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工業大學化學工程學院始建于1960年,1963年化學工程與工藝和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兩個專業開始招生。1990年國家正式批準化學工程專業碩士點,2013年獲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共建材料學(高分子材料)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中國化工高教學會理事單位,學院擁有2個吉林省重點學科;7個碩士點(化學工程、應用化學、工業催化、化學工藝、生物化工、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理科)),化學工程擁有在職申請碩士學位授予權和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設有化學工程與工藝、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制藥工程、環境工程和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5個本科專業,其中化學工程與工藝、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為國家特色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為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試點專業。
現有專職教師69人,其中教授19人,博士生導師10人;副教授35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比例達80%,師資隊伍實力雄厚。學院現有在校本科生1420人,在讀博士、碩士研究生240人。
擁有高分子合成國家地方共建工程實驗室、教育部合成樹脂與纖維工程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化工特色專業重點實驗室、高分子材料特色專業實驗室、省部共建材料學重點實驗室、吉林省石化資源與生物質綜合利用工程實驗室、吉林省化工基礎實驗教學中心、吉林省高分子專業教學示范中心、吉林省合成樹脂及化學纖維創新中心及大學生科技創新基地;擁有先進的教學、科研實驗設備、測試儀器和研究條件,儀器設備總值達7000萬元,能很好地滿足研究生、本科生從事科學研究、工程實踐和專業實驗的需求。近3年來承擔國家、省(部)級項目及企業合作項目137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8項;20項成果被企業采用。近五年共發表400多篇重要學術論文,其中被SCI、EI收錄150篇;出版學術專著及教材12部;獲授權發明專利40余項。
高度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工作,突出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實施本科生全程導師培養制度﹑開展學科競賽、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和社會實踐活動等多種有效培養措施,使學生在系統地掌握理論知識、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在創新意識、團隊協作和工程實踐能力方面都有明顯地提高,培養的學生專業扎實,適應性和競爭意識強,視野寬廣,得到了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就業率(95%)和考研率(25%)處于國內同類專業的先進行列。
學院擁有3個吉林省重點學科、7個碩士點(化學工程、應用化學、工業催化、化學工藝、生物化工、材料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化學工程擁有在職申請碩士學位授予權和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設有化學工程與工藝、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制藥工程和環境工程4個本科專業,其中化學工程與工藝及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是吉林省特色專業。
學院現有專職教師55人,其中教授12人,博士生導師3人,副教授22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比例達75%。
長春工程學院是2000年由三所具有50年辦學歷史的全國示范性高等工程專科重點建設學校(原長春建筑高等專科學校、長春工業高等專科學校、長春水利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合并組建的一所以工為主,工、管、文、理等學...
位于齊魯工業大學長清校區 附近交通便利,大學很多。
我就是這學校的學生 目前大3了 待了3年 個人建議你還是別報這學校 我詳細介紹下這學校 首先硬件設施上 一般南方經濟發達 大學建的比較豪華 北方的簡陋點 長春工程學院就是極品的北方大學 分3...
