備無錯解碼的源的集合SD,b,并且所述方法使得只要所述邏輯規則Ci
:
α = αL 2αC (dB)
式中:α -中繼光纖通道總衰減;
αL -中繼光纖線路總衰減;
αC -光纖連接器介入損耗,一般為0.5dB。
光傳輸中繼段距離由光纖衰減和色散等因素決定。
中繼段距離的設計方式主要分兩種情況:1.衰減受限系統,即中繼段距離根據S和R點之間的光通道衰減決定。2.色散受限系統,即中繼段距離根據S和R點之間的光通道色散決定。
1.)衰減受限系統
Ps-Pr-Pp-Mc-Ac
L= —————————
Af 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