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高帶寬數字熒光示波器 | 產????地 | 中國 |
---|---|---|---|
學科領域 | 電子與通信技術 | 啟用日期 | 2010年11月08日 |
所屬類別 | 電子測量儀器 > 通用電子測量儀器 > 示波器 |
包括信號完整性、抖動和定時分析在內的設計驗證;高速復雜設計方面的設計檢定;根據行業標準對串行數據流進行的認證測試;內存總線分析和調試;原型機啟動和電源驗證;瞬態現象的研究和調查;復雜系統的生產測試;瞬態信號或寬帶射頻信號的頻譜分析。 2100433B
主要性能指標;;模擬寬帶高達33GHz,上升時間快達9ps。支持對最新的高速串行標準的測試;33GHz型號有2條通道提供真正的33GHz實時模擬帶寬;業界領先的高采樣率和定時分辨率;有2條通道實現100GS/s(33、25、20、16和12.5GHz型號);四通道同時使用性能;高達23GHz帶寬;高達50GS/s實時采樣率;高達500M樣點記錄長度,具有MultiViewZoom"sup--normal" data-sup="1" data-ctrmap=":1,"> [1]
示波器標注的帶寬都是指模擬帶寬,即示波器模擬前端的帶寬,是指隨著輸入正弦信號頻率的增加,輸出信號的幅度衰減到3dB的頻率。
示波器的這兩種頻率響應各有各的優缺點。具備最大平坦頻響的示波器比具備高斯頻響的示波器對帶內信號的衰減較小,也就是說前者對帶內信號的測量更精確。但具備高斯頻響的示波器比具備最大平坦頻響的示波器對代外信號...
格式:pdf
大?。?span id="w3qx6gl" class="single-tag-height">147KB
頁數: 未知
評分: 4.6
本文介紹了數字熒光示波器1.2GHz帶寬前置放大器的設計方法。首先介紹了系統的總體設計,然后給出了各個模塊的設計,主要包括無源衰減網絡的設計、阻抗變換網絡的設計以及數控增益放大器的設計這三個部分。經過分析證明,該前置通道放大器實現了示波器基本功能,各項功能均能達到指定要求。與傳統前置模擬通道放大器相比,該模擬通道放大器具有更高的帶寬、更小的插入損耗等優點。
格式:pdf
大?。?span id="efxmsgu" class="single-tag-height">147KB
頁數: 3頁
評分: 4.5
系統通過采用高速差分運算放大器、程控衰減陣列模塊、射頻雙向模擬開關等芯片相結合的方式,實現了低阻50Ω帶寬1 GHz(-3 dB),高阻1 MΩ帶寬500 M(-3 dB)并實現了2 mV/div~5 V/div衰減量程,系統還實現了自動量程控制,直流電平自動位移調零控制,最大限度降低了整個系統的失真和漂移,經國家檢測中心測試,主要技術指標達到國外同類產品先進水平。
數字熒光示波器作用強大可以完成復雜信號的捕獲、顯示、分析,加上靈活的角發方式和自動數字測量作用使其成為測量領域的佼佼者。常用的TDS3000系列采樣率為1.25-5GS/s,帶寬顯100~500MHz,TDS500/700系列的采樣率為2~4GS/s,帶寬為0.5~2GHz.DPO有這樣優越的性能,當然不會有低廉的價格。為充分發揮DPO的性能,它主要用于復雜信號彈的檢測。
(1)視頻應用環境的信號檢測
這類測量領域面對的是由快速脈沖組成的長"幀信號",DSO為了捕獲整個信號的包絡,只能使用較慢的采樣率,俚較慢的采樣率會因缺少波形數據而產生混疊失真:ART示波器可顯示波輪廓,但不具備測量和分析作用,DPO尤其適合對這類信號的檢測。類似的信號如磁盤、光盤等到的讀出信號。
(2)無線通訊設備中復雜數字調制信號的檢測
這類信號的復雜程度表現為非周期性信號,ART示波器上只能得到無法辨認的模模糊糊的一條光帶,DSO因存儲深度有限難以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此時可發揮DPO的多幅波形捕獲能力。
(3) 稀有事件重復頻率的檢測
這是DPO的數字熒光技術帶來的突出性能,通過觀察多幅波形中稀有事件的顯示亮度就可知在某段時間內出現的頻度,必要時甚至可直接調出三維數據庫中的波形數據進行詳細統計。 解讀詞條背后的知識
噪聲帶寬(noise bandwidth)是指對某一器件,由其輸出功率-頻率曲線下的面積,除以所關心噪聲頻率的功率幅度所得的商。
數字已調信號占有一定的帶寬,噪聲同樣也有它的帶寬。設信號為升余弦波形,碼元速率fs,信號帶寬2fs,接收濾波器輸出的帶通型噪聲的功率譜密度Pn(f),在載頻f0處噪聲功率譜密度的最大值為N0。取帶寬為B,如
在通訊和網絡領域,帶寬的含義又與上述定義存在差異,它指的是網絡信號可使用的最高頻率與最低頻率之差、或者說是"頻帶的寬度",也就是所謂的"Bandwidth"、"信道帶寬"--這也是最嚴謹的技術定義。
在100M以太網之類的銅介質布線系統中,雙絞線的信道帶寬通常用MHz為單位,它指的是信噪比恒定的情況下允許的信道頻率范圍,不過,網絡的信道帶寬與它的數據傳輸能力(單位Byte/s)存在一個穩定的基本關系。我們也可以用高速公路來作比喻:在高速路上,它所能承受的最大交通流量就相當于網絡的數據運輸能力,而這條高速路允許形成的寬度就相當于網絡的帶寬。顯然,帶寬越高、數據傳輸可利用的資源就越多,因而能達到越高的速度;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改善信號質量和消除瓶頸效應實現更高的傳輸速度。
網絡帶寬與數據傳輸能力的正比關系最早是由貝爾實驗室的工程師Claude Shannon所發現,因此這一規律也被稱為Shannon定律。而通俗起見普遍也將網絡的數據傳輸能力與"網絡帶寬"完全等同起來,這樣"網絡帶寬"表面上看與"總線帶寬"形成概念上的統一,但這兩者本質上就不是一個意思、相差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