學院擁有教育部合成樹脂與纖維工程中心、財政部與地方共建化工專業重點實驗室、省材料學重點實驗室、省重點示范化工基礎實驗教學中心、省合成樹脂及化學纖維創新中心、長春工業大學綠色化學研究所及大學生科技創新基地;擁有先進的教學實驗設備、測試儀器和研究條件,能很好地滿足學生從事科學研究、工程實踐和專業實驗的需求。
學院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十五”攻關計劃、吉林省科技廳重大項目及企業合作項目120余項,近3年來承擔國家、省(部)級項目及企業合作項目70余項,在研科研經費2000多萬元,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5項;20項成果被企業采用。近五年共發表400多篇重要學術論文,其中被SCI、EI收錄150篇,出版學術專著6部,申報發明專利40余項,在國內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學院高度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工作,突出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實施本科生全程導師培養制度﹑開展學科競賽、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和社會實踐活動等多種有效培養措施,使學生在系統地掌握理論知識、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在創新意識、團隊協作和工程實踐能力方面都有明顯地提高,畢業生一次就業率達95%,培養的學生踏實敬業,專業扎實,適應性和競爭意識強,視野寬廣,得到了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
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四年本科)
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是為適應新世紀化學工業的發展而設置的一個厚基礎,寬口徑,適應性強、工程特色顯著的大化工專業。專業領域涉及化工、石油、醫藥、能源、輕工、材料、食品、日用化工、能源、生物化工、微電子化工等諸多領域。主要研究化工等過程工業技術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并運用其解決生產、研發、設計、優化和管理等實際課題的工程技術學科。本專業注重基礎理論和工程技術知識的教學,注重全面素質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注重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和工程能力的提高。
主要課程:
化工原理、化工熱力學、反應工程、分離工程、化工設計、化工工藝、化工過程分析與合成等。
畢業生去向:
畢業生可到化工、精細化工、制藥、生化、石油加工、燃氣、輕工、食品、能源和材料合成等部門從事研究、設計和生產管理工作,也可到高校從事專業教學工作。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四年本科)
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掌握化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運用高分子化學和物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高分子材料的分子設計、合成、結構與性能關系,具有對高分子材料改性及加工過程進行技術經濟分析和管理的初步能力。能夠從事高分子科學研究開發及應用的教學、科研人才及能滿足生產實際要求的高分子合成、成型加工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
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化工原理、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聚合物流變學、聚合反應工程、高聚物成型工藝學和模具設計。
畢業生去向:
畢業生可到塑料、橡膠、合成纖維、涂料、粘合劑、精細化工、輕工、建材、汽車、醫用器材、醫藥等行業和研究院所,從事科研、設計和生產管理工作或教學工作。
制藥工程專業(四年本科)
本專業學生接受化學化工和制藥的實驗技能、工業實踐、計算機應用、科研與工程設計方法的基本訓練,培養學生具有對醫藥品、保健品和制藥設備的工程設計和新藥開發、生產營銷的基本能力。在專業知識方面,要求學生掌握生物技術、生物制藥、化學制藥、中藥精制、藥物制劑技術與工程等知識;在工藝設備方面要求學生掌握藥物生產裝置、工藝流程與設備設計方法;并具有對藥品新產品、新工藝的研發或設計的初步能力。
主要課程:
有機化學、生物化學、物理化學、化工原理、制藥工程、藥物合成反應、藥物化學、藥理學、藥劑學、天然藥物化學、制藥工藝學和藥用高分子材料等。
畢業生去向:
畢業生可到藥品(或保健品)、化工、環保、輕工食品等生產企業從事研發和生產管理和營銷工作;也可到研究所、設計院等機構從事新藥的研究、開發和設計等工作。
環境工程專業(四年本科)
環境工程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邊緣性學科,它的主要任務是研究保護和改善環境質量的理論、技術原理和工程措施。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環境工程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具有對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和固體廢物處理處置等工程設計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的科學研究及計算機應用能力;懂得環境質量評價和環境規劃與管理的基本知識和方法。
主要課程:
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化工原理、大氣污染控制工程、水處理工程、噪聲污染及控制、固體廢棄物處理及利用、環境質量評價及環境監測等。
畢業生去向:
畢業生可到環境保護、化工、輕工、能源、研究部門、高等學校等部門從事環保、環境工程設計、環境評價與規劃、環境監測與分析、環境監督與管理、環境宣傳與教育和環境科學研究與環保產品開發等方面的工作。
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專業(四年本科)
