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國特有。中國上海、江蘇、湖北、浙江、安徽、福建省等沿海均有種植。在土壤含鹽量3.93%,pH值8.96,在常年澇洼水淹的條件下,都能正常生長。
東方杉主要形態與母本墨西哥落羽杉相似,為半常綠高大喬木,表現出生長快、適應性廣、抗逆性強等優良性狀。其主要特征是:樹干基部圓整,無板狀根;樹木主干5-8米處發生多個主權,樹冠呈近橢圓形;樹冠有圓錐形、橢圓球形、梨形和圓柱形等多種類型;成年樹僅見雄球花,未見雌球果。落葉期在1月中旬至3月上旬,時間1個半月至2個月,特別是11月后,其他杉科樹種均已落葉,但東方杉依然郁郁蔥蔥。
東方杉是20世紀60年代林木育種專家葉培忠教授將美國墨西哥落羽杉(Taxodium mucronatum)與中國柳杉(Crypromeria fortunei)遠緣雜交培育出的杉科新品種。東方杉為半常綠高大喬木,它具有“父本”、“母本”雙方多種優良生物性狀和不同尋常的種質優勢。2004年國家林業局給東方杉頒發了林木良種證書,2007年成功獲得了美國專利局授予的植物專利。
東方杉為遠緣雜交的杉科新品種,不結種子,要采用嫩枝扦插繁育技術,繁殖時間6-8月份。
全封閉育苗法:小拱棚、高濕度、無菌、全封閉育苗法,做好苗床,配好扦插基質,調好濕度(或裝好育苗容器)——采條——生根激素處理——消毒——全封閉(用塑料薄膜內外分開)。在育苗管理期,要保持棚內高濕度(保持棚內塑料薄膜上有水珠存在),并調整好溫度、光照,保持適宜的插穗生根環境。當插穗長出新葉時,證明已成為一株獨立的苗木,可適當揭開拱棚的塑料薄膜,轉入正常管理。這種育苗方法可在無水、電設備的條件下進行,靈活方便。
自動噴霧育苗法:做好苗床,配好扦插基質,采條——生根激素處理——調好插壤濕度——扦插——消毒——放開自動噴霧(調好噴霧時間)。插穗長出新葉后,證明已生根成為獨立的苗木,可進入正常管理階段。這種育苗方法,可在有水、電設備條件下應用,是育苗的主要發展的方向。
以上兩種方法培育的苗木,當年生苗木要在溫室大棚內越冬,翌年3月份,再定植在苗圃內,當年苗高可達1.5-2米。
一般在翌年3月份。造林技術:要隨起苗、隨運苗、隨栽植。起苗要帶土球,保持苗木根系完好。栽植要挖大坑(坑深:土球底不少于20厘米。坑寬:土球周圍不少于15厘米)。淺栽植(比原土面稍深),要巧施肥,灌透水,一定能成活長得好。
東方杉作為防浪護堤、涵養水源、清潔水質的新樹種,可在中國長江、淮河等沿岸推廣發展。長江、淮河兩大水系流經安徽,每逢洪澇災害,給兩大流域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據考察,淮河河床兩邊堤壩迎水面只有少量的柳樹護堤林,而且存在病蟲害嚴重(如蛀干天牛等)、折干、斷頭、倒伏等現象,很難起到防浪護堤的作用。長江兩岸亦是如此,有的開發、排污,污染水質,影響魚類繁殖生長。東方杉根系發達,抗風能力強,不怕水淹,材質堅韌,不折不斷,不易風倒,主干密生側枝,防浪護堤效果好,不結種子,無任何病蟲害,因此,東方杉可作為防浪護堤的造林樹種。
東方杉綠化景觀效果好,負離子釋放量大,不結種子,無飛絮,無病蟲害,根系發達,抗風能力強,對人和車都安全。且具有凈化空氣,降低城市噪音和空氣污染,增進人體健康的作用。因此東方杉是理想的城市綠化樹種。
格式:pdf
大小:1.4MB
頁數: 3頁
評分: 4.5
中國建筑設計歷史源遠流長,但進入現代社會以來,傳統設計一度深受來自西方的影響,本民族的傳統遭到了遺棄.隨著我國全球政治與經濟地位的不斷上升,從上世紀末開始,設計行業當中出現了一股重回傳統的潮流,越來越多的設計師開始從傳統文化當中找尋設計靈感,希望探索中國設計獨有的風格.本文希望通過分析三個建筑設計改造的案例,說明在建筑設計中構建東方意境需要通過出自于傳統文化的設計理念,運用高科技的參數化設計方向,并且同時考慮建筑與景觀的之間和諧共生的關系.
格式:pdf
大小:1.4MB
頁數: 6頁
評分: 4.7
為保護和恢復水杉原生種群提供科學依據,對中國湖北利川水杉原生母樹及其生境194 8~2 0 0 3年間的變化進行對比分析,指出了保護工作存在的問題及保護對策。主要結果有:1194 8年初步調查為10 0 0多株,1983年普查有5 74 6株,涉及4個鎮(場)、4 5個行政村,分布面積為6萬hm2 ;2 0 0 3年普查為5 388株,分布范圍沒有大的變化,有2種分布類型:散生分布的有896株,群落分布的有4 4 92株,最大的種群為10 5和12 3株。2中國政府對水杉的保護取得了巨大成績,但過去只重視對個體的保護,忽視了對群落及其棲息環境的保護,導致由混交林變為純林、結構趨于簡單、生物多樣性減少、天然更新困難,1983~2 0 0 3年的2 0年間已有386株水杉原生母樹死亡,亟需對水杉原生種群及其棲息地進行保護。3應運用現代恢復生態學手段,開展水杉植被恢復重建理論研究,首先加強對集中分布種群及其棲息地進行就地保護,其次小河河谷實施種群及其棲息地恢復與重建。4人為活動對水杉的危害加重,應減少及停止一切有害的人為活動,改善水杉原生母樹生境,提高居民、社區自主參與水杉保護的意識;進行生態移民和實施退耕還林等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方法。
通過精心準備,5月7-11日,林業總站種苗部門在寶山基地組織工人完成東方杉無性系容器苗換袋工作,5個無性系容器苗合計2819株。
為進行東方杉無性系選育,種苗部門在寶山基地營建無性系采穗圃6畝,租賃川沙林場溫室大棚扦插育苗,將扦插苗移栽至美植袋容器化培育,用于實驗室無性系抗耐性測定和大田造林試驗,進行無性系選育及應用方向評價。此次換袋的容器苗是2016年扦插、2017年容器袋培育一年的苗木,美植袋規格20×20厘米,容器苗平均苗高80厘米,2018年3月份已送2000株至南京林業大學開展逆境脅迫試驗。通過美植袋、泥炭、珍珠巖、有機肥等預算及采購,基質配制、容器苗培育圃清理整修等一系列準備,將容器苗更換至30×30厘米的美植袋中繼續培育,預計年底苗高可達180厘米,地徑2.5厘米,2019年可營造試驗林。在換袋的同時,做好無性系苗木標記,繪制無性系容器苗圃地擺放位置示意圖,便于區分無性系苗木。
上海市林業總站、南京林業大學。
尹中明、朱建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