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河道段 | 外文名 | Hedao Mem |
---|---|---|---|
省????份 | 貴州省 | 時????代 | 下石炭世(統) |
西南,貴州省
2100433B
秦鴻賓、黃仰州,1960年命名于貴州省惠水縣雅陽鄉的河道村(秦鴻賓、黃仰州,1960,成都地質學院學報,1期),現已劃歸祥擺組。
清淤主要采用人工清理配合機械運卸的施工方法。施工規劃計劃先施工河道,查看河底淤積嚴重程度,待工程量重新審核認定后再同時安排施工。施工程序填筑圍堰 ------吸污泵吸淤泥至罐車運卸------人工清 ...
簽證臺班,人工
為改善木材流送條件對河道采取的工程治理措施。其內容包括:①河道治理。疏炸和清除流送路線上的障礙物,用固定型治理工程建筑物封灘、堵岔、導流和護岸,或用漂浮型誘導設施誘導木材,對沉積形成的灘險采取疏浚措施...
格式:pdf
大小:152KB
頁數: 未知
評分: 4.7
介紹了滹沱河重點段河道治理工程概況,針對該河段存在的河道比降陡、水流急、河床窄深等情況,提出對該河道段進行治理,根據治理任務,對主要建筑物進行合理設計,以提高該河段的防洪能力,發揮其應有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格式:pdf
大小:152KB
頁數: 未知
評分: 4.4
介紹了洪安澗河河道治理段工程概況,從施工布置原則、施工布置情況對工程施工布置進行了闡述,重點介紹了施工道路、用水、用電、砂漿拌和系統、材料存放、工地實驗室及場內外通訊等各臨時設施布置方法,該施工布置可為類似工程提供參考。
序
第一章 概況
第一節 河道基本情況
第二節 灘區社會經濟情況
第三節 河道整治歷程
第二章 黃河下游水沙特性
第一節 黃河流域水沙基本特性
第二節 黃河下游水沙條件發生顯著變化的幾個階段
第三節 高村――陶城鋪河段河道整治前的水沙條件
第四節 高村――陶城鋪河段集中進行河道整合及完善階段的水沙條件
第五節 高村――陶城鋪河段河道整治后的水沙條件
第六節 游蕩性河段對過渡性河段水沙特性的影響
第三章 河勢演變
第一節 河道整治前的河勢演變
第二節 河道集中整治期間河勢演變
第三節 河道整治工程完善期間的河勢演變
第四章 河道整治的規劃設計
第一節 河道整治的必要性
第二節 規劃概況
第三節 河道整治的目的與方案
第四節 規劃治導線
第五節 整治工程位置線
第五章 河道整治建筑物
第一節 建筑物的類型
第二節 建筑物結構
第三節 丁壩沖刷深度
第六章 河道整治建筑物的施和管理
第一節 建筑物施工
第二節 河道整治建筑物的險情搶戶
第三節 工程管理
第七章 河道整治對河道沖淤的影響
第一節 河道沖淤特點
第二節 河道整治對河床演變的影響
第八章 河道整治的作用
第一節 穩定河勢
第二節 改善斷面形態
第三節 社會經濟效益顯著
第九章 河道整治技術的改進意見
第一節 橢圓頭丁壩
第二節 壩垛結構2100433B
【學員問題】河道整治規劃潮汐河口段整治基本要求?