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專業是2010年國家教育部批準設立的新興交叉學科專業。該專業旨在為社會培養循環經濟、再生資源等領域的急需人才,滿足“低碳經濟、環保技術”等國家決定大力發展的新興產業的需要。本專業培養具備面向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適應未來科技進步,掌握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專業相關原理和知識,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質與職業道德,獲得工程師良好訓練,基礎理論扎實、專業知識寬厚、實踐能力強,并具有終身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國際視野的理工融合型創新人才。可勝任資源高效與循環利用以及相鄰學科的過程設計、技術開發和應用、生產管理、科學研究及教學工作,或繼續進行資源生態領域的研究生學習。
主要課程:
有機化學、分析化學、化工原理、工業催化、高分子化學、生物質化學、綠色化工過程設計原理、水處理及循環利用、生物質加工工程、循環加工過程裝備、合成材料再加工原理、循環經濟等。
畢業生去向:
本專業就業方向主要是各級政府環保部門、高等院校、設計單位、科研單位、相關企業及環保機構。
格式:doc
大小:175KB
頁數: 21頁
評分: 4.6
5、框剪結構設計 5.1 剪力墻總剛度 5.1.1結構布置及計算簡圖: (底部加強部位) (一般部位) 5.1.2 剛度計算: 5.1.2.1 W1(第1~2層 ) 洞口面積與墻總面積之比為 (1)整體系數的計算: 圖1-20 W-1計算簡圖 洞口上連梁的折算慣性矩計算如下: 5.1.2. 2 W1(第2~5層 ) (1)整體系數的計算: 圖1-21
化學與生態工程學院前身是化學專修科,創建于1960年。
1972年與數學、物理合并成立數理化系,1978年成立化學系,1996年更名為化學化工系,2003年成立化學與生態工程學院。
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化學與生態工程學院現開設有:應用化學、生物化學與生物分子學2個碩士點;本科專業有:化學、應用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生物技術、環境工程、制藥工程6個;成人教育(函授)有:化學、環境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環境監測與治理4個本、專科專業。至此,學院由過去單一的辦學層次變為專、本、研究生教育的多層次化和辦學模式的多元化格局,由過去單一化學學科發展成為由化學、化工、生物、環保、制藥等學科交叉、相互滲透、理工融洽的大學科群體系的學科結構。目前在校本科學生1093人,成人函授生650人。現有教職工58人,師資整體實力雄厚。
(原長春建筑高等專科學校、長春工業高等專科學校、長春水利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合并組建的一所以工為主,工、管、文、理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普通本科大學,隸屬于吉林省人民政府。
長春工程學院水環學院全稱為:長春工程學院水利與環境工程學院。它位于長春工程學院西校區。它和土木學院公用第5教學樓,是長春工程學院的最大的學院之一。水環學院在西區有水利館一座。水環學院的是一個工科學院,是很專一的以水利工程為主的工科學科。
長春工程學院水環學院有三個系:市政環境工程系,水利水電工程系,水土資源系。專業有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安全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水利,水電,農水等等。
水利與環境工程學院是學校規模較大、整體實力較強、發展勢頭很好的學院之一。現設有水利工程領域專業碩士學位點一個,水利水電工程、給水排水工程、環境工程、環境科學、安全工程、農業水利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和安全工程8個本科專業和水利水電建筑工程1個專科專業。水利水電工程學科為吉林省“十二五”優勢、特色重點學科,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為吉林省“十二五”特色專業,學院現有全日制學生1800余人。
學院設有水利水電工程、農業水利工程、給水排水工程、環境工程、環境科學、安全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7個專業教研室,設有水利工程綜合實驗室(含水利館、大壩材料研究室、水工結構研究室、流體力學基礎實驗室)、市政與環境工程綜合實驗室(含微生物、水質分析等10個專項研究室)。實驗儀器設備總值800余萬元。
學院現有教職工74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5人;碩士學位以上的教師54人(博士和在讀博士24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1人,吉林省優秀教師1人,吉林省崗位創新能手1人,吉林省高校科研春苗人才2人。
學院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其中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為教育部“人才培養計劃”改革試點專業。教師教學理念新,教學經驗豐富,精心培養了一大批理論水平扎實,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備受用人單位歡迎的畢業生。近年來,學院各本科專業畢業生平均一次就業率在95%以上,畢業生平均考研率在13%以上,有的班級高達25.7%,大多數考入了武漢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河海大學、天津大學等國家重點大學。
學院擁有吉林省水工程安全與災害防治工程實驗室、吉林省城市污水處理重點實驗室兩個省級開放科研平臺。學院積極開展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十一五”期間累計科研經費到款額1000余萬元。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水利部項目1項、建設部項目4項、吉林省項目及省內相關廳局和來自社會各方面的課題125項。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學進步二等獎1項、科技進步三等獎4項,取得國家專利15項。公開發表科學研究論文243篇。同時,在教學研究方面,獲得省部級以上優秀教學成果獎2項。學院十分重視交流與合作。和10家國有大型企事業單位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系,并和國內具有相關專業的著名大學建立了長期密切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關系。
學院在發展學科優勢和保持學科特色的基礎上,正在開辟新興學科方向,實現學科交叉、理工滲透,培養面向未來國家建設需要、適應未來科技進步、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