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過船建筑物》交通部水運規劃設計院,交通部科學技術情報所出版
國外過船建筑物
拼音題名
guo wai guo chuan jian zhu wu
其它題名
[合訂本]
并列題名
ISBN
責任者
交通部水運規劃設計院,交通部科學技術情報所編
出版者
交通部水運規劃設計院 交通部科學技術情報所
出版地
北京
出版時間
1972~1973
中圖分類號
U64
附注
摘要
唯一標識符 2100433B
船舶過閘上行時,通過輸水系統的調節,使閘室水面與下游水位齊平,打開下閘門,船舶由下游引航道駛入閘室,隨即關閉下閘門,由輸水系統從上游向閘室灌水,待閘室中的水面上升到與上游水位齊平時,開啟上閘門,船舶即由閘室駛出。船舶下駛時的過閘程序則相反。船閘一般由設在閘首邊墩上的中心控制室集中管理。通過電氣閉塞裝置遠距離操縱閘門和閥門啟閉。在有的船閘上,還將指揮船舶航行的信號裝置同閘門、閥門的操縱設備聯系在一起,以實現過閘程序的自動化。
供船舶上下水和船體露出水面進行修造用的建筑物,也稱船廠水工建筑物。按移船的工作方式,建筑物有滑道船臺、干船塢、浮船塢等型式。①船臺是專供修造船用的場地,設有供船舶上下水的滑道。修船時,用移船車架沿滑道曳船上岸,再用船臺小車將船移入船臺。修好后則按相反操作程序將船沿滑道送回水中。按船舶移動方向可分為縱向滑道(圖2)和橫向滑道。②干船塢是塢底低于水面的“水池”式建筑物,塢壁三面封閉,臨水一面為塢首,設有可開啟的塢門(圖3)。船塢還配備起重機械、灌排水系統、拖曳系纖裝置等。修船時,將塢門打開,待塢內外水位平齊后引船入塢,再關門把塢內水抽干,船舶即可坐落塢墩進行檢修。修好后按相反操作程序引船出塢。③浮船塢亦稱浮塢,是由側墻及塢底板構成的一種特殊槽形船體,有鋼結構和鋼筋混凝土結構兩類。檢修船舶時,將浮塢艙內灌水,使塢沉到所需深度,把待修船舶拖入,然后排去艙內水,塢即連船一同浮起,并使船底露出水面。浮塢常系泊在船廠附近,也可用拖船拖到需要修船的地方。 由于船舶日趨大型化,先進的巨型油輪、礦石船等抗御風浪的能力強,所要求的泊穩條件較低,無掩護的深水碼頭得到很快的發展,如棧橋式碼頭,島式碼頭及單點系泊等。棧橋式碼頭以狹長的棧橋與岸相連,棧橋上敷設油管或皮帶式輸送機,用以輸送石油或礦石。島式碼頭由獨立的靠船墩、系纜墩和裝卸平臺組成。單點系泊是將船首纜系于浮筒或固定塔架上一點的船舶系泊方式。浮筒或固定塔架設置在離岸較遠的深水海面上,通過海底輸油管道裝卸油輪。
修船和造船水工建筑物有船臺滑道型和船塢型兩種。待修船舶通過船臺滑道被拉曳到船臺上,修好船體水下部分以后,沿相反方向下水,在修船碼頭進行船體水上部分的修理和安裝或更換船機設備。新建船舶在船臺滑道上組裝并油漆船體水下部分后下水,在艦裝碼頭安裝船機設備和油漆船體水上部分。
船塢分為干船塢和浮船塢。
①干船塢。為一低于地面、三面封閉一面設有塢門的水工建筑物。待修船舶進塢后,關閉塢門,把水抽干,修好船體水下部分后灌水,使船起浮,打開塢門,使船出塢。新建船舶在塢內組裝船體結構,油漆船體水下部分和安裝部分船機設備后出塢,然后進行下一步工作。
②浮船塢。由側墻和塢底組成。修船時先向塢艙灌水使塢下沉,拖入待修船舶后,排出塢艙水,使船舶坐落塢底進行修理。在浮船塢新建船舶的建造情況和干船塢相似。浮船塢可系泊在船廠附近水面上,也可用拖輪拖至他處使用。船臺滑道和船塢均要求有堅固的基礎以承受船體傳下的巨大壓力。在軟弱地基上修建時,一般采用樁基礎。在透水性土上修建大型船塢時,一般采用減壓排水式結構,用打板樁或采取人工排水設施降低地下水位,減少空塢時地下水對塢底板產生的巨大浮托力和塢墻的側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