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磚砌建筑的歷史 | 作????者 | [英]詹姆斯·W.P.坎貝爾 |
---|---|---|---|
出版社 | 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 | 2016年1月 |
頁????數 | 328 頁 | 定????價 | 380 元 |
裝????幀 | 精裝 | ISBN | 9787534044540 |
叢????書 | 專題建筑史叢書 |
詹姆斯·W. P. 坎貝爾(James W.P. Campbell):英國劍橋大學皇后學院建筑與藝術史院士,倫敦芬奇福曼建筑事務所建筑保護主管。曾出版過《圣保羅大教堂》、《樓梯:歷史、修復和保護》等。
專題建筑史叢書 (共3冊), 這套叢書還有 《圖書館建筑的歷史》,《木構建筑的歷史》 2100433B
從古羅馬的圖書館到巴黎的國家圖書館,建筑師們追求能夠超越同行,建造出最壯觀的建筑。本書是一部講述世界范圍內的圖書館建筑史的著作,從有文字之初直至今日,從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直至現代日本。每個時代、每種文化都重新發明了圖書館,對之進行改造,反映出時代和文化自身的需求,與此同時也反映出文明本身的歷史。
就其雄心和規模而言,本書自成一路。作者和攝影師一同周游世界,走訪并記錄了大約80家圖書館。建筑史家詹姆斯·坎貝爾寫出了既具有權威性又具有高度可讀性的文本,威爾·普賴斯則是世界一流的建筑及室內攝影師。他的照片引人入勝,技術上完美無瑕,既流暢又表達出強烈的氛圍。
圖書館不僅是貯藏書籍的倉庫,而且是學識、創造力和思想的倉庫,它們是人類某些成就的體現。坎貝爾和普賴斯聯手創造出這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一部圖書館建筑史的開山之作。
首先,對學校建筑的認識當然離不開對“學校”本身的認識,離不開對學校“學”與“教”功能的考察。在人類歷史的發展歷程中,學校的出現是伴隨人類文明的進一步發展而形成的,當時人類的生產力水平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水...
元朝嚴酷的統治終被推翻,中國又恢復了漢人掌權。但一心想恢復漢唐雄威的明朝皇帝并沒有給中國帶來另一次輝煌——封建制度沒落的頹勢已無法挽回。在明朝,中央集權發展到極點,宰相被廢除,皇帝成為官僚之長。特務政...
褐石建筑,在歐洲也被稱為“紅磚建筑”。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工業革命的蔓延,大批中產階層在英國興起。在舉世聞名的英國高等學府中,應運誕生了真正屬于中產的、獨樹一幟的“紅磚大學”。 當第一群來到新...
第一章:失落的開始:古代世界的圖書館
埃卜拉圖書館(阿勒坡,敘利亞)
亞述巴尼拔圖書館(尼尼微,伊拉克)
帕加馬圖書館(土耳其)
塞爾蘇斯圖書館(土耳其)
亞歷山大圖書館(羅馬,意大利)
……
第二章:回廊、書冊和書籍:中世紀的圖書館
海印寺(韓國)
三井寺藏經閣(日本)
唐招提寺(奈良,日本)
馬拉泰斯達圖書館(切塞納,意大利)
……
第三章:書櫥、鏈子和隔間:16世紀的圖書館
天一閣(寧波,中國)
文淵閣(北京,中國)
圣馬可圖書館(威尼斯,意大利)
洛倫佐圖書館(佛羅倫薩,意大利)
三一學堂圖書館(劍橋,英國)
默頓學院(牛津,英國)
……
第四章:墻架、穹窿和龕室:17世紀的圖書館
埃斯科利亞爾宮圖書館(埃斯科利亞的圣洛倫佐,西班牙)
安布羅斯圖書館(米蘭,意大利)
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圖書館
博德利圖書館(牛津,英國)
斯特拉霍夫修道院圖書館(布拉格,捷克共和國)
赫爾佐格·奧古斯都圖書館(沃爾芬比特爾,德國)
……
第五章:天使、壁畫和密門:18世紀的圖書館
喬安娜圖書館(科英布拉,葡萄牙)
