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萌芽時期
一、遠古傳說與帝陵祭拜
1.巍巍橋山祭軒轅——黃帝陵
2.天南地北祭神農——炎帝陵
3.伏羲創八卦,龍都有帝陵——太昊陵
4.偉業傳千古,禹廟記神功——大禹陵
二、早期墓葬與祭祀活動
1.史前墓葬與祭祀活動
2.先秦時期的墓葬制度
第二章 創立時期
一、秦漢時期的帝陵
1.驪山如黛——秦始皇陵與兵馬俑
2.秦川歷歷——西漢帝陵與“方上”
二、魏晉南北朝陵寢
1.寂寞北朝百墓?!背谷?
2.石刻南朝帝王夢——南朝墓刻
第三章 復興時期
一、隋唐五代陵寢
1.九峰俱峻,六駿競馳——昭陵
2.千秋功過,后世評說——乾陵
3.唐明皇陵貴妃墓——泰陵
4.春水東去憶南唐——欽陵
二、宋遼金元陵寢
1.恢宏陵區——兩宋皇陵
2.狄王陵寢——遼金夏王陵
3.曠古謎團——成吉思汗陵
第四章 發展時期
一、明代陵寢
1.鐘阜龍盤訪孝陵——明孝陵
2.天壽山麓話明朝——明十三陵
3.金山腳下起風云——明景泰陵
二、清代陵寢
1.清初關外起三陵
2.馬蘭嶼谷探東陵
3.易水河畔覓西陵
……2100433B
《皇陵建筑》講述了:在中國古代,帝王的陵寢建筑規制是當時社會政治、經和文化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王權和社會文明的象征。
第2版前言第1版前言第1章 土方工程1.1 土的分類與工程性質1.2 場地平整、土方量計算與土方調配1.3 基坑土方開挖準備與降排水1.4 基坑邊坡與坑壁支護1.5 土方工程的機械化施工復習思考題第2...
第一篇 綜合篇第一章 綠色建筑的理念與實踐第二章 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總體情況第三章 發揮“資源”優勢,推進綠色建筑發展第四章 綠色建筑委員會國際合作情況第五章 上海世博會園區生態規劃設計的研究與實踐第六...
前言第一章 現代設計和現代設計教育現代設計的發展現代設計教育第二章 現代設計的萌芽與“工藝美術”運動工業革命初期的設計發展狀況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第三章 “新藝術”運動“新藝術”運動的背景法國的“新藝...
格式:pdf
大小:224KB
頁數: 3頁
評分: 4.6
序號 編號 書 名 單 價 備注 1 規范、規程 房屋建筑部分 (2002年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 38.0 2 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 <房屋建筑部分 >實施導則 108.0 3 現行建筑施工規范條文說明大全 (縮印本 )( 精) 150.0 4 新版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匯編 (修訂版 )( 精) 80.0 5 市政基礎設施工程質量控制與驗收 65 6 城市道路與橋梁施工驗收規范 (修訂版 )( 精)/ 工程建設標準規范分類匯編 114.0 7 GB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 (GB50300-2001) 9.0 8 GB50202-2002 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50202-2002) 15.0 9 GB50203-2002 砌體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50203-2002) 12.0
格式:pdf
大?。?span id="nnzxcx8" class="single-tag-height">224KB
頁數: 40頁
評分: 4.3
柜號 序號 G1 1 G1 2 G1 3 G2 4 G2 5 G2 6 G2 7 G2 8 G2 9 G1 10 G2 11 G2 12 G2 13 G2 14 G1 15 G1 16 G1 17 G2 18 G2 19 G2 20 G1 21 G3 22 G3 23 G3 24 G3 25 G3 26 G3 27 G1 28 G1 29 G3 30 G3 31 G2 32 G2 33 G2 34 G2 35 G2 36 G2 37 G2 38 下右 39 下右 40 下右 41 下右 42 下右 43 下右 44 下右 45 下右 46 下右 47 下右 48 下右 49 下右 50 下右 51 下右 52 下右 53 下左 54 下左 55 下左 56 下左 57 下左 58 下左 59 下左 60 下左 61 下左 62 下左 63 下左 64 下左 65 下左 66 下左 67 下
2015年,江蘇邳州新河鎮實施萬畝良田工程,陳灘村村民集體搬遷到鎮區新康家園統一安置,原來的房屋拆除還田。
在拆除一處房屋時,發現了異常。在地面3米以下,挖掘出大量青磚。于是,拆遷指揮部找來當時的房主伏立周詢問。
伏立周說,他1993年,他在院子里打井時就猜測地下可能有東西。
當時,他找了幾個山東人來打井,打到快4米的時候,冒出了大量黑水。繼續向下打,打不動了,又騰個地方朝下打,還是打不了。
由此伏立周猜測,下面可能有古墓。但是因為周圍都是宅基地,所以沒有聲張。沒想到這次拆遷,墓葬最終還是被發現了。
現在,挖出的墓石上還能清楚地看到當年打井留下的洞眼,伏立周咂舌道,這古墓還真稀奇!