【解答】1、潮汐河口段的整治包括堤防的防護、保灘護岸、塞支強干、洲灘并岸、河勢控制、導流輸沙、航道整治、河槽疏浚和防咸潮上溯等方面。
2、潮汐河口段的整治工程應根據徑流、潮汐、臺風等動力因素,地形、地質等河床邊界條件,以及河口的形態進行設計。
3、堤防的防護應采用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的方法。防護措施可采用坡面護坡、灘面植樹種蘆、堤前設置順壩、潮間帶種草促淤等。
4、潮汐河口段堤防的防護應采用抗沖性強、整體性強、消浪效果好、經久耐用的護坡工程。
5、堤前灘地較寬的堤防,可在灘面上種植防浪林或蘆葦等;在平均潮位以上的潮間帶,可根據氣候、咸度等條件種植紅樹林、大米草或互花米草等。
6、對于堤前灘地較窄的堤防,可設置與堤岸線基本平行的順壩;在波浪作用很強的情況下,需根據消浪要求在順壩迎浪面設置不同尺寸的混凝土異形塊體。
7、在深槽靠岸、堤外無灘、堤岸合一的險工堤段,堤防的防護工程要進行專項設計;在能夠退堤的堤段,宜采用退堤措施。
8、對徑流作用強的多沙弱潮河口,在河床中因泥沙淤積形成“懸河”的情況下,應采取人工與自然放淤相結合的措施,淤填堤河低洼地帶,淤堵灘地串溝。
9、潮汐河口的圍堤工程,應根據整治規則的堤線,在自然淤積和人工促淤增高灘面的基礎上,分期分批實施圍灘。在圍堤達到規劃整治線時,應按防護措施進行防護設計。
10、在潮汐河口實施的保護灘岸的護岸工程、洲灘并岸或塞支強干的堵汊工程和鎖壩工程、維護平面形態穩定的河勢控制或控導工程和導流排沙入海的導流堤工程,應統籌兼顧防洪、航運、淡水和土地資源利用、岸線開發利用等,滿足近期和遠景的要求。在綜合規劃中必須確定中水河槽整治線,分階段逐步實施。
11、深槽靠岸、近岸水流流速較大的灘岸,宜采用平順型護岸;受漲落潮流往復作用且近岸水深不大的灘岸,宜采用丁壩護岸;風浪作用下侵蝕的灘岸,在灘岸前淺水區宜采用順壩消浪,在壩岸之間也可設置隔壩(格壩)。
12、堵汊工程宜設計為透水型,堤頂高程為灘面的平均高程。
13、塞支強干或控制汊道分流比的鎖壩工程可以設計為透水型或不透水型,壩頂高程為平灘面或低于灘面。
14、河勢控制工程和控導工程應按照規劃整治線,采用平順護岸工程、丁壩工程和導流順壩工程等組合進行平面布置設計。
15、導流堤工程布置在河槽兩側灘地上,上端應與上游河段河勢平順銜接,下端應與外海地形暢通。
16、潮汐河口的枯水河床整治包括導流導沙入海的拓挖深槽,改善入海航行條件的航道整治,滿足引水條件的穩定枯水分流或局部疏浚,以及滿足生態環境要求等其它整治。
17、潮汐河口的枯水河床整治工程應在中水平灘河床整治河勢控制基礎上按選槽規劃的整治線進行設計。整治措施宜采用多種整治工程與疏浚工程相結合的方法。
18、興建擋潮閘工程,閘址宜設置靠近口外;采取束窄工程,可減少進潮量并使漲落潮流路歸一,能縮短咸水上溯距離。
19、多沙河流潮汐河口段除對現行流路進行整治外,還應規劃若干條備用流路。
20、對大江大河的河口段整治,水流泥沙運動比較復雜的河口段整治,以及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占重要地位的河口段整治,都應在河口綜合開發利用規劃的指導下,深入研究河口段河道特性和演變趨勢,開展數學模型計算分析和河工模型試驗研究工作,論證比選整治工程方案,滿足河口段近期和遠景整治任務的要求。
以上內容均根據學員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整理而成,供參考,如有問題請及時溝通、指正。
第一章 游蕩性河段概況
第一節 自然概況
第二節 河勢演變概況
第三節 河道整治概況
第二章 游蕩性河段的河勢演變與河型
第一節 游蕩性河段河勢演變分析
第二節 游蕩性河段的“橫河、斜河”
第三節 高含沙洪水期的河勢演變
第四節 游蕩性河段的河型成因探討
第五節 游蕩性河段河型轉化問題的研究
第三章 已有河道整治工程分析
第一節 河道整治的經驗教訓
第二節 河道整治工程的作用
第三節 憂郁工程條件下的模型試驗
第四節 游蕩性河道的可整治性
第四章 游蕩性河段的河道整治措施
第一節 河道整治原則
第二節 河道整治方案
第三節 河道整治措施
第四節 河道整治方案的模型檢驗試驗
第五章 游蕩性河段河道整治對河道沖淤的影響
第一節 艾山以上河道調沙特性分析
第二節 高村至陶城鋪河道整治對斷面形態及輸沙的影響
第三節 游蕩性河段河道整治對本河段的影響
第四節 游蕩性河段河道整治對艾山以下河道沖淤影響分析
第六章 小浪底水庫修建后對游蕩性河段河道整治的影響
第一節 不同水沙條件下游蕩性河段沖淤特性
第二節 小浪底水庫下泄清水期的河勢演變
第三節 小浪底水庫攔沙期已有河道整治工程適應性分析
第四節 小浪底水庫攔沙期河道整治方案適應性試驗
第五節 利用有利條件加速河道整治
第七章 黃河模型相似律及模型設計
第一節 高含沙模型律研究狀況及含沙量分布系數
第二節 黃河高含沙洪水模型相似律的研究
第三節 黃河花園口至東壩頭河道整治模型設計
第四節 模型驗證試驗結果
第八章 緒論與展望
第一節 主要結論
第二節 展望
后記
附錄一、子專題及二級子專題報告目錄
附錄二、鑒定意見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