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標準《國家公園資源調查與評價規范》(LY/T 3189-2020)規定了國家公園資源調查與評價的技術要求。該標準適用于陸域國家公園范圍內的資源調查與評價。
前言 |
Ⅲ |
---|---|
1范圍 |
1 |
2規范性引用文件 |
1 |
3術語和定義 |
1 |
4調查與評價的內容 |
2 |
5基本情況調查 |
3 |
6生物資源調查 |
3 |
7人文資源和游憩資源調查 |
4 |
8資源評價及核心資源確定 |
5 |
9調查評價成果 |
7 |
附錄A(資料性附錄)國家公園資源調査與評價報告編制提綱 |
8 |
附錄B(資料性附錄)國家公園資源調查與評價附錄格式 |
10 |
附錄C(資料性附錄)國家公園資源調查與評價附表格式 |
12 |
附錄D(規范性附錄)國家公園資源調查與評價專題圖制圖要求 |
16 |
參考文獻 |
20 |
參考資料:
起草階段
《國家公園資源調查與評價規范》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昆明勘察設計院國家公園規劃研究中心孫鴻雁主任主編,項目組主要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昆明勘察設計院多年從事森林資源調查和評價、國家公園規劃及評價的技術人員組成,編制組在收集國家公園資源調查方面的資料和相關標準的基礎上,總結了原國家林業局和云南省國家公園試點的西藏羌塘、亞洲象、云南怒江大峽谷、云南獨龍江、云南白馬雪山等區域資源調查實踐經驗,對神農架、大熊貓、武夷山、香格里拉普達措等國家公園試點區開展了相關資源調查方法、調查技術方案及調查評估等相關技術的整理分析,堅持科學性、定性和定量相結合、普適性原則,總結提煉了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昆明勘察設計院在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及沙漠公園等自然保護地的資源調查經驗和成果。標準編制的各階段性成果經國家林業局科技司、計財司、國家公園辦的領導及相關專家多次咨詢,還通過信函的形式向專家咨詢,在中國范圍內進行了廣泛意見征詢,形成了該標準。
發布實施
2020年3月30日,行業標準《國家公園資源調查與評價規范》(LY/T 3189-2020)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提出并歸口,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
2020年10月1日,行業標準《國家公園資源調查與評價規范》(LY/T 3189-2020)實施。
行業標準《國家公園資源調查與評價規范》(LY/T 3189-2020)依據中國國家標準《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GB/T 1.1-2009)規則起草。
起草單位: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昆明勘察設計院。
起草人:孫鴻雁、唐芳林、尹志堅、王夢君、王丹彤、王繼山、孫國政、羅偉雄、宗路平、楊文杰、趙明旭、劉紹娟、李昕宇。
以下分別是國家公園和國家森林公園的定義:國家公園是指國家為了保護一個或多個典型生態系統的完整性,為生態旅游、科學研究和環境教育提供場所,而劃定的需要特殊保護、管理和利用的自然區域。國家公園是以生態環境...
硅化木國家地質公園位于延慶縣城東北部白河兩岸,距市區約100公里。公園內內含有5個景區(小昆侖地質科普區、地質公園中心區、烏龍峽谷地質水文游覽區、燕山天池休閑度假區、大灘生態示范區)和眾多地質人文自然...
,位于北京市延慶縣東北部燕山叢中白河兩岸。距離市區約100公里
GB/T 18972-2017 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 GB/T 20257.2 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圖式—第2部分:1:5000 1:10000地形圖圖式 GB/T 20257.3 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圖式—第3部分:1:25000 1:50000 1:10000地形圖圖式 GB/T 20257.4 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圖式—第4部分:1:250000 1:500000 1:1000000地形圖圖式 |
GB/T 13923 基礎地理信息要素分類與代碼 GB/T 14538 綜合水文地質圖圖例及色標 GB/T 18317 專題地圖信息分類與代碼 GB/T 21010-2017 土地利用現狀分類 GB/T 31759 自然保護區名詞術語 LY/T 1820-2009 野生植物資源調查技術規程 LY/T 2933-2018 國家公園功能分區規范 |
參考資料:
行業標準《國家公園資源調查與評價規范》(LY/T 3189-2020)的頒布實施,對進一步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加強自然生態系統原真性、完整性保護,順管理體制,創新運營機制,健全法治保障,強化監督管理,構建統一規范高效的中國特色國家公園體制,建立分類科學、保護有力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2100433B
格式:pdf
大?。?span id="kmadl80" class="single-tag-height">464KB
頁數: 8頁
評分: 4.7
如何協調國家公園中傳統用地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成為當前國家公園建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從傳統用地的空間分布出發,嘗試根據不同地域發展對資源和自然環境條件的需求,及其與土地現狀的匹配關系,運用生態位理論最大熵模型MAXENT,進行土地生態適宜性分析.結果表明,在各個環境變量中,高程、道路距離、坡度是影響傳統用地分布的主要因素,其中高程的重要性最高;神農架國家公園傳統用地生態適宜開發性整體水平不高,用地量的壓力主要在木魚、坪塹兩處,紅花坪可作為木魚鎮的預留區域,板橋下谷為坪塹-大九湖預留區域.為定量分析國家公園傳統用地的生態適宜性提供依據,為民生用地的開發建設提供指導.
格式:pdf
大?。?span id="8qtfv3o" class="single-tag-height">464KB
頁數: 8頁
評分: 4.3
如何協調國家公園中傳統用地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成為當前國家公園建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從傳統用地的空間分布出發,嘗試根據不同地域發展對資源和自然環境條件的需求,及其與土地現狀的匹配關系,運用生態位理論最大熵模型MAXENT,進行土地生態適宜性分析.結果表明,在各個環境變量中,高程、道路距離、坡度是影響傳統用地分布的主要因素,其中高程的重要性最高;神農架國家公園傳統用地生態適宜開發性整體水平不高,用地量的壓力主要在木魚、坪塹兩處,紅花坪可作為木魚鎮的預留區域,板橋下谷為坪塹-大九湖預留區域.為定量分析國家公園傳統用地的生態適宜性提供依據,為民生用地的開發建設提供指導.
國家標準《國家公園監測規范》(GB/T 39738-2020)是通過系統的調查研究和文獻資料分析后,提出的一套適合于中國國情的國家公園監測規范,為將來國家公園長期開展監測和規范化建設提供參考標準和依據。 2100433B
行業標準《國家公園總體規劃技術規范》(LY/T 3188-2020)規定了國家公園總體規劃的一般規定、現狀調查與評價、范圍和管控分區、總體布局、項目規劃、投資估算、保障措施和效益分析等原則性、技術性要求。該標準適用于陸地區域自然生態系統為主體的國家公園總體規劃的編制,海洋區域的國家公園總體規劃編制可參照該標準。
《國家公園設立規范》(GB/T 39737-2020)對于國家公園設立具有基礎性作用,有利于科學選定國家公園候選區域,有利于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該標準內容全面、層次清晰,符合中國國情,并與國際接軌,可操作性強,可以作為我國設立國家公園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