馬弗拉宮圖書館(馬弗拉,葡萄牙)
奧地利國家圖書館(維也納,奧地利)
安杰利卡圖書館(羅馬,意大利)
梅爾克修道院圖書館(梅爾克,奧地利)
圣加爾修道院圖書館(圣加倫,瑞士)
……
第六章:鐵書庫、汽燈和卡片目錄:19世紀的圖書館
哈特菲爾德宅邸(哈特菲爾德,英國)
弗吉尼亞大學圖書館(弗吉尼亞,美國)
巴西國家圖書館(里約熱內盧,巴西)
帕農哈爾馬修道院圖書館(帕農哈爾瑪,匈牙利)
國民議會圖書館(巴黎,法國)
劍橋大學圖書館(劍橋,英國)
芬蘭國家圖書館(赫爾辛基,芬蘭)
圣熱納維耶夫圖書館(巴黎,法國)
……
第七章:電、混凝土和鋼:20世紀的圖書館
紐約公共圖書館(紐約,美國)
大阪圖書館(大阪,日本)
俄羅斯國家圖書館(莫斯科,俄羅斯)
斯德哥爾摩市立圖書館(斯德哥爾摩,瑞典)
貝內克圖書館(紐黑文,美國)
柏林國家圖書館(柏林,德國)
……
第八章:電子時代圖書館的未來
烏得勒支大學圖書館(烏得勒支,荷蘭)
中國國家圖書館(北京,中國)
格林兄弟中心(柏林,德國) ……
格式:pdf
大小:2.8MB
頁數: 4頁
評分: 4.5
建筑,因人類的功能需求而創造營構,也因功能需求使用的完成或功能使用年限的結束等緣故而退出使用.于是,原有功能需求的建筑成為歷史,只是物質形態還存在,人們通常稱這尚存的物質形態為“歷史建筑”.當然,對任何一個時期的人居社會來說,這種尚存的“歷史建筑”現象都是存在的,古代有、近現代有,當今及未來的人居社會也同樣會有,這是毋庸置疑的.那么,人們該如何對待這些“歷史建筑”?這是一個歷史問題,也是一個現實問題,關鍵在于認識,在于人們以什么樣的文化意識觀念來認識這一曾有的“歷史”遺存,這是人類所應具有的科學態度.
格式:pdf
大小:2.8MB
頁數: 5頁
評分: 4.6
裝配式建筑的歷史背景(中國篇 1) 一、歷史影響 數千年來,甚至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 歷史上外部因素對于中國建筑的結構、材料和建造方式等, 幾乎沒有任何影響(圖 1)。? ?圖 1 二、古代中國的裝配式 建筑 (一)河姆渡文化 華夏民族的先祖們開始從舊石器時 代的魚獵、采集、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轉向了以農耕為 主的定居生活。中國在遠古( B.C.7000 ,河姆渡文化)就開 創了“梁柱式”建筑的“榫卯結構”,開始實施“裝配式建筑”。圖 2 是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遺址中發掘出來的 B.C.5000 ~B.C.3300 年的木構榫卯。是至今為止,世界上 考古發現的最早預制裝配式建筑構件。 ?圖 2 河姆渡遺址 出土許多樁柱、立柱、梁、板等建筑木構件,構件上有加工 成的榫、卯(孔) 、企口、銷釘等,顯示當時木作技術的杰 出(圖 3)。柱子兩端凸出的小方形稱為榫、柱上鑿出可將榫 插入的孔為
專題建筑史叢書 (共3冊), 這套叢書還有 《圖書館建筑的歷史》,《磚砌建筑的歷史》 2100433B
內容介紹
《現代建筑的歷史編纂》內容簡介:歷史的編纂對于建筑影響深遠。《現代建筑的歷史編纂》以現代建筑的歷史文本(有關建筑的圖書)為研究對象,尋找歷史、社會和建筑三者之間的關系,并試圖重構歷史文本之間的無形文本,還原這些文本的歷史語境。
2100433B
《建筑的歷史》一書由德國著名學者蘇珊娜·帕爾奇(Susanna Partsch)于1999年出版。《建筑的歷史》深入淺出,以簡練的文字和大量的彩色照片與插圖,展示了人類幾千年的建筑發展歷史及世界各地風格迥異的建筑樣式和風格,勾勒出一幅建筑歷史發展的全程圖景。書中配有大量古遺跡圖片、房屋構造圖、地圖等珍貴資料,既可以作為建筑類專業的入門讀物,也為研究西方建筑發展史提供了大量極富參考價值的史實資料,是一本文質兼美,集建筑學、建筑歷史學、考古學、社會學于一體的跨學科綜合性讀物,具有較高的認知價值與鑒賞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