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應該了解更多的工程問題……安格斯·J.麥克唐納的《結構與建筑》是一本很好的入門教材,它對建筑材料和方法作了系統的介紹。”
——《華盛頓時報》
“……安格斯·J.麥克唐納擅長之處在于:他將現實世界中的建筑物與工程師研究荷載、材料和結構而建立起的數學模型之間的關系進行概念化連接。”
——《建筑師雜志》2100433B
原第二版前言
致謝
緒言
第1章 結構與建筑物的關系
第2章 結構要求
2.1引言
2.2平衡
2.3幾何穩定性
2.4強度與剛度
2.5結論
第3章 結構材料
3.1引言
3.2磚石砌體
3.3木材
3.4鋼
3.5混凝土
第4章 結構形式與結構實效之間的關系
4.1引言
4.2結構形式對內力類型的影響
4.3橫截面和縱斷面中“改進型”形狀的概念
4.4結構構件的分類
第5章 整體結構布置
5.1引言
5.2梁一柱結構
5.3半活性模式結構
5.4活性模式結構
5.5結論
第6章 結構評論
6.1引言
6.2結構設計中的復雜性和有效性
6.3將建筑物理解為結構體
6.4結論
第7章 結構與建筑形式
7.1引言
7.2結構與建筑形式之間的關系類型
7.3建筑師與結構工程師之間的關系
參考文獻
附錄1簡單平面二維力系和靜力平衡
附錄1.1引言
附錄1.2力矢量與合力矢量
附錄1.3力的分解
附錄1.4力矩
附錄1.5靜力平衡與平衡方程
附錄1.6 “隔離體圖”
附錄1.7 “假想切割”技術
附錄2應力和應變
附錄2.1引言
附錄2.2軸向應力的計算
附錄2.3彎曲應力的計算
附錄2.4應變
附錄3靜定性概念
附錄3.1引言
附錄3.2靜定和超靜定結構的特性
附錄3.3考慮靜定性的設計因素
《國外高等院校建筑學專業教材:結構與建筑(原書第2版)》使讀者能夠很好地理解建筑與工程之間的關系,對于建筑學和結構工程專業的學生和從業者都很適用。
作者:(英國)安格斯·J.麥克唐納(MacDonald .J.) 譯者:陳治業 童麗萍
共48所,1 清華大學 2011.5-2018.5 2011.5-2018.5 1992.52 同濟大學 2011.5-2018.5 2011.5-2018.5 1992.53 ...
本排名僅涉及建筑歷史與理論、建筑設計及其理論、建筑技術科學三個學科,未包含城市規劃與設計學科。 第一檔(三博全):1東南大學2清華大學3天津大學4同濟大學5華南理工大學6哈爾濱工業大學7重慶大學8西安...
建筑學專業也是國家基本建設所有需求的專業之一。就業前景也很大。至于收入嘛,那你處在什么樣的職位上,比如一個大型的項目經理的年收入也是很可觀的。如果是剛畢業或者是工作沒幾年,個人水平還沒有達到這一個職位...
格式:pdf
大小:243KB
頁數: 3頁
評分: 4.6
長期以來,古建筑測繪一直是高等院校建筑學專業教育中重要的實踐環節,然而其沿用至今的教學體系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在分析了古建筑測繪課程的教學目的和教學模式,并進一步研究了課程教學的現狀和問題的基礎上,對古建筑測繪教學的改革和實踐進行了探討,以提高建筑學專業古建筑測繪課程的教學和研究水平。
格式:pdf
大小:243KB
頁數: 未知
評分: 4.7
目前隨著人們對建筑的認識與要求已發生了質的變化,新的建筑觀念已經在中國悄然興起。如何努力探索建筑教育改革方向,培養出適應新時期、新形勢下社會需要的復合型建筑學專業人才,是擺在每個建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本文對高等學校建筑學專業的教學改革進行了探討。
《國外高等院校建筑學專業教材:建筑初步(原書第2版)》是國外經典的建筑學專業教材,通過簡明的、非技術性的語言以及生動的圖畫,講述了建筑的作用和建筑工作的原理,非常值得建筑從業人員和學生,以及那些想要了解好的建筑設計原則的非專業人士閱讀。
“高等院校土建學科雙語教材(中英文對照)”(Basics)系列叢書延請德國、芬蘭、奧地利、瑞士等各大學資深教授和知名建筑師事務所編寫,目前在國外同時發行英文版、德文版和法文版,為德國、瑞士、法國、奧地利等國家高等院校土建學科基礎教材,我社已從瑞士全套引進。 本套雙語教材特意為土建學科學生量身定制,共細分為①建筑學、②城市規劃、③土木工程、④給水排水工程、⑤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⑥工程管理、⑦風景園林、⑧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八個專業。每本書就一個專業主題提供精煉的概要和簡潔專業的技術闡釋,通過簡單而系統組織的表述來逐步展開每一個專業主題最重要的方面。 該套教材的劃分和我國土建學科的設置基本吻合,涵蓋了土建學科的重要領域。現我社中英文對照出版,既提供基礎入門的專業知識,又便于學生學習地道的專業英語。相信本套雙語教材將助于學科專業的教育教學改革、建設和發展,為培養土建類人才發展更好的作用。
第一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建筑的作用
1 野外環境
2 人類環境
3 庇護所的概念
建筑的工作原理
4 建筑的功能
5 水的供給
6 廢物利用
7 舒適的溫度
8 建筑組件的熱力學特性
9 控制熱輻射
10 空氣的溫度和濕度
11 空氣流動的控制
12 防水
13 視覺與照明
14 聲音的傳播和阻隔
15 集中能源的供應
16 建筑尺度
17 結構支撐
18 建筑的變形
19 防火
20 建筑的建造
21 建筑生命力的保持
建筑物的建筑組塊
22 建筑組成及其功能
專業詞匯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