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脹系數(shù)
溫度°С mm/mm/°С
40-260 11.5X10-6
40-425 11.8X10-6
40-540 12.1X10-6
◆熱傳導
溫度°С W/m- °k
22 18.99
100 20.82
200 22.95
300 23.96
400 24.71
500 25.58
540 26.09
碳C 1.42%
鉻Cr 4.00%
釩V 4.00%
鉬Mo 5.25%
鎢W 5.50%
錳Mn 0.30%(0.70%)
硫S 0.06%(0.22%)
拉刀,銑刀,齒輪滾刀,軋輥,成型刀,沖壓凸模,剃齒刀,凹模。
CPM M4是目前使用較多的粉末高速鋼,它的性能和化學成份類似于ASP23,是目前高速鋼中韌性很好,同時又有極佳耐磨性的鋼種。一般來說,高速鋼的耐磨性會隨著總合金成份和最高硬度增加而提高,而韌性則會隨合金量的增加而降低,因此才會在傳統(tǒng)高速鋼M 2的基礎上改進。CPM M4耐磨性的好壞取決于熱處理后的硬度以及碳化物的形成,CPM M4在M2中增加碳及釩,提高耐磨耗性;同時在考慮韌性的前提下,使用粉末冶金制程改善韌性,使CPM M4的韌性高于傳統(tǒng)M2高速鋼,根據(jù)統(tǒng)計其韌性約為傳統(tǒng)高速鋼的2-3倍,耐磨性亦為3-5倍。它使用范圍頗為廣泛,適用于各種沖壓模、嵌入模、粉末成型模以及刀具中之拉刀、銑刀、絲攻、剪切刀,任何需耐磨或強韌性的零件均可適用。綜合上述兩項性質,CPM M4是目前市場上最通用與最佳性能的高速優(yōu)質鋼。使用硬度上則因不同行業(yè)而有所不同,視生產需要而定,硬度一般在HRC 60-66之間最為合適。
與通常高速鋼一樣,可順利磨削。在退火狀態(tài)下,機械加工能力相當于碳素工具鋼(如T10)的1/2。
由于粉末鋼CPM M4碳化物分布均勻且細小,所以它比傳統(tǒng)高速鋼更具優(yōu)異的磨削性,傳統(tǒng)高速鋼所使用的磨輪,對CPM鋼同樣適用。
◆臨界溫度:840°С
◆鍛制 :1095-1150°С,不低于930°С停鍛,鍛后緩冷.
◆退火: 加熱到870°С,保持2小時 ,以≤15°С/小時的速度,冷至540°С,然后爐冷或靜止空氣冷卻至室溫.
退火硬度 BHN 225-255
◆消除應力
●退火工件:加熱到595-700°С,保持2小時,爐冷或靜止空氣冷卻至室溫.
●硬化工件:加熱到比回火溫度低15°С,保持2小時,爐冷或靜止空氣冷卻至室溫.
◆矯直:在200-430°С溫矯為好.
◆硬化
●預熱:820-845°С,均勻化。在真空或氣氛下熱處理,建議在1010-1040°С二次預熱.
●奧氏體化:1025-1205°С保持30-45分鐘。切削刀具用1175-1205°С,冷作模具鋼用1025-1160°С
●淬火:空淬或至少2bar壓力氣淬至50°С以下。或者淬入540С°鹽浴/油,并空冷至50°С以下。
實踐中鹽浴處理會獲得硬化狀態(tài)下的最大韌性。在1010-750°С區(qū)間真空或氣氛淬火其冷卻速度亦能獲得最佳的熱處理效果。
◆回火:最低540°С 回火二次,當從≥1150°С加熱淬火,需三次回火,每次回火時間至少保持2小時,回火之間要冷卻到室溫。
◆尺寸變化: 0.15%
淬火加熱溫度 1025°С 1080°С 1120°С 1150° С 1175°С 1205°С
最小保溫時間(分鐘) 45 30 20 15 10 5
淬后硬度HRC 59.5 62.5 64.5 65 65 63.5
韌性最大,并有效消除應力的最佳熱處理工藝
550℃回火HRC 58 60.5 62 63 64.5 65.5
565℃回火HRC 57.5 59.5 61 62 63.5 64.5
540℃回火HRC 58.5 61 62.5 63.5 65 66
595℃回火HRC 54 56 58.5 60 61.5 62.5
620℃回火HRC 50 53 55 56 58 59
650℃回火HRC 44 48 51 52 54 55
最少回火次數(shù) 2 2 2 3 3 3
結果可因硬化方法和截面尺寸不同而改變,鹽浴或油淬硬度最高,真空或大氣冷卻可能低1-2HRC。
根據(jù)實際使用和硬度要求,降低淬火溫度,可增加韌性。
CPM M4由于它回火溫度>540°С,適合氮化,PVD涂層及類似表面處理。CVD涂層溫度超過臨界溫度,結果難以預測。
格式:pdf
大小:54KB
頁數(shù): 2頁
評分: 4.4
玻璃物理性能 種類 遮陽(透光) 傳熱(U 值) W/m 2 .K 隔聲 (Db) 安全性 常規(guī)厚度( mm) 常規(guī)尺寸 (最 大, mm)遮陽系數(shù) 可見光 紅外線, 浮法玻璃 ≈90% ≈85% 25-35 0.55, 0.7,1.1,2.0, 2.1, 2.5, 3.0,3.5, 4.0, 5.0,6.0, 8.0, 10,12,15,19 3660×10000 Low-E 玻璃 (高透型) ≈80% ≈30% 3, 4, 5, 6,8, 10, 12, 15,19 2540×3660 Low-E 玻璃 (遮陽型) ≈55% ≈15% 3, 4, 5, 6,8, 10, 12, 15,19 2540×3660 Low-E 玻璃 (雙銀) ≈73% ≈10% 3, 4, 5, 6,8, 10, 12, 15,19 2540×3660 熱反射鍍膜玻璃 0.23-0.79 ≈25
格式:pdf
大小:54KB
頁數(shù): 21頁
評分: 4.5
)(E k 第一章:材料電學性能 1 如何評價材料的導電能力?如何界定超導、導體、半導體和絕緣體材料? 用電阻率 ρ或電阻率σ評價材料的導電能力。 按材料的導電能力(電阻率),人們通常將材料劃分為: 2、經(jīng)典導電理論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它如何解釋歐姆定律?它有哪些局限性? 金屬導體中,其原子的所有價電子均脫離原子核的束縛成為自由電子, 而原子核及內層 束縛電子作為一個整體形成離子實。 所有離子實的庫侖場構成一個平均值的等勢電場, 自由 電子就像理想氣體一樣在這個等勢電場中運動。 如果沒有外部電場或磁場的影響, 一定溫度 下其中的離子實只能在定域作熱振動, 形成格波,自由電子則可以在較大范圍內作隨機運動, 并不時與離子實發(fā)生碰撞或散射, 此時定域的離子實不能定向運動, 方向隨機的自由電子也 不能形成電流。 施加外電場后, 自由電子的運動就會在隨機熱運動基礎上疊加一個與電場反 方向的平均分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