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于丘陵及平原
竿高5-6米,粗約2厘米,幼竿深綠略帶紫色,被白粉,節間上部疏生直立的細柔毛,微粗糙,老竿綠色或灰綠色;最長的節間約2.5厘米,壁厚4毫米;竿環隆起,略高于籜環?;X鞘背部暗綠至淡綠,并微帶紫色,先端有時有乳白色縱條紋,被白粉,竿下部的籜鞘有時在背部具柔毛,無斑點或在上部有稀疏至密集的極其微小的斑點,邊緣生纖毛;籜耳常存在于中、上部的竿籜上,小形乃至較大而呈鐮形,或可無籜耳,綠色或綠帶紫色,繸毛少數至數條或有時缺;籜舌拱形或截形,寬于籜片基部或在無籜耳時則籜舌的兩側明顯露出,紫色,高1-2毫米,邊緣生纖毛;籜片狹三角形至三角狀披針形,深綠色或深綠色帶紫,直立,平直或波狀。末級小枝具2葉;葉耳及鞘口繸毛通常存在,但易脫落;葉舌中度伸出;葉片長7-11厘米,寬1.2-1.6厘米。筍期4月中、下旬。
產浙江、四川。1941年由四川成都伴隨大熊貓而被引入美國栽培 。模式標本采自美國。分布于長江流域以及陜西秦嶺等地。
喜陰濕的觀賞植物,每3-4天,換一次清水,可放入幾塊小木炭防腐. 換水改加水 生根后不宜換水,水分蒸發后只能及時加水。常換水易造成葉黃枝萎。加的水最好是用井水,用自來水要先...
大多數箭竹生長在溫暖濕潤,年平均氣溫13~19攝氏度,年降水量約為1000mm,空氣相對濕度較大的環境里,不需要大量水便可以很好的成長;沒有一種竹子能忍受寒冷和干燥的氣候條件,但卻是高山地區抗風沙的有...
1、稈高7-11米,徑達4-6厘米。節間較短而均勻,幼竿密被。出土后的竹筍經25-30天生長,成為幼竹,開始放葉,再經10-20天,幼竿竿形生長即告完成。雷竹有“筍用竹之王”的美稱。2、發筍力強。集約...
園林應用:園林綠化用
其它用途: 竿作柄材或篾用,筍食用。 竹材堅韌,專用劈篾,編結竹器。
對土壤比較疏松, 肥力較高的竹林,采用種類調整和齡組調整兩種方法。種類調整適用于樹木及藤蔓較多而呈散生分布的林分,方法是秋冬及早春清除林內全部藤蔓、灌木以及嚴重壓迫竹林的喬木,個別珍貴樹種應予保留,保證竹子占絕對優勢,但每公頃應保留 3 一 5株喬木樹防雪災。齡級調整適用于樹木較少,白夾竹占絕對優勢,而老竹過多的林區,按照砍小留大,砍四留三,砍密留稀,砍低留高的“四砍四留”原則采伐。同時,改造土壤,提高林地質且即土壤改良法適用于土壤板結,老鞭過多,勞力充足的地方,分帶狀和塊狀改造兩種。帶狀適用于土層厚薄比較均勻且坡度較平緩的殘敗竹林。改造與補植新育相結合即補植法,主要適用于喬灌木呈團塊分布或林中空地較大的竹林。方法是清除喬灌木等,按白夾竹造林技術進行補植和撫育管理。首先砍除雜灌、清理林地,在秋季用全墾、穴狀或水平帶狀整地。 栽植后要加強幼林撫育、 管理,直至郁閉成林,每年春季和秋季各鋤撫刀撫 1 次,清除雜草,中耕培土,抗旱施肥,封山育筍,防止山火。白夾竹在生長過程中,常受到多種病蟲的危害,特別是筍期病蟲害嚴重,直接導致退筍,影響竹筍上林成竹,降低白夾竹的產量和質量。因此,筍期病蟲的綜合防治是白夾竹整個防治過程中的關鍵和重點。
格式:pdf
大小:127KB
頁數: 未知
評分: 4.8
通過80塊標準地資料,對贛西北石灰巖地區淡竹生長的立地環境作了比較全面的研究。研究指出:淡竹是一個適應性較強的竹種,贛西北石灰巖地區淡竹的生長環境較差且變化復雜;立地因子對淡竹生長的綜合影響非常顯著;在眾多的立地因子中,坡位、坡形、土層厚度、土壤通氣狀況、土壤中水解N和全P含量對淡竹生長的影響比較顯著。
格式:pdf
大?。?span id="jqvkyuc" class="single-tag-height">127KB
頁數: 未知
評分: 4.8
花葉夾竹桃在浙江慈溪的生長期為3月中旬~11月上旬前后,花期為5月下旬~11月初。9月前后枝梢生長最快。一年生植株在不同土壤中的栽植成活率一般在90%以上。耐鹽性較強,在含鹽量0.23%的鹽土中易成活,生長勢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