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自然通風與建筑蓄熱耦合的傳熱機理及模擬方法研究 | 項目類別 | 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
項目負責人 | 魏東 | 依托單位 | 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 |
建筑節能和改善室內空氣品質是建筑可持續發展的兩大主題。自然通風與建筑蓄熱的耦合模擬研究,不僅是我國建筑可持續發展以及室內熱舒適性評價中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也是國際上對流導熱耦合研究領域的熱點與難點。本項目以理論分析和數值模擬為主要手段,以自然通風與建筑蓄熱的一體化研究為主題,致力于建立自然通風與建筑蓄熱耦合分析的合理模型和求解算法,探索和揭示自然通風與建筑蓄熱的耦合傳熱機理和室內溫度的響應規律。 通過研究,發展了三維自然風場及室內流場耦合的大規模精細化數值模擬技術,建立不同建筑蓄熱體非穩態傳熱的模型和算法,提出了一種基于超聲回波法的測量建筑蓄熱體內部溫度場或建筑墻體表面等效熱邊界條件的探測方法,開展了自然通風與建筑蓄熱一體化研究的建模、求解和分析,系統探討了近地表自然風的三維動態特性、室內外微環境變化規律及各種因素對室內溫度的影響。項目開發表相關學術論文12篇(其中SCI 2篇,EI 5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8項(6項排名第一,2項排名第二),實用新型專利授權1項(排名第一),培養風能與風工程專業碩士一名。相關成果作為“相變儲能技術研究及其在建筑節能與飛行器熱安全領域的應用”項目的一部分,獲得2015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排名第六)。 研究結果可以為室內熱舒適性評價、自然通風及建筑蓄熱技術的應用以及推廣被動式建筑等提供一定理論基礎和依據。
建筑節能和改善室內空氣品質是建筑可持續發展的兩大主題。自然通風與建筑蓄熱的耦合模擬研究,不僅是我國建筑可持續發展以及室內熱舒適性評價中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也是國際上對流導熱耦合研究領域的熱點與難點。本項目以理論分析和數值模擬為主要手段,以自然通風與建筑蓄熱的一體化研究為主題,致力于建立自然通風與建筑蓄熱耦合分析的合理模型和求解算法,探索和揭示自然通風與建筑蓄熱的耦合傳熱機理和室內溫度的響應規律。本項目將重點發展三維自然風場及室內流場耦合的大規模精細化數值模擬技術,建立不同建筑蓄熱體非穩態傳熱的模型和算法,開展自然通風與建筑蓄熱一體化研究的建模、求解和分析,系統探討近地表自然風的三維動態特性、室內外微環境變化規律及各種因素對室內溫度的影響。研究結果可以為室內熱舒適性評價、自然通風及建筑蓄熱技術的應用以及推廣被動式建筑等提供一定理論基礎和依據。
換熱機房設置在地下室,不具有自然通風條件,是否需要設置機械通風?
需要設置機械通風。換氣次數按面積和設備發熱量計算。
自然通風是指不間斷的給室內開窗換氣,讓空氣自然對流,形成室內空氣交換,達到通風的效果。自然通風又分穿越式通風、浮力煙囪式通風、單側式局部通風三種不同的方式
一般倉庫之類的機械通風我做4-6次換氣次數,?房間體積X每小時換氣次數=每小時換氣量 如果是排蒸汽?8-10次換氣次數, 如果排熱和廁所之類?15次
格式:pdf
大小:1.1MB
頁數: 4頁
評分: 4.5
本文結合實測,對不同模擬方法的適用性進行了比較分析,提出宏觀模型是對居住建筑自然通風房間熱環境模擬的適宜工具。自然通風房間的自然通風量和室內空氣溫度存在相互影響作用關系,這是對此類建筑熱環境進行模擬時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自然通風能兼顧建筑節能與改善室內空氣品質。建筑蓄熱對自然通風與室內空氣流動和熱狀況產生重要影響。本研究擬采用理論分析、數字模擬、CFD仿真與實驗研究相結合的方法,探討建筑蓄熱與自然通風非線形耦合關系,揭示建筑蓄熱對自然通風量和室內溫度波動的影響規律。研究成果將為建筑材料的選取、混合通風系統的合理設計與控制策略的確定打下理論基礎。 2100433B
批準號 |
50478055 |
項目名稱 |
建筑蓄熱與自然通風的耦合理論 |
項目類別 |
面上項目 |
申請代碼 |
E0803 |
項目負責人 |
張國強 |
負責人職稱 |
教授 |
依托單位 |
湖南大學 |
研究期限 |
2005-01-01 至 2007-12-31 |
支持經費 |
22(萬元) |
Stokos、Hooper、Kazemi-Kamyab等開發了將流體及固體內所有物理過程進行瞬態緊耦合算法,能使計算結果與實驗結果高度吻合。但是,該瞬態緊耦合計算需要消耗大量的計算資源,難以用于解決實際復雜工程問題。
根據問題的特征,有些研究者近似認為在計算時間內,某些參數的狀態是不變的,進而直接將瞬態問題轉化為穩態問題。對于絕大多說不能通過準穩態處理直接轉化為穩態問題的瞬態問題,有些研究者主張保留耦合的非穩態特性,提出各部分分別進行瞬態求解,并通過邊界條件、參數值及活動網格等方式進行實時信息交互的瞬態松耦合傳熱問題的求解。如 Bauman 和Kazemi-Kamyab等針對高超聲速流中固體表面帶輻射及燒蝕相變過程的流固耦合強制對流傳熱問題,提出將流體 Navier-Stokes 方程與固體導熱、輻射及燒蝕相變過程分別進行瞬態求解,并利用流體數值計算結果對其他求解方程的邊界溫度和熱流加以修正,直至迭代收斂。Lohner 等針對飛機氣彈分析中帶固體形變的流固耦合傳熱問題,將流體 Navier-Stokes 方程及固體導熱和應變方程分別求解,并利用流體數值計算結果對其他求解方程的邊界溫度和熱流加以修正,同時利用固體應變方程的計算結果修正流體耦合邊界位置和速度邊界條件,直至迭代收斂。
有些研究者提出了基于準穩態流場的松耦合算法,即近似認為在整個流固耦合傳熱過程中,流場處于若干個準穩態,每一個準穩態的流場都使用穩態 Navier-Stokes 方程求解。如 Kontinos結合二維邊界單元法和高超聲速計算流體力學( CFD) 算法的松耦合算法,分析了高超聲速流與機翼前緣的耦合傳熱問題。Chen 和Zhang等交替進行穩態流場計算與固體燒蝕和瞬態導熱的松耦合算法計算了帶燒蝕的流固耦合傳熱問題。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