后來,考古隊進駐,經過發掘,基本確定了處墓葬的年代、形制。
根據考古現場分析,邳州新河墓地可能與西晉下邳國王室墓地有關,這是9座未被盜擾的西晉高等級貴族墓葬。
9座墓葬如同現在的居住區,分成兩排排列,都是前堂后室的結構。前面是客廳,后面是臥室,面積不等,最大的有40平米,而且三室一廳。
其中,1號墓出土了鸚鵡螺杯、玳瑁耳杯、青瓷壺等精美文物。另外,考古專家發現,有的女性墓主陪葬有“弩機”,說明女性在當時社會地位相對較高,可以使用武器。
下邳處于沂水與泗水交匯處,眾多英雄曾在此風云際會,張良刺殺秦始皇失敗后就藏在這里。西晉時司馬晃被封為下邳王,歷經三代,公元311年下邳國被前趙石勒滅亡。
一、概述
二、宮殿建筑
宮殿建筑的發展
北京紫禁城
三、壇廟建筑
祭天地,祖先的壇廟
歷史名人的紀念建筑
四、陵墓建筑
秦漢皇陵
唐末皇陵
明代皇陵
清代皇陵
五、宗教建筑
佛教建筑
道教建筑
伊斯蘭教建筑
六、園林建筑
古代園林的發展
清代皇家園林
南方私家園林
七、居住建筑
北方四合院
南方天井院
云南四合院
窯洞
土樓
干欄式住宅
石頭民房
蒙古包
八、建筑裝飾
建筑裝飾的起源與特徵
建筑裝飾的內容
動物題材
植物題材
器物題材
建筑裝飾的表現手法
圖片目錄2100433B
從考古資料來看,早在夏商時代,墓地就有了祭祀性建筑,春秋戰國時期,這種墓上建筑遺跡發現的更多。山西鳳翔秦公陵、河南輝縣的魏王陵、河北平山的中山國陵等,陵墓之上都發現了房屋建筑遺跡。中山國王陵中出土的銅版《兆域圖》,詳細繪制出陵墓之上享堂建筑形制。目前知道的先秦時代的享堂之類建筑,平面絕大多數為方形。
自秦始皇陵開始,寢殿成為帝陵的主要祭祀性建筑,它實際上就是商周時代的享堂。秦始皇陵寢殿平面仍為方形。西漢時代帝陵寢殿建筑平面由過去的方形變為長方形。這種平面形制的變化。似與仿照皇帝生前宮室有關。寢殿既為帝陵正殿,就要仿照皇宮大朝的前殿,漢代皇宮前殿建筑平面一般為長方形。
陵墓的祭祀性建筑,戰國時代以前一般筑于墓上,秦東陵和秦始皇陵已將其移于墓側,但仍在陵園之內。約從漢景帝陽陵開始,這類建筑建于陵園之外,東漢帝陵仍襲此制,并在陵前增加了石殿之類的建筑。
魏晉南北朝時期,因連年戰亂,為避免盜掘,帝王陵墓流行“潛埋”方式,不立寢殿,不造園邑。北魏馮太后的永固陵前建祠廟性質的永固石室,開始恢復秦漢陵寢制度,并作為陵墓的禮制建筑。
唐代諸帝陵一般于陵園之內,南門之北營筑獻殿,亦稱“寢殿”,這是陵園中的主要禮制建筑,是用于祭祀典禮的大殿。在陵園以南西側,即陵區西南部修筑了下宮,亦稱“寢宮”,“下宮”因位于山陵之下而得名。這是陵區宮人、官吏等守陵人居住的地方,也是供奉陵墓主人靈魂日常起居飲食之所。
北宋帝陵禮制建筑基本承襲唐制,其上宮即唐之獻殿、漢之寢宮。宋代下宮位于帝陵西北,這是依據當時的堪輿術選定的方位。南宋帝陵禮制建筑的上宮和下宮布局一改前制,安排在同一軸線之上。
元代帝陵沿用蒙古族填埋方式。陵墓附近沒有禮制建筑。明代帝陵取消了唐宋帝陵的下官建筑,擴大了祭殿(即秦漢之寢殿、南宋之獻殿或上宮)建筑,以祭殿為中心,自成一組院子,從而滿足了大規模祭祀活動的要求。祭殿東西對稱安排了配殿。祭殿院子北通以陵寢為中心的院子,南連設置神庫、神廚和碑亭的院子。三座院子在一條南北軸線